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 圆 满 前 行 引 导 文,华智仁波切 著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生西法师 辅导,顶礼本师释迦摩尼佛 顶礼文殊智慧勇士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自大圣境五台山 文殊加持入心间 祈祷晋美彭措足 证悟意传求加持,为度化一切众生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而学习,大圆满心性休息颂,全知无垢光尊者造 索达吉仁波切译,第三品 轮回痛苦,前行第53节课,共修安排,复述: 师兄 串讲: 师兄 回答: 第1题 师兄 第2题 师兄 第3题 师兄,第52节课 科判,复述第52节课,第52节课 科判及内容,人类之苦,前,行,引,导,文,大,圆,满,三大根本苦,八支分苦,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出离心,生苦,怨憎会苦,老苦,爱别
2、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痛苦情形,慈悲心,痛苦的情形 世间人与修行人对待痛苦的区别 如何对待痛苦,戊四:,病苦,死苦,复述第52节课,第52节课 原文,复述第52节课,庚三、病苦:人的这个身体本是四大组合的性质,当四大不调时,必然遭受风、胆、涎等各种各样疾病的折磨而苦恼万状。就算是精力充沛、容光焕发、神采奕奕、精明强干的壮年人,可是一旦不幸染上疾患,也会像被石头击中的鸟雀一样身衰力竭,无精打采,甚至卧床不起,身体稍作运动也很困难。如果问他:你哪里痛啊?他连迅速回答的能力都没有,讲起话来也是有气无力。睡眠时辗转反侧,如何躺卧也没有一个舒适的时候,夜不成眠,而且觉得白天晚上都极其漫长,简直度日如
3、年。食欲不振,不想吃不想喝,虽然一百个不情愿,可万般无奈还是要品尝又苦又涩的药味以及放血火灸的针灸等痛苦。想到依靠这场大病死亡可能会突如其来,于是心惊胆战。由于遭到魔障或恶,第52节课 原文,复述第52节课,缘的牵制,使得身心无法自主,那真是迷乱中的迷乱,也有因此而自寻短见、自杀身亡的。如果患了麻风或脑出血之类的重症,活着几乎和死了没有什么两样,被逐出人群,自己也将自己看成行尸走肉。总而言之,病情严重的患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暴躁易怒,动不动就大发雷霆,对别人所做的一切事都看不顺眼,性格也比以前要固执得多。如果病期过长,护理的人也不能一如既往地耐心照顾。身为病人,时刻遭受着疾患折磨而万分痛苦。,
4、第52节课 原文,复述第52节课,庚四、死苦:人到了临终之时,躺在床上不知起身,见到饮食也无动于衷,遭受死亡的摧残而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丧失了以往英勇无畏的胆识与不可一世的傲慢,等候在前的就是迷乱的显现。已到了大限来临之际,尽管亲朋友人在四周团团围绕,可是也不可能延缓他的死期,这时候只有死者独自一人感受气息分解的痛苦。纵然拥有不可估量的财产眷属也无法带走一分一文、一人一仆,虽然心中对此难割难舍,但是他们也不可能随身而行。当回忆往日所造的恶业,实在是痛心疾首,想到恶趣的苦难而又异常恐惧,死亡这么突然地到来,那么令人措手不及,当然会感到满目凄凉。生存的景象就这样化为泡影,怎么能令人不感到绝望、惶惶
5、不安?如果是一个罪孽深重的人,他在弥,第52节课 原文,复述第52节课,留之际,回想起以前所造的罪业而害怕堕落恶趣,回想自己自由自在的时候没有修成对临终有利的正法,真是追悔莫及,心里说不出的刺痛,禁不住手抓胸口,结果就在胸前留下深深的指甲印痕中完结了一生。如米拉日巴尊者说:“若见罪人死亡时,为示因果善知识。”人在奄奄一息的时刻,恶趣的使者已经来到面前,所有景象都十分恐怖,一切感受都唯生痛苦,身体的四大内收,呼吸窘迫,上气不接下气,肢体颤抖,意识迷乱,白眼上翻、直直不动,这时候,说明已经离开了人间。随着阎罗使者的到来,中阴的境界全然呈现,那时,才真是无依无怙,孤苦伶仃,就这样赤身裸体、赤手空拳地
6、离开了人世。,第52节课 原文,复述第52节课,我们谁也不能确保这种死亡今天就绝不会临头。而在死亡时除了正法以外再没有其他可依仗的对象。如云:“念法始从母胎生,初生之时忆死法。”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不管是老是幼,死亡都可能突然降临到他的身上,所以我们诞生到这个世界以后,就必须修持对命终有益的正法。只可惜,我们在这之前并没有忆想死亡的观念,而一直在扶亲灭敌、醉生梦死中虚度时光,整日为了住宅、财产等而奔波忙碌,为了亲戚朋友等,竟然以贪嗔痴蹉跎岁月,浪费光阴,这的确是令人感到遗憾的事。对于以上道理,我们要深思熟虑。,第53节课 科判,前 行 广 释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第53节课 科判及内容,人类之苦
