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卷第1期2010牟2月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Social Science Edition)V011l No1Feb2010论萧红作品中乡村女性的婚恋悲剧高 芳艳(河南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河南新乡453003)摘要 萧红是一位极富才华的现代女作家,她在作品中观照最多的就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萧红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生存状态,彻底消解了爱情的甜蜜,颠覆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了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
2、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关键词】萧红;情感经历; 乡村女性;婚恋悲剧中图分类号】1206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55【2010)01009503萧红是一位命运悲苦但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在短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她写下了近一百万字的作品,为中国文坛做出了杰出贡献。萧红的一生颠沛流离,饱受被男性放逐的寂寞和痛苦,她是在“可疑的、阴冷的家庭中长大起来的,被侮辱与损害的恶境中孤零零地挣扎过来的州l】47。饱受男权之苦的萧红人生体验中感受最深、体会最切的,是她作为女性的那份经验,所以红颜薄命、身世坎坷的萧红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她从自己的人生体验出发,把视角伸向广阔、落后、贫瘠的农村,以比她更
3、不幸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农村劳动妇女作为观照对象,并把自己作为女性的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情绪记忆融入到作品中的这些女性人物身上,以。越轨的笔致”大胆真实地描绘了这些女性在婚恋中怵目惊心的悲剧性状态,彻底消解颠覆了爱情的甜蜜和生育的伟大。萧红笔下女性的婚恋悲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婚恋中爱情的缺失萧红笔下的男女之间没有情爱的愉悦,更多的是像动物一样赤裸裸男女交合的场景,毫无美感可言。她作品中的妇女从未体验到为人妻为人母的快乐,她们纯真的恋情常常遭到幻灭,她们只是男人的性对象和生产工具。这种性权利的单向占有性,造成的后果只能是“男人才是征服者,应该拥有女人,女人的欲望根本不被承认。女人是男人
4、应该猎取占有的。男人把这种特殊的力量造成他性格的一部分是众所公认的。女人则是人类传种的奴隶。她应该表现的纯粹是被动的,在等待被利用。竹【21中,金枝被成业用歌声唱开了少女的心,却被他鲁莽和野蛮的动作压在身下,像一只羔羊在颤抖,。五分钟过后,姑娘仍和小鸡一般,被野兽压在那里。男人着了疯了!他的大手敌意一般地提紧另一块肉体,想要吞食那块肉体,想要破坏那块热的肉。尽量的充涨了血管,仿佛他是在一条白的死尸上面跳动”31硒,当金枝怀孕后,心绪忐忑不知所措时,成业在茅屋与带着病容的她相会,却什么也不问,完全不关心,而是“从围墙宛如飞鸟落过墙头,用腕力掳住病的姑娘,把她压在墙角的灰堆上,那样他不是想要接吻她
