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9110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新郑外高高三地理第三次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读“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模式示意图” ,回答 13 题。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010主要盛行下沉气流 B.1020盛行东南风C.20 30盛行西北风 D.3040盛行西南风解析:据甲图可知,此时的北半球副 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为北半球的冬季,故0 10、1020的地方都盛行东北信风,20 30的地方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3040 的地方盛行西南风,即 D 项正确。答案:D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 )A.甲表示 3 月份、春季 B.乙表示 7 月份、夏季C.甲表

2、示 9 月份、秋季 D.乙表示 1 月份、冬季解析:根据甲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南可知,甲代表北半球冬季;乙 图中的副热带高气压带位置偏北,代表北半球的夏季,可表示 7 月份,故 B 项正确。答案:B3.下列各图与上图中 P 点气候特征相匹配的是 ( )解析:根据图中的信息可知, P 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如 C 图所示。答案:C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甲地气压为 990 百帕,乙地气压为 1 010 百帕。 读图回答 45 题。4.下图中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单位:百帕

3、) 与上图天气系统相符的是 ( )解析:据图可知,该天气系统 是暖锋, A 选项中的等压线由数值小的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为低压槽,在其槽线附近最可能发育锋面。答案:A5.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B.甲城市空气质量比乙城市好C.丙城市吹偏北风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小解析:读图可知,甲城市位于气旋的中心,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城市位于高压一侧,气流没有甲城市上升 强度大,所以甲城市空气质量比乙城市好。丁城市位于锋前,受到暖锋云系的控制,多降水天气,白天气温低,夜晚气温较高,所以丁城市比丙城市气温日较差小;丙城市位于锋后,吹偏南风。答案

4、:B(2010南昌一调)下图是济南市某时段气温和昼长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68题。6.下图正确反映济南市该时段气压变化的是 ( )解析: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 济南市的气温先上升,然后下降,后来又上升,其气压是先下降,然后上升,后来又下降,如 B 图所示。答案:B7.济南市空气质量预报“12 日污染指数:4 级,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B.冷空气过境近地面大气出现逆温现象C.风力大D.城市多高大建筑,空气流动不通畅解析:读图可知,这一时段内可能是一冷 锋过境,冷 锋过境 时,暖气团爬升到锋面的上部,出现逆温现象,阻碍了污染物扩散。答案:

5、B8.此时我国各地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齐鲁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B.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C.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D.太行群山:霜叶红于二月花解析:读图可知,该时段内昼 长逐渐增大,但仍然小于 12 小时,说明该时段在冬至日到春分日之间,且非常接近春分日,此时我国江淮平原为“草长莺飞二月天” 。答案:C图 1 为北半球某区冬季等压线分布示意图(单位:hPa),气压数值。图 2 为该地区局部气温分布 图。 读图完成 910 题。9.图 2 中的甲处,最有可能位于图 1 中的 ( )A.地 B.地 C.地 D.地解析:由题意可知,图 1 为北半球低 压中心,由内向 处 延伸的槽部形

6、成冷锋,由内向处延伸的槽部形成暖锋;甲处气温较低,最可能在处附近。答案:C10.与甲地天气状况最相近的描述是 ( )A.温暖干燥 B.低温阴雨 C.风和日丽 D.细雨连绵解析:甲地在冷锋后,形成阴雨天气,且被冷气团控制,气温低。答案:B新华网拉萨 2009 年 9 月 26 日电 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各种影响已经成为西藏自治区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研究数据显示,1961 年至 2007 年,西藏平均气温大约以 0.32/10 年的速率升高,明显高于全国和全球的增温速度,喜 马拉雅山脉冰川近年来正以年均 1015 米的速度退缩。据此回答 1112 题。11.下列各项人类活动中,会进一步加剧全

7、球变暖的是 ( )A.植树造林和修建水库B.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量,增加可再生的新能源使用量C.大量砍伐森林,使全球森林覆盖率不断降低D.将温带农耕区的农田全部变为牧场解析:大量砍伐森林会使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从而进 一步加剧全球变暖。答案:C12.全球变暖虽然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但也会带来好处,下列有关全球变暖利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全球变暖会使全球各地的降水量增加,从而使各地变得更为湿润B.全球变暖可能会使光合作用增强,从而使部分农作物的产量提高C.全球变暖会给一些海拔较低的岛国带来灭顶之灾D.全球变暖会使高纬度地区更加适合农业生产的发展解析: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 导致洪

