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届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解析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 I 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1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以下小題中国古代星宿当远古的人们第一次仰望星空时,就对这个世界的存在发出了疑问。渐渐地,各个民族都形成了自己对星空的认识。如今的我们似乎很习惯用西方的星座解读生活,却忽略了我们中华自己的智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对我们头顶的
2、星空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与探索。我们中国古代的对星空的认识是在天上重新塑造了一个社会,地面上所有的东西都能在天上对应地找到,那里有皇帝,有皇后,有军队,还有房屋、马车在天上形成了一个与地面上类似的人间体系。由于种类繁多,所以中国的古代星宿比较复杂、零乱。但它是对纷扰世界的反映。古人通常把天上的恒星几个几个地组合在一起,每个组合给一个名称。这样的恒星组合称为“星官”。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样把所有的星星都划分到不同的星宿里,这不仅方便观测和测量这些恒星,并且古人还有更重要的用途。中国古代天文最重要
3、的特点是经世致用,就是每一种星宿划分方法都有一定的用途。通过对星空的观测,我们发展出了精确的历法。还有占星术,它专以战争胜负、年成丰歉、王朝盛衰、帝王安危等军国大事为占测对象,在古代拥有强大的政治功能、军事功能和文化功能,并且由于与皇权的这种特殊关系,决定了它在政治运作中可能扮演重要的角色。大体上我们把星空划分成了“三垣”和“四象”。“三垣”是北天以北极星为中心的一大片星区,“垣”就是城墙的意思,三垣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和天市垣。而“四象”是黄道以及黄道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宿体系,分别是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而进一步把每一象再划分成七宿,于是又形成了二十八星宿。此外,古代的占
4、星家为了用天象来占卜人间的吉凶祸福,分别将天上的星星与地面上的国州相对应,称为“分野”,具体就是将某个星宿作为某个州的分野。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写道“星分翼轸,地接衡庐”中的“翼轸”,就是说江西的南昌地处翼轸的分野之内。在中国传统上,北极星有非比寻常的意义,例如公元前 1097 年周公时代称北极星“微帝”等。这是由于它看起来在天空中固定不动,被众星拥护,故被视为群星之主。论语为政记载“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而北斗七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由于它醒目的形状和它重要的位置,所以它在中国古人的心目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勺子悬挂在北方的天空。随着历史的发展,北斗七星
5、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在道教中,北斗七星被称为“七元解厄星君”,居北斗星官,根据人的出生时刻,人的生命可以被七个星君分管。根据这个原理,我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主管星。(1)下列关于星宿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星宿准确了反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B由于强调星空和人间的对应,中国古代的星宿划分比较复杂。C三垣是以北极星为中心的星区,在二十八宿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D星宿的划分方便对星空的观测,古人这样做的目的是制定精确的历法。(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各个民族都有对星空不同的认识,今天我们似乎很熟悉西方星座,却忽略了中国古代对星空深
6、刻的思考。B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古人将星官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进而进行观测。C中国古代的占星术的占测对象都是军国大事,并且与皇权关系密切,对政治、军事活动有很大的影响。D古代的占星家将星宿和国州对应,认为通过对天上的星星的观测,能预测出它所对应的地面区域的吉凶祸福。(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象”是将黄道及其附近围绕天区一周的星空,按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划分的星宿体系。B北极星因为在天空中特殊的位置,往往被古人视作统治者的象征,地位自然非比寻常。C道教将北斗七星称为七元解厄星君,认为北斗七星是掌管生死的星宿,所以北斗七星地位越来越