7、,前,行,引,导,文,大,圆,满,三大根本苦,八支分苦,丁二(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出离心,生苦,怨憎会苦,老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不欲临苦,痛苦情形,因果正见,定义 痛苦的情形 财产的过患,戊四:,病苦,死苦,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第53节课 原文,戊四(人类之苦),庚五、怨憎会苦:我们再来看看怨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很多人都是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大多数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终生忙忙碌碌地度日,可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
8、摸摸地窃取,有时豺狼猛兽等会不期而至恣意糟蹋,弄得一片狼藉。总之,无论何等的富裕,都同样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诚如怙主龙树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第53节课 原文,戊四(人类之苦),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
9、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假设一个人清贫如洗,那么他绝不会有仇敌的骚扰,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对此以上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己二(八支分苦),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指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
10、聚。比如,想见的爱人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这些不悦意的外境经常出现,而特别希求的对境日益远离,令心产生强烈忧苦,这就是轮回的本性。, 怨憎会苦的定义,大毗婆沙论:“不可爱境,与身合时,引生众苦,故名非爱会苦。”涅槃经: “何等名为怨憎会苦?所不爱者而共聚集。”瑜伽师地论:“云何怨憎会苦?当知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
11、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那什么时候能断除这种痛苦呢?只有证悟了空性,完全通达人我、法我不存在,那时候所有的痛苦将销声匿迹,一丝一毫也不可得。而在此之前,不管你转生于轮回何处,都难免要遭受此种痛苦。就算转生为三善趣众生,也常会遇到憎恶的对境,那堕入地狱、旁生、饿鬼就更不用说了。所以,要想远离这种痛苦,证悟空性非常重要。宗镜录中云:“若未了无生,于所生之处,无非是怨,无非是苦。”假如没有彻底通达无生空性之理,不论投生到六趣中的哪一道,在那个环境里所感受到的,无非是怨恨,无非是痛苦。常有人抱怨:“这里的环境太复杂了,我要去个清净的地方。”说这种话的人,根本不了解轮回的真相。倘若你清楚轮回的实际状况,那自
12、然会知道,无论到哪里去,都有不合意的对境出现。如果过于执著这些,自己就会万分痛苦,而唯有对它的本性有所认识,才会明白特别不值得为这些苦恼。只有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才不会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会随业力趋入三恶趣。, 断除怨憎会苦的途径,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有一本书里说:“十年前我极执著的事情,今天想来觉得可笑;今天我所执著的事情,十年后再回忆时也将如此。所以,我们在每一阶段所贪执的东西,都要先去了解它的本性。”的确,这说得很有道理。然可惜的是,大多数人在执著的当下并不觉悟,只有多年后再回顾时,才会恍然大悟、后悔不已。据有些老年人
