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春夜洛城闻笛.ppt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9485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X 页数:60 大小:4.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夜洛城闻笛.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春夜洛城闻笛.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春夜洛城闻笛,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 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1)洛城:洛阳(现在河南洛阳)。 (2)玉笛:精美的笛。 (3)暗飞声:声音不知从何处传来。 (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5)折柳:即折杨柳笛曲,乐府“鼓角横吹曲”调名,内容多写离情别绪。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四:“乐府杂录云:笛者,羌乐也。古典有折杨柳、落梅花。故谪仙春夜洛城闻笛杜少陵吹笛诗: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王之涣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皆言折杨柳曲也。”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 (6)故园:指故乡,家乡。,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

2、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 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译文,李 白,知人论世,简介,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 号青莲居士 又号“谪仙人”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作品,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 “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醉死 病死 溺死 第一种死法见诸旧唐书,说李白“以饮

3、酒过度,醉死于宣城”;第二种死法亦见诸其他正史或专家学者的考证之说。说当李光弼东镇临淮时,李白不顾61岁的高龄,闻讯前往请缨杀敌,希望在垂暮之年,为挽救国家危亡尽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于当涂县令、唐代最有名的篆书家李阳冰处;,李白死因之说,而第三种死法则多见诸民间传说,极富浪漫色彩,说李白在当涂的江上饮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与诗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种死法,都因参与永王李璘谋反作乱有着直接的关系。因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还后不久,就结束了他传奇而坎坷的一生,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想象丰富,意境奇妙, 语言奇妙,浪漫主义, 立意清晰

4、,语言,李白诗歌的语言,有的清新如同口语,有的豪放,不拘声律,近于散文,但都统一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之中。这和他自觉地追求自然美有关。 他继承陈子昂的文学主张,以恢复诗骚传统为已任,曾说“梁陈以来,艳薄斯极,沈休文又尚以声律,将复古道,非我而谁欤?”(孟棨本事诗高逸)他崇尚“清真”,讽刺“雕虫丧天真”的丑女效颦,邯郸学步。 他的诗歌语言的自然美又是他认真学习民歌明白通俗的特点的结果,明白如话,通俗生动。,书法上阳台帖,李白是否有词的创作至今仍然未有一致的定论,但是今传为李白词的作品,若不论其真伪及是否可归入词体,约有20余首,如菩萨蛮忆秦娥等。,词赋,剑术,李白不仅文采斐然,其

5、剑术亦是十分高明。他“十五好剑术”,“剑术自通达”。造诣非同一般。李白的诗,裴旻的剑术,张旭的草书合称唐代三绝。虽然“三绝”中没有李白的剑术,但其剑术之高却仅位于裴旻之下,居唐朝第二。 据统计,全唐诗李白诗中“剑”字共出现了107次,除去作为地名的“剑阁”3次,“剑壁”1次,武器之“剑”犹有103次之多。属于剑的“铗”出现了1次、“吴钩”1次、“吴鸿”1次、“湛卢”1次、“干将”1次、“莫邪”1次、“青萍”2次、“秋莲”2次、“霜雪”2次、“匕首”3次、“龙泉”4次。总计,“剑”字共出现了118次(统计时把“吴钩霜雪明”,“空余湛卢剑”,“剑花秋莲光出匣”,“拙妻莫邪剑”,“吾家青萍剑”分别计

6、做1次),分布在106首诗中,约占全诗总数的10%,人物评价,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杜甫:“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春日忆李白) 辛弃疾:“当年宫殿赋昭阳,岂信人间过夜郎。明月入江依旧好,青山埋骨至今香。不寻饭颗山头伴,却趁汨罗江上狂。定要骑鲸归汗漫,故来濯足戏沧浪。”(忆李白) 杜甫:“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苏轼:“李太白、杜子美以英玮绝世之姿,凌跨百代,古今诗人尽废。然魏、晋以来,高风绝尘亦少衰矣。”(书黄子思诗集后)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调张籍) 白居易:“又诗之豪者,世称李

