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中国画鉴赏原始绘画与先 秦绘画12000 年的旧时代晚期,内蒙古阿拉善右旗德拄山就出现了以“鸵鸟”为内容的岩画。是中国发现最早的原始绘画。公元前出现了仰韶文化彩陶和马家窑文化彩陶。陶器上以黑红颜色绘制的几何花纹,朴素而真实的反映出当时人们渔猎、劳动生活场面。夏商周时代,青铜 铸造业迅速发展,青铜纹饰图形精美体现了先民们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春秋战国时期的帛画龙凤人物图艺术造型简洁,线条流畅,具有相当的写实能力。(帛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是指绘在丝织品上的图画) 秦汉绘画处于朴素古拙阶段,风格奔放,画像石、画像砖极富特色。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升天图 。魏晋南北朝绘画(重彩人物占主导位置)顾恺之:东晋
2、画家,提出“以形写神”代表作品有史箴图 、 洛神赋图等。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中国的绘画艺术真正脱离了稚拙的发展阶段,逐步走向了成熟。这一时期 的壁画以敦煌莫高窟最负盛名。隋唐绘画公元 581 年杨坚称帝,建立了隋王朝,中国持续多年战乱、分裂局面终于结束。唐代绘画工笔重彩占主导位置,绘画的题材广泛,技法娴熟。唐代人物画空前繁盛,涌现出一批大师巨匠。绚丽多姿的艺术创作大放异彩。山水画从人物画中独立出来(以青绿山水为主) ,花鸟画也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种。人物画:隋唐时期人物画为主流,吴道子被称之为“画圣” 。 山水画:展子虔的游春图被誉为“唐画之祖” 。王维誉为“南宗之祖” 。李思训父子主要画青绿山水。
3、代表作品 展子虔游春图阎立本步辇图李思训江帆楼阁图李昭道唐明皇幸蜀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张萱捣练图王维江干雪霁图 韩擀-牧马图周肪簪花仕女图五代绘画五代人物画风沿袭唐代,格调细润精雅。花鸟画出现了兴盛局面,山水画开创了多种风格。人物画: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 ,描绘了听乐、观舞、歇息、清吹、调笑五个片断,四十多个人物,表现的真实生动,尤其对韩本人描绘的深刻。构图打破时间概念,把各种活动组织在一起,艺术效果非常突出。花鸟画:黄筌作品多为珍禽异兽,师承唐代“正统派” ,追求真实感。徐熙善于用墨,朴实淡雅。这二位画家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徐黄异体” 。山水画:五代的荆浩、关仝、董源、巨然几位山水画大师
4、,简称“荆、关、董、巨”四大家。荆、关多画北方山水,董、巨以画南方山水见长。代表作品: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黄筌写生珍禽图徐熙玉堂富贵图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董源潇湘图巨然秋山问道图 宋代绘画:两宋时期绘画艺术经过五代的过渡,又出现了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宫廷画院写实技法臻于完美。北宋后期,文人画盛行,诗文的意境被引入画中,增加了自然趣味。宋代花鸟画,体现富贵与野逸,愉悦与玩赏。南宋朝廷放松了对画院画风的严格控制,绘画出现了繁简不一的多种风格。人物画:武宗元、李公麟、梁揩、石恪活跃于画坛,前者白描人物为后世所推崇,后者开创了写意人物画先河。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内容丰富,自成一家,善画舟车、街桥、各
5、种人物。山水画:宋初,李成、关仝、范宽为主要代表。北宋中期, “米点山水”异军突起,善于表现烟雨迷蒙景色。南宋,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开创了豪纵简略的新画风,简称“刘、李、马、夏”四大家。花鸟画:宋代是花鸟画的极盛时代,赵佶对宋代花鸟画的发展起了很大作用。苏轼为代表的文人画家反对画院重“形似” ,主张借物抒情。代表作品:武宗元朝元仙仗图李成读碑窠石图范宽溪山行旅图文同墨竹图郭熙早春图李公麟五马图李唐采微图米芾天降时雨图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刘松年四景山水图马远踏歌图夏圭溪山清远图梁楷泼墨仙人图张择端清明上河图赵佶瑞鹤图元代绘画:元代文人纷纷隐迹山林,独善其身,将感情转嫁山水田园,将抱负寄于松、竹、
