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国鼎立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三国鼎立。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2)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教学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的形成。三、教学难点: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四、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讨论法、引用故事法、五、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序幕片段,把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提出问题:你喜欢三国演义中的哪个人物形象?为什么?学生畅所欲言。师追问:你知道是哪三国吗?学生回答:魏、蜀、吴。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三国鼎立。(二)、讲授新课(教师讲述)东汉末年的腐朽统治导致了大规模农民起义,黄巾起义的发生,正是在这个时候,在起义的的沉重打击下,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了。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军阀割据政权,他们为了扩张自己的势力,时常发生征战。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人民,时常处于战
3、乱之中,北方的社会生产也遭到了极大的破坏。人民渴望早日结束战乱,恢复安定的生活。在北方的军阀割据政权中,又以黄河流域的袁绍和曹操实力最强。 (互动 1)讲述官渡之战地图,分析交战双方力量对比表。交战双方地理位置人口数量社会秩序举措 军队人数袁绍 河北 人口众多战乱少 十万大军曹操 河南 百里无人烟战乱多 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经济:恢复农业生产,减轻农民负担。只有三四万人师问:从此表格实力对比上看,请大家预测一下谁会取得胜利?学生;袁绍。师:结果怎样呢?请大家看一段录象再回答我。(播放视频)学生看完视频回答。师问:比较一下战前袁绍和曹操各方面的实力,再分析一下战争过程中两人的心理素质,你能找出曹
4、操胜利和袁绍失败的原因吗?学生回答:(略)师小结:曹操以少胜多取得官渡之战的胜利,又灭掉袁绍残余力量以及北方其他小军阀,基本统一北方。曹操立志统一全中国,于 208 年率二十万大军南下。(互动 2)讲述赤壁之战地图,介绍当时南方的两个有发展的军阀:一个是依附于荆州的刘备,请来了多谋善断的诸葛亮(做 104 页动脑筋,屏幕展示);一个是割据江东的孙权,统治比较稳固。诸葛亮出策联合孙权共同抗曹,发生了赤壁之战(请同学看视频)。急速反馈:(1)赤壁之战最后孙刘联军用了什么方法以少胜多的?(2)赤壁之战中有一个关于黄盖和周瑜的歇后语是什么?(3)赤壁之战中曹操为什么会失败?学生回答:(略,教师做补充)
5、讨论: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中却以多败少,为什么?同一个人在两场战争中的不同结局,给你带来什么启示?学生讨论小组代表回答,教师小结:官渡之战中尽管曹操人数不占优势,但曹操善于用人,巧用计策,相反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别人意见最终导致失败;而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犯了同样的错误,再加上曹军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瘟疫流行,且不习水战,战术有误,而孙刘联军巧用战术,最终用火攻以少胜多。启示:做任何事都不要骄傲自满,要善于采纳别人意见,审时度势才能取得成功。(互动 3)介绍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师介绍赤壁之战后情况:三个军阀各占据一方地盘,势力相当,任何一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2)由学生齐读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3)教师根据三国鼎立形势图介绍三国的生产的发展,为日后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屏幕展示下图)222 孙权 建业魏蜀 吴220 曹丕 洛阳221 刘备 成都200 官渡208 赤壁曹刘袁孙(互动 4)巩固练习:(1)屏幕给出错误的三国鼎立形势图,让学生找错。(2)材料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1)结合材料说明曹操其“志”及“壮心”是什么?(2)曹操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3)应如何评价他?(三)、发散思维:(1)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2)假如曹操当时统一了中国,中国的历史将会怎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