收藏 分享(赏)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964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5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6年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 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五)语文试题 含解析第 I 卷 阅读题(70 分)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唐代经济健康繁荣的背后有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唐代的商业活动中的诚信思想主要依靠商人们自觉地遵守奉行,同时也通过契约制度等政策法令予以约束;政策法令对诚信思想的推动、促进又反过来促使商人更加自觉地在其商业活动中以“诚信”理念经营。唐代的契约文书是经济活动中产生纠纷时进行法律裁定的依据,同时也是该时期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重要形式。契约文书的出现深刻地影响着后世的经济生活。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

2、的买卖契约制度方面,唐代获得了长足发展,契约文书大量出现,成为了诚信思想的见证。并且出现了契约的“样文” ,类似于现在的“格式合同” 。这极大地方便了当时的人们签订契约和进行不动产市场交易,使契约的内容及其形式实现了较大程度的规范化、固定化、合理化。就现存的唐代契约实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及其种类等内容通常先依据民间惯例执行,即民间惯例获得了官方的认可,慢慢得以固定化。契约签署的方式则多种多样,可通过签字、加盖私印等方式签订契约。在进行一些日用商品买卖时,唐人也常常签订契约。唐代货币流通过程中还出现了一个重要的现象:信用货币“飞钱”的出现。 “飞钱”是唐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货

3、币汇兑方法。唐代诸道进奏院、诸军、诸使经常要将从各州府征收来的赋税、盐钱和各种收入折合成货币后运送到京城,但是京城的商人们又需将大量的货币缴纳给上述朝廷的各类机构,于是由这些机构向京城的商人们发放“文券” 。此“文券”类似于当代的汇票。商人们从朝廷上述相应机构获取“文券”后便“轻装趋四方” 。商人们在外从事经济活动过程中需要大量现钱之时便到各地衙门领取。这对后来历朝历代的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是唐代经济活动中诚信思想的重要体现。先秦时期,政府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予以严格规范和管理。商人们开展日用品的经营须到衙门进行登记,加入市籍。政府对产品的质量进行严格规定,对未达到

4、质量要求而销售产品的商人予以惩戒。唐代政府非常看重产品买卖,在经营登记、产品质量方面的规定更为严格、规范。衙门设置“市令”作为市场交易活动的管理者,由“市令”或者其“属员”按照质量的好坏对各类产品估定价格之后,由商家明码标价销售。在手工产品出售之前,需要题写制作者的名字。对制作或者销售假冒伪劣手工产品的,以及制作和销售长度、幅宽不足的货物的,唐代通过刑法进行规制,对制作者和销售者杖六十,且还须没收所有的器物。销售货物时缺斤少两或者商家之间相互勾结抬高市价的,处以杖八十的刑罚。在这些规制交易活动的法律制度影响之下,唐代形成了相应的市场规则。这些市场规则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唐代不仅汉人之间的商业来

5、往中诚信相待,同时以开放兼容的姿态平等对待胡商和外国商人。不少胡商不仅在中原有宅子、田地;而且政府部门遵照相关规定“以诚相处” ,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唐人的诚信品行,吸引了很多的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因而,诚信成为唐代国家最佳的经济发展软环境,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内容。商人们也受此影响,通常能够自觉地诚信经营。(摘编自杨洁考析诚信思想在唐代经济活动中的体现 ,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是唐代契约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唐代商业活动中买卖双方诚信从事买卖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与见证物。 B “飞钱”是唐

6、代商家为解决货币流通困难而发明的一种信用货币,这种货币的汇兑过程得到了朝廷各类相关机构的支持。 C唐代政府对经济活动非常重视,对经济活动中的产品买卖给予了非常明晰的规定,比先秦政府的相关做法更加严格规范。 D唐代刑法虽然对不同的违法经济行为所采取的处罚措施不一样,但却为唐代形成相应的市场规则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 分) A契约文书常出现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以及一些日用商品的买卖活动中,唐人也常采用签字、加盖私印等多种方式来签订契约。 B就目前所掌握的相关契约文物来看,唐代契约的内容、形式、种类等内容经历了由“民间惯例”到“官方认可”的固化过程。