13、讲,他们在“文革”期间当过红卫兵,现在想来,那时的行为特别疯狂,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那样做。我们虽然不一定有这样的经历,但有些行为的性质其实也一样,比如,自己童年时对玩具执著,年轻时对感情、名利、财色执著,到如今才懂得此举特别愚痴,完全是在作茧自缚、自寻烦恼。此外,现在许多人对身体、外境等特别贪执,并且认为理应如此,其实再过一段时间,随着岁月的流逝,你的心态会不断变化,尤其是若了达无生之义,回想起往昔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就会明白以前的一切有多可笑。, 断除对身体和外境的贪执之心,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因此,要了解人类的痛苦,观察生活很重
14、要。现在很多人因没有掌握生活的规律,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内心深处就极其苦恼,甚至将自己推入绝望的深渊。其实这没有必要。就算你不能完全证悟空性,只要对无常法、人类历史稍有涉猎,再加上自己的人生经验,用智慧一分析也会知道:世人特别贪著的事物,实际上无一不是虚妄。当然,尚未了达诸法实相之前,我们对苦乐的执著也不可能抛弃。而只有断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才不会如此耽著“我”和“苦”,也不会随业力趋入三恶趣。, 断除对身体和外境的贪执之心,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这些道理,作为佛教徒一定要了解。但光是了解还不行,还要逐字逐句进行思维,从中得到一种感悟,这
15、即是所谓的“修”。许多人常说自己不想闻思,只想实修。其实脱离了闻思的实修很危险,闻思基础都没有的话,你到底该怎么样修?有人认为,“修”是什么都不执著,每天就闭着眼睛打坐;还有人认为,“修”不需要经过前面的任何次第,直接把密宗或禅宗中最甚深的部分拿出来观想即可。当然,对极个别利根者来讲,这也并非完全不可行,但就大多数人的根基而言,还是需要次第性的修持。这一点,从世间的学习就看得出来。我们在学校读书,要先读小学,再读中学,进而读大学,不可能一步登天,直接就跨入大学校门。出世间的修行也是如此,除非你是利根者,有超胜的五根,依靠上师简单的窍诀,当下便有顿悟的可能。但如果你通过详细观察,发现自己并非这种
16、根基,那么最适合的修行之路,应该是先从理论下手,对此慢慢了解之后,再去实地修持每一个道理,如此内心才能渐渐改变,烦恼也会日益减少。, 次第闻思修行,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此五法是生圣道的根本。,课前开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以前大多数的高僧大德,其实也是依靠这种次第一步步修持,最终认识了心的本性。所以,现在正在讲“共同加行”时,大家要好好观修六道众生的痛苦。尤其是人类之苦,佛陀在经典中讲述得特别广,大德们在论典中也描述得很细致。可作为后学者,我们有没有如实去思维、去修持?每个人反观自心就知道了。窍诀宝藏论也讲过,我们的身口意若能
17、断除一切非法,所作所为都围绕着佛法,不造世间无义之业,那该有多好!可是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他们说话80%无有意义,甚至在造恶业;行为80%没有功德,甚至非常颠倒;分别念80%为胡思乱想,不是外散就是内收。所以,凡夫人该改的毛病太多了,不要认为自己修了几天,就能马上成就了。常有人抱怨:“我已经皈依一百天了,怎么还没开悟?”这种想法非常幼稚,修行是一条漫长的道路,千万不能急于求成。, 次第闻思修行,窍诀宝藏论云:“断除身体颠倒之行为,断除口中无义之言语,断除意识妄念之散收。”,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己二(八支分苦),庚五、怨憎会苦:我们再来看看怨
18、憎会苦是怎样的情形。很多人都是担心财产遇到怨敌的打劫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大多数人为了养家糊口等终生忙忙碌碌地度日,可结果却无济于事,一切财产受用也会意想不到地落入仇人手中,白天土匪明目张胆地抢夺,晚上盗贼偷偷摸摸地窃取,有时豺狼猛兽等会不期而至恣意糟蹋,弄得一片狼藉。,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一)怨憎会苦的情形,五、怨憎会苦,华智仁波切讲的“怨憎会苦”,主要是阐述财产的过失。虽说从广义而言,遭遇任何麻烦、苦恼等不悦意对境,都是怨憎会苦,但此处着重讲的是财产。因为作为修行人理应知足少欲,而财产却能给自己带来极大障碍。,己二(八支分苦),很多人非常