6、梅、兰,借绘画抒情言志。不问政事,学道参禅,艺术境界渗透出佛道思想。注重书法与画面的关系,书、诗、画的结合一时成为风尚。山水画: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为“元四家” 。风格简淡高逸,苍茫浑秀,对明清画家影响很大。花鸟画:元代花鸟画家爱画梅、兰、竹、菊,称之为“四君子 ”。体现高尚纯洁,清新幽闲,孤独纯朴的品格。人物画:元代人物画不如花鸟画,更不如山水画,缺少人物的力作。值得一提的是主要由民间画工完成的永乐宫壁画,艺术水平很高。2代表作品: 赵孟 鹊华秋色图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王蒙青卞隐居图倪瓒渔庄秋霁图吴镇渔父图方从义神岳琼林图任仁发二马图张渥九歌图王冕墨梅图柯九思清 阁隐居图明代绘画
7、明代文人画成为画坛主流,流派众多,特点鲜明,队伍庞大。戴进创始浙派,倡导水墨苍劲画风。吴门画派勃兴苏州画坛。徐渭开创了水墨写意花鸟,董其昌为代表的松江画派,以及陈老莲的人物画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山水画:明初,许多山水画家是浙江人,称为“浙派” ,画法师承南宋李唐、马远、夏圭,代表人物有戴进、吴伟等。 “吴门画派”是指居住在苏州的画家,逐渐在画坛取得了霸主的地位。 (苏州的别名称吴门)花鸟画:明代前期边景昭、林良、吕纪占主导地位。明代花鸟崇高秀雅,强调有“士气” 。墨竹、墨梅风行一时,徐渭成就突出。人物画:明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画兴盛,多是山水画家兼画人物画,如戴进、吴伟、沈周、唐寅、仇英等。
8、曾鲸肖像画影响较大。代表作品:戴进南屏雅集诗补图吴伟灞桥风雪图文征明万壑争流图沈周空林积雨图唐寅落霞孤鹜图仇英桃园草堂图林良山茶白羽图吕纪梅茶雉雀图徐渭墨葡萄图蓝瑛华岳高秋图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周臣柴门送客图陈老莲蕉林酌酒图曾鲸张卿子像清代绘画:总的来讲清代绘画是衰落时期,清初期绘画的中心在江南。复古思潮于清初盛极一时,以四王为代表,固守传统被统治者奉为正统。以四僧为首的遗民画家,艺术上反对守旧,主张抒发个性,强调师法自然。还有“扬州八怪” ,清末的“海上画派”等。宫廷画家:乾隆年间设置了“如意馆” ,集中了一些雕刻、工艺和绘画方面的专门人才。绘画的题材主要是反映当时重大事件的历史画,宫廷生活风俗
9、画、山水、花鸟作品讲究法度,风格柔腻。山水画:山水画在清代较为发达,出现了固守传统的“正统派”与抒发个性的创新派相互对立的局面。正统派以“四王”为代表, “日夕临摹” 。创新派以“四高僧”为代表,立意新奇。 (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石谷、王原祁。四高僧指弘仁、髡残、八大山人、石涛)花鸟画:清初恽格画风影响大,八大山人、石涛风格鲜明,独立画坛。以郑燮为代表的“扬州八怪”独树一帜,充满了活力。以赵之谦、任伯年、吴昌硕为代表的“海上画派”打破了花鸟画冷落沉寂的局面。 (岁寒三友是指松、竹、梅;五清图一般指梅、兰、竹、菊外加松树或水仙、奇石。这类题材象征高洁、正直、坚强,历代画家久画不衰) 。人物画
10、:清代人物画不如山水和花鸟画发达。重点画家有黄慎、罗聘、改奇、费丹旭、高其佩等。清代末期,任熊、任伯年为杰出艺术家。代表作品:王时敏南山积翠图王鉴溪色棹声图龚贤江村图梅清高山流水图郎世宁万树园赐宴图郑燮墨竹图李方膺风松图罗聘醉钟馗改琦元机诗意图费丹旭纨扇倚秋图虚谷红树青山图任熊范湖草堂图赵之谦五色牡丹图任伯年群仙祝寿图任薰花鸟四屏吴昌硕荔枝图近现代绘画:辛亥革命揭开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也奏响了艺术变革的号角。一批青年主动学习西方绘画,引进西画技巧。中国的早期美术教育开始形成,1911 年,上海创立了中国最早的专业美术学校。 (中华美术学校)1913 年,北京美术专科学校成立。 (中央美院
11、)中国的现代美术教育开始形成。一大批著名的画家,徐悲鸿、齐白石、黄宾虹、潘天寿、张大千、林风眠等,为中华民族绘画艺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代表作品:齐白石荷花影黄宾虹居池阳旧作徐悲鸿愚公移山图潘天寿记雁荡山花李苦禅松鹰图丰子恺锣鼓响张大千白头红叶徐燕孙五百罗汉图钱松岩红岩图林风眠宫女付抱石石公种松图 丽人行蒋兆和流民图李可染江山无尽图王叔辉西厢记刘奎龄动物条屏石鲁转战陕北陈之佛花鸟王雪涛花鸟黄胄人物陆俨少山水秦仲文山水何海霞山水中国画的继承与革新一、传统是一条不息的大河,由五千年民族文化滋养的中国画艺术群星璀璨,名家辈出。中国画理论与创作浩如烟海,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艺术遗产。这样一笔巨
12、大的艺术财富,我们要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传统不是一潭死水,应视为源源不绝长流不息的大河。在每一个历史朝代中,画家们都是既继承传统,又发展传统,在继承基础之上大胆创新。3对于历史遗产,我们要用历史的观点来加以分析,为了更好地继承,就必须深入地研究,辨别遗产中精华和不足。二、创新的重要意义艺术作品最不能容忍的便是一成不变,毫无创作性的所谓作品。观众愿意看具有新颖的视觉刺激的作品。综观中国画史,凡是在历史上站的住脚的有突出成就的艺术家,无不是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家。创新是指在认真学习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而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既需要全面认识深层次地中国画优秀的传统文化基因,又要培养创作基础,包括思想基础,