5、,也不是想要热情的讲些情话,他只是被本能支使着想动作一切。竹【3J”可以看出,这“动作”里没有爱情,没有关爱,有的只是一种动物般本能的冲动。这样的两性关系中,女性并不是“性”的主体,而是沦为男性的发泄工具,从而失去了任何主动感和自由感,这种性关系使女性永远处于一种被压抑的状态。结婚后的金枝带着身孕从早忙到晚,却常常遭到成业的打骂,以致于她“出嫁才四个月,就渐渐会诅咒丈夫,渐渐感到男人是炎凉的人类州3】盯。大着肚子的金枝后来在丈夫欲望的动作中难产了。福发婶年青时,到河边去钓鱼,被福发从河沿拉到马房里占有,那时福发婶心里也并不害怕,且欢喜给福发做老婆。可是到后来“她感到男人的笑脸不是从前的笑脸,她
6、心中被他无数生气的面孔充塞住”,她对成业说:“这时节你看,我怕男人,男人和石块一般硬,叫我不敢触一触他”3l卜墙福发婶对男人的惧怕和慨叹,其问正包含着女人无爱悲剧的宿命论。月英曾经是打渔村最美丽、温和的女人,结婚后患病瘫在床上,她的丈夫因为她已失去了使用价值,不但不关心和照顾她,反而辱骂:“娶了你这样老婆,真算不走运气!好像娶个小祖宗来家,供奉着你吧!州3甚至百般虐待她,把她的被子拿走,只用砖围在她身边,任凭她一夜哀号到天明。【收稿日期】20091226作者简介 高芳艳(1976一),女,甘肃通渭人,河南科技学院中文系讲师。万方数据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血她的下体浸满了排泄物,她
7、的臀下小虫们在那里活跃着,她的牙齿变绿,最后在丈夫的残忍和漠视中生命划上了一个凄婉的句号。美丽的月英在婚后的悲惨遭遇为男权制社会女性无爱的婚姻做了最好的注解。在萧红的文本中,我们所看到的女性婚姻,都是苦涩与悲剧性的,没有爱情,只有男性对女性的摧残和压制,她们的精神因婚姻而灰色,她们的美丽也因婚姻而凋谢。甚至萧红笔下的妇女“仿佛是在父权下的孩子一般怕着她的男人州3】拍,就连“笑”也不敢时间长,怕要挨骂。在中,萧红借祠庙里的神,心酸地道出这样一个事实:“可见男人打女人是天理应该,神鬼齐一。怪不得那娘娘庙里的娘娘特别温顺,原来是常常挨打的缘故。竹【3J琊女人被男人打骂、奴役,这是神也逃脱不了的命运,
8、更不用说在“自然的暴君和两只脚的暴君”p牌欺压下的女人了。如果说未婚前的她们还有过对男女恋情的渴望,那么在婚后,这种渴望便荡然无存,只能在想象中寻找一点安慰。她们是作为。物”来存在,作为发泄兽欲的工具,男人丝毫没有考虑到她们的精神境界。在男子与女子的交往中,从没有高层次的情感交流,只有如同动物般的毫无人性的占有和被占有。所以,无论是年老的福发婶,还是年轻的金枝与月英,她们的爱情婚姻生活都与幸福诗意无缘,她们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被无情践踏,生活给她们的只是来自另一性别的残忍与粗暴。一切都出自“本能”,不带有一点理性思考,爱情在这里是无法进入文本的空缺,它被男性赤裸裸的欲望代替了。在男人眼里,女人只
9、是丈夫的性工具和奴隶。男人在她们身上榨取到青春的容颜、性欲的满足和廉价的劳动力,却从来没有把她们当作与自己是同等地位的人看待。萧红正是从缺失爱情的婚姻生活中窥视到人性的失落和作为女人必然遭受的摧残,揭示了女性更深层次的悲剧。(二)婚恋中生育的苦难萧红文本中与缺失爱情的婚恋紧密相连的就是女性的生育。女性是人类新生命的载体,她们从事着人类生命的创造,但是这种伟大的创造,到了萧红笔下,相当意义上已经失去了主动的有意识的创造成分,而只是一种被动的无意识的生产。这种“无意识生殖”导致了生存价值的幻灭。生殖活动的神圣感消失了,新生命的产生并不是来源于爱情的喜悦和对孩子的向往,而是来自于男人发泄之后留下的痛
10、苦的后遗症。萧红对女性生育场面的描写简直是怵目惊心,令人不忍卒读。中芹生孩子时:。芹肚子痛得不知人事,在土炕上滚得不成人样了。脸和白纸一个样,把肚子压在炕上,要把小物件从肚皮挤出来,这种痛法简直是绞着肠子,她的肠子像被绞断一样。竹【4J萧红笔下的女人生产,让我们看到的只是肉体的撕裂和鲜红的血流,是一个即将诞生的新生命对其母体的破坏和残暴。而这些女性的生育过程,都是发生在男性群体离场观望的凄惨环境中,她们仿佛是被男性社会无情地抛弃了一样,孤立无援地在那里进行着生命孕育的痛苦挣扎。这些让人感到怵目惊心的惨烈生育画面,由衷地传达出萧红潜意识里的绝望情绪是男性强行介入到女性的生命过程,造成了她们的生育