19、执著自己的财产,为了防止它被怨敌打劫,因而白天守护、夜间巡逻。财产失落:因土匪、盗贼、抢劫犯、猛兽等。阿根廷:房子的围墙安装电网。汉地城市:防盗窗、防盗门。现在的社会真的很可怕。不观察的话不觉得,但只要详细去观察,就会发现人们内在的悲心、利他心、知足少欲等精神财富越来越少,对外在的奢望、希求、恶意越来越厉害。相比之下,我们山里的修行人,除了简单的衣食以外,没有其他俗世的目标。也许在世人眼里,这种生活很痛苦,但实际上我们精神上的快乐,远远超过大城市里的大富翁。,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己二(八支分苦),总之,无论何等的富裕,都同样免不了给人带来积累、
20、守护、增长等无穷无尽的痛苦,诚如怙主龙树所说:“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又如米拉日巴尊者所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己二(八支分苦),一个人,他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例如,拥有一匹马的主人也会担心它被敌抢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等等而整天顾虑重重,虽然只有一匹马,却给自己增添了许许多多的苦恼。同样拥有一只羊也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条茶叶也必定会有
21、一条茶叶的痛苦。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假设一个人清贫如洗,那么他绝不会有仇敌的骚扰,实在是一种莫大的快乐。所以,我们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根除对财产受用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对此以上道理,我们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积财守财增财之苦无论你拥有多少财产,都免不了遭受最初积累、中间守护、最后增长等无尽痛苦。诚如佛陀亲自授记的怙主龙猛所言:“积财守财增财皆为苦,应知财为无边祸根源。”现在许多人日日夜夜绞尽脑汁,希望通过白手起
22、家,有朝一日能变成富翁,这种愿望固然美好,可是真正成功的却屈指可数(积财);即使中间有了点财产,也要拼命去守护,生怕一不小心就被偷了(守财);光是守护还不够,还想在此基础赚更多的钱,并将其作为一生幸福的保证(增财)。因此,为了这些财产,人们始终非常辛苦,根本不了解它无有实义,是一切祸害、痛苦的根源。,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积财守财增财之苦公案:美国富商米勒富勒 (Millard Fuller)致富后并没有感受到幸福和快乐。经再再反思决定投身慈善事业,创办人类家园(仁人家园),为全球无家可归的贫民
23、提供住房。,在佛教中,修行人的生活应不堕两边,既不堕于极其穷苦的边,也不堕于极其奢侈的边,这即是所谓的中道。因此,我们平时要经常发愿:“不生过富家,不转贫穷家,唯生中等家,恒常得出家。”,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财富为轮回之诱饵关于财富的过患,米拉日巴尊者还说:“财初自乐他羡慕,虽有许多不知足;中被吝啬结束缚,不舍用于善方面,乃为着魔之根源,自己积累他人用;最后财为送命魔,希求敌财刺痛心。应断轮回之诱饵,魔之财富我不求。”意思是,刚开始的时候,你会因财富而快乐,认为它可以满足一切,别人对你也极其羡
24、慕:“啊,这个人有钱了,买房子、买车了!”(现在城市里的人,整天就这样互相攀比。)此时你纵然拥有再多钱财,对它的希求也不知餍足。到了中间,因为有了一定的财富,就会被吝啬之结所束缚,舍不得用于上供下施,这些财富便成了着魔的根源,结果一旦怨敌等违缘出现,自己所积累的财产,全部会被他人享用。其实,稍微有点钱的人,有功德的善法做得很少,没意义的事情却做得很多。在他身边,总围绕着一大群人享用他的财物,贪心也一天比一天大,而他自己所享用的,反而少得可怜。最后,因为贪得无厌,甚至希求敌人的财物,钱财反成了断送性命的恶魔。因此,我们应当斩断这一轮回的诱饵,不要去希求魔王的财富。,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25、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公案以前阿底峡尊者刚来藏地时,僧人们为了表示尊重,就身穿华服,佩戴珠宝饰品去迎接。尊者一见这些人,急忙将头蒙起来。在旁的弟子大惑不解,请教尊者其中缘故。尊者回答:“藏地的魔鬼来接我了!”僧人们听后十分惭愧,赶紧将身上的华丽饰品拿掉,换上出家的三衣恭敬迎请,尊者才欢喜地接受。阿底峡尊者之所以如此,并不是害怕一颗珊瑚、玛瑙,而是怕出家人太看重金银财宝了。佛陀在诸多经典中,常将财富喻为毒药、猛火、魔障,以警示修行人切莫希求,否则,它就会像怨敌的利刃般刺入你心。因此,我们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千万不要受财富的诱惑
