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使学生“学会学习,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准备”的理念,努力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数学教学成为一种过程教学,并注意教师角色的转变,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适合发展的学习环境,创设一种有利于思考、讨论、探索的学习氛围,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起点和教学方法。由此我采用“问题猜想探究应用”的学科教学模式,把主动权充分的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明确学习任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猜想、操作、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寻找解决的办法并最终探求到真正的结果,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奥妙与成功的快乐。整堂课以问题思维为主线,巧妙地把数学实验引进了数
2、学课堂,让学生充分参与数学预习,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整堂课融基础性、灵活性、实践性、开放性于一体。这样既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又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将知识融入已构建的结构,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并积累知识,从而“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并通过探索过程,不断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数学的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会用两点法画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2. 能结合图像说出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3.经历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图象画法与性质的探索过程,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情感态度 1.在动手操
3、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大胆猜想、乐于探究的良好品质。2.体验“数”与“形”的转化过程,感受函数图象的简洁美。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教学难点:结合图像理解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性质的过程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问题猜想探究应用教学过程:活动 1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辅导)教师活动:1.教师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动脑思考,总结规律.2学生猜想出结论: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3.教师为了进一步验证学生猜想的结论的正确性.学生活动:问题 1:1.已知函数 . (设计意图:使学生联想直线的公理: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由1
4、2)(mxy此探究得出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可以由两点法画出. )(1).当 m 取何值时,该函数是一次函数.(2).当 m 取何值时,该函数是正比例函数.2. 正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有何区别与联系?(设计意图:巩固两点法画直线的方法.学生通过画图、观察、探究、总结,发现正比例函数的性质.)3在同一坐标系中描出以下 6 个函数的图像y=2x y=2x-1 y=-2x y=-2x+1 xy2观察你所画的图像的形状能否发现一些规律(或共同点)?活动 2教师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1)一条直线最少可以有几个点确定?(2)可以取直线上的哪两个最简单、易取的点?(3)学生总结出选取(0,0),(1,k)
5、两点.(其他的点也可以,但这两点最简单)2.教师巡视,适时点拨,演示 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k 任取不同的数值,观察图像的位置, 给出图像上任意一点测量出此点的坐标,拖动此点变换它的位置。 观察此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归纳出正比例函数的性质:(1)k0 时,图像在第一、三象限,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k0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2)k0,y0,y0,y0.课堂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在知识的探究和运用过程中你有何体会?预习检测:1、下列四点,在函数 的图象上的是( )32yxA、 B、 C、 D、0,2,02,31,22、下列一次函数中,y 的值随
6、x 值的增大而减小的是( )A、y= x8 B、y=x+3 C、y=2x+5 D、y=7x633、在一次函数 中, 的值随 值的增大而减小,则 的取值范围是( )15ymxyxmA、 B、 C、 D、1m14、若一次函数 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则 应满足的条件是:( )bkxy bk,A. B. C. D.0,k00,k0,b5、将直线 y=2x 向上平移两个单位,所得的直线是 ( )A、y=2x+2 B、y=2x2 C、y=2(x2) D、y=2(x+2)二、填空题6、直线 与 轴的交点坐标是_,与 轴的交点坐标是_.152yxy7、直线 可以由直线 沿 轴_而得到;直线 可以由直线 轴
7、32yx32yx3yx_而得到.8、已知一次函数 ,当 时, ,则直线 在 轴上的截距为_.yb31yb三、解答题9、在同一个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 与 的图象,并判断点 A(1,1) 、21yx34yxB(2,10)是否在所画的图象上?在哪一个图象上?10、画出函数 的图象,并回答下列问题:36yx(1)当 时, 的值是多少?2(2)当 时, 的值是多少?9(3)当 为何值时, ?x0,yy教学反思:这节课,我对教材进行了探究性重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去经历、体验、内化知识的做法是成功的。通过充分的过程探究,学生容易得出也是最早得出了图象的性质,借助直观图象的性质而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
8、。花费了一番周折,说明去掉这个中介,直接让学生从单调性来接受一次函数性质是困难的。真正的形成往往来源于真实的自主探究。只有放手探究,学生的潜力与智慧才会充分表现,学生也才会表现真实的思维和真实的自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一切教学都要围绕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做文章,真正让学生理解、掌握真实的知识和真正的知识。首先,要设计适合学生探究的素材。教材对一次函数的性质是从增减来描述的,我们认为这种对性质的表述是教条化的,对这种学术、文本状态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接受。当然教材强调所呈现内容的逻辑性、严密性与科学性是合理的。但是能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知识才是最好的。如果牵强的引出来,不一定是好事。其次,探究
9、教学的过程就是实现学术形态的知识转化为教育形态知识的过程。探究教学是追求教学过程的探究和探究过程的自然和本真。只有这样探究才是有价值的,真知才会有生长性。要表现过程的真实与自然,从建构主义的观点出发,就是要尊重学生各自的经验与思维方式、习惯。结论是一致的,但过程可以是多元的,教师要善于恰倒好处地优化提炼学生的结论。追求自然,就要适当放开学生的手、口、脑,例如本文中的“走向”问题,“向上爬”、“向下走”等,如果是讲授注入式,我们就听不到学生真实的声音了。最后,教师在学生探究真知之旅上应是一个促进者、协作者、组织者。要做善于点燃学生探究欲望和智慧火把的人,要善于让学生说教师要说的话,做教师想做的事
10、,这就是一个成功的促进者。数学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活动、共同成长与发展的过程。真正的知识不全是由教材和教师讲授的途径获取的,其实学生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如本课例中的“走向”问题,“同向变化”等,这为函数性质的得出做了很好的铺垫。要彻底抛弃“唯书论”“唯师论”,与学生一起去探究协作,寻觅适合学生自己的真知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要开展成功的探究,教师要科学设置问题情景或问题素材,使探究的问题具有层次性和探究性,适时、适势、适度地用教学机智调控课堂。例如本课中,学生老是得不出一次函数性质的内容,其中引导的过程就是充满机智的过程。在教学设计中,要预设多种意外和可能,这样探究真知的过程就会艰辛并顺利展开。这才是一个成功的组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