8、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并不是全球各地降水增加。答案:A树木年轮是气候变化的历史证据。 读某地树木年 轮示意图, 回答 1314 题。13.图中反映了该地近百年的气候变化,该地经历了 ( )A.温暖寒冷温暖交替变化B.寒冷寒冷温暖交替变化C.暖干暖干暖湿交替变化D.干冷湿冷湿冷交替变化解析:温暖期,树木生长速度快,年轮稀疏;寒冷期,树木生长速度慢,年轮稠密。图中年轮呈现出稀疏稠密 稀疏的特征, 则对应的气候 为温暖寒冷温暖。答案:A14.在 M 时期,该地最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 ( )A.中纬度地区变得更加干旱B.现代农业发达地区将会退化成草原C.高纬度地区会变得适宜温带作物生长D.海平

9、面下降解析:M 时期为寒冷期,会造成海平面下降。而 A、B、C 三项所述内容均为温暖期的自然现象变化。答案:D15(2008广东地理)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解析 地表水的下渗与植被状况成正比,与降水强度成反比。降水强度小,植被好,利于地表水的下渗。答案 D(2008北京文综)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下图,回答 1618 题。16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 则 ( )AE 处气温比 H 处高BF 处气压比 G 处低C

10、气流自西向东运动DE 处的高度可达 120 千米解析 E 与 H 相比,E 处海拔高,因而气温低,故选项 A 错误;F 与 G 相比,F 海拔高,因而气压低,故选项 B 正确;根据图中信息,选项 C、D 均无法作出判断。答案 B17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 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 )A环节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环节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环节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D环节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解析 根据水循环模式图分析可知, G 为陆地,H 为海洋。因此图中为陆地降水,参与了陆地淡水资源的补给;为径流;为海水蒸发,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升高;为水汽输送,运动的距离会受到山地等地形的影响。

11、答案 A18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S 线代表纬线,则 ( )A洋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洋流为西风漂流C洋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洋流为赤道逆流解析 根据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分析可知,该图为南半球中低 纬度的大洋环流,因此,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洋流 为西 风漂流;洋流为寒流,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洋流为南赤道暖流。答案 B(2010济南质检)埋藏在两个隔水层之间的地下水为承压水。承压水能够自由上升的海拔高度称为承压水位。承压水位相同的各点的 连线称为等水压线 。承 压水含水层上部的隔水层底面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的连线称为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下

12、图为“某区域承压水勘察站等值线(单位:米 )分布示意图” 。读图回答 1920 题。19勘察站点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是 ( )A2 米 B8 米C10 米 D12 米20勘察站点四处可能出现自流泉的是 ( )A B C D解析 第 11 题,根据对材料中相关名 词概念的理解, 处 承压水的埋藏深度为图中处地形等高线数值减去处含水层顶板底面等高线数值。故处的承压水埋藏深度为 948212(米) 。第 12 题,根据相关概念的理解,自流泉可能出 现在承压水位高于当地地面海拔高度的点,即图中等水压线 数值高于地形等高线数值 的点。 图中处地形等高线数值小于 90,而等水压线数值为 90,可能有自流泉;

13、 处地形等高 线数值为 94,而等水压线数值为 92,不可能有自流泉; 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 98,而等水 压线数值为 94,不可能有自流泉;处地形等高线数值为 98,而等水 压线数值 在 9496 之间,不可能有自流泉。答案 19.D 20.A(2010南通调研)下图为“世界局部海区洋流分布模拟图” 。读图完成 2122 题。21有关中低纬海域洋流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大洋东部为寒流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大洋西部为暖流C呈反气旋型流动,大陆西岸为寒流D呈气旋型流动,大陆东岸为暖流22日本暖流 ( )A活跃了海陆间的水循环B减缓了海轮北上的航速C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D

14、缩小了海洋污染的范围解析 第 13 题,据图可知,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顺时针 方向流动,南半球中低纬度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它 们都与所在半球的反气旋运 动方向一致,且大 陆的东岸都为暖流,西岸都为寒流。第 14 题,日本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增加了沿岸地区的降水量,活跃了海 陆间的水循环。 该洋流向北流,会加快海轮北上的速度;在它与千岛寒流的交汇处,形成了北海道 渔场;该洋流会将 污染物带至其他海域,从而扩大了海洋污染物的污染范围。答案 21.C 22.A(2010江苏样题)读下图,完成 2324 题。23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的年份是 ( )A1970 年 B1980

