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闪婚”成因探究.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64177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3.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闪婚”成因探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闪婚”成因探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l6卷第3期 2010年5月 工会论坛 Trade Unions bune Vo116 No3 May2010 “闪婚成因探究 张迎秀 (山东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 摘要闪婚”是男女双方在极短的时问内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的一种实质性婚姻模式。“闪婚”出现的原因主要有:社会文化和经济的 变迁、竞争的加剧、交际圈的狭小、结婚和离婚程序的简化及社会舆论的宽容、择偶方式的多元化。 关键词闪婚;社会变迁;择偶方式 中图分类号DF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86l53(2O10 J03015l02 作者简介】张迎秀(1963一),女,山东潍坊人,山东政法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婚姻家庭法

2、学。 “闪婚”是“闪电式结婚”的简称,指男女双方在极短的 时间内从相识、相爱到结婚的一种实质性婚姻模式。本文拟 对“闪婚”的成因予以探讨,以期为我国“闪婚”之立法、司法 及研究提供拾遗补缺之助益。 一、社会的变迁 (一)“闪婚”的出现是文化变迁的结果。一方面,从物质 文化变迁的角度看,物质文化的发展使得结婚男女不再把经 济条件放在首位。随着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年轻男女都各 有独立经济来源,因为经济地位的独立使他们完全可以决定 自己的事情,婚姻也变成一种很个人的行为,因此这就很好 理解为什么闪婚会在现代社会出现并且流行。另一方面,从 精神文化变迁的角度看,精神文化的发展改变了中国传统的 婚姻家庭

3、观念。人们的生活方式与传统相比已经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传统的婚姻观多定义为责任,而现代的婚姻观则 更多的是定义为感情而非责任,只要两个人感情好就可以结 婚,结婚变得越来越简单了。婚姻家庭观念的巨大变化是导 致闪婚的重要原因。 (二)“闪婚”的出现是经济变迁的结果l2j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 济的反映。”3 3“闪婚匆离”现象是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文化现象,那么它的产生必定有它深厚的 经济根源。正如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 的:“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 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有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 础。”

4、“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 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l4 J闪婚匆离”现象背后所折射出来 的人与人之间的经济依附关系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一类是经济地位相对独立的“自领”阶层;一类是经济收入波 动较大的“农民工”阶层;另一类是没有固定收入,经济上还 处于“空白”的“待业”阶层。 第一、从“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到“男怕选错行、女 也怕选错行”的转变。传统婚姻中存在“女怕选错郎而不是 选错行”的现象,是由“男尊女卑”的畸形社会造成的。由于 古代女性几乎没有经济权利,她们只得依附于男人,因而不 得不忍痛去维系即便不健全的婚姻。但对当今的人来说,尤 其是对“白领”阶层来

5、说,他们有独立的且比较稳固的经济收 入,因此,他们无须顾虑结婚或离婚前后自己的物质生活会 有多大的变化,感情深的兴许会有情感上的波动,要是感情 一般或是不好的,可能就会听凭感觉而“闪了再离、离了再 闪”。 第二、婚姻已从人性需求异化为工作需求。这种异化现 象在“农民工”群体中尤为明显。一些青年农民工常年工作 在外,谈婚论嫁只能推到春节期间,“时间紧、任务重”,常常 高效率地领取结婚证之后,继续外出务工。据资料显示:广 州农民工“闪婚”一族在悄悄扩大,不少人选择“多快好省”的 实惠方式解决婚姻大事“时间成本、恋爱成本都低”。也 有些农民工为了能够在城市里立足,便在城市里找对象,以 “闪婚”的形式

6、完成终身大事,以求工作上更好地发展。另有 一些农民工因工作而错过了结婚的黄金时段,到了最后只能 先“闪婚”后“恋爱”,实在不行再“匆离”,因而婚姻成了工作 的“牺牲品”。人民13报海外版分析说:“农民工闪婚不 同于都市自领时髦的现代爱情观,而是在务工和恋爱不可兼 得的前提下的一种现实选择。其中掩藏着多少辛酸和无奈, 也许是旁观者所无法体会得到的。” J第三、婚姻已从感情欲 望异化为物质欲望。毕业后的首要任务不是找工作而是“谈 婚论嫁”,这已成为当前许多大学生为躲避社会竞争与压力 而喊出的一句时髦口号。他们既迫切希望改变自己在经济 上的劣势境遇,但又没有足够的勇气去接受“白手起家”的残 酷现实,

7、因而容易出现一些“傍大款”的现象,这在当前“待 业”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中较为突出。他们已将婚姻作 为一种买卖,“闪婚匆离”是其最佳手段。“不少高校女生,把 校园流行的男靠家,女靠嫁视作曲线就业。”另外,“一些 婚姻介绍所也投其所好,将征婚广告贴进了高校海报 栏o“E6由此可以看出,在极少部分年青人当中,爱情已成为 物质欲望的奴隶,为金钱所缠绕。 二、竞争的加剧 现代社会是理性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人们在工作的压力 之下,在巨大的竞争之下,必须全力地工作,为自己获取更多 的成就,以避免被社会淘汰。为了节约时间成本,现在的青 年对待爱情和婚姻,不再像以往那样向往轰轰烈烈的爱情, 不再要求长时间地

8、相互深入了解。快节奏的社会培育快节 奏的爱情,在信息、刺激及选择越来越多的现代社会,外界与 自身的变化也13益加快,爱情和婚姻就变得直接而又快节奏 了。同时,快节奏的现代城市生活使时间变得更加珍贵,从 爱情到婚姻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在时间上作出巨大的投入,而 且还要求双方做出经济投资,恋爱也要花费双方的精力。这 】5】 张迎秀:“闪婚”成因探究 些都增加了爱情和婚姻的“感情成本”。为了节约“感情成 本”,更快地实现个人社会流动,于是青年选择了恋爱投资较 少的“闪婚”。 三、交际圈的狭小 爱情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每个人对爱情都有一个近乎理 想的标准,而实现或接近这种理想标准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 要有较大

