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四章青少年.ppt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66353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16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青少年.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第四章青少年.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第四章青少年.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第四章青少年.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第四章青少年.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四章,青少年社会工作理论,一、青少年工作的心理学理论,(一) 精神分析理论 (二) 人本主义理论 (三) 行为主义理论 (四) 认知理论,(一) 精神分析理论,西格姆德.弗洛伊德 (Sigmund Freud,18561939),(一) 精神分析理论,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他以无意识为研究对象,从人格结构入手,探讨心理发生的深层次动因。他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性本能(力比多)决定的。 行为是由内驱力(libido)而不是由环境决定的。人生来有两种本能:求生与求死。人体内的能量需要得到释放,否则个体会产生焦虑,若累积的能量或焦虑得不到缓解,心理或行为就会出现问题。,(一) 精神分析理论,1、无意识理论

2、他认为,人的心理是由意识和无意识构成的。 无意识又可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是指人集中注意力努力思考后可以回忆起来的东西。 潜意识是个体不能知觉的精神生活,由原始冲动、本能以及一些出生后得不到满足的需要和欲望构成。,(一) 精神分析理论,无意识领域中储存了一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与社会道德相违背的东西,这些欲望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不到满足。 荣格(C.G.Jung)把无意识又分为个人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两部分。 弗洛伊德认为,许多心理障碍的形成,是由于那些被压抑在个人潜意识当中的本能欲望或意念没有得到释放的结果。,(一) 精神分析理论,2、人格结构理论 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

3、分组成。 本我:是个人最原始、最本能的冲动,由先天的本能和欲望组成,力比多就储存在本我里,它是无意识的、非道德的,遵循快乐原则行事。 自我:介于本我和超我之间,是有意识的、理智的,遵循现实原则行事,它既要满足本我的本能需要,又要控制压抑不被超我所接受的冲动,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行事。,(一) 精神分析理论,超我:是道德化的自我,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它依照道德原则行事。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三者之间关系的失衡(本我受到过度压抑、自我和超我发育不全)。,(一) 精神分析理论,3、人格发展阶段 基本观点:童年的经历以及能否顺

4、利完成每个阶段的发展任务直接影响后期的行为与心理发展; 发展的过程就是学会用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处理反社会的内部冲动。,(一) 精神分析理论,1. 口唇期(0-1岁) 婴儿从吮吸中获得快感满足。若婴儿的这一需要得不到满足(比如,因等待而变得沮丧),成人后容易出现依赖、抑郁等消极的人格特征。 2. 肛门期 (2-3岁)幼儿从控制排泄中获得满足。严格的要求和惩罚性的排泄训练容易导致强迫症和焦虑症的形成 。,(一) 精神分析理论,3. 前生殖器期(4-6岁)儿童形成性别差异意识。男孩:俄狄浦斯情结,将父亲当作是争夺母亲的竞争对手,面对父亲的强势地位,容易产生阉割焦虑。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形成对父亲的认同

5、。女孩:意识到男女性别差异,对男性产生嫉妒。将母亲当作是争夺父亲的竞争对手。解决冲突的方式就是形成对母亲的认同。若性别认同受挫,成人后容易出现占有欲、表现欲望与好胜心。 4. 潜伏期(7-12岁)在这一阶段较少受到情感方面的干扰,精力主要集中在学习方面。如果发展受挫,容易形成自卑感。 5. 两性期(12岁以后)在这一阶段对异性产生性兴趣但也因此产生焦虑。,(一) 精神分析理论,4、生的本能和死的本能 生的本能力比多,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 死的本能一种自我毁灭的愿望,自杀和攻击性行为,体现着恨和破坏的力量。,(一) 精神分析理论,5、心理防御机制 (1) 含义是个体在心理平衡受到干扰时,自我为

6、了保持心理结构的平衡,即化解本我、超我和现实的矛盾冲突,所运用的心理策略和手段。 (2) 形式 压抑把意识不能接受的东西,排除出意识之外,使其不为自己所觉察。 合理化通过歪曲现实来为需要得不到满足进行开脱,从而保护自尊心(酸葡萄、甜柠檬)。,(一) 精神分析理论,投射把自己内心不被允许的冲动和行为推向别人或者周围的事情上,使在自己这里被压抑的东西在别的人或事上体现出来。 转移找另一个目标作为替代品,从而安全地释放压抑来满足冲动。 反向自我为了控制或者防御某些不被允许的冲动而有意识地做出相反的行为。 升华把原来的冲动和欲望,以社会许可的思想行为表达出来(艺术)。,Critical thinkin