13、生活基础,技法实践基础和理论修养基础,还要学习现代绘画观念,才能创作出既不同于古人,又不同于洋人。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现代意识的优秀作品。艺术欣赏知识在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内容和途径,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它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 全面思维,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有助于加强德育工作。通过艺术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审美能力激发其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个性,促进其全面发展。因此,要从提高民族素质的高度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把学校的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到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去,真正确立
14、艺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 什么是艺术欣赏艺术欣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的审美活动,也是通过艺术形象去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活动。古人所讲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诗情画意” “耳目一新” “心旷神怡”等,都是欣赏者在品评艺术作品时的评语。 (宣道平先生所作大写意花鸟、墨梅图,使人常看常新,另人百看不厌,使人心情爽快愉悦,久而久之,一定有益健康。 )通过艺术欣赏可以丰富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净化自己的灵魂。艺术欣赏的产生,是由艺术作品和观众两者之间建立起一定联系所造成的。因此,艺术欣赏既离不开作为欣赏主体的人,也离不开欣赏客体的艺术品。著名文艺理论家王朝文曾指出:“艺术美,能不能成为
15、审美主体的欣赏对象,既要看对象美与否,也要看对象是否是知音,接触者能否转化为接受者” 。艺术欣赏的客观条件:就是可供欣赏者进行审美欣赏的客观存在的艺术品。艺术作品应是好的优秀的健康向上的。欣赏离不开艺术品,国外有牛吃草内容的画,据说是一张白纸。所谓的行为艺术,另当别论。美术一是要“美” ,二是要有“术” ,术就是技术,技法。艺术描写愈是生动的、深刻、形象鲜明的就愈能引起人们的欣赏兴趣。反之,草率、粗糙、死板的作品,人们会避而远之。近些年来,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画,都是精品力作。有的画家甚至活活累死,例如,李伯安就是其中之一。当今有些人,为了迎合外国人的口味,故意画些丑陋的东西,如画呆、傻、痴
16、、捏残废、黄色、等,我们要树立健康的意识,增强自身的免疫力。也有另一类作品小品画,以小情趣为主,高雅清新,深为群众所喜欢。艺术欣赏的主观条件:1、欣赏者不但具有健全的感官,而且必须具有社会化的审美感官。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 (失明的人,无法欣赏美术,聋子无法欣赏音乐。 )2、欣赏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健康的思想意识和正确的审美观。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没有音乐感的人,在美的音乐也无意义。应该说,艺术的欣赏力并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艺术实践中不断积累,培养起来的。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只有欣赏者具备了良好的艺术修养和文化素养之后,才能有效地进行艺术欣赏。例如,前