7、高。D北斗七星像一个巨大勺子的形状十分醒目,地位十分重要,也是我们最熟悉的星宿之一。【答案】(1)B(2)B(3)C【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 B。【技巧点拨】论述类文章中的重要词语,往往不是一般的词语,而是重要的社科概念,在文章里含有特定的属性。还有代词的指代对象或内容的认定,多义词的判断,隐含信息比较丰富的词语的推断,都必须准确把握。考点强调的是“文中”,所以在理解概念的含义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词语的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 A 项,题干 “准确了反
8、映出我们的祖先对现实社会的认识”,混淆文意,应回到原文具体分析判断。(2)试题分析:可以用假设代入法和排除法。此题要在对文章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带着思考题回到原文中,找到原句,结合上下句进行比较、理解。据原文第三段“各个星官所包含的星数多寡不等,少到一个,多到几十个。所占的天区范围也各不相同。在众多的星官中,三垣二十八宿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分析,故选 B 项。【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易错警示】像这种题目,考生应先认真审题,要从题干中审明答题的方向,比如本题中,“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那就要找出选项中不符合的一项。明确要求之后,应到文中找到选项对
9、应的文字,然后进行比对辨析。找到这些内容的所在区域之后,一定要抓住关键的地方进行分析,如选项 B 中,题干“古人将星官分为三垣二十八宿”,混淆范围,考生就要根据题干信息回到原文中重点分析。(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C 项,强加因果,原文最后一段说“北斗七星的地位一天比一天高起来,后来成了掌管人们生死的星宿”,可见北斗七星地位越来越高并不是因为其“是掌管生死的星宿”。【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考点强调的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所以在理解有关“中国古代星宿”的表述时,一定要将它还原到具体的文本中,做到
10、“词不离句,词不离段,词不离篇”。要在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正确理解使用意义,特别是临时意义,即理解表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思。如 C 选项,强加因果,应回到原文第四段具体分析判断。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一)文言文阅读(19 分)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袁枢,字机仲,建之建安人。幼力学,尝以修身为弓赋试国子监,周必大、刘珙皆期以远器。试礼部,词赋第一人,教授兴化军。为礼部试官。常喜诵司马光资治通鉴,苦其浩博,乃区别其事而贯通之,号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其书,奏于上,孝宗读而嘉叹,以赐东宫及分赐江上诸帅,且令熟读,曰:“治道尽在是矣。”他日,上问袁枢何官,茂良以实对,上曰:“
11、可与寺监簿。”于是以大宗正簿召登对,即因史书以言曰:“臣窃闻陛下尝读通鉴,屡有训词,见诸葛亮论两汉所以兴衰,有戒,垂法万世。”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上曰:“朕不至与此曹图事帷幄中。”枢谢曰:“陛下之言及此,天下之福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分修国史传。章悖家以其同里,宛转请文饰其传,枢曰:“吾为史官,书法不隐,宁负乡人,不可负天下后世公议。”时相赵雄总史事,见之叹曰:“无愧古良史。”权工部郎官,累迁兼吏部郎官。两淮旱,命廉视真、杨、庐、和四郡。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瓜洲新城,专为退保,金使过而指议,淮人闻而
12、叹嗟。谁为陛下建此策也?”迁大理少卿。通州民高氏以产业事下大理,殿中侍御史冷世光纳厚赂曲庇之,枢直其事以闻,人为危之。上怒,立罢世光,以朝臣劾御史,实自枢始。诏权工部侍郎。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光宗受禅,叙复元官。擢右文殿修撰、知江陵府。江陵濒大江,岁坏为巨浸,民无所托。楚故城楚观在焉,为室庐,徙民居之,以备不虞。种木数万,以为捍蔽,民德之。开禧元年,卒,年七十五。创作易传解义及辩异童子问等书藏于家。(选自宋史袁枢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 /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