7、C “飞钱”较好地解决了京城的商人们携带大量现金从事经济活动而带来的困难,也减少了朝廷从各地运输货币到京城的工作量。 D在“开放兼容” “平等” 等思想的影响下,很多胡商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这反映出唐人对胡商“以诚相待”的心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唐代的很多商业活动中,诚信思想都得到了较好地贯彻与施行,因而,有效地促进了唐代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B唐代商人诚信经营风气的形成,离不开商人们对诚信思想自觉地践行,同时也与政府对诚信思想的大力推动与促进有关。 C唐代商业生活中的很多经济内容,如“契约文书” “诚信思想” “飞钱”等对后代社会的政治经济

8、生活产生了积极影响。 D诚信是唐代国家经济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吸引很多外国商人到唐朝经商的最佳经济发展软环境,让唐人受益颇多。【答案】1C2D3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理解概念含义的题目,题干一般是“下列关于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是” ,答题时注意分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错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此题的选项 C 就是对文章

9、第四段段内容理解概括的基础上命制的选项,概括的时候曲解文意。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D 项,指代有误。原文末段“这说明了唐人以诚信对待胡商”中的“这”主要指的应是“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 ,并非 D 选项中的“很多胡商来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D

10、 项是对文章最末段内容的理解概括,概括的时候将“胡商在危难之时还可踏实地从官府中获得优待”理解为“很多胡商来到中原并拥有了宅子、田地”,指代有误。【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这是一道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题目一般以“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或者“正确的一项” ,试题错误设置的方式主要是“强拉因果” “因果倒置” “混淆范围”“无中生有” “偷换概念”等类型,答题时注意对全文的综合理解,然后对照选项寻找细微的差别。选项C 无中生有。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1、秦纮,字世缨,单人。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御史。劾治内官傅锁儿罪,谏止江南采翠毛、鱼鸊等使。权贵忌之,蜚语闻。会考察,坐谪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奏镇国将军奇涧等罪。奇涧父庆成王钟镒为奏辩,且诬纮。帝重违王意,逮纮下法司治,事皆无验。而内官尚亨籍纮家,以所得敝衣数事奏。帝叹曰:“纮贫一至此耶?”赐钞万贯旌之。小王子数万骑寇大同,长驱入顺圣川,掠宣府境。纮与总兵官周玉等邀击,遁去。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弘治元年以王恕荐,擢左副都御史,督漕运。奏言:“中官、武将总镇两广者,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

12、请严禁绝。总镇府故有赏功所,岁储金钱数万,费出无经,宜从都御史勾稽。广、潮、南、韶多盗,当设社学,编保甲,以绝盗源。”帝悉从其请。纮之初莅镇也,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暴,逮下狱。景亦讦纮,勘无左证,法司当景死。景连姻周太后家,有奥援,讦纮不已。诏并逮纮,廷鞫卒无罪。诏宥景死,夺爵闲住,而纮亦罢归。大臣王恕等请留纮,不纳。廷臣复连章言纮可大用。居数月,起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引疾去。十四年秋,寇大入花马池,败官军孔坝沟,直抵平凉。言者谓纮有威名,虽老可用。诏起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制三边军务。纮驰至固原,按行败所。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士战殁者家。劾治败将杨琳等四人罪,

13、更易守将。练壮士,兴屯田,申明号令,军声大振,遂大败寇。十七年,以年老连章力辞,乞致仕。诏赐敕乘传归,月廪岁隶如制。明年九月卒,年八十。赠少保,谥襄毅。(节选自明史秦纮传 ,有删改)注:鱼鸊:指一种水鸟,善于捕食小鱼、昆虫等;鞫:审问。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 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B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 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C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 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 /而天下镇守官

14、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D率纵私人扰商贾/高居私家/擅理公事/ 贼杀/不辜交通土官为奸利/而天下镇守官皆得擅执军职/受民讼/非制/请严禁绝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谪”常指“古代官吏被降职或流放 ”,与之意思相近的词有“迁” “贬” “黜”等。B “奥援”为“暗中支持、帮助的力量;有力的靠山 ”之意,其中“奥”释为“深” 。C “尚书”为古代官职名,始于战国,以后历代相承。文中指“六部”中“户部”的最高官职。D “廪”可解为“储存粮食的仓库 ”“储藏的粮食” “公家发放的粮食”等意,后来泛指俸禄。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15、是(3 分) A秦纮宦海沉浮,生活清贫。秦纮在官场上历经官职的升降起伏;为官多年,家产却寥寥无几,生活显得俭省、清贫。B秦纮很有见识,常受重用。他对“贸易” “诉讼”等事的看法颇有见地,得到皇帝的肯定;并且多次受到朝廷重用。C秦纮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秦纮不畏官宦贵族权势,多次揭露一些权贵的不法行为,如弹劾总兵官柳景贪婪暴戾等。D秦纮老当益壮,勇立军功。舆论认为秦纮年纪大了但威名仍存,所以他所统领的军队声威大振,取得了卓著的军功。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寻入掠兴宁口,连战却之,追还所掠,玺书劳焉。 (5 分)(2)躬祭阵亡将士,掩其骼,奏录死事指挥朱鼎等五人,恤军