17、些年黄宾虹画册无人买,小瓷板画越土越好卖,搞专业的不如赶车的卖的好。黄胄等名家来唐作画之事等。中国画如何走向世界,难度很大,主要是外国人不懂笔墨技巧。 )艺术欣赏的特点:艺术欣赏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即欣赏者在阅读观赏品鉴艺术家所创作的艺术形象时,运用形象思维方式,去具体把握这一艺术形象,并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本质的活动。1、 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艺术作品具有形象性,能使人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如历其事的感受。艺术家要充满激情创作,欣赏者也要进入境界。如果欣赏者缺乏激情,欣赏活动很难展开。2、 较强的差异性。4唐代以胖为美,如今以瘦为美。文革期间的绘画中的人物,又黑又粗,女性也如此,颜色注重红、
18、光、亮。又如日本画、朝鲜画、印度画、中国画等各自有别,这是欣赏者的差异性造成的。艺术欣赏的方法:不同的艺术门类,具有不同的欣赏方法。但是,人们在长期的审美实践中,形成了许多共同而又重要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1、以审美的态度来欣赏艺术作品。要用艺术的眼光去欣赏艺术品,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艺术的享受。 (有几种非审美态度,1、将艺术作品与现实生活等同,忽视了艺术性。其写实画法仅是一个方面,初此以外还有抽象艺术,有的也可能采用夸张、变形手法,追求“似与不似”的效果。2、追求猎奇,盲目求新。3、浅薄庸俗。只要群众喜欢就好,其实也未必。黄宾虹的画欣赏的人很少,但其作品非常好。梵高、比加索开始无
19、多少观众。 ) 2、 善于运用比较的方法。有比较才会有鉴别,比较历来是认识事物的有效方法,只有通过比较才会分出优差。如中国画和西画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画中山水、花鸟、人物有何独特之处等。3、 了解艺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任何艺术品的产生都要受到其所处时代环境、生活经历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欣赏美术作品时,要把它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历史上各个朝代都有鲜明的特征。美术作品欣赏美术从广义而言,包括绘画艺术和艺术设计(工艺美术)两部分组成。工艺美术的基本特征(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是通过工艺材料工艺手段和各种专业技巧进行的制作生产的造型艺术。一般把工艺美术分为实用美术和陈设工艺两大类。实用工艺品首先要实
20、用,然后才是美。实用美术包括人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所用的各类物品,是工艺美术的主体。陈设艺术是指仅供摆设、观赏功能为主的艺术品。分为宫廷艺术、民间艺术。根据所用材料的不同,又分金银工艺、陶瓷工艺、玉石工艺、木漆工艺、玻璃工艺、以及染织、编织、刺绣、雕刻、烙画等门类纷繁,样式众多。工艺美术品既是物质品,又是精神产品。一般都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美化性和观赏性于一身。实用美术首先要实用。要因材施艺,材质贵贱与艺术品的价值有直接的关系。工艺美术一般不直接具体的模拟客观对象或再现现实。多有象征性、抽象性、夸张性,体现一种艺术的真实,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共鸣。 (韩美林、陕西老太太的剪纸艺术独具特色。
21、 )绘画艺术的特征绘画是运用点、线、面和色彩等艺术语言,在二度空间(即平面)上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绘画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产生于距今二三万年前的旧石器 晚期。19 世纪中叶,就有了壁刻画和多彩绘画。绘画分为东方、西方两派。东方指古埃及、波斯、印度、和中国,以亚洲为中心,中国画占主导位置,偏重表现情感,追求意境与传神;西方绘画是从希腊、古罗马、发展起来的,以欧洲为中心,以油画为主,注重再现现实,追求写实效果。19 世纪末,20 世纪初期,西方开始出现了一系列打破传统美学法则的现代绘画,如印象派、抽象派、超现实主义等。绘画的种类较多,包括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水粉、连环画
