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59361 上传时间:2019-03-2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1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最最最最最醉醉鬼嘴子终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本 科 毕 业 论 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研究李婧雯201231140913指导教师 米运生 教授学院名称 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名称 金融学论文提交日期 2016 年 4 月 5 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16 年 4 月 23 日I摘 要随着 2015 年 10 月存款利率管制的完全放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在大刀阔斧的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商业银行必须意识到利率市场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促使资金流向更合理,逼迫银行创新,加速银行转型,又对银行经营管理产生影响,经营管理矛盾与问题日益凸显,银行存贷利差减少,利润缩减,对传统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造成冲击。因此,在利率市场化

2、条件下,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进行调整以及如何调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本文通过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进行研究与分析,提出应对利率市场化相应的解决措施,为我国竞争日趋激烈的商业银行提供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利率市场化、盈利模式以及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影响三者进行概念说明,其次,通过研究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中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变,为我国商业银行寻求经验。再次,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业务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关键词:利率市场化 盈利模式 转型IIIIIResearch on Commercia

3、l Banks Profit Pattern Transformation under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Li Jingwen(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Abstract:As the limit of deposit rates completely releases in October 2015, chinas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4、reform has basically completed. When the i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is radically undertaking, commercial banks must be clearly aware of that the interest rate marketing is a double-edged sword. On one hand, It can make the application of funds more reasonable, prompting banks to innovate and trans

5、form.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also influence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banks. As the spreads decrease, profit is shrinking, shocking the traditional profit pattern. Therefor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adjust and how to adjust the profit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s

6、is a very important task. Through studying and analyzing the commercial banks profit model,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and provide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significant value for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Fist of all, this text expla

7、in what is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what is profit pattern of commercial banks, and how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influence the profit pattern of banks. Then show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by researching the way America banks transform their profit pattern under the liberalization

8、of interest rate. And then it analyze the condition of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nd find out the problem. Finally the author put forward the suggestions about how to deal with the liberalization of interest rate base on the problem.Key words:I nterest rate liberalization Profit pattern Transformati

9、on IVV目 录1 导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研究框架及方法 .21.2.1 本文主要的研究框架 21.2.2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 32 文献综述 32.1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文献综述 .32.2 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 .42.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内外研究 .53 相关理论分析 63.1 利率市场化相关内涵 .63.1.1 利率决定市场化 63.1.2 利率传导市场化 63.1.3 利率结构市场化 63.1.4 利率管理市场化 63.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相关理论 .63.2.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概念 63.2.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类型 73.3 利率市场化对

10、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 .73.3.1 机遇 7VI3.3.2 挑战 84 国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借鉴 94.1 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简述 .94.2 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 .104.2.1 调整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 104.2.2 商业银行加快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业务转型 11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及问题 125.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125.1.1 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 125.1.2 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 125.1.3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135.2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 .145.2.1 收入结构现状 145.2.2 客户结构现状

11、165.2.3 业务结构现状 176 基于利率市场化的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变的建议 196.1 收入结构:发展中间业务,拓宽盈利渠道 .196.2 客户结构:优化信贷客户结构 .196.2.1 支持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 196.2.2 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 206.3 业务结构:发展零售银行业务 .20VII6.3.1 零售业务优势更加显著 206.3.2 发展零售业务的具体措施 206.4 挖掘大数据,进军电商平台 .216.5 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16.6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明确市场定位 .216.6.1 市场定位 226.6.2 金融服务和产品 226.6.3 品牌经营 227 总结

12、 22参 考 文 献 24致 谢 251 导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2015 年 10 月 24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这意味着我国利率管制基本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从21996 年央行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的管制,到如今放开存款利率上限,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本着先外币后本币、先长期后短期的渐进式的原则,先后实现了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存贷款市场的利率市场化,大大优化了资金的合理配置和运用。 商业银行作为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首当其冲受到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在利率管制时期,商业银行受国家政策保护,能稳定地获得较高的存贷利差收入,且

13、无需考虑利差波动、利率风险管理等。但是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银行的存贷利率差将会缩小,利润将被压缩。下表为存款利率放开后的各大银行的存款利率:表 1 2015 年 10 月 24 日主要银行存款利率表分类 银行 活期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两年 三年 五年基准 基准利率 0.35 1.10 1.30 1.50 2.10 2.75 -工商银行 0.30 1.35 1.55 1.75 2.25 2.75 2.75农业银行 0.30 1.35 1.55 1.75 2.25 2.75 2.75中国银行 0.30 1.35 1.55 1.75 2.25 2.75 2.75建设银行 0.30 1.35 1.