16、士战殁者家。 (5 分)【答案】4B5A6D7 (1)不久敌寇又进犯劫掠兴宁口, (秦纮)率兵连续击退敌人,并追回被掳掠的东西,朝廷下玺书慰劳他们。 (“寻” “却” “所掠” “劳”各 1 分,句意 1 分)(2) (秦纮)亲自祭奠阵亡将士,掩埋他们的遗骸,上奏要求详细记录死于战争的指挥朱鼎等五人的业绩,抚恤战死的将士家属。 (“躬” “骼” “死事” “军士战殁者”定语后置各 1 分,句意 1 分)【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

17、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 “纵” “是故” “于是” “向使” “然而” “无论” “至若” “是以” “继而” “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 “向之” “未几” “已而” “斯须” “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乎、哉

18、、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 、 “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 , “哉”后叹(!) , “夫” “盖”大都在句前。 “于” “而”一般在句中, “矣” “耳”后面画圆圈(。 ) “耶” “乎”经常表疑问(?) , “也” “者”作用要停顿。或句(。 )或逗(, )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这段话断句的标

19、志有:先看人名、地名,比如“商贾”指“商品交易” , “公事” , “土官” ,土人官吏。 “天下镇守官” , 天下镇守的官员。 “军职” ,军中的职位。 “民讼” ,百姓的诉讼。 “制” ,国家制度。 “不辜”作“杀”的宾语,应为“贼杀不辜” ;“讼”作“受”的宾语,应为“受民讼” 。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化文学常识的把握情况。 )A 项“迁”有“左迁”和“右迁”之分,其中“右迁”指“升官” ;“黜”为“降官或者罢官” ,与“谪”有区别。【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备考时要积累名著、名篇作者、时代、国别、文学形象、作品主题等文学常

20、识。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要注意各项表述中有关作品同作者、年代是否一致。【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 ;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 ;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 ;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秦纮,字世缨,单县人。景泰二年间的进士,

21、被授予官南京御史。他弹劾要求治内官傅锁儿的罪,进谏要求停止江南采购翠毛、鱼 等的差使。权贵们很忌恨他,放出流言蜚语让朝廷内外知晓。恰好遇上官员考察,因而他被贬为湖广驿丞。成化十三年,他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山西,上奏告镇国将军奇涧等有罪。奇涧的父亲庆成王钟镒为此上奏辩解,并诬陷秦纮。皇上难以违背庆成王的意愿,把秦纮逮捕到司法部门治罪,但事情都没有实证。而内官尚亨去抄秦纮的家,把所抄得的破衣服等几件事上奏。皇上叹息说:“秦纮就穷到了这般地步吗?”便赐予宝钞万贯对他加以表扬。小王子的数万骑兵侵犯大同,长驱直入到顺圣川,劫掠宣府境内。秦纮与总兵官周玉等主动出击,小王子的骑兵逃跑离去。不久敌寇又进犯

22、劫掠兴宁口,秦纮率兵连续击退敌人,并追回被掳掠的东西,朝廷下玺书慰劳他们。弘治元年,因为王恕的推荐,他被提升为左副都御史,督办漕运。他上奏章说:“太监、武将总督镇守两广的,大都放纵自己的亲信干扰商品交易,抬高私人的地位。擅自处理公事,乱杀无辜,勾结土人官吏干坏事谋利益。而天下镇守的官员都可以擅自倚仗军中的职位,受理百姓的诉讼,这不是国家的规矩,请严加禁止力求杜绝。总镇府从前有赏功所,每年储备金钱几万,费用支出没有账目,应当随都御史稽查。广、潮、南、韶多有盗贼,应当设立地方学校,编定保甲,以此杜绝盗贼之源。 ”皇上都听从了他的请求。秦纮刚莅临边镇的时候,弹劾总兵官安远侯柳景贪婪暴戾,柳景被捕下狱