7、g,1、如何运用精神分析理论解释青少年“网络成瘾”、自杀、攻击性行为、“偶像崇拜”、逆反心理和抑郁等现象。 2、精神分析理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有哪些?,精神分析理论对青少年社会工作的启示,这一理论提示我们,要重视青少年的认同作用,协助他们了解社会现实,体会社会现实,积极参与实践,以使自己的自我判断更能适应现实要求; 要关注青少年期的心理冲突,协助青少年个体建立抒发情绪的渠道,缓解冲动,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各种心理挫折; 要适时对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性的教育,使其在积极适应的程度上形成对两性关系的正确认识;,(二)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Carl Rogers,1902-1988)是人本主义学派的

8、开创者,代表人物之一,创立了“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 马斯洛(Abraham Maslow)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本主义强调“自我实现”。,(二) 人本主义理论,1、“以当事人为中心”(client-centered treatment) 强调心理治疗过程中的非指导性原则; 他认为心理医生不应该是指导者,应以当事人为中心;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的能力与才能; 罗杰斯强调咨询师与当事人建立的专业关系,真诚、倾听、关注和无条件的爱是建立关系的重点。,(二) 人本主义理论,罗杰斯非常强调动员当事人自身的潜力,他认为当事人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改变自己

9、。 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和潜能,人的问题产生于人不能接受自我,所以应当帮助 案主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充分发挥案主本身的能动性。,(二) 人本主义理论,2、“自我”理论 自我分为两个部分: 现实自我个人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自我感觉,人对自我现状的知觉; 理想自我指人对自己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理想。 两者之间的冲突导致了人的心理失常,应保持二者之间的平衡一致。,(二) 人本主义理论,3、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缺失的需要较低层次的需要 包括: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感和爱的需要; 成长的需要较高层次的需要 包括: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这些需要分为不同的等级,

10、某一水平的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后,才会有下一个水平的需要。,Critical thinking,人本主义心理学对青少年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自我实现 强调人的潜能 承认青少年的主体性,承认他们有自己的立场和视角 真诚、尊重、倾听、接纳和无条件的关爱,(三) 行为主义理论,代表人物:俄国巴浦洛夫(I.P.Pavlov,1849-1936)的“条件反射”理论; 美国桑代克(E.L.Thorndike,1874-1949)的刺激-反应学习理论; 美国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三) 行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行为主义认为,行为和人格基本上是由外

11、在环境塑造的,人格是外显与内隐反应的总和,这些反应是作为个人被强化了的历史的结果而被可靠地引发的。 个体之间之所以有差异,只不过是因为个体之间有着不同的被强化了的经历。 强调外在条件,注重外在的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三) 行为主义理论,基本观点: 研究人的外显行为,注重环境对人的影响、刺激反应、强化等对人的行为的塑造。 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其中强化对该行为的巩固和消退起决定性作用。 强化可采取嘉奖或鼓励(正强化)的方式,也可采取批评或惩罚(负强化)的方式。,行为主义与青少年发展,行为主义认为青少年工作应更关心案主的外在行为,帮助案主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对案主不适当的行为

12、进行治疗和矫治。 青少年的发展是由他们所生活的具体的外部环境决定的,青少年成长的环境可分为不同层次,家庭、学校、社区、整个社会现实。,父母的教养态度和青少年的发展,权威教养型的家庭,包含高程度的父母接纳和合理程度的父母控制,以温暖和负责任的方式鼓励子女依年龄做适度的独立,但同时会使用合理的亲职权威管教子女,向子女解释父母管教的规则,并与其协商,其结果子女会有高度的自我接纳和个人控制,易学会以合理与负责任的态度表现个性;,父母的教养态度和青少年的发展,独断教养型的家庭,强调以控制的方式约束子女,常使用威胁、体罚、控制子女物质资源的方式管束子女,极少与子女协商作解释,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青少年

13、,会形成依赖、顺从、叛逆、敌对等态度,会十分依赖外在权威;,父母的教养态度和青少年的发展,宽容溺爱教养型的家庭,能对子女予以接纳和反应,但却给予过度自由,导致孩子无法制止本身负向、不合理的行为,这样的青少年不会遵守规则,自我接纳与自我控制能力低; 宽容冷漠教养型的家庭:对子女的需求漠视,不作反应,子女会自卑与自我拒绝,欠缺生活方向,更易逃学或出走;,关于家庭内的沟通,家庭内的沟通模式是考察一个家庭是否正常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家庭对子女实施影响的重要方面; 亲子关系和亲子沟通的“卫星理论”儿童在独立前和父母的关系类似于一种卫星关系,后来才逐步转化为脱离卫星关系,实现真正的自主; 在这个过程中间,