14、55 1.75 2.25 2.75 2.75国有行交通银行 0.30 1.35 1.55 1.75 2.25 2.75 2.75招商银行 0.30 1.35 1.55 1.75 2.25 2.75 2.75兴业银行 0.30 1.50 1.75 2.00 2.75 3.20 3.20民生银行 0.30 1.50 1.75 2.00 2.45 3.00 3.00中信银行 0.30 1.50 1.75 2.00 2.40 3.00 3.00浦发银行 0.30 1.50 1.75 2.00 2.40 2.80 2.80股份行平安银行 0.30 1.50 1.75 2.00 2.50 2.80 2.8

15、03华夏银行 0.30 1.50 1.75 2.00 2.40 3.10 3.20广发银行 0.30 1.50 1.75 2.00 2.40 3.10 3.20接下表续上表分类 银行 活期 三个月 半年 一年 两年 三年 五年恒丰银行 0.35 1.50 1.75 2.00 2.50 3.10 3.10股份行 渤海银行 0.35 1.50 1.75 2.00 2.65 3.25 3.00北京银行 0.35 1.51 1.77 2.03 2.50 3.15 3.15南京银行 0.35 1.40 1.65 1.90 2.52 3.15 3.30江苏银行 0.35 1.40 1.67 1.92 2.

16、52 3.10 3.15城商行上海银行 0.35 1.50 1.75 2.00 2.40 2.75 2.75由上表看出,各银行的存款利率上限变动主要分为三大阵营,城商行上浮较多,位列第一阵营,股份行位于第二阵营,五大行和邮储利率幅度上浮较小,为第三阵营。普遍来说,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都一定程度地提高存款利率来争夺客户,从而使得存贷利差缩小,竞争压力增大。本文试图通过具体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已有的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转变盈利模式的经验,分析得出对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的建议。1.2 研究框架及方法1.2.1 本文主要的研究框架导论41.

17、2.2 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1. 文献分析法本文通过搜集、查阅和整理文献资料及期刊,研究了国内外学者关于商业银行在率市场化背景下发展业务的理论成果。同时,结合利率市场化改革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以及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现状及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2. 归纳分析法本文在总结了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国外商业银行业务发展及转型的一般规律,并结合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从而分析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发展业务的对策建议。国内外文献综述相关理论说明国外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经

18、验借鉴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现状及问题对策建议53. 案例分析法本文主要选取了美国推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案例来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了美国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业务发展及转型的成功经验。通过案例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借鉴意义及启示。2 文献综述2.1 关于利率市场化的文献综述麦金农和肖(1973) 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较早研究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问题,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观点。他们提出,发展中国家应该实行利率自由化以应对金融与经济发展。麦金农和肖二位学者,从理论的角度阐述了金融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但是在利率自由化的时期,这种做法可能会导致货币的过度需求,进而导

19、致通货紧缩的风险,当然也可能过高地估计了货币需求的增长,然后发行很多货币,造成货币供给过度,通货膨胀由此引发。王晋斌、于春海(2007) 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可能路径进行探索,指出利率市场化要面对的实质性问题是:市场化的利率及它的变化是否会引起个人、企业财务约束,从而会使银行系统财务稳健性的下降,消费与投资的不足。基于对个人、企业、银行的财务分析,他们提出了一个利率市场化可能实现的路径:把原来的中长期信贷利率放开,进而形成短期利率,再与当前的货币市场利率相互调整、融合,形成一个符合金融机构和企业流动性需求的短期利率,然后在货币市场利率基础上,调整形成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均衡利率。央行副行长易纲在“

20、2008 年 Shibor 工作会议”上指出,利率市场化,从本质上来说,就是放松管制。但这种放松管制不是随意的,无条件的,什么时候可以放松管制呢?即新的基准基本成熟的时候,而 Shibor 就是新的基准中,最重要的一个 1。央行行长周小川在 2012 年十八大分组会议讨论时表示,继续深化金融改革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继续加大利率和汇率市场化的进程,早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与民间金1 易纲.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利率市场化进程J. 金融研究,2009,01:1-14.6融机构的发展的愿望 1。2.2 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研究李江、王庆新(2006) 等人的观点是根据目前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商业银行