23、。柳景也攻击秦纮,经过调查没有旁证,司法部门判处柳景死刑。但柳景与周太后家联姻,有着很深厚、有力的背景,所以对秦纮不停地攻击。皇上下诏一并逮捕秦纮,当庭审讯,最后还是证明他没有罪。皇上便下诏赦免柳景一死,削夺官爵赋闲家居,而秦纮也被罢官回乡。大臣王恕等请求留任秦纮,没被采纳。朝廷臣僚又接连上奏章说秦纮可以委以重用。这样秦纮在家住了几个月,被起用为南京户部尚书。十一年,他因为患病离任。十四年秋季,敌寇大肆入侵花马池,挫败官军于孔坝沟,一直深入到平凉。舆论称秦纮有威名,虽然年老还可以一用。朝廷便下诏起用他为户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总领统辖各边疆的军务。秦纮快马赶到固原,巡视官军遭到战败的地方。秦纮亲

24、自祭奠阵亡将士,掩埋他们的遗骸,上奏要求详细记录死于战争的指挥朱鼎等五人的业绩,抚恤战死的将士家属。他弹劾并要求治败将杨琳等四人之罪,调换守边将领。他训练强壮的战士,兴办屯田事宜,申明号令,军队的名声大振,于是大败敌寇。十七年,秦纮因为年老接连上奏章坚决推辞,并请求让他辞职回乡。皇上下诏赐予敕文,乘驿车回家,每月供应米粮与每年安排奴仆还照官方的规格。第二年九月他去世,享年八十岁。朝廷赠官少保给他,他的谥号为襄毅。(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晚归山居刘沧寥落霜空木叶稀,初行郊野思依依。深秋频忆故乡事,日暮独寻荒径归。山影暗随云水动,钟声潜入远烟微。娟娟唯有西林月,不

25、惜清光照竹扉。8这首诗的颈联与王维山居秋暝的颔联“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相比,在写景角度上有何相同点?在意境上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 (5 分)9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 分)【答案】8 (5 分)在写景角度上,二者都从视觉、听觉的角度描写了景物。 (1 分)刘诗颈联从视觉角度描写“山影” ,从听觉角度表现“钟声” 。王诗颔联从视觉角度描写“明月” ,从视觉、听觉角度描写“清泉” 。(1 分)在意境上,刘诗颈联诗人孤寂地行走在荒径,描写了山影投映溪水,随波暗涌,古寺钟声悠长,又随远烟逝去,意境幽暗空寂。 (2 分)而王诗颔联描写了一场秋雨后,只见皎洁的月光透过松

26、枝星星点点洒落下来,又闻泉水淙淙流泻于山石之间,意境幽清明净。 (1 分) (意思相近即可)9 (6 分)孤独惆怅之情。天空冷寂、树叶稀疏,渲染了凄清的气氛,诗人“独寻”荒径归来,心情孤寂惆怅。思念故乡之情。深秋时节,诗人独行郊外, “频忆”故乡往事,一个“频”字流露出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喜爱山居之情。诗人虽独处郊野,却见美好的山月,不吝惜清辉,洒向独居的竹扉。 “娟娟” “不惜”表现出了诗人对山居恬淡美好生活的喜爱之情。 (每点 2 分,情感 1 分,分析 1 分) (意思相近即可)【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思路点拨】首先,要熟悉各种表达技巧的术语与内涵。

27、其次,审清题干要求比较的方向(是求同还是求异) 、角度(是从哪个角度比较) ,比较到哪一步,是只要答出术语还是兼有效果的分析比较。最后,鉴于表达技巧的复杂性,表达技巧的比较还是定位于常见常用的表达技巧。因此,要立足于原诗准确的判断,尤其注意甄别那些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如表现手法中的对比与衬托、修辞手法中的借代与借喻。如本题是一道关于艺术手法的比较题,但指向性很明确“写景角度上” ,难度降低。9 【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本题考查诗歌情感。要抓住诗歌中饱含诗人情感的意象,以及色调的运用。诗人选择的意象很有特点,是带上了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通过分析“霜”

28、 、 “稀叶” 、 “落日”等意象可以得出诗人的思归孤独之情。还有一些带有诗人感情色彩的词语,如“频忆” 、 “独还”等词语,也可以发现诗人的孤独愁闷。对于山间景色的描写,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如本题抓住诗歌