13、空城于淮上/ 非所以戒不虞/B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 徒知备江不知/保淮置重兵于江南/ 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C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 徒知备江/不知保淮 /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D归陈/两淮形势谓/两淮坚固则长江可守 /徒知备江不知 /保淮置重兵于江南/委空城于淮上/非所以戒不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明代开始设立,也是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B在古代,累迁、擢、权、陟、拔等表示官职的升迁,而谪、窜、左迁等则表示降职贬官。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掌管国
14、家的典章制度、祭祀、贡举、户籍等事项。D受禅,是中国古代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接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袁枢文才突出,学识渊博。他少年时努力学习,周必大等人看好他的前程;他考词赋第一名,喜爱资治通鉴,并改编了这部著作,且著述丰富。B袁枢积极进言,敢于弹劾权贵。皇帝关心提拔袁枢,袁枢借史事劝诫皇帝。御史冷世光违法乱纪,袁枢弹劾他,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最终冷被罢免。C袁枢为人正直,修史秉笔直书。他负责修国史,章悖是他的同乡,向他委婉请求修饰自己的传记,被袁枢严词拒绝,皇帝知道后赞赏了袁枢。D袁枢为民办实事,体恤百姓。他在
15、江陵任职,江陵靠近长江,每年遭受水患,百姓遭殃;他建房子、发放钱粮安置百姓,种树木防备水灾,百姓感激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遂历陈往事,自汉武而下至唐文宗,偏听奸佞,致于祸乱。(5 分)因论大理狱案请外,有予郡之命,既而贬两秩,寝前旨。(5 分)【答案】(1)C(2)D(3)A(4)袁枢于是依次陈述古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阅读与断句的能力。这里可根据实词断句法。即在读懂全文,了解所点断文章的大致内容的基础上,通过
16、找名词与动词来组句,先断开能断的句子。如果是叙述性的文章,就要弄懂故事的基本情节;若有人物对话,就要弄清谁与谁对话,讲的什么话。如是说理性文章,则要弄明白谈了哪些问题,表明了怎样的观点。同现代汉语语法一样,古文中的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代词),谓语多是动词,主语、谓语与宾语是句子的主干,而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如题中名词:“形势”“ 长江”“ 江”“ 淮”“江南”“ 淮上”。【考点定位】要求对一段课外古文的全部或部分断句,能力层级为 B。【技巧点拨】本题考查对浅易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标点最根本的方法是多读多背,形成语感。有了一定的语感,读到该停顿之处,就会自然而然地停顿,不必苦思。断句、
17、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易错警示】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一、人的称谓;二、古代职官;三、天文历法;四、古代地理;五、科举制度;六、风俗礼仪;七、饮食器用;八、音乐文娱;九、文史典籍;十、目录辞书;十一 古代军制。该题干中, 如 BD 考核“古代职官”。 (3)试题分析: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B 项,“认为冷是个危险人物”错,原文“人为危之”
18、的意思是大家替袁枢担心;C 项,应为“宰相赵雄知道后赞赏了袁枢”;D 项,“发放钱粮”,无中生有。【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技巧点拨】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
19、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比如本题的 D 项,考生就应到文中找到相关内容,然后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即可发现,说法错误。【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 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 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 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袁枢,字机仲,建宁府建安县人。少年时努