22、、帛画、宣传画、素描、漫画等等。绘画的主要特点:1、绘画是平面的空间艺术。2、运用色彩、线条等物质手段描绘客观事物。 (色彩与情感,色调的冷暖,线描技法。 )中西方绘画的主要区别:中西方绘画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受工具材料的不同和受政治宗教哲学以及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传统的中国画和西洋画形成了各自的特点。二者之间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主要造型手段不同。2、绘画材料的不同。3、空间处理方法不同。传统西画的要求是写实,力求真实的“再现”客观世界,其发展靠科学、透视、色彩学、光学等,追求“三维5空间” 。传统中国画重“写意” ,不以写实为最高标准。力求“表现”客观与内心的世界,画面
23、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体。初观平淡,久视神明为上品。入眼似佳,久视无益为下品。 中国画的基本知识中国画是祖国文化发展历史长河中的一条重要支流,它以丰富的品类,独特的风格,巨大的成就矗立于世界美术之林,成为我们民族的骄傲。中国古典的绘画,不仅指大量传世的画在宣纸上或绢帛上的卷轴画,还应包括彩陶纹样、青铜器纹饰、 帛画、 瓦当、 画像砖、 壁画 、年画等 ,它们宛如烂漫春花,辉映艺苑。中国画所用材料工具及特点中国画所用材料就是常讲的文房四宝即笔、墨、纸、砚。 (还应包括中国画颜色)笔:选笔以尖、园、齐、健为标准,通常分为软毫、硬毫、兼毫三种。墨:墨块有松烟、油烟、漆烟三种。作画一般用油烟墨。墨汁常用的
24、有“中华墨汁” 、 “一得阁” 、 “书画墨汁”三种。纸:主要有熟宣、生宣、半生熟三种宣纸,较厚的叫加宣,薄的叫单宣(净皮)还有皮纸、高丽纸、元书纸、绢等。砚主要有三种一种是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二种产于安徽歙县的歙砚,三种产于山东东部的鲁砚。 (其它还有河北的易水砚等) 。色:矿物色和植物色两大类,矿物色亦称为石色,如石青、石绿、石黄、朱砂、铅粉等。石色覆盖力强,不透明。植物色有花青、藤黄、曙红、大红、胭脂、赭石等。 (炳稀色、水彩色也可用)中国画的类别于表现形式中国画包括人物、山水、花鸟三大画种。表现形式上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白描、浅绛、淡彩、重彩等。山水画:分为水墨山水、浅绛山水、白描
25、山水、小青绿山水、大青绿山水、金碧山水、界画、泼墨泼彩山水。人物画:分为水墨人物、水墨淡彩人物、白描人物、白描淡彩人物、工笔重彩人物。花鸟画:分为水墨花鸟、水墨淡彩花鸟、白描花鸟、白描淡彩花鸟、工笔重彩花鸟、没骨画。中国画的技法古代评画标准有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随类赋彩、经营位置、应物象形、传移模写。古代人物画线描技法有十八描之说。以高古游丝描、兰叶描、减笔描三大类为主。山水画中的各种皴法也是不同笔法而画成的。皴、擦、点、染、勾运用中锋(正锋)侧锋、逆锋三种。要求笔锋藏而不露,横笔无往不收,竖笔无垂不缩。线条沉着有力,不漂浮,有力透纸背之感。 (如屋漏痕)用笔还有平、园、留、重、变五笔之
26、说,如锥画沙。线条要有干湿变化,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用笔也有所忌,如钉头鼠尾、蜂腰鹤膝,其它还有弱、光滑、草率、干枯等。墨法古代就有惜墨如金之说,亦有五墨六彩之说,即干、湿、浓、淡、黑。六彩是指在五墨基础上加上白色。常见墨法分三种一、破墨法:淡破浓、或浓破淡。 (墨色未干时进行)二、泼墨法:水分多,阔笔大写,一气呵成。大胆落笔,细心收拾,忌浮烟胀墨。三、积墨法:先淡后浓,层积而厚,浑然一体。 (第一遍干后在上第二遍)墨法之外还有水法说,水破墨、破水、铺水、渍水等方法。中国画的设色中国画在古代称为丹青,说明颜色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类赋彩,求凹凸感,以固有色为主,重墨色的作用。 (西画讲究冷暖色调,
27、国画讲究对比中求协调)6工笔重彩设色的方法有:勾填法、渲染法、烘染衬托法、罩染等。工笔画的颜色一般追求厚重、亮丽。写意画设色多用点染,颜色一般浅淡,以墨色为主,墨色相融,宜用透明色。怎样学习中国画(写生)临摹:学习中国画首先应借鉴古人的经验,古代先贤留下了非常丰富的遗产,包括名画、理论、技法等。通过临摹,掌握中国画基础知识。临摹包括对临、背临、默临三种方法。写生:古人把写生称做师法造化。采用目识心记对自然万物景色深入观察之后,加以表现,这是一种方法。以速写勾勒主体结构,搜集素材,然后再细致整理刻画,这是第二种画法。还有一种是直接用水墨写生,现场完成。(美术院校的学生上课时,多用此法)现在也有些
28、画家依靠照片搜集素材。中国画的题款中国画题款艺术的演变和发展源远流长,它是随着绘画艺术的发展不断完善起来的。题款可把意在画外题出来,把画的品格题出来,也可把画的艺能题出来。例如:明代画家徐渭所画的墨葡萄题诗曰: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题画应注意的问题:一、题的书法深浅应和画面相一致。 (画面重处不宜题款)二、书法应和画面风格要统一。 (大写意可以采用草书题,工笔画可用楷书或行书题)三、长题或短题要依据构图而定。 (如果画面太满就不适合题的太多)四、画面上面成片题字,可以上齐下不齐。中国画的印章印章是中国画独有的艺术特色,中国画讲究诗、书、画、印四位一体。