14、有一个重新卫星化的过程,即从以父母为轴心,转向以他人为轴心,如异性、偶像、老师等;,关于家庭内的沟通,在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中,可能采取轮轴式的沟通,即以母亲为中心,父亲及子女首先和母亲取得联系,通过母亲传达各种信息;也可能采取全频道沟通,即父母、子女之间自由沟通,前一种沟通模式采取的渠道并不畅通,反映了一种不良的沟通,很难激起活力和情绪,(四) 认知理论,认知发展理论又称人格认知理论、认知发源论,代表人物为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J.Piaget,18961980),1923-1929年间,他系统调查儿童的道德判断、日常生活事件、使用的语言等,形成了著名的认知发展论。,(四) 认知理论,基本观点

15、: 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与分析心理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不良行为主要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四) 认知理论,1、简.皮亚杰的认知阶段理论 儿童青少年通过同化(assimilation)或顺应(adjustment)达到认知上的平衡(equilibrium),在这一动态过程中认识能力和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得到发展。 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其认知结构不断建构,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使原有图式不断更新。,感知运动阶段(02岁)这时的婴儿只能协调感知觉和动作活动

16、,在接触外界事物时能利用或形成某些低级行为模式; 前运算阶段(27岁)在这一时期,表象或内化了的感知或动作在儿童心理上起重要作用,儿童能用表象和语言作为中介来描述外部世界,但还没有所谓“可逆性”,只能从自我考虑问题;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变得能进行真正的、与客体直接相联的运算了,说明物理现象原因的能力已得到显著提高; 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在这一时期,一般儿童不再受他(她)直接看到、听到的东西的限制,也不再受他(她)手头问题的限制。他们现在已经能够想象问题(包括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条件,并能设想出在因素的不同联合的条件下可能合乎逻辑地产生什么情况的假设,Critica

17、l thinking,认知发展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意义? 社会工作实施理论中的现实疗法和理性情绪疗法就是基于该理论,试图帮助案主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和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案主的行为能力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代表人物: 埃里克森(E.H. Erikson,1902 1994),(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他将人的心理发展过程划分为八个阶段: (1)第一阶段感觉期(0-1.5岁) 主要问题是信任与不信任。 对成人的信任感的建立是婴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心理因素,并对以后个性的形成,个人的塑造起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To establish a se

18、nse of trust that their world is a safe place. Family members play a key part in how any infant meets this challenge.,(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2) 第二阶段肌肉期(1.5-3岁) 主要心理因素是自主与羞怯,父母要给儿童一定的自由,不能伤害他们的自主性。 To learn skills to cope with the world in a confident way. Failing to gain self-control leads children to

19、 doubt their abilities.,(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3)第三阶段运动期(3-6岁) 主要问题是主动与内疚,成人需要培养他们的进取与乐观精神。 Learn to engage their surroundingsincluding people outside the familyor experience guilt at failing to meet the expectations of parents and others.,(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4)第四阶段潜伏期(6-12岁) 主要问题是勤奋与自卑,学习是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

20、学习的成功与失败,会得到成人的奖励与惩罚,应该使他们获得自信和勤奋的动力。 Children enter school, make friends, and strike out on their own more and more. They either feel proud of their accomplishments or fear that they do not measure up.,(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5)第五阶段青春期(12-18岁) 主要问题是认同和混乱。由于身体和知识的增长,青少年常常遇到感情困惑和概念冲突,从儿童时期对父母的无意识认同,进一步发

21、展出自我同一性认同。 Young people struggle to establish their own identity. In part, teenagers identify with others, but they also want to be unique. Almost all teens experience some confusion as they struggle to establish an identity.,(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6)第六阶段青年期(18-25岁) 主要问题是亲密与疏远问题。 The challenge for you

22、ng adults is to form and maintain intimate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Falling in love (as well as making close friends) involves balancing the need to bond with the need to have a separate identity.,(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7)第七阶段成年期(25-65岁) 主要问题是繁殖与停滞。 The challenge of middle age is contributing to the

23、 lives of others in the family, at work, and in the larger world. Falling at this, people become self-centered, caught up in their own limited concerns.,(五)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8)第八阶段老年期(65岁以上) 主要问题是自我整合和失望。 Near the end of our lives, people hope to look back on what they have accomplished with a sense

24、 of integrity and satisfaction. For those who have been self-absorbed, old age brings only a sense of despair over missed opportunities.,心理学理论对青少年工作的启示,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任务是帮助其顺利实现社会化,而社会化的关键,是个体与他人以支持性、竞争性甚至是解构性的方式产生互动,这不可能离开一个人诸多心理要素,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的发展; 心理学理论从不同角度解释了青少年发展的内在原因和发展规律性; 有关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是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重要指导理论,它在基础理论和工具理论两方面都有重要的位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