9、范围的选择。而人际圈缩小化成为约束当代青年 寻找理想爱情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城市中的传统居住方 式被新的城市建筑规划所代替,使得拥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混杂在一起,邻里的社会关系日趋松散,传统的超越家庭的 社区模式开始消失,导致了地缘性的情感联结性的弱化。而 婚姻形成与地缘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状况进而影响 了青年的人际圈的扩展,极大地影响了青年对婚姻方式的选 择。二是由于城市中大多都是上班族,因此在青年的生活中 接触最频繁的就是工作单位,单位中形成的业缘关系成为青 年的主要社会关系的纽带和来源,而业缘关系却导致了青年 社会关系网络的缩小化和疏松化。三是工作的快节奏和压 力的增大,迫使青年更加

10、注重事业的发展,而忽略了对感情 的要求,难以认识更多的异性,其结果就是城市青年自身的 交际圈变小,于是纷纷求助于婚介所,在彼此看好之后选择 迅速结婚。如此种种都对青年的婚姻恋爱观念产生巨大的 影响。8 四、结婚和离婚程序的简化及社会舆论的宽容 过去人们不敢轻易地结婚和离婚,结离婚手续繁琐是一 个很重要的原因。2001年婚姻法修正案及2003年的婚 姻登记条例对结婚和离婚登记程序进行了简化,结婚不再 需要单位出具证明,不再必须进行婚检;协议离婚也不再需 要单位出具证明,只要双方当事人对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 问题达成协议就可以办理,并且取消了离婚登记的审查期, 当场就可以取得离婚证,不会像以前那样

11、有的离婚案件要拖 上几年甚至十几年才能解决。所有这一切变化均带来了有 利于“闪婚”的条件,使得结婚和离婚完全成了个人的选择, 公民的谈婚论嫁有了更多的自主权和隐私权,人们完全可以 为瞬问的爱情美感,闪一次婚。即便深知“闪婚”的危险性, 也依然会选择“闪婚”,因为有“闪离”做保障。同时,随着时 代的发展,舆论在对待离婚的态度上变得日益宽容,离婚不 再像以往那样受到人们的密切关注,个人选择的自由受到普 遍的尊重。特别是社会对离婚女的歧视也不复存在,女性可 以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婚姻生活,选择自己的幸福,在性和情 感方面都可以自主决定。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女性青 年选择“闪婚”,而女性青年的婚姻自主及

12、性观念的开放,也 是产生“闪婚”的重要原因。 五、择偶方式的多元化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婚恋择偶方式发生着相应的变 化:从几千年封建社会时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新中 国前后的革命年代的“红色恋人”,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广 告征婚”、“婚介热线”,一直到当前网络时代的“网络恋爱”、 “E代情缘”。在过去,适婚青年多数是通过亲缘关系、地缘 152 关系寻找另一半,婚恋对象常常是身边的同学、朋友、同事, 或者参加联谊会、交友中心、舞会等活动认识的人,或者由媒 人介绍而认识的人。现在,随着人们社会流动性的不断加 大,熟人社会渐渐解体,传统的亲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在婚姻 媒介中的作用逐渐减弱。随着现

13、代信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 展,互联网逐渐走人千家万户,网络成为新的恋爱载体,人们 的择偶方式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通过网络婚恋交友, 正在悄然成为适婚青年重要的择偶方式之一,由于网络的应 用在青年群体中本身就代表一种时尚 相比参加由朋友和 父母安排介绍的传统相亲,在网上寻找缘分更具时尚特点。 于是,网上婚恋交友凭借其便捷和时尚的特点迅速吸引了一 大批忙于工作而又疏于个人事务的适婚青年。这种择偶交 友方式正逐渐成为青年人尤其是80后生活中的一种流行和 时尚。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在诸如QQ、BBS、OICQ、P2P、 Skype、点点通、Email、虚拟社区以及各种专门的交友网站 上,寻找自己心仪的恋

14、人。网线开始取代月老手中的红线, 许多未曾谋面、甚至远隔重洋的男女们通过网络相识、相恋。 以中国交友中心网站为例,该网站成立7年来,会员已经发 展到了340万人,通过多年追访,初步统计有48万会员进展 到了恋爱阶段,最终走到一起结婚的有20万人,约八成是闪 婚族。 9 有据可查的最短“闪婚”记录为重庆的一对夫妻,他 们电话聊天5个小时就决定结婚。H0可以说网络婚恋交友 的便捷择偶方式对“闪婚”的出现起到了推动作用。 “闪婚”容易导致“闪离”,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如 何理性对待“闪婚”,应时势的发展变化探索一些具有前瞻 性、务实性和可操作性的有效对策,对“闪婚”进行规制已成 当务之急,这也是

15、笔者今后的研究课题,笔者将为之努力。 参考文献: 1许加明,吴健闪婚现象的成因及家庭社会工作的介 入J社会工作,2007(11) 2余国辉浅析“闪婚匆离”现象产生的根源J理论 界,2008(1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66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53233 5赵志疆农民工闪婚背后无奈多N人民日报海外 版,20060302,(8) 6高福生女大学生别被“闪婚”忽悠了N青岛早报, 20060223 78黄火明青年“闪婚”现象的社会学探析J中国 青年研究,2007(10) 9刘晓燕情人节前交友网点击率猛增 赞成网恋闪 婚者增加N南方都市报,20060214 10谈露洁重庆去年离婚人数5年首回落,“80后”闪 婚闪离多N重庆晚报,2009-427 (责任编辑:滕元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