7、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家室成员,父亲李客,为任城尉。 配偶原配: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宰相许圉师的孙女,与李白生一子一女。 继室:宗氏,第二任妻子,唐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携宗氏南下。后李白因李璘案下狱时,宗氏曾奔走营救。 刘氏,与李白同居,后分手。 某氏,东鲁一妇人,与李白同居,生李颇黎。,子女 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原配许氏所生。一生未入仕途,贞元八年(792年)去世。有一子两女,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分别嫁给当涂农户陈云和刘劝。 李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 李平阳,原配许氏所生,出嫁后不久即去世。,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

8、背景,这首诗是735年(开元二十三年)李白游洛阳时所作。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思乡之情。 王尧衢唐诗合解:“忽然闻笛,不知吹自谁家。因是夜闻,声在暗中飞也。笛声以风声而吹散,风声以笛声而远扬,于是洛春夜遍闻风声,即遍闻笛声矣。折柳所以赠别,而笛调中有折杨柳一曲。闻折柳而伤别,故情切乎故园。本是自我起情,却说闻者何人不起,岂人人有别情乎?只为散入春风,满城听得耳。”,谁家的玉笛,在静夜里悄悄地响起?诗人或许在读书、闲坐,或者在做其他的事情,一曲笛声响起,夜深人静,笛声清远而动听。作者被深深的吸引,遁声望去,却辨不清笛声来自哪里。,谁家玉笛暗飞声,请在此输入您的标题,主旨句,此夜曲中闻

9、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本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对笛声悠扬的赞美,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故乡的情感。,课后作业,1、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搜索关于“折柳”的资料,大家知道哪些边塞诗?,凉州词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边塞诗,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风

10、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萄入汉家。,关山月 唐李白,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陇西行唐王维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雁门太守行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征怨唐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

11、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相同题材的诗歌杨炯的从军行,从军行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初唐四杰之一,(约650约693),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唐代文学家、诗人,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齐名,世称初唐四杰。杨炯自幼聪敏博学,唐显庆四年(659年)应童子举及弟,翌年待制弘文馆,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唐永淳元年(682年)擢

12、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唐垂拱二年(686年)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唐如意元年(692年)任盈川令,约如意二年(693年)卒于任上。,幼举神童,杨炯幼年时就非常聪明博学,文采出众,唐显庆四年(659年),应弟子举及弟,被举神童,唐显庆五年(660年),杨炯时年十一,待制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刚进弘文馆的时候,杨炯因为年轻,对出仕与否还不太经意。有了“予出身”的待遇,能在弘文馆“待制”,心里已经感到满足。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和学识的加深,“学而优则仕”的信念强烈地萌动起来,期间杨炯创作了青苔赋和幽兰赋表达自己渴望仕途,却怀才不遇的情志,秘府校书,在弘文馆待制十六年后,杨炯于唐高宗上元三年(676年

13、)在京应制举,补秘书省校书郎。据新唐书百官志二载:秘书省有“校书郎十人,正九品上,正字四人,正九品下,掌雠校典籍,刊正文章。”心怀经国理想的杨炯,年近三十,才获得一个“雠校典籍”的九品小官,对自己仕途上的这种蹇滞不畅,杨炯心里很郁勃不平,期间创作了浑天赋,以示自己的情志。唐仪凤年间(676-679)。太常博士苏知己上表朝廷,建议公卿以下冕服制度重新议定。皇帝下令有司审议。杨炯写了公卿以下冕服议,回顾了古代典制,指出苏知己的建议为不经之论,使其建议未能得到皇帝的采纳。,仕职东宫,唐永隆二年(681年),经中书侍郎薛元超推荐杨炯为崇文馆学士,永淳元年(682年),杨炯被擢为太子(李显)詹事司直,充

