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68984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社会工作视野中的儿童福利院南京人口学院社会工作系暑假实习总结 孙秋芬 陈芳 摘要 儿童社会工作,是面向儿童的社会工作,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在南京儿童福利院的实习中,我们通过观察、访谈、游 戏、交流等方式对福利院里孤残儿童有了一个新的、更深入的了解,也体会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儿童社会工作的重要性。我们的实习丰富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强了实务操作能力,对社会工作尤其是残障儿童社会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关键词 儿童福利院 社会工作 暑期实习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各种社会问题突显,社会工作应运而生。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

2、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制度。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儿童社会工作,它是面向儿童的社会工作,目的是激发儿童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潜能,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地发展,也就是把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儿童的教育和保护工作中,不仅救助和保护不幸儿童,而且关心一般儿童,使他们健康地成长。儿童社会工作是一项儿童福利工作,需要充分运用一切能促使儿童成长发展的个人和环境资源,以确保儿童福利服务的实施。儿童社会工作需要运用专业手段,辅之以非专业手段,需要专业人员与非专业人员的结合。从狭义上来说,儿童社会工作是一种事后补救性的工作,多采取机

3、构服务的方式,救助和保护那些家庭或父母无力抚养的儿童或者有各种问题的儿童,包括孤儿、残疾儿、流浪儿、弃婴、受虐待儿童、情 绪或行为偏差儿童等。青少年社会工作是面向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以青少年发展为根本目的,辅导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本质特征,具有特别强烈的社会功能。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模式有生物进化论、精神分析理论、学习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社会学理论等。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一般方法是个案辅导、团体访问(榜样示范、行为锻炼、情景感染、竞赛激励、角色模拟)。残疾人社会工作是对残疾人所做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帮助残疾人补偿自身缺陷,克服环境障碍,使他们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分享社会

4、发展成果的专业活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内容有康复教育、就业、婚姻与家庭生活咨询、改善残疾人生活的物质和社会环境。残疾人社会工作方法的理论:供养理论、回归社会论、赋权(Enpowerment)理论。社会工作系这次暑期实习机构是南京市儿童福利院,实习内容就涉及到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和残疾人社会工作三个方面的内容。创建于 1951 年的南京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占地面积约 27 亩,建筑面积 16,842 平方米,现有员工 408 名,其中在职职工 285 名,离退休 123 名,院领导 3 名,中层干部 14 人,医护人员 67 人,女职工占职工总数的 82%。下设办公室、财务科、总务科、保教科

5、、医护科、康复科、培智小学等部门及工会、青年团群众组织。福利院设有收容床位400 张,医疗、康复住院床位 130 张, 18 个诊疗科室和 11 个医技科室。主要职责是收养社会上“无家可归、无依无靠、无人抚养”的孤儿。该院把为孤残儿童提供优质服务作为中心工作,以优养优教,优治强输为质量方针,以满足孤残儿童的成长需求,提供服务保证,以科学的知识和技能维护儿童基本权益,帮助儿童适应社会,促进儿童自身发展,寻求突破为质量目标,努力提高孤残儿童的“ 生存能力、生存质量和生存意义”,先后于 1987 年建立了全国第一所残疾儿童康复中心;1989 年开办了金陵儿童医院;1991 年成立了培智小学。1992

6、 年与香港杨震社会服务处、江苏爱德基金会合作,引进采用了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保育人员进行了喂养、护理、康复等知识方面的技能培训。近两年,进行了人事、用工制度改革, 实行政务“ 十一”公开,使各项工作迈上了一个新台。 在经过儿童福利院多元化的培训、康复、管理、教育后,被收养儿童在自理能力、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运作能力等方面得到增强,福利院成立了少儿艺术团,已多此进行了“爱心互动” 回报社会演出,为福利院的孩子将来融入社会和家庭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2 年,该院大力推动孤残儿童寄养活动,开展了为百名孤残儿童寻找一个家的活动,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全年共有 85 名孤儿走入家庭。一, 多角度透视学龄前

7、儿童 福利院幼儿部有一个老师,三个保育员,一个清洁工。老师一般都是幼儿师范或特殊教育学校毕业,在暑假中实行轮班制对这里的儿童进行教育以游戏和教手工为主。保育员也受过专业岗位培训,主要负责儿童的生活护理。虽然职工的职位、任务、责任不同,但却拥有一颗对孩子真诚的爱心,并且积极发扬团队精神。老师采取各种合理的方法对孩子的纪律性进行训练。例:老师让孩子们排好队下楼玩时有的孩子仍东张西望,动来动去,老师会以当着其他孩子面进行批评或罚他呆在室内坐小板凳的方法进行教育。说明孩子的纪律性的形成是在老师负向强化下形成的,而且老师只是靠严厉的话语和加重的语气,有时采取非打骂的惩罚措施,如坐小板凳与别的孩子隔离的办

8、法来使孩子知道遵守纪律的必要性。我们这次实习共接触到 17 个儿童,残疾率是 100%。在这 17 个儿童中,有 2 个侏儒, 1 个盲童,1 个患有血瘤,2 个兔唇,2 个脑瘫, 3个聋哑,3 个智障,1 个羊癫疯, 1 个心脏病, 1 个小儿麻痹,其中这些儿童多为多重残疾。在这 17 个孩子中有一个特殊的孩子,由于他是侏儒症,身高不足 1 米,身材非常矮小, 为了保证他的安全,就把他留在了学前部,但他今年已经 13 岁了,并且在儿童福利院的培智小学念五年级,他完全是因为身高障碍影响了他的发展,从他这个特例来看,在儿童福利院内,不是一味的按年龄段来模式分段生活,而是人性化的以特殊形式对待,使

9、孩子们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空间。(一)、生活设施及饮食状况。幼儿部条件齐全、设施完备、干净明亮,福利院所创造的优良生活设施使残疾儿童在物质条件满足的同时减轻了身体缺陷对心理造成的影响。在幼儿部,每日三餐都有专业营养师搭配,并且针对不同孩子的身体状况有所区别,保证每个孩子都能补充每日所需的微量元素。(二)、我们观察的现象现象 1:当活动场面比较乱的时候,有些孩子会把盲童牵到安全的地方。现象 2:洗澡时,有些孩子会帮助行动不便的伙伴。洗澡后还有孩子给别人擦干身体。现象 3:一个孩子拉肚子弄到了身上、板凳上和地上,马上别的孩子就开始分工,有的去冲洗板凳,有的去擦地板。现象 4:被老师罚坐小板凳的孩子不论我们怎么喊他,他也不肯起来玩,而且别的孩子也告诫他不能起来。现象 5:照相时刚被老师排好队的孩子一直排好队型,想让他们改变队型很困难。现象 6:吃零食时,没发到的会坐在那里等,不会抢别的孩子手中的,而且每个孩子虽然拿到的大小不一样,但都是各吃各的。现象 7:吃饭前有的孩子会主动摆碗勺。现象 8:老师挑了两个孩子喂其他孩子吃西瓜时,当这两个孩子喂到一个患血瘤,嘴张不大的小孩前会把西瓜弄成小片给他吃。现象 9:做沙画时一个孩子会通过给那个也想坐老师身边的孩子东西吃,来达到坐在老师身边的目的。(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