26、,不然,自己将永无出头之日。,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财富为轮回之诱饵其实一个人修行好不好,跟财产也有很大关系。如果你财产不多,至少会有时间去修行,否则,成天忙于打理财富,根本不会希求解脱。我就接触过许多富裕的居士,他们善根倒不错,很想弘扬佛法或认真修行,但由于钱太多了,琐事也多,以致白天一直盘算,晚上睡都睡不着。财富特别多的人,修行相当困难。修行人的财产多了,精力肯定会分散的。寂天菩萨也说:“积护耗尽苦,应知财多祸,贪金涣散人,脱苦遥无期。”财富的积聚、守护、耗散过程中,充满着无边无际的痛苦,以
27、此应知,财产是一切祸害的根源。那些因贪爱金钱而散乱的人,在他们心里,佛陀也显不出来,殊胜禅定也显不出来,一闭上眼就是人民币“哗啦哗啦”响,从来没有佛法的境界,如此一来,解脱之日势必遥遥无期。相比之下,那些住在山洞或山林里的修行人,相续中除了佛法和解脱,几乎没有世间俗事,真的非常随喜。有些人可能是前世的福报吧,即生中生活不是很困难,也不是很富裕,刚好具足修行的顺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痛苦与财富成正比一个人拥有多少财产,就会有与之同等的痛苦。诚如亲友 书所言(智者痛苦如财多,少欲之人非如是,一
28、切龙王头数目, 所生痛苦如是多。),龙王有多少具宝珠的蛇头,就会遭受多少 热沙之苦。少而言之,哪怕你只拥有一匹马,也会担心它被敌抢 走、被贼偷走、草料不足,整天顾虑重重,给自己增添许多烦恼。 那么同样的道理,拥有一只羊会有一只羊的苦楚,甚至仅仅有一 条茶叶,也必定会有一条茶叶的痛苦。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我强烈向往着俭朴的生活 我也相信,简单淳朴的生活,无论在身体上还是在精神上,对每 个人都是有益的。”美国总统华盛顿:“钱财和名声带给人的只有痛苦,不是快乐。”,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财富为轮回之
29、诱饵世间人的生活压力特别大。如果你有一辆普通轿车,维修和保养的花费不多,平时操心得也不厉害;但如果你的车是一百多万,那被刮伤了一点点,就要花好多钱去修,再加上加油费、过路费等,一个月下来需要不少钱。除了轿车以外,现在人还喜欢买最高级的房子。然而,房子越高级,各方面开销就越多,自己压力也越大。遗憾的是,现在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反而觉得痛苦越大,就越快乐,实在特别颠倒!现在城市里大多数人,还没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百分之百相信:物质越丰富,生活越奢侈,人就会越幸福。假如跟他讲起钱的过失,他就会认为是在诽谤“如意宝”“你说钱不好?不要说、不要说。这是钱啊,一百块哦!”他们并不知道,一个人若清贫如洗,就不会
30、有仇敌的骚扰,不论去哪里都无牵无挂,门开着就可以,出去多少天也无所谓。如云:“若无财产远离敌。”有了这样的境界,才是一种莫大的快乐。,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二)财产的过患,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公案华智仁波切超度牧民:“我们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缁门崇行录中记载,唐朝有位玄朗禅师,他住在一个小屋子里,四十多年只穿一件七条僧衣,一辈子就只有一个坐卧具。若不是为了查阅经典,他绝不随便点蜡烛;若不是要礼佛拜佛,绝不随便走动一步;平时除了念经、诵咒,没有一句多余的闲话。奥地利也有位富商,把300万英镑(约合人民币32
31、01万元)的巨额财产,全部拱手捐给了社会,自己则搬进山里一座小木屋,过起非常清贫的生活。,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三)总结,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怨憎会苦的涵义总而言之,怨憎会苦非常多,说都说不完。诚如正法念处经所云:“怨憎不爱会,犹如大火毒,所生诸苦恼,此苦不可说。”怨憎会苦是一种不愿接受的痛苦,比如房子不愿被大火烧毁,身体不愿被药毒害,面前不愿见到关系最不好的人,正常闻思、工作时不愿出现不顺心的事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即是轮回的本性。,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三)总结,五、怨憎会苦,