20、力学习,曾经用修身为弓赋在国子监应试,周必大、刘珙都用远大前程期许他。参加礼部考试,考词赋第一名,担任兴化军教授。担任礼部试官。喜爱诵读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苦恼它盛大广博,于是辨别它里面的事件而贯穿在一起,称为通鉴纪事本末。参知政事龚茂良得到他的书,献给皇帝,孝宗读了嘉奖赞叹,拿来赐给太子以及沿江各将帅,而且命令他们熟读,说:“治国的方法都在这里。”后来有一天,皇帝问袁枢现任什么官,龚茂良按实回答,皇帝说:“可以任他为寺监簿。”于是凭着大宗正簿的身份上朝对答皇帝的询问,就根据史书进言说:“我私下听说陛下曾读通鉴,多次有教导的话,看到诸葛亮谈论两汉兴衰的原因,有告诫,流传示范万世。”于是依次陈述古
21、代的事,从汉武帝以后到唐文宗,偏听邪恶人的话,造成祸乱。皇帝说:“我不至于和这些人在朝廷策划国事。”袁枢道歉说:“陛下的话说到这里,是天下人的福气。”兼任国史院编修官,分工负责国史传记。章悖因为是袁枢的同乡,委婉地请求袁枢用文辞修饰他的传记,袁枢说:“我是史官,记载史事的原则是不隐瞒,宁愿对不起老乡,不可以对不起天下后世的公正的评论。”当时宰相赵雄总管修史的事,见到这事感叹说:“不愧于古代的优秀史官。”袁枢任工部郎官,历升吏部郎官。两淮干旱,皇上令袁枢巡视真、扬、庐、和四郡。回朝后陈述两淮的形势,说:“两淮坚固那么长江可守得住,今天只知道防备长江,不知道保住淮河,置重兵于江南,把空城放弃在淮河
22、流域,这不是警惕不测事件的做法。瓜洲是新城,专门为退保之地,金使路过对其指点、议论,淮人听说感叹不已。谁为陛下定的这个策略?”升任大理少卿。通州百姓高氏因为产业的事被关进大理狱,殿中侍御史冷世光接受巨额贿赂偏斜包庇高氏,袁枢原原本本地把事情报告皇帝,大家替袁枢担心。皇帝生气,立即罢免了冷世光,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弹劾御史,实际上是从袁枢开始的。朝廷下诏让袁枢代理工部侍郎。由于议论大理寺案件请求调外地就职,有给他郡守的任命,接着贬官两级,停止以前的任命。光宗继位,恢复原来的官职。提拔为右文殿修撰、江陵府知府。江陵靠近长江,每年被冲垮成一片汪洋,百姓无处安身。楚国的旧城楚观还在,建草房,迁移百姓居住在
23、那里,以防备意外之事。种树木几万株,作为屏障,百姓感激他。开禧元年,去世,享年七十五岁。创作易传解义和辩异童子问等书藏在家里。(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 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 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 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 故国逢春一寂寥!注 此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治所在今安徽潜山)。九华山,是从宣州至舒州的必经之处。 青弋江,河流名称,在宣州西。的的:鲜明的样子。旆:古时旌旗末端形状像燕尾的飘带,泛指旌旗。 (1)请简要
24、赏析本诗的颔联景物描写的巧妙之处。(5 分)(2)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结合颈联、尾联简要分析。(6 分)【答案】(1)远近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悬想中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不露痕迹地介绍了环境,交代了送行地点,画面形象而鲜明,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2)有对朋友的祝福,更多的是离别之时怅然若失,孤独之感;前途迷茫无着之感。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而杜牧的心情是两样的。他宦海浮沉,不很得意,现在要与好友离别,两人原来是一起从京城到宣州任职的,现在却不能一同回去了,想到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
25、,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多么寂寞。【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技巧点拨】写景的五个特色:一、从描写景物的角度去赏析。不同诗歌写景角度不同,有的偏重于空间顺序,有的偏重于色彩描绘,有的则从人物感觉器官角度去描写景物。我们在阅读时,读出这些角度的话,就能读懂诗歌写景的特色。(1)空间角度:凡写景总有一个顺序,高低、上下、内外,无论怎样,总是层次分明。苏轼鹧鸪天,上片写景,由远到近、由高到低,层次分明。“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先写远处林尽头,高山清晰可见,再写近处翠竹遮隐墙头,小池塘旁长满枯草,蝉声四起,接下来“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
26、香”由高到低,井然有序。可见空间顺序是写景诗句鉴赏的一个角度。(2)色彩角度:诗歌中所写景物色彩不同,把不同色彩的景物组合到一个画面中,就收到诗中有画的效果,鉴赏时可以从景物色彩角度分析写景特色。王维田园乐中“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两句诗,红绿相映,色彩分明,让人联想到一夜春雨过后鲜艳的桃花盛开,碧绿的柳丝笼罩在若有若无的水烟之中的迷人景象。“红”“绿”两种色彩在鉴赏时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赏析诗歌抓表示颜色的词语,分析绘形绘色的画面美,写景的特色就突出了。(3)感觉器官角度赏析:诗歌中作者写景,往往从自身的听觉、视觉、嗅觉等角度去写,这就要求我们在赏析时,把诗人所见所闻所感的内容品析到