29、画面盖上印章如锦上添花,增辉亮丽。(印章分为朱文和白文两种,又有圆形、长方形、瓦当形、葫芦形、生肖形等多种类型,还有闲章、押角章、姓名章等)盖印基本要求:一、印的大小要与画面大小题字大小相适宜。 (用印宁小勿大)二、印章的内容要贴题。 (山水画可盖江山如画、锦绣山河,花鸟画盖万紫千红中国画的艺术观(写意画)中国画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有一条主线,就是从尚形逐渐到尚意。画家为了借物抒情,作画时常常得意忘形甚至舍形取神。意在笔先以景写情化繁为简 籍物引兴拟人与比喻什么是意境,意者心音,是画家情绪和精神气质的反映。观赏天上的月亮,心情好时觉得皎洁明亮,清辉万里。而心情不好时则觉得阴凉凄冷、孤独。齐白石讲:
30、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石涛题画诗:我写此纸时,心入春江水,江花随我开,江水随我起。其它杂说、浑厚:画以厚重为好,薄气就差了。忌浅薄与漂浮。范宽、黄宾虹、李可染、龚半千等这些大画家的作品,效果都很厚重。、苍润:黄宾虹讲笔墨要干裂秋风,润含春雨。笔墨宜虚,不宜太实,变化丰富。、清新与古雅:清新是一种气息,有新的内涵,给人以新的享受。古雅则是美的一种形式,气息悠远,有一种经历了历史岁月的沉淀的感觉。画面的笔墨色毫无火气,一派沉静之气。、似与不似:齐白石和黄宾虹都讲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是说如果太注重形无神韵生气,画面的效果会死,媚俗,欺世盗名。讲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甚至得意忘形。
31、但是又不能脱离形,要有造型的能力。、以小寓大:小中见大是中国文化最为看重的东西。宗炳讲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回。、藏露与含蓄:中国的民族心理是以含蓄为美的,要含而不露,露就显得张扬、直白。藏会使画面朦胧、模糊、神秘。有联想的余地。、心性与物性:艺术作品是画家的主观心性与客观物性交流的产物。由心到物,以物证心。画家如果不知画理、画史、与画技就出不了好的作品。山水画家要研究山石、树木、云水之性之质之姿之势后才能进入表现阶段。、画品:画品即人品。画品要高,并不是说逸品即高,那是指出世而言的。当代人的作品要有时代气息。要健7康、饱满、清新、浓郁、催人奋进。品格有动静之分,齐白石静,傅
32、抱石动,皆佳。画亦有雅俗之分,应雅俗共赏,不能太极端。、修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万张画。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长期磨练,水滴石穿,必成大器。中国画中的不同门类各有特点,因而,具体的欣赏可以从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类展开。一、山水画作为自然物的山水,曾在人类早期被当作神圣之物加以崇拜和祭祀。史书记载了历代统治者祭祀山川的活动。随着理性思想的发展,山水从崇拜对象演变为审美对象。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是以山水比拟人的品格,诗经说“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也是以山水形容伦理观念。这种以山水联系人的精神和哲理的美学特性,一直支配着后世山水画的创作与欣赏。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山居野处的
33、时尚和兴造园林的热情激发了山水诗的涌现,也促进了山水画从以往只作为人物配景的从属地位变为独立画科。隋代画家展子虔(约 550640)的游春图是早期山水画的代表,描写了贵族人家春游的情景,江南早春的湖光山色尽收幅中,山有层峦绵延之状,水有咫尺千里之感。这样的作品奠定了山水画的基础。到了唐朝,画家李思训发展了金碧辉煌、工整富丽的青绿山水画,王维则发展了水墨山水画。前者一般起装饰屋宇殿堂的作用,后者以其接近自然清新气息的意境,更多在文人雅士间赏玩,或张挂以壁,表示文人接近自然山川的高蹈情怀。五代和北宋初的画家完成了山水画发展的历史过渡。当时,南北方都有一大批画家投身于山川,面对自然收集素材,研究山水
34、形象,在山水画创作中出现因地理条件不同的各种面貌。生活在南唐的董源(?一约 962)居金陵、游江南,针对南方山峰多宽远舒展、江河多绵长逶迤的特征,创出了用横式长卷收览的样式。他的潇湘图引人进入温厚秀媚的郊野,平现春景的安闲与恬静。在形式上,董源善于用松、湿、淡的笔墨塑造平、秀、虚的山水形象。画中的山势比较平缓,从左到右、从近往深都没有大起大落,而是紧凑地连成一片。以横方向的长线条为主的笔势,构成了景色的静谧与宽远,特别是使用他所擅长的圆润墨点在山体上松快地点染,层层叠叠,斑斑簇簇,点出了山土湿润蓬松、灌木春草葱翠幽深的感觉,传达了江南景色的精神。董源写江南山青水阔之平远,范宽(?一约 1026
