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0 课 北方民族大融合导学案自主学习,完成基础知识:1、北魏统一时间; 民族: 统一黄河流域: 统一影响: 2、迁都洛阳(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原因: 积极意义: 3、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改革目标:胡汉融合改革目的:接受汉族文化,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来源:学|科|网 Z|X|X|K内容: 影响: 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东魏 北齐(定都洛阳)4、北朝:北魏西魏 北周(定都西安)精讲点拨:1、 民族融合与汉化不等同。民族同化指的是一个民族(或其一部分)丧失本民族特点而成为另一个民族的现象。历史上有两种民族同化,一种是强 制同化,另一种是自然同化。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民族在共同的精讲基础和
2、思想基础上互相影响,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2、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不断发展壮大的,汉族也是在与周边各族不断融合中发展的。3 至 6 世纪的民族大融合在中国古代历史中具有突出地位。各族人民在生产、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相互学习、相互影响 。各族人民经历了一场社会经济文化的大变动,逐渐接受农耕定居生活和先进的汉族文化,北方少数民族完成了封建化的过程。3、怎样评价孝文帝改革 ?认为孝文帝改革的消极作用大于积极作用:认为孝文帝缺乏民族自豪感,抛弃自己民族的长处而热衷学习汉文化,在北魏国家和鲜卑民族发展的关键时期,不自觉的站在其他民族一边,使鲜卑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特点与风格,对本民族的历史发展起
3、了消退作用,他的文治路线是一条加速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衰退的路线。认为孝文帝改革的积极作用大于消极作用 :孝文帝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的首领为了巩固自己国家政权,抛弃民族偏见,坚决推行改革,他的改革措施积极因素远远大于消极因素,在客观上适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加速了拓跋族迈入先进民族经济政治文化体系的步伐,对北方的经济发展、政治安定、文化复兴,对消除汉族和鲜卑民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融合,对酝酿培育隋唐时期繁荣的经济与灿烂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应当给与充分肯定。4.北魏孝文帝改革带给我们的启示: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为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我们
4、要维护民族团结。达标检测:1.南北朝初期,完成了对黄河流域统一的政权是( )A.北魏 B.西魏 C.东魏 D.北齐2.北魏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A.匈奴族 B.鲜卑族 C.羯族 D.氏族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北方民族融合 B.加速北方各民族封建化的进程C.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4.北朝包括的朝代有宋 齐梁陈 北魏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A. B. C. D.5.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到( )A.长安 B.洛阳 C.开封 D.邺城6.北魏迁都洛阳最主要的原因是( )A 洛阳的地理位置优越 B 洛阳的气候好C 为了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5、和学习汉族 D 一些大臣的建议7. 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并推行一系列汉化政策,对当时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 C孟获 D北魏孝文帝8.中华民族自古就是多民族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魏晋南北朝时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 B鲜卑族 C氐族 D羌族9.“创新是民族发展的灵魂,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下列改革中,使少数民族逐渐与汉族趋同,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商鞅变法 B北魏孝文帝改革 C管仲改革 D吴起变法10.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中,最能促进民族融合的是( )A政府把土地分配给农民 B官吏按季度领取俸禄C
6、迁都洛阳 D说汉话、穿汉服、与汉族通婚来源:学科网 ZXXK11. 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 统一北方的是( )曹魏孙吴前秦北魏A B C D12. 5 世纪前期,统一黄河流域的民族是( )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 13.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鲜卑 B.匈奴 C.汉 D.氐14.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是在( )A317 年 B3 83 年 C420 年 D439 年15.北魏孝文帝是下列哪个少数民族的政治家( )A匈奴族 B羯族 C鲜卑族 D氐族16.北魏孝文帝把都城由平城迁到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17.孝文帝把皇族姓氏 拓跋改为姓( )A贺
7、B穆 C刘 D元18. 4 世纪后期,我 国东北地区的 族,建立了 政权,定都 (今 ),439 年,统一了 流域。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 已成为趋势。19.北魏孝文帝把都城从 迁到 。迁都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在朝廷中必须使用 ,禁用 ;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 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 姓氏,把皇族由姓 改为姓 ;鼓 励 ;采用 ;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 , ,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20.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 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
8、原”。引自魏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两材料各自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魏主”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迁都的原 因是什么?(4)说明材料二“北语”、“正音”各指什么?(5)材料反映的措施起了什么作用?21.材料: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为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魏书 (1)魏主是谁? (2)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
9、变化?(3)改姓应该发生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 (4)造成这 一历史事件出现的前因后果是什么?22. “迁都洛阳要求鲜卑人采用汉姓,学说汉话,改穿汉服。尊敬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阅读材料回答:(1)材料中所反映的是哪位皇帝进行的改革?(2)这些改革起到什么作用?来源:学科网(3)我们应如何评价这个历史人物?来源:学|科|网 Z|X|X|K23.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 30 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 可以允许他们不立 即改变。但是 30 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 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请回答:(1)上述材料提及中国古代哪次著名的改革?(2)除材料的规定外,这次改革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来源:学,科,网 Z,X,X,K24.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结合我们学过的课文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答:因为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后,北魏王朝注意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提倡以孝治国,所以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