32、己二(八支分苦), 生起因果正见明白这一点后,大家也没必要怨天尤人,甚至诽谤因果:“好倒霉啊,为什么我做善事就碰得头破血流,别人做恶事却没有报应?说什么善恶有报,因果根本就不存在!”这种论调特别可怕。要知道,万法都有一种自然规律,只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呈现出来,而不能只看一时的苦乐感受。因此,我们作为修行人,在经常观察自心的同时,也要了解世俗的各种因缘,否则很容易对正法产生邪见。当然,生邪见的人,往往是不明事理所致。正如弥勒请问经所言:不能因憎嫉某人,对法也憎嫉;不能因某人的过失,迁怒于法;不能因怨恨某人,对法也生怨。其实,佛法百分之百是正确的,只不过修行的人有时达不到那种境界而已。同样,即
33、便是我们自己,若不认识佛陀所赐的珍贵教义,也只能算是名相上的出家人或居士。或许你自认为很了不起,但你所希求的道路,已经是另一个方向了。,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三)总结,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珍惜学佛因缘,精进修持正法如今,我们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一边是永恒的黑暗,一边是光明福祉,今后要去向哪里,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座的道友都发了菩提心,出家人当然是了无牵挂,唯一的任务就是行持正法;而即使是在家人,对世间的执著也要有所减轻。有位居士学了一些法后,说:“我现在已经是个无牵无挂、无著无碍、无有执著的清净居士了。我不是随便赞叹自己,因为我
34、有几大优点:第一、自学佛以来,我从不跟家人吵架,包括父母和儿子;第二、自学佛以来,我从不看电视、电影、连续剧,包括新闻;第三、自学佛以来,我从不做无意义的事,包括逛街。通过这三点,我觉得自己是很了不起的修行人!”,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三)总结,五、怨憎会苦,己二(八支分苦), 珍惜学佛因缘,精进修持正法所以,希望你们不管出家还是在家,都不要变成业际颠倒者。毕竟学佛的因缘非常难得,有时站在城市的十字路口,看着来来往往、熙熙攘攘的人流,其中学佛的连万分之一都没有;相续中生起闪电般的善念、放弃一切到清净道场行持大乘佛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你们
35、应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缘,一定要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尽量根除对受用和亲人的贪执,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当然,完全像鸟雀一样,修行一天就找一天的粮食,恐怕不太现实。但至少也要像前辈修行人那样,夏天准备好冬天的食物,冬天就一直闭关,第二年再出去化缘。对信心具足的修行人而言,修心门扉中说了,生活上不会有很大困难。所以,大家应以知足少欲的方式,尽量过一种清净的生活,如亲友书云:“佛说一切财产中,知足乃为最殊胜。” 对于上述道理,每个人要认真思维、反复观修。,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什么是怨憎会苦?何时才能断除这种痛苦?你对此有哪些体
36、会?,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2、 前行中讲的“怨憎会苦”,主要是从哪个侧面分析的?为什么?你遇到过这种“怨憎会苦”吗?,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思 考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3、财富在初、中、后分别有什么过患?你对“有一条茶叶,就会有一条茶叶的烦恼”这句话如何理解?你平时是怎么做的?,轮回过患,分别思维六道各自痛苦,讨 论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1、( )即怨憎会苦。 A、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聚。 B、想见的爱人见不到,怨恨的敌人却总是狭路相逢; C、想听的喜讯听不到,不愿意