21、盈利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传统业务型、均衡发展型和特色业务型三种类型。其中均衡发展型是指在非利息收入占比较大的情况下,对公对私都发展的较为均衡,而特色业务型是指在某些领域和市场具有领先地位 2。刘宇迪(2010) 认为从不断发展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主要经历了传统型和非传统型两种模式。传统的盈利模式主要是指依靠存贷利差来盈利,其运作基础是存贷利差较大;非传统型模式即为中间业务收入为主导,利率市场化导致其中间业务收入的增加。具体表现在中间业务收入的绝对值和相对值都在不断增长 3。唐艳桂(2010) 认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包括利息收入盈利模式、中间业务盈利模式、公司业务盈利模式、私人银行业务盈利模

22、式、零售银行业务盈利模式和混业经营盈利模式 4。张国柱(2011) 认为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是指以何种方式作为主导来获取经营利润的,并且他根据盈利方式的不同将盈利能力细分为利息差主导,产品主导,客户主导三种盈利模式。我国目前主要是以利息差为主导的传统型盈利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在之前的经济环境下使银行获利颇多,但目前己经难以适应新环境。郑雪飞(2011)认为我国银行业目前零售银行业务的主要获利渠道来源于三个方面:理财产品等产品销售收入、传统银行业务收入和服务费相关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他根据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中客户群的划分,将零售银行盈利模式又划分为横向和纵向两条线 5。1 周小川. 大型商业银行改革

23、的回顾与展望J. 中国金融,2012,06:10-13.2 李江,王庆新,汤建光. 发达经济中银行盈利模式的变化及启示J. 经济问题探索,2006,07:136-139.3 刘宇迪. 论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关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转型问题的思考J. 大众商务,2010,16:99.4 唐艳桂.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7利明献(2011 )认为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银行的利息差将会收紧,盈利能力下降。因此应大力发展以中间业务收入为主要的盈利模式,加大公司银行业务、私人银行业务、零售银行业务等方面的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且要对中间业务进行不同客群的推动 1。2.3

24、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影响的国内外研究吴学民(2013) 认为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吸储成本的不断提高,存款的竞争开始由隐性变为显性;贷款利率下限的下移造成盈利空间的缩减;利息差收窄,盈利模式面临挑战;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是如何为存款定价;利率风险加大,对风险管理能力提出较大的要求 2。龚立伟(2013) 认为利率市场化使得存贷利差收窄,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将难以维持。他还指出利率市场化将使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面临严峻考验,促使银行同行业竞争加剧,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商业银行所受到的冲击较大 3。苏阳(2014)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具有必然性,他通过分析

25、得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以“由传统利息收入组成的粗放高风险型模式向信贷与中间业务平衡发展的集约多元型模式”为目标,同时要兼顾“四个维度”,以完善风险管理策略为保障,以开拓中间业务为着力点,以保持当前稳定净利息收入为基础,提高创新能力 4。布莱恩科伊尔(2003) 在对利率风险的控制能力进行分析后,探索了利率风险的种类、度量方法,认为控制利率风险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通过调整表内项目来进行风险规避,其次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进行套期保值。以上文献基本上都认为我国现行利差盈利模式在利率市场化背景下不能持续,大多5 郑雪飞. 商业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发展关于银行个人金融业务盈利模式的探讨摘要 J.

26、 科技创新导报,2011,25:192-193.1 利明献. 利率市场化下的银行盈利模式J. 中国金融,2011,20:28-29.2 吴学民. 利率市场化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3,01:59-63.3 龚立伟.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业务转型探讨J. 金融经济,2013,22:33-35.4 苏阳. 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转型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8认为目前公司业务型盈利模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长期发展需求。我国商业银行必须促进中间业务发展,重视零售业务,引导私人银行起步,尽量实现银行异质化经营,同时,积极促进金融业混业经营,只有通过这样的盈利模式

27、,商业银行才能寻求到可持续发展道路。3 相关理论分析3.1 利率市场化相关内涵利率市场化实际上就是指利率的水平由市场的供求双方来决定,即将利率的定价权交给商业银行,由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和综合分析金融市场的动向后决定利率的水平,最终形成以基准利率为基础的由供求双方自行决定利率价格的利率自由化市场。利率市场化包括利率决定、利率传导、利率结构和利率管理的市场化。3.1.1 利率决定市场化利率决定的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受监管当局的强制干预,利率由资金交易的双方自行商议决定,金融机构根据自己的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3.1.2 利率传导市场化首先,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工具,

