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附件 1湖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村级评价指标体系(试行)类别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权重(共 100 分)1 规划原则尊重农民意愿;保留乡村风貌;突出地方特色;节约农村资源;保护生态环境。22 规划内容“五规合一”:产业发展规划; 村庄规划;土地利用规划; 生态建设规划;公共服务规划。53 规划衔接 与两个方面相衔接: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周边村发展规划。 24 规划报批 依照程序报批认定。 15 规划执行 村级各项建设:严格实施规划内容;如期落实年度计划。发改、国土、住建、规划2规划引领布局美6 设施布局合理规范布局:新建民居;灌排水渠;村组道路;输电、能源、通
2、讯等线路管道;公共服务设施。住建、交通、水利、电力5172类别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权重(共 100 分)7 农田水利 灌排工程设施齐全完备,能实现旱涝保收;严格保护耕地,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农委(局)、国土、水利、农开办48 农村电网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位;生活用电有保障;生产用电有保障。 电力 39 主导产业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有 1-2 个优势主导产业;参与优势主导产业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50%;通过“互联网+”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较好实现优势主导产业的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优势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全村总产值60%。农委(
3、局)、商务 610 三产融合拥有农产品加工企业或原料基地;拥有农村餐饮、旅游、娱乐和农产品销售、外出务工等新兴产业;从事二三产业的人数占全村总劳动力比例50%;二三产业户均收入占家庭平均总收入比例40%。农委(局)、经信、商务、旅游411 经营主体有种养大户或家庭农场;有农民专业合作社;有 1-2 个从事电商农产品销售带头人;经营主体土地流转面积占全村耕地总面积的 45%左右。农委(局)、商务 4融合发展产业美12 集体经济一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5 万元、二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10 万元、三类县市区的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8 万元;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规范;探索开展村级集
4、体产权制度改革。农委(局) 3243类别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权重(共 100 分)13 保洁机制 制定保洁管理制度;村里配有专职保洁员;农户配有分类垃圾桶;村里配有垃圾站、垃圾转运车、公共厕所等硬件设施。 住建 414 三清五改“三清(清垃圾、清路障、清淤泥)” 到组率达 100%;“五改(改水、改厨、改厕、改浴、改栏)”到户率90%,其中卫生厕所普及率达100%。农委(局)、住建、 卫计415 污染治理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建立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活污水处理覆盖农户的比例70%;规模化养殖实行人畜分区、庭院养殖实行畜禽圈养
5、,禽畜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80% ;防治农业污染:化肥农药施用零增长、农膜回收率90%、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率70%;村域内工业企业的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物达标排放,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率 100%。经信、环保、住建、 农委(局)1016 清洁能源推广使用清洁能源的农户占全村总农户数的比例分别为:太阳能、沼气、液化气、天然气60%;对使用薪柴、煤炭为生活能源的农户,省柴灶、节煤灶的比例80%。农委(局) 2村容整洁环境美17 村容美观民居美观实用,危旧房屋改造修缮,一户一宅,废弃空心房处置率达100%; 房前屋后菜地果园、树木花草、灯光亮化等规范有序,开展庭院绿化、美化、亮化的农
6、户占全村总农户数80%;村内主要道路两边、水系两旁进行绿化亮化,村域内可绿化范围的绿化率90%。农委(局)、国土、住建、林业3234类别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权重(共 100 分)18 农民收入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所在县市区农民人均水平;一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万元、二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 万元、三类县市区的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 万元。农委(局) 419 设施条件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和安防设施安装到位,交通网络与乡镇、县城互通;村主道硬化率达 100%,组道硬化率80%;农户安全饮水普及率达100%,自来水普及率80%;有线电视等
7、入户率95%,4G 到村、光纤到村、家庭宽带普及率50%;拥有具备综合服务功能的村级便民服务场所;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有效挖掘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的生态思想,培育特色文化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旅游。组织部、农委(局)、国土、住建、交通、水利、林业、文化、广播电视、通讯管理、旅游620 教育医疗创造条件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每个乡镇有中心幼儿园,结合幼儿园入园需求和本地实际,基本保证幼儿入园。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8%; 拥有标准化村级卫生室;农村新型医疗参合率95%。农委(局)、教育、人社、卫计421 社会保障 拥有村级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落实到位;五保户、孤寡老
8、人、残疾人、特困户生活有保障。 民政、人社 3宜居宜游生活美22 文体活动拥有村级农家书屋、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健身设施场所;组建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小组和老年协会等;经常开展学习、宣传、文体活动;组织举办文体活动,每年不少于 2 次。民政、文化、体育 4215类别 序 号 评价指标 评价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权重(共 100 分)23 村级组织 村党组织健全;村民委员会健全;有村民议事会;有村务监督委员会。 224 制度建设岗位承诺制度;村干部值班和周例会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党员量化积分管理制度;“四议两公开” 制度; 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制定社会治安、消防安全、村风民