27、位。比如白居易夜雪这首诗,描写对象是雪,诗中句句写雪,可作者依次从自己的感觉、视觉和听觉写来,突出了雪之大。作者的感觉是又一个鉴赏角度。二、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人写景时,除安排顺序外,总要运用一些表现手法。最常见的是一些抒情方式和描写方式,前者如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后者如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虚实结合(或以虚写实),这些手法是我们在鉴赏诗歌时需要结合诗句具体分析的。王昌龄送魏二前两句写实景,是送别时的环境描写,后两句虚景,想象别后的情景,虚实结合,扩大意境,深化主题。表现手法的运用,使诗歌更加精彩,赏析时当然不能错过了。三、从诗歌的结构特点角度赏析。古诗讲究起承转合
28、,词一般上片写景叙事,下片抒情议论,如果一首诗词没有按一般规律写作,那在结构上就会有自己的特色,鉴赏时需要对这方面的特点加以分析。或一句一景,或句句写景,或景语作结,或前后照应好,结构严谨。这些都是诗歌结构方面的特色,是赏析时容易忽略的,我们一定要有结构观念,从结构角度鉴赏诗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前面提到的王维的田园乐,依次写了红桃、绿柳、落花、啼莺,一句一景,并且“落花”照应“桃红”“莺啼”照应“柳绿”,使诗歌结构严谨,这一点同样可以成为这首诗写景的一大亮点,而不应只看到它色彩方面的特色。四、从锤炼字词的角度赏析。古人写诗非常注重字词的锤炼,留下了如“一字师”的佳话,“推敲”的故事,
29、鉴赏时抓住这些运用传神的字词,可以了解所写景物的特点,营造的意境,表达的感情,甚至可以了解一首诗的结构特点。“昨夜一枝开”“僧敲月下门”“春风又绿江南岸”“遥看瀑布挂前川”诗句中都有运用传神的字眼,这些字眼的运用,把整个景物都写活了,能给人一种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感觉。一个字就惟妙惟肖的再现了景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感情,鉴赏诗歌怎能把这些遗忘呢?五、从修辞角度赏析。文学作品描写景物离不开修辞的运用,修辞能把景物写活,古典诗歌也不例外,写景诗句中同样也会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互文、设问、反问等,这些修辞不仅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事物的特征,而且能恰到好处地
30、表现作者感情,也能使诗歌语句整齐,体现音乐美。鉴赏时同样不能忽视修辞的欣赏。“露似真珠月似弓”这句写景的诗句只能从修辞的角度探讨其妙处,探讨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该题中应从“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易错警示】把握思想情感。一定要注意诗歌情感的丰富性。可从理解诗中写了什么(人、事、物,即题材)入手。诗中写了什么,涉及哪些对象,这些对象大都是情感的指向,除此之外,几乎每一首诗都有诗人自己的影子,也就是说都有指向诗人自己。如写战争,战争涉及到发动战争者,百姓,国家。对百姓的同情,对战争的厌恶,对国家的忧虑,对战争发动者的憎恨
31、,这些都是可能的情感。如写送别,涉及友人和自己。写离别之时,是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写友人离别之后的美好生活,是对友人的祝福;写友人离别后旅途的艰难,是对友人的关心和担忧。而其中又可能包含诗人向往或对自己的感慨。如该题中 “寂寥”从中分析出寂寞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里, “ , ”描绘出了两幅山间对比鲜明的朝暮画面。(2)劝学中强调空想不如学习: , 。(3)白居易在琵琶行中“ , ”句说明偏僻之地粗俗的乡野音乐很难听,以此表现琵琶女技艺的高超。【答案】(1)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
32、学也。 (3)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 A。【技巧点拨】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注意这些字“暝”“ 霏”“呕哑嘲哳”,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 ,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乙 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必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題,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命若琴弦史铁生老少二人都赤着上身,各自拎了一条木棍探路。这正是说书的旺季。老瞎子领着小瞎子一个村子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