28、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然后,企业、居民等非金融机构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而调节自己的投资和储蓄等行为。最后,市场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会反馈给央行和金融机构,使其更好地调整自己的政策和方向。这就是利率传导的过程。利率传导市场化下上述经济调整过程将会反应更加灵敏,从而使国家的利率政策更好地达到预期目标。3.1.3 利率结构市场化利率结构是指利率体系中各种利率的组合情况。利率结构包括风险结构和期限结构。利率的风险结构是指具有相同的到期期限但是具有不同违约风险、流动性和税收条件的债券收益率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率期限结构是指风险相同,期限不同的债券收益率之间9的关

29、系。利率结构市场化情况下,资金供给方可以对不同信誉度、不同风险的需求方给予不同的资金价格,实现风险与收益的匹配。3.1.4 利率管理市场化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监管当局不再对利率进行任何的调控,实际上,央行依然可以通过一些间接的方式对利率进行宏观调控,比如提高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提高资金成本收紧银根,进而提高利率,达到宏观调控目的。与央行直接对利率进行管制相比,这种间接管理方式更符合市场规律。3.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相关理论3.2.1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概念商业银行盈利模式是指以银行的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为基础的商业银行的一种主要财务结构,其基本运作方式是在综合处理好流动性、盈利性、和安全性三者关系的

30、同时,选择适当的途径获得利润,并调节好主导业务与其他次要业务的比例。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受到一国经济体制和监管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特征,且其形成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1。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与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概念有重要的关系,它指的是商业银行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经济资源来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状况的具体体现。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其盈利模式的好坏,盈利能力反映了商业银行在一定的盈利模式下获取利润的水平。3.2.2 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类型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有多种划分方法,本文主要根据商业银行收入的主要来源,将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划分为利差主导型和非利差主导型。1. 利差主导型利差主导型盈利模

31、式主要依靠信贷业务,以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是一种通过吸收存款来获取利润的传统的盈利模式。在这种盈利模式下,商业银行通过扩充信贷和1 刘宏. 基于多视角的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10.10资产的规模实现盈利增长。此种盈利方式使得服务和产品品种单一化,各银行之间同质化严重。2. 非利差主导型非利差主导型盈利模式是指非利差收入占商业银行收入来源的较大比例,也被称为多元化业务模式。多元化盈利模式主要是向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业务服务,多为中间业务。所谓中间业务,从广泛意义上讲,就是商业银行除资产和负债业务以外,形成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 1。包括结算、转账、代收代付等业务。除中间业务外,

32、多元化盈利模式下的业务形式还包括零售银行业务和私人银行业务。零售业务是指银行向个人和家庭提供的一体化服务,私人银行服务是商业银行向富有阶层提供的个人财产投资与管理的服务。3.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模式的影响3.3.1 机遇1. 利率市场化使商业银行拥有自主定价权,提高自主经营能力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事实上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自身定价水平,提高资源的合理利用率和综合回报率。利率市场化背景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结合自身的经营特色和发展情况,充分考虑资金的供求情况和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分析产品的风险和预期收益,从而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并对不同的客户实行差异化定价,提高银行的收益。2. 利率市场化推动了商业

33、银行发展中间业务和进行金融创新在利率被管制时期,利率波动幅度小,商业银行依靠扩张信贷规模便可实现盈利增长。这时商业银行既不能根据市场的变化,也不能根据客户的要求来调整利率,这种管制措施与市场经济相悖,严重影响了银行产品创新的积极性。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获得了自主定价权,银行间的竞争加剧,以存贷利差为主的盈利收入模式已不能满足商业银行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大力推广中间业务,加大产品创新力度。1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J. 中国人民银行文告,2001,14:3-7.113. 利率市场化促使商业银行向现代银行转变我国的商业银行长期以来受央行的管制,商业银行常常是依照央行的指示工作的,且这种

34、指示带有一定的行政色彩。同时存贷款利率都是相对固定的,商业银行改变自身经营方式的要求并不高。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基本实现,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变大,银行间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会促使自己转变经营理念,加强产品创新和新市场开发,提高风险意识,成为可以承受住市场波动及风险的市场经济主体,向现代化的商业银行转变。 3.3.2 挑战1. 商业银行传统存贷业务利润下降利率市场化后,虽然商业银行有了利率的自主定价权,但是,这样一来利率波动幅度变大,使得银行的盈利面临严重的不确定性,加剧商业银行之间的竞争。因此,为了争抢市场和维持利润,商业银行会逐步提高存款利率来吸引更多的银行存款,同时降低贷款利