14、弘文馆学士,掌太子东宫庶务。杨炯从秘书省里过了六七年郁沉岁月后,终于从九品末僚一跃而成为太子詹事司直,而且还充任声望甚隆的崇文馆学士,开始了仕途上的一大腾跃,据新唐书百官志载:东宫詹事府有“司直二人,正七品上,掌纠劾官僚及率府之兵。”詹事司直是太子的贴心官员,掌管东宫内务,职务颇为重要。面对这样一次仕途飞跃,杨炯的内心是兴奋的。期间创作了庭菊赋等文以表达自己喜悦的心情,贬谪梓州,唐永淳三年(684年)九月,杨炯伯父杨德干的儿子杨神让,跟随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事件平息之后,杨德干父子被杀,杨炯受到株连,于垂拱二年(686年),杨炯被贬到四川梓州(今四川三台县)担任了司法参军,结束了他在长

15、安长达二十六年的安定生活,宫中教习,唐天授元年(690年),杨炯秩满回到洛阳,武则天诏杨炯与宋之问分直习艺馆,掌管教习官人书算之类的工作。他虽因官职不高,心中抑郁,但却对武则天仍尽情颂扬。如意元年(692年)7月15日,宫中出盂兰盆,设斋分送各佛寺,武则天在洛南城门楼上与群臣观看。杨炯献上盂兰盆赋,称颂武则天“周命惟新”,并希望武则天作为“神圣皇帝”能够“任贤相,悖风俗、远佞人,措刑狱,省游宴捐珠玑,宝菽粟,罢官之无事,恤人之不足”,成为帝王的楷模。,终迹盈川,唐如意元年(692年)冬,杨炯出任盈川(今浙江衢州)县令。约如意二年(693年),杨炯卒于任上。杨炯赴盈川令时,张说赠有赠别杨盈川箴,

16、因历代史学家对赠别杨盈川箴的理解不同,造成杨炯任盈川令后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杨炯为政残酷,据旧唐书载:“炯至官,为政残酷,人吏动不如意,辄榜挞之。又所居府舍,多进士亭台,皆书榜额,为之美名,大为远近所笑。”另一种说法是杨炯亲政爱民,浙江省衢州市盈川村(原盈川故址),村边建有杨公祠一座,内有杨炯塑像,杨公祠内旧有对联:“当年遗手泽,盈川城外五棵青松;世代感贤令,泼水江旁千秋俎豆。”说明当地百姓,千百年来都是把杨炯当作“贤令”来奉祠的。如杨炯为政残酷,卒后不会有此贤名,愧前耻后,初唐时,以文章见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被称为“初唐四杰,排名为“王杨卢骆”,据旧唐书载,排在第二位的杨炯不服气

17、地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意思就是说,排在卢照邻之前,觉得惭愧;但是把王勃排在我前面,我是不服气的。,参考文献,1.王元明,李雪峰唐诗金榜100首 详注译诗名家集评本:华文出版社,2013:340 2. 骆祥发初唐四杰研究:东方出版社,1993:110-143 3. 白寿彝中国通史 第6卷 中古时代 隋唐时期 下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3:1238-1239 4. 王晓红.论杨炯及其诗赋创作成就J.理论导刊.2007(9).117 5. 徐耿华陕西历史名人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8:180-181 6. 王礼亮.杨炯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30-47 7. 谌东飚杨炯集:

18、岳麓书社,2001:目录1-5 8. 白寿彝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239 9. 林清晖初唐四杰:春风文艺出版社,1999:91 10. 赵荣蔚唐五代别集叙录:中国言实出版社,2009:46,写作背景,注解,1.从军行:为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多写军旅生活。 2.西京:长安。 3.牙璋:古代发兵所用之兵符,分为两块,相合处呈牙状,朝廷和主帅各执其半。指代奉命出征的将帅 4.凤阙:皇宫。汉建章宫的圆阙上有金凤,故以凤阙指皇宫。 5.龙城:汉代匈奴聚会祭天之处,此处指匈奴汇聚处。 6.凋:原意指草木枯败凋零,此指失去了鲜艳的色彩 7.百夫长:一百个士兵的头目,泛指下级军官。,译文,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宁作百夫长冲锋陷阵,也不耐守笔砚做个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