35、)则画北方峰雄岭峻之巍然。范宽于唐末战乱时隐入终南山、太华山麓,与“千岩万壑”为伍。北方的大山大川孕育了他崇尚雄峻之美的情怀。 溪山行旅图是他的传世真迹。画中突兀的高峰拔地而起,成为视觉中心,前景的大石、密林、溪流与山径都被推挤在紧凑的空间中,成为中峰的烘托。在两米余高的大幅中,从山石到树木、从茂树到旅人,都得到具体的刻画。此画被誉为“写山真骨” ,一个“真”字,道出了五代、北宋时期山水画富有具体山水对象的真实感的特征。山水画到南宋出现了变化,主要体现在构图布景方式上。南宋画家马远和夏圭改变于五代、北宋画家常用的全景山水构图,而取山水景色的一角,即从某个最佳角度截取景色收入画中,人称“马一角,
36、夏半边” 。马远的踏歌图就以造型精练、笔墨简放的特点区别于北宋时缜密的画风。在这幅作品中,马远还使用了“大斧劈皴”法,即以浓墨渴笔侧锋斜刷,表现山石方刚坚实的质感。元代是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本来,山水画就是文人遁世隐逸思想的体现。在元代,一些汉族文人不满于异族统治,更加有卧游林泉、清高绝俗的心态。元代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号称“元四家” ,都以画山水盛名。他们游历于山水世界,或画出空灵萧疏的意境,或画出华滋苍茫的景色,都在作品中表现了山川内在的生命律动,也外化了画家自身的思想感情。在他们那里,山水画创作是我与物接,物由我现,物化为我的过程。最典型的是倪瓒(13061374) ,他厌恶现
37、实,隐居不仕,长年遁迹于太湖,过着“扁舟箬笠”的生活,沉浸于“无人间烟火”的境界。所作的山水有一种高度提炼的构图和风格:画幅多为立轴,下方的近景为平缓坡石,有杂树数株,或茅舍一间,中景是不着笔墨的一片空白,高处即远景山坡淡远而去。这种基本格式成为他精神上空寂与淡泊的象征。 渔庄秋霁图是其中一幅,画中大片空白让入神游其内,在空山寂水中获得自然与人生同一的感觉。山水画发展到明清已日臻成熟,其标志是出现了风格不同的画派,如明的“吴门画派” , 清的“金陵画派” 、“扬州画派”等,作品的面貌蔚为大观。无论是工笔还是写意,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但山水画的艺术形式也8被固定为一些创作的“程式” 。清代一部
38、分画家以继承和总结前人艺术遗产为主,如“四王” 。有一部分画家则努力打破陈规,开创新意如“四僧” ,石涛就是其中一位杰出代表。他一方面出入山川, “搜尽奇峰打草稿” ,研究自然景致的规律,认为“夫画者,形天地万物者也” ,一方面锤炼胸臆,以意高超于笔妙,认为“夫画者,从于心者也” 。作品山水清音就体现了这位大师师造化又师“心”的艺术个性,画作既有山川充实、生动的形貌,又贯注着画家的磅礴气度。本来属于意念之物的“气” ,在石涛画中成为由笔墨运动趋势和力度构成的生机。画家还在作品中运用了他最擅长的墨点,点或充当山树,或意为草丛,浓中间淡,淡上压浓,像抖落的黑珍珠在满幅蹦弹跳跃,闪烁着山川的氤氲之光
39、。现代山水画的发展的主要趋势是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山水画有丰厚的历史杰作和传统精神,但在社会走向现代化的今天,需要体现时代特征和多样化的审美需求。像齐白石、黄宾 虹、张大千、潘天寿等画家致力的都是从传统中开拓山水画新意;而当代杰出的山水大师李可染,从写生、研究传统和吸收西洋绘画养料三个方面,不懈探索数十年,创造了山水画的新式样,在色彩上以黑为主调,注意空间表现;在章法上以密为特点,注意结构、块面的秩 序与变化,兼有冷静的理性精神和热烈的感情特征,把中国山水画推向新的高峰。二、花鸟画花鸟画是中国画的另一支脉。花鸟在绘画上经过了从氏族部落图腾到作为“祥瑞”图案 装点生活空间的漫长变化,最后脱颖为一个
40、绘画专科。到了唐代,工细一体的花鸟画基本确立,粗放写意的花鸟画也开始萌发,如同山水画一样,花鸟画到五代、北宋也进入繁荣期。工笔花鸟是在绢、绫或熟宣纸上用严谨工细的线条画出形象后,填以重彩并渲染背景而成的。题材大多是有美好、吉祥象征的花卉和鸟禽,如牡丹、松、竹、梅、菊、孔雀等;在题款上取谐音,以体现喜乐、富贵的气氛。宋代是工笔花鸟的鼎盛期,一幅团扇形式的荷花虽无作者署名及年款,但细丽的造型和柔和的敷色,既表现了花卉的质感,又刻画出沐 露荷花的娇憨妩媚之态。花鸟画中的写意一格起于唐代,经宋代文同、苏轼等画家发展而成为花鸟画的主流。 “写意”有两层内涵,一是写物象之意,捕捉物象的精神,二是写胸中之意
41、,借形象传达情感。松、梅、竹、菊在花鸟画中所以成为“永恒”的题材,是因为画家赋予它们以高洁、晚香、坚强等人的品质。例如竹,其“清姿瘦节” 、 “虚心凌云”的精神如谦谦君子风仪;又如兰,其“幽香独处” 、 “不染世浊”的品性正符合艺术家的“清高”胸怀。竹节与风节、素兰与君子、梅枝的繁疏与心境的喜忧本无联系,但经画家移情写意,作品便有了耐人寻味之处。明代画家朱耷(16261705)的荷花双鸟可以称为画家的自画像。作为明王朝的宗系,朱耷感到明朝的灭亡便是国亡家丧,他奇倔的个性不是一种天性,而是在坎坷的际遇中形成的偏执情结,仇恨、悲切、无奈、幻灭各种复杂意绪使他每每在画中宣泄或寄托情怀。画作中扭曲但挺