35、率来争夺更多的优质客户。这样一来,便会造成存贷利差逐渐缩小,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了挤压。2. 加大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商业银行经营风险会逐步加大,集中表现为:利率风险显现,信用风险恶化,流动性风险上升。利率风险是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首要风险。在中国长期的利率管制时期,利率水平较稳定,波动幅度较小,导致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应对利率风险的能力不足,缺乏经验。利率市场化后利率波动将是一种常态,并且波动也将加剧,这使商业银行经营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信用风险也是利率市场化给商业银行带来的风险之一 1。利率市场化过程中,银行间竞争加剧,商业银行依靠传统存贷业务和中间业务等都

36、难以满足利润增长的需求,不可避免地选择一些风险较高、回报较高的项目,这样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1 高晶. 利率市场化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影响与对策J. 中国证券期货,2013,04:232+236.12利率市场化还使得流动性风险管理难度加大。利率市场化条件下,一方面,居民的储蓄行为对利率变化越来越敏感,与此同时,各类客户的信贷行为对利率的变化也越来越敏感,可能出现较为频繁的存取、贷款还款行为,进一步增加了商业银行头寸管理的难度。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不得不投放一些风险较高、回报较高的项目,一旦判断失误,形成不良资产,信贷资金不能及时、足额回收,将会形成流动性风险,也会促使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难度

37、将进一步加大。3. 商业银行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之前,由于银行的产品和利率都是由央行规定的,商业银行间主要依靠服务水平在竞争。而银行间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大多数情况下都不相上下,那么拥有良好的“客户关系”就显得相当重要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发展,银行间的竞争格局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商业银行之间将从原来“争客户”、“夺资金”、“占份额”向“比价格”、“比产品”、“比服务”的方向转变,对市场需求分析不足,产品缺乏创新,风险控制能力较弱的银行将面临着严重的挑战。4 国外商业银行盈利模式借鉴4.1 美国利率市场化过程简述 在美联储建立之前,即 1913 年以前,美国金融市场中各项利率水平都是

38、由供求双方来决定的,市场监管十分宽松。商业银行为了拉取更多存款,争夺更多的优质客户,大幅度提高存款利率。这种恶性竞争提高了商业银行的付息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经营风险,并最终导致了美国 1929 年到 1933 年为期 5 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此时,美国政府也意识到对市场加强监管的重要性。美联储在 1933 年出台了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其中的 Q 条例就是对存款利率进行管制的条例。随着快速发展的实体经济,美国通货膨胀率提高,金融脱媒现象越来越严重,Q 条例的弊端日益暴露,已不再适合美国当时经济发展的要求。因此,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 Q 条例的废除问题。美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 1970 年,于 19

39、86 年完成,下表为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表 2 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进程13时间 标志性时间1970 年 6 月利率管制程度逐步缓和取消 90 天以上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提高存款利率上限1980 年 3 月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正式开始制定了存款机构放松管制的货币控制法分 6年逐步取消对定期存款利率的最高限1983 年 10 月利率市场化一大迈进取消了 31 天以上的定期存款以及最小余额为2500 美元以上的极短期存款利率上限。1986 年 1 月存款限制再次放宽取消了所有存款形式对最小余额的要求,同时取消了支付性存款的利率限制1986 年 4 月利率市场化基本实现取消了全部存款利率上限,除

40、少数特殊贷款外,对贷款的利率也一律不加限制从表 2 可以看出,美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废除 Q 条例的过程,历经近16 年后,美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顺利完成。此后,美国各商业银行在放开利率管制的环境下良性竞争,金融脱媒现象得到了有效抑制,提高了商业银行吸收存款的能力。4.2 利率市场化以后美国商业银行的业务转型美国实行利率市场化以后,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带来的机遇和压力,商业银行开始转变经营模式,调整收入结构、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客户结构。4.2.1 调整收入结构,提高中间业务收入的比重图 1 是美国 1960 年至 2008 年中间业务收入占比情况。数据显示,从 70 年代的利率管制开始放

41、松,到 80 年代的利率市场化正式启动,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一直呈波动上升趋势。未开始利率市场化之前,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不到 20%,而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后,2000 年美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占比已达到1440%左右。利率市场化改革促使银行转变盈利模式,分散风险,寻找更多新的赢利点。19601962196419661968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