37、听的噩耗却时时传来; D、非常希望身体健健康康的,可往往是病魔缠身,没有自由快乐之时 E、众多不悦意的外境经常出现,而特别希求的对境日益远离,令心产生强烈忧苦; F、非爱会苦; G、意即不可爱的对境常出现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面前,引生各种不同的痛苦; H、财产给自己带来极大障碍。 I、如涅槃经云:所不爱者而共聚集。 J、瑜伽师地论云:此苦亦由五相:一、与彼会生忧苦故;二、治罚畏所依止故;三、恶名畏所依止故;四、苦逼迫命终怖畏所依止故;五、越正法恶趣怖畏所依止故。 K、没有证悟空性,完全通达人我、法我不存在之前,不管转生于轮回何处,都难免要遭受的痛苦。,讨 论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38、 宣讲,2、由( )会引生怨憎会苦。 A、人我执、法我执 B、童年时对玩具执著,年轻时对感情、名利、财色执著 C、没有知足少欲的功德 D、最初积累、中间守护财产等 E、财富的不断增加 F、未看破今世 G、财富 H、认为财富可以满足一切、可以带来快乐 I、吝啬 J、恶知识 K、生、老、病、死,讨 论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3、了知怨憎会苦的道理后,我们应( )。 A、知足少欲 B、教诫他人要知足少欲 C、过起非常清贫的生活 D、认清财富的真面目 E、精进念诵金刚萨埵心咒F、认识到它是一种自然规律,只有因缘成熟时,果报才会呈现出来。 G、无牵挂,唯一的任务就是行持正法; H、不
39、看电视、电影、连续剧,包括新闻; I、追随往昔出世的诸佛、圣者前辈的足迹,尽量根除对受用和亲人的贪执, J、完全像鸟雀寻找当天食物一样,无牵无挂地唯一修持正法。 K、认真思维、反复观修。,讨 论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4、怨憎会苦可能属于怨憎会苦的是( )。 A、人类支分苦 B、变苦 C、苦苦 D、行苦 E、人类根本苦 F、所憎恶的人或事,欲其远离,而反共聚所生之苦。,讨 论 题,前行广释第53课 索达吉仁波切 宣讲,5、真正的修行人对生活没有太多要求,他们唯一重视的,是内心的自在、安乐。以前华智仁波切和两位上师如来芽尊者、晋美*陈雷沃热(菩提金刚)一起在外云游。他们衣着褴
40、褛,沿路化缘,显得像乞丐一样。一次,一户牧民的家人死了,因地处偏僻,请不到其他出家人,见他们穿着僧衣,就请他们到家里做超度。到了死者家中,三位尊者开始准备超度所需之物。这时他家的年轻姑娘回来了,看见在灶前做食子的华智仁波切,心想:“我家真是可怜,竟然叫这些乞丐来超度。”于是狠狠踢了他一脚,生气地说:“滚出去!”对于姑娘的恶言暴行,尊者只是笑了笑,好像什么也没发生,继续做他的食子。做完之后,他们以慈悲心念超度仪轨。完毕时,亡人梵净穴开顶,出现了往生的瑞相。家人见此情景特别高兴,供养他们三匹马、一头牦牛。华智仁波切说:“我们不需要任何供养,有三匹马就会有三匹马的烦恼。”主人突然意识到这三位僧人非同
41、寻常,忙追问他们的姓名。尊者向他们介绍了两位上师的尊名,但对自己却只字未提。从尊者一生的行持来看,他不仅教诫他人要知足少欲,自己也做到了“头陀行”。 请详细分析尊者的行迹公案,至少指出三项说明轮回自性怨憎会苦。,大圆满心性休息实修法,前行:皈依、发心。 正行:观想除了生、老、病、死的痛苦之外,人类还有其余四种分支苦:一、怨憎会苦:遇到不喜欢的人,出现所担忧的损害,不愿意中遭受痛苦和不幸,让自己内心苦恼万分。二、爱别离苦:亲朋好友死去或远离,一想起他(她)的音容笑貌、往昔的美好回忆,便悲伤难过不已。 三、求不得苦:对于美好的事物,名声、地位、财富等合意的对境,始终都得不到。比如,有些人想变得漂亮
42、,结果却事与愿违;有些人希望很有钱,但财运总是擦肩而过;有些人拼命追求智慧,最后不但不成功,反而笨得不行,天天都打自己的脑袋这些都叫求不得苦。四、近取蕴苦:色、受、想、行、识这五蕴,实际上是痛苦的来源、痛苦的所依、痛苦的处所,它完全是苦之本性。例如,身上扎一个刺,刺痛的所依为“色蕴”;知道痛苦之心为“受蕴”;刺痛的感觉延续下去为“想蕴”;再次刺痛为“行蕴”;知觉刺痛之相为“识蕴”。有了这样的五蕴,世间上的一切痛苦,都会以整体性的方式由自己领受。因此,为了断除此等痛苦,我必须获得无漏之圣者智慧。 后行:将所修善根回向于一切众生。,回 向,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生生世世不离师 恒时享用胜法乐 圆满地道功德已 唯愿速得金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