29、标题和诗中“霜” 、 “稀叶” 、 “落日” “频忆” 、“独还”等带有的感情色彩来分析。(三)名句默写(6 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两句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写沙漠奇寒、彤云密布的景象,并由此过渡到“送别” 。(3)陆游游山西村中“ , ”两句,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答案】(1)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2)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3)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

30、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 ,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 ,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乙 选考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狗不理冯骥才(1)天津人讲吃讲玩不讲穿,把讲穿的事儿留给上海人。上海人重外表,天津人重实惠。人活世上,吃饱第一。天

31、津人说,衣服穿给人看,肉吃在自己肚里;上海人说,穿绫罗绸缎是自己美,吃山珍海味一样是向人显摆。(2)天津人反问:那么狗不理包子呢,吃给谁看?谁吃谁美。(3)天津人吃的玩的全不贵,吃得解馋玩得过瘾就行。天津人吃的三大样十八街麻花耳朵眼炸糕狗不理包子,不就是一点面一点糖一点肉吗?玩的三大样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不就是一块泥一张纸一点颜色吗?非金非银非玉非翡翠非象牙,可在这儿讲究的不是材料,是手艺,不论泥的面的纸的草的布的,到了身怀绝技的手艺人手里一摆弄,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宝贝了。(4)运河边上卖包子的狗子,是当年跟随他爹打武清来到天津的。他的大名高贵友,只有他爹知道;别人知道的是他爹天天呼他叫他

32、的小名:狗子。那时候穷人家的孩子不好活,都得起个贱名,狗子、狗剩、梆子、二傻、疙瘩等等,为了叫阎王爷听见不当个东西,看不上,想不到,领不走。在市面上谁拿这种狗子当人?有活儿叫他干就是了。他爹的大名也没人知道,只知道姓高,人称他老高;狗子人蔫不说话,可嘴上不说话的人,心里不见得没想法。(5)老高没能耐,他卖的包子不过一块面皮包一团馅,皮厚馅少,肉少菜多,这种包子专卖给在码头扛活儿的脚夫吃。干重活的人,有点肉就有吃头,皮厚了反倒能搪时候。反正有人吃就有钱赚,不管多少,能养活一家人就给老天爷磕头了。(6)他家包子这点事,老高活着时老高说了算,老高死了后狗子说了算。狗子打小就从侯家后街边的一家卖杂碎的

33、铺子里喝出肚汤鲜,他就尝试着拿肚汤排骨汤拌馅。他还从大胡同一家小铺的烧卖中吃到肉馅下边油汁的妙处,由此想到要是包子有油,更滑更香更入口更解馋,他便在包馅时放上一小块猪油。之外,还刻意在包子的模样上来点花活,皮捏得紧,褶捏得多,一圈十八褶,看上去像朵花。一咬一兜油,一口一嘴鲜,这改良的包子一上市,像炮台的炮一炮打得震天响。天天来吃包子的比看戏的人还多。(7)狗子再忙,也是全家忙,不找外人帮,怕人摸了他的底。顶忙的时候,就在门前放一摞一摞大海碗,一筐筷子,买包子的把钱撂在碗里。狗子见钱就往身边钱箱里一倒,碗里盛上十个八个包子就完事,一句话没有。你问他话,他也不答,哪有空儿答?这便招来闲话:“狗子行

34、呀,不理人啦!” (8)别的包子铺干脆骂他“狗不理” ,想把他的包子骂“砸”了。(9)狗子的包子原本没有店名,这一来,反倒有了名。人一提他的包子就是“狗不理” 。虽是骂名,也出了名。(10)天津卫是官商两界的天下。能不能出大名,还得看是否合官场和市场的口味。(11)先说市场,在市场出名,要看你有无卖点。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好名没人稀罕,骂名人人好奇。 “狗不理”是骂名,却好玩好笑好说好传好记,里边好像还有点故事,狗子再把包子做得好吃,“狗不理”这骂名反成了在市场扬名立万的大名了!(12)再说官场。三岔河口那边有两三个兵营,大兵们都喜欢吃狗不理的包子。这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来天津,营中官员拜见袁大人,心想大人山珍海味天天吃,早吃厌了,不如送两屉狗不理包子,就叫狗子添油加肉,精工细做,蒸了两屉,赶在午饭时候,趁热送来。狗子有心眼儿,花钱买好衙门里的人,在袁大人用餐时先送上狗不理。人吃东西时,第一口总是香。袁大人一口咬上去,满嘴流油,满口喷香,心中大喜说:“我这辈子头次吃这么好吃的包子。 ”营官自然得了重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