9、俗、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村规民约。325 工作机制依法民主选举产生村委会;按照“四议两公开” 要求实施村务管理;集体财务收支审批程序规范;公开公示村务特别是财务,杜绝“雁过拔毛”式腐败问题。226 监督评议评议村党组织班子成员,群众满意率95%;评议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群众满意率95%;评议村集体经济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以及享受由村民或集体承担务工补贴(工资)的其它村务管理人员,群众满意率95%;每年开展评议不少于 1 次。组织部、 农委(局)、民政2健康文明风尚美27 文明新风积极开展各级文明乡镇、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有效保护传统村落、古民居、古
10、建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正确引导宗教、民俗文化发展;杜绝发生重大刑事案件、重大安全事故、非正常上访事件、计划外生育和聚众赌博、买卖地下“ 六合彩 ”等现象。宣传、综治、民宗、民政、住建、林业、卫计、安监、文明办、共青团、妇联6156附件 2湖南省乡(镇、街道)整域美丽乡村建设主要评价指标(试行)序号 类别 主要内容及目标值 各级指导支持责任部门遵循“因地制宜、 突出特色、 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原则。涵盖乡(镇)域村镇布局规划;镇区规划;集镇规划;所辖行政村均有村规划。1 科 学 规 划注重与县(市、区)总体规划、周边乡(镇、街道)发展规划相衔接。发改、国土、住建、规划道路交通:通
11、乡公路白改黑;通村公路与村主道硬化率达 100%;组道硬化率70% ;城乡交通网络实现互通。 交通农村电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到位;供电可靠率达到 99.8%。 电力农田耕地: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科学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农委(局)、国土饮水灌溉:农户安全饮水普及率达 100%;自来水普及率80%;水库、山塘泵站等水源工程运行安全可靠;灌排渠系基本完善。 水利2 基 础 设 施三网建设:广播电视网络覆盖率为 100%;行政村、居委会光纤和 4G 网络覆盖率为100%; 家庭宽带(光纤、4G)普及率40%。广播电视、通信管理7学校教育: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城乡均衡配置,农村义务
12、教育经费有保障;乡镇拥有中心幼儿园;结合幼儿入园需求和本地实际,合理设置村级幼儿园。 教育卫生保健:拥有标准化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网络比较完备。 卫计劳动保障与保险:有功能完备的乡镇、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 95%以上;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 人社3 公 共 服 务体育健身:有乡镇、村(社区)体育健身场地和设施;有效引导落实全国乡村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定期举办农民体育健身比赛活动。农委(局)、体育在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
13、产业结构;以村级主导产业为基础,打造拥有 12 个优势主导产业。 农委(局)结合与区域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的优势主导产业,强化品牌建设,至少有一个单位通过“三品一标”认证登记;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至少有一家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充分利用农村田园风光、山水资源、民族特色和乡村文化,至少发展有一个精品休闲农业或一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农委(局)、旅游建立并落实教育培训、认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 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有效引导农民就业创业;有种养大户、家 庭 农 场 、 农 民 专 业 合 作 社 和 土 地 股 份 合 作 社 , 实 现 适 度规 模 经 营 。农委(局)4 产 业
14、发 展完善农村商贸流通网络,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有效管理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存在空壳村。 农委(局)5 环 境 整 治建立完备的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建成完备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率70%;乡镇、集镇和村 100%建有卫生公厕,农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 100%。住建、卫计8规模化养殖实行人畜分区、庭院养殖实行畜禽圈养;禽畜粪便资源化综合利用率80% ;积极推广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精准使用、秸秆等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农业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农委(局)广泛开展城边、路边、水边、村边、房边等“五边” 植树、种果、种菜、种花等绿化工作,
15、明显改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交通、林业、两型办严格执行一户一宅政策,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有效改造危房,修缮恢复农房、院落等传统风貌; 有效开展“ 点亮乡村 ”行动,实现乡村道路、庭院亮化。 住建落实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的专职人员队伍和经费;建立起农村公共基础设施长效管护制度。农委(局)、住建乡(镇、街道)班子分工明确、团结和谐、工作务实;选优配强村支“两委” 班子,能充分发 挥 农 村 基 层 党 组 织 的 战 斗 堡 垒 作 用 ; 党 风 廉 政 建 设 效 果 好 , 不 存 在 侵 害 群 众 利 益 的 腐 败 问 题 。 组织部、农委(局)全面推行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
16、村民委员会、村民议事会、村务监督委员会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村级治理模式;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 制度;发展美丽乡村建设理事会、村老年协会等各类组织,有效发挥农民群众的建设主体作用;加强乡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服务功能完善,服务机制健全。组织部、农委(局)、民政6 乡 村 治 理积极开展各级文明村镇、文明家庭等创建活动;积极创建“资源节约” 与“环境友好”两型村庄;关爱空巢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有乡镇综合文化站(文化服务中心),100%的村有文体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基层综治组织健全、乡村安全稳定、无计划外生育现象。宣传、两型管委会、政法、文化、卫计、文明办有市县主要领导美丽乡村建设联系点;有乡(镇、街道)领导联点包村、村支两委分工包组建设美丽乡村的责任落实机制;建成有省、市、县三级美丽乡村示范村。 党委政府明确为市县美丽乡村建设重点区域,由县委、政府统筹整合部门项目资金予以支持;村村达到新农村建设基本要求;70%以上的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基本要求。党委政府、有关部门7 工 作 措 施探索建立了有效的机制:资金投入机制、设施建设机制、产业发展机制、村务管理机制、后续管护机制。 农委(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