42、攒而上的荷干,支离破碎的荷叶,上大下小而有几分峻险之势的顽石,都是桀骜不驯的性格象征。画中的鸟是朱耷创作的典型,它目光斜视,不屑于世,但处在不安之中。这样的花鸟向人们讲述的是画家的惨淡人生和困顿际遇。在所有画竹的画家中,可能数清代的郑燮(板桥) (16931765)数量最多,他自谓“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 , “板桥专画长竹,五十年不画它物” 。与其他画家视竹为个体生命的自重与自傲不同,郑板桥的竹有独到的内涵,即用竹的形象表达他复杂的官场意绪和对现实的关注之情。在他辞去淮县知县官职时,他画了墨竹 ,题诗曰:“不过数片叶,满纸俱是节,万物要见根,非徒观半截。 ”可见他画竹是为了表白自己
43、对“节”的见解。从风貌上看,郑板桥的竹不属于萧疏淡泊圭老一体,也不属于狂放霸悍怪诞一格,它有对自然之竹千锤百炼后塑造的坦荡与落拓面貌。花鸟画经近代吴昌硕、齐白石的发展,呈现了新的面貌。吴昌硕(1844 一 1927)作画极重气势,在花木竹石布局中讲究虚实、疏密、聚散的韵律,形成了一定的“程式” 。他的画无论雅俗皆能欣赏,就是因为其作品的“程式”符合人的基本审美要求。他 72 岁时作的桃实图 ,结构十分严谨,留白极有韵意。桃色与叶色微微相渗、叶色与杆色润渴相间许多对立的因素被画家统一起来,散发出醇郁的气息。齐白石(18641957)在技法上师承了吴昌硕,但到晚年进行了“衰年变法” ,形成大写意风
44、格,把花鸟画又发展了步。齐白石的绘画题材已不9局限于传统文人的“四君子”等寒窗清供之物,他将生活现实中的普通物象收入画幅,虾、青蛙、竹耙、白菜、瓜果等在他的画中都散发出沁心肺腑的村野气息。在花鸟画坛上,一般说来,每位画家都有最擅长的一类花卉或动物,在长期观察、写生的基础上,对某一种形象有独到的表现力。例如现代画坛的潘天寿以画荷著称,李苦禅以画鹰闻名,徐悲鸿的马是一种具有奋发向上精神的象征形象花鸟画的题材内容正随时代不断扩充、发展。三、人物画山水、花鸟画都是在唐宋以后逐渐成熟的,而古代人物画却早在战国就确立,至唐宋已成熟,到明清倒相对衰微。人物画题材可分宗教人物、历史人物、现实人物三类,艺术手法
45、亦可分白描、工笔重彩、写意三类。战国时期楚墓出土的两幅帛画,表明用线造型表现人物肖像的传统相当深远。画史记载人物画自西晋画家卫协“始精” ,东晋画家顾恺之继往开来,积极提倡人物画“形神兼备”的创作标准和品评尺度,他的洛神赋图取材于曹子建赋文,用横卷构图把洛神赋叙述的意象形象地再现出来。洛神在画中出现数次,以她为中心,全卷分为若干段落,又保持段落之间的连续性,巧妙地以空间艺术传达了时间艺术,把赋文创造的意境进行了再度创造。画家用“游丝描”的细线勾勒物象,线条有紧劲联绵、风趋电疾的表现力。南北朝时代“秀骨清象”的人物画到了盛唐变成“秾丽丰肥”的仪貌,人物画内容也从贞妃烈女变成宫中闺妇。与盛唐泱泱大
46、国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相呼应,唐代人物画有一股“焕烂求备”的大度气派,有一种极富“艳丽” ,追求感官享受的情趣。周昉(生卒时间不详)的簪花仕女图再现了宫中贵妇闲适风流的生活,将人物塑造成浓妆艳抹,轻衫薄纱、丰体玉肌的丽态倩影,成为唐代人物画的典型风格。人物画在宗教绘画中也显得十分突出。自从佛教西来,佛教艺术成为中国艺术中独特的方面。像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有许多是描绘佛的生平故事、天国景象的,属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大多吸收了外来的人物造型特征,至隋唐后发展成为唐代宫廷绘画一样富丽辉煌的风格。唐代著名的画家吴道子的作品大多数就是佛教题材的人物画,传为北宋画家武宗元画的朝元仙仗图则是反映道教中众仙朝拜最高神祗
47、的题材。画家通过线条的变化,刻画出帝君的端庄雍贵之志,男仙的肃穆度世之风,女仙的轻盈端丽之仪,以及整个行列飘然行进的动势。人物画在五代、宋、元时期的发展是多样化的,有像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那样记录现实人物生活的经典作品,有像李唐的采薇图那样刻画古代贤士英雄的历史画,有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那样长五米余全景式收入一个古代都市城内城外风貌的风俗画,还有像梁楷的太白行吟那样不着背景,仅以粗放简括的几笔线条勾画出一代诗仙豁达与豪放性格的写意人物画。到了明、清时期,人物画中的“雅集图”和仕女图渐多,前者多是文人聚会林泉之间以艺交友的写照,后者多是宫闺女性寂寞仪态的记录,此外还有专门为皇帝权臣们观赏、作为史实记录的大型历史画以及帝王的肖像。从总的趋势看,人物画风格到清末变得柔弱,只有像海派画家任颐(伯年)的木兰从军 、 女娲补天 、 关河在望等作品以主题思想的鲜明和人物气质的饱满开创了人物画新面貌。到了现代,徐悲鸿、蒋兆和等画家吸收了西方绘画造型手法,取材于现实生活,人物画显示了传统基础上的时代气息。古往今来,绘画作品是人类历史的形象记录。在绘画长廊中徜徉与欣赏之时,一幅幅作品将把人引入历史文化的深邃空间,领略一个个历史时代的风采,而绘画艺术形式打动视觉感官,拨动人的心弦,会使人感到欣赏过程是一次次美的巡礼与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