15、年C1990 年 D2000 年242000 年较 1990 年水位变化减小,其原因最有可能是流域内 ( )A年降水量增大 B上游围湖造田C植被覆盖增加 D水土流失加剧解析 第 9 题,根据该河段水位变化示意图,从某一年洪水期水位和枯水期水位差的大小变化来判断该河段水位季节变化的情况,由此可以得出 1990 年水位季节变化最大。第10 题,由于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生态功能,植被覆盖率的提高将使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答案 9.C 10.C(2009福建毕业质检)读“中国东部沿海 12 个省( 市、区) 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 ,完成2526 题。25影响东部沿海各省(市、区 )水土配合

16、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降水量、地形 B气温、降水量C耕地类型、耕作制度 D地形、土壤26我国北方东部沿海省(市、区 )农业缺水更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水田种植,耗水量大B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冬季农业用水需求量大C蒸发量大,复种指数高D径流总量小,耕地多解析 第 25 题,各省区水土配合差异主要与气候(降水)和地形有关。第 26 题,我国北方地区平原广阔,但雨季开始晚,结束较早,总降水量偏少,地面径流总量小。答案 25.A 26.D下图表示重庆附近长江某水文站的气温水状况及该江段补给类型。读图回答 2728 题。27图例所示的补给类型为A地下水补给 B降雨补给 C冰雪融水补给 D湖水补给2

17、8导致类型补给春多夏少的主要因素是 A春季增温快,冬季积雪多 B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C春季多风,流域内多地形雨 D夏季单一暖气流控制,少锋面雨29.(2009广东文基)我国河流的枯水期一般出现在冬季,河水流量和水位变化都很小。该时期河流水量最稳定的补给来源是 ( B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C湖泊水 D高山冰川融水解析 冬季是我国河流枯水期,此 时大气降水稀少,湖泊水很少,气温低,无高山冰川融水,只有地下水位高于河水水位,它非常稳定地补给河水。30.(2010长沙市重点中学联考 )读“某沿海地区洋流示意图 ”,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 30,下列洋流中能与甲洋流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 D )本格拉

18、寒流 千岛寒流 秘鲁寒流 西风漂流 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 阿拉斯加暖流巴西暖流 北太平洋暖流A甲 B甲C甲 D甲解析 读图可知,甲洋流位于大 陆西岸,且 纬度是 30,若位于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甲洋流为暖流,但北纬 30附近的暖流位于大陆的 东岸,所以 该洋流位于南半球,根据洋流的流向判断,甲洋流为寒流,能够与甲洋流形成完整的洋流系统的是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甲南赤道暖流。二综合题(共 40 分)31.(2010北京朝阳期中)依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 分)材料一 昆明准静止锋又称云 贵准静止锋,位于云 贵高原,锋面徘徊于昆明和贵阳之间,易形成连阴雨天气。材料二 昆明准静止锋

19、示意图 (图 1);昆明准静止锋的位置图( 图 2)材料三 昆明与贵阳冬半年和夏半年降水量、1 月和 7 月平均气温的对比表11 月次年 4 月 5 月10 月 1 月 7 月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降水量(mm)占全年比重(%)平均气温(C)平均气温(C)昆明 11.2 11.2 918.1 88.8 7.5 19.7贵阳 278.5 24.7 849.8 75.3 4.6 24(1)描述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并说明其形成的季节和成因。4(2)依据图和表格的信息,比较昆明和贵阳冬季气候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4(3)描述昆明夏季气候特点,并分析其成因。3解析 第(1)题,由

20、 图示可直接读出昆明准静止锋在贵阳和昆明之间的走向;结合材料一、二可以知道昆明准静止锋 形成的季节和原因。第 (2)题,结合材料三可以发现昆明和贵阳冬季在气候上的差异, 这与在冬半年影响该地的锋 面关系密切。第 (3)题,由材料三可以看出昆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等气候特点,这与昆明所在地区的地形和大气 环流形势有关。答案 (1)西北东南走向。秋冬季节( 冬半年)。南下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形成锋面,受云贵高原阻滞而形成。(2)差异:贵阳降水多于昆明,气温低于昆明。成因:贵阳位于锋面的冷空气一侧,气温较低,多阴雨天气;昆明位于锋面的暖空气一侧,天气晴朗且气温较高。(3)特点:昆明夏季凉爽湿润。成因:

21、夏季受(来自印度洋的 )西南季风和(来自太平洋的) 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降水多;云雨减弱了太阳辐射;地处云贵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 分)材料一 新华网 2009 年 7 月 6 日消息:近 30 年来,被称 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冰川退缩的速度是过去 300 年的 10 倍,自 1996 年以来,黄河源区的冰川退缩比例最大达 77%。冰川的融化为全球变暖提供了一个最明显的证据。材料二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关系 图材料三 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人口 统计表(单位:亿人)国家美国 巴西 俄罗斯日本 中国 印度 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尼日利亚墨

22、西哥人口2.83 1.69 1.45 1.27 13.0 10.0 2.03 1.3 1.24 1.33 1.07(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下列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a ;b ;c ;d 。(2)由材料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关系,并说明原因。2(3)图中所示国家中 CO2 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的是_ ,请你谈谈该国为控制 CO2排放量应采取哪些措施。3据上述材料可知减缓全球变暖趋势的措施是_。解析 本题以全球冰川融化为背景,考 查全球变暖的产生、 影响及应对措施。第(1)题,联系教材知识及全球气候 变暖成因与危害即可完成。第(2) 题,由图中曲线可知,城市

23、化水平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多,二者呈正相关。城市化水平高,说明该国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多。第(3)题,由材料三表中人口数据对应材料二图中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可知,中国二氧化碳 总排放量居第二位。结合中国能源利用状况回答措施。第(4)题,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需原料为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含量实际增加较少,可知植被 对缓解全球变暖趋势有重要作用。答案 (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没 (2) 关系:城市化水平越高,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越多,呈正相关。原因:城市化水平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工业、交通发达,生活水平高,人均能耗多,需要燃烧大量煤、石油等矿物燃

24、料。(3)中国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推广使用清洁、可再生能源;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消耗掉大气中的一部分二氧化碳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33.“厄尔尼诺”是指南美洲西海岸(秘鲁和厄瓜多尔附近)向西延伸,经赤道东太平洋至国际日界线附近的海面温度异常增温的现象;而当同一纬度的赤道西太平洋海水温度异常偏高,降水异常偏多时,称为“拉尼娜”现象。读“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图” ,完成下列要求。3(1)图中箭头、为东风,它所处的风带是 ,位于 A 处著名渔场的名称是 ,位于 B 处附近的群岛国家的名称是 。2(2)请说明 A 处渔场的形成原因。(3)如 a 图所示,在“厄尔尼

25、诺”发生的年份,东风强度减弱,赤道附近海水的垂直环流方向与正常年份相反。在图中用箭头标出此时赤道附近海水垂直环流的流动方向,并说明“厄尔尼诺”对 A 处渔业生产的影响。2(4)如 b 图所示,在“拉尼娜”发生年份,东风强度异常加强,为此 B 国需要防御的自然灾害主要有(多选) ( )2A.森林火灾 B.泥石流 C.地震灾害 D.洪涝灾害33、 (1)信风带 秘鲁渔场 印度尼西亚(2)A 处(位于信风带,在离岸风的作用下,此处的海平面降低)下层冷海水上泛,上涌的冷海水将丰富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使得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海洋鱼类提供了充足的饵料。 (3)绘图略(垂直环流呈顺时针方向,画出一处箭头即可

26、) 由于东风强度减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秘鲁沿岸(或赤道东太平洋附近)海面水温升高(海平面上升,遏制了秘鲁、厄瓜多尔沿岸冷海水上泛,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物质不再涌向海面) ,导致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对 A 地的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4)BD342008 年 10 月 9 日至 12 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强调,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始终把解决好十几亿人口吃饭问题作为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但是我国农业生产面临着种种困境,图甲为“我国东部地区春季、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等值线分布图” ,图乙为“某年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土地、人口及耕地占全国总量百分比图” ,读图回答下列

27、问题。(10 分)(1)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大的地形区是 ,分析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3(2)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 2(3)A 地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对当地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有哪些?2(4)图乙中人地矛盾突出的是 地区,并说出判断的理由。 3解析 第(1)题,此地春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百分比大,可以从锋面雨带推移和地形两个角度来考虑。第(2)题,降水量大,水循 环活跃的地区水资源丰富;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的地区水资源缺乏。第 (3)题,降水对农业的不利影响主要是旱、涝两个方面。第(4)题,人地矛盾主要表现为人口与水、耕地之 间的矛盾。答案 (1)东南丘陵 春季我国雨带推移到此地,降水丰沛;东南季风受到地形阻挡,形成了地形雨。(2)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原因:我国南方和东部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量丰富,水循环活跃,水资源丰富;西部和北方相反。(3)春旱、夏涝。(4)黄淮海 人均耕地占有量少;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