11、之苦,但男性却决不去承担任何的生命磨难!在萧红的主观意识中,男性的缺席逃避或冷眼旁观,无疑是对女性最大的精神虐杀!值得注意的是萧红有意将女性的生育和各种动物的生殖交叉对照着描写:一边是家里豢养的母狗正在下崽,一边是“涨着肚子”的金枝即将生产。那边“房后草堆上,狗在那里生产。大狗四肢在颤动,全身抖擞着。经过一个长时间,小狗生出来。竹【3J柏这边“用人拖着产妇站起来,立刻孩子掉在炕上,像投一块什么东西在炕上响着。女人横在血光中,用肉体来浸着血。骨【3M母狗无言地喘息着,金枝无声地哭泣着。“暖和的季节,全村忙着生产。什【3J站在这里,把动物生产和女性生产做对比,造成一种人与物类的效果,两者不仅是季节
12、上的同时,也是性质上的同质。甚至五姑姑的姐姐连狗都不如,她不能在草上生产,因为“压柴”和“压财”音近,于是,她只能在土炕的灰尘中挣扎,凶残的丈夫还将冷水泼在她沾满鲜血即将死去的身体上。女性生产环境的恶劣、粗糙到了让人怵目惊心的地步。萧红正是通过对女性生育痛苦的动物性还原来完成对女性幸福而崇高的生育神话的解构的!身为女作家,萧红缘何如此消解爱情的甜蜜,颠覆情爱的愉悦,甚至否定女性生命创造的内心喜悦及生育创造行为本身的伟大、神圣,这种极其另类的书写与萧红自身的情感经历有密切的联系。萧红出生在一个比较富裕的地主家庭,她是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但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封建家庭里,她从小就被父母忽略,极少享受父母
13、的疼爱。由于女儿身份作为一种性别原罪构成了萧红日后一切不幸的根源。所以萧红从小就特别关注女性的遭遇,并感觉到了男性对女性的种种歧视与冷酷。萧红在散文、和中的父亲形象却极其生动感人,且有着颇为相似的情感结构模式,即“儿子离家-父亲思念“.曾经激烈反抗父权的萧红却极力在小说中回避父子之间的尖锐冲突,在不同的创作时期执著于塑造同一类型的慈父形象,这不能不令人感到诧异.文章立足于文本分析,并试图从作家的情感经历及创作心理对这种奇异现象做出合理的阐释.7.学位论文 郝庆军 萧红情事考 2003萧红是一位经历坎坷而又颇具艺术个性的短命女作家;但在研究中,她又是一位被时尚和潮流遮蔽得较深的作家.对观念的演绎
14、和对潮流的趋从往往使研究者忽略掉萧红的真实遭遇和处境,从而漠视了她身上朴实自然的人格因素和生生不息的人性力量.该文用史料考证和知识考古的方法,通过文献材料的爬梳和辩证,通过文本的细读与分析,旨在对萧红真实的情感历程及其与文学创作的关系予以重新勘察.8.期刊论文 论情感缺失对萧红张爱玲创作的影响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7(6)萧红、张爱玲有相似的生活情感经历:童年缺少父母关爱;在爱情上饱受挫折与伤害.情感的缺失性体验折射在文本中,就是作家笔下一系列反传统的母亲形象、委琐的父亲形象及两性关系中情爱的荒漠.但两人对情爱缺失体验的程度不同,也赋予作品不同的感情基调:萧红怀着人道主
15、义的温情悲悯地注视着处于悲惨境地的人们;张爱玲则是“人间无爱“的怀疑论者,作品渗透着彻底的虚无冷漠.9.期刊论文 高云书 论萧红作品中的个体意识 -甘肃农业2005,“(4)萧红,这位一生都吟唱着寂寞之歌的女作家,她的创作是由她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所决定的.终其一生,她的创作都打上了个体意识的深刻烙印.她以深刻的洞悉和敏锐的体察,使个体经验上升为人类的共有经验,以一个女性的博大情怀关照人性深处,从而为中国现代文学开拓出了一片新视野.10.期刊论文 王彦 华美的袍素朴的袄-论萧红与张爱玲的色彩话语世界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4,“(5)选取色彩语言为视角,观照萧红和张爱玲的文学风格,从她们相似的人生、情感经历和文学、美术修养出发,并结合弗洛伊德“替代性满足“和格式塔心理学派的“异质同构“理论分析发现两人均选择色彩语言作为主体性印证,并进而形成了各具“悲壮“与“苍凉“特色的含蕴丰富的色彩话语世界.本文链接: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