42、%40.00%45.00%图 1 1980-2009 年美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比数据来源:FDIC 数据整理4.2.2 商业银行加快战略定位,积极推动业务转型随着金融市场管制的逐渐放松,各商业银行有了更多的自主定价权和更宽的创新环境,同时也纷纷意识到,只有充分了解金融市场的需求,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并在此基础上推动业务创新,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才能在同质化严重的银行业中脱颖而出。其中,富国银行的业务转型的成功经验十分值得借鉴。利率市场化后,美国大多数银行譬如摩根大通、花旗银行等都加大发展投行业务与中间业务,以期扩大利润。然而,此时的富国银行却专注于走社区银行的道路。富国银行在利率市场

43、化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社区银行业务的优势,将主要客户群体定位为个人居民和小微企业,旨在为客户提供一体化、全方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一方面,个人居民15和小微企业议价能力较差,富国银行由此获得大量低成本的存款资源;另一方面,个人居民和小微企业风险溢价较高,使富国银行保持较高的利差收入。同时,重点发展优质的零售客户,带动了富国银行咨询业务、理财业务等中间业务的发展,为富国银行创造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 1。富国银行在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下,不仅对市场进行了充分的需求分析,有一个清晰的市场定位,同时还坚持进行业务转型和产品创新,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使自身始终保持着核心竞争力。5 利率市场化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盈利

44、模式现状及问题5.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5.1.1 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货币市场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中居于基础性的地位,我国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改革主要集中在同业拆借市场与票据市场。1. 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市场化1996 年 6 月 1 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提出专业银行之间资金的拆借利率可以由参与的银行之间相互制定,此举被视为利率市场化的突破口,对今后我国进行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有重要的纪念意义,为今后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 票据市场利率市场化1998 年 3 月,人民银行宣布贴现利率和转贴现率由商业银行自行商定,在不超过贷款利率的前提下由再贴现利率加

45、点生成。从此贴现率和转贴现率被放开,再贴现利率则成为央行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不再与具体的再贷款利率挂钩。2006 年,上海银行间率先试行 SHIBOR,并于 2007 年正式启动运作。同年底,1 王蕾,朱学彬. 从平凡到卓越利率市场化下富国银行转型分析 J. 金融会计,2014,03:4-11.16SHIBOR 在我国货币市场中充当基准利率,之后,我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业务快速发展,SHIBOR 则一直是我国货币市场中重要的参考利率。5.1.2 债券市场利率市场化放开债券市场的利率管制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的市场化1997 年 6 月,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正式建立,存

46、款类金融机构所持国债全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各金融机构可以根据债券的供求关系来决定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回购利率,实现了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市场化。2. 银行间政策性金融债、国债发行利率的市场化1998 年 8 月,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首次采用利率招标的形式发行,1999 年 9 月,国债的发行也采用了市场化的方式,正式确立了我国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发行的市场化模式。5.1.3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1. 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2000 年 9 月,外币贷款的利率被央行宣布交由各市场参与主体按照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与此同时,资金的供求双方也可以放眼国际,根据国际市场的利率变化情况,结合自身的实

47、际经营来确定合适的利率。自此,我国完成了外币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2. 外币存款利率市场化2000 年 9 月,央行宣布 300 万美元以上大额外币存款不再设置利率上限。2003 年7 月,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也被放开。2004 年 3 月,上海自贸区放开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即自贸区内外币存款利率已全部放开。3. 人民币贷款利率市场化1998 年、1999 年人民银行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2004 年 1017月,取消贷款利率上限,下限的幅度扩大为基准利率的 0.9。2006 年 8 月,贷款利率下限进一步扩大为基准利率的 0.85。2008 年 10

48、月,为了支持汶川大地震之后的灾后重建,央行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下限扩大为基准利率的 0.7 倍,放大了商业银行的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的自主定价权。2013 年 7 月 20 日,央行宣布贷款利率下限交由金融市场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自主决定,自此我国人民币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4. 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1999 年 10 月,人民银行批准中资商业银行法人和中资保险公司法人双方协商确定利率的大额定期存款,进行了存款利率改革的初步尝试。2004 年 10 月放开了存款利率下限,下不设底。此外,央行 2014 年至 2015 年期间 4 次下调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并将金融机构的存款利率浮动上限调整到 1.5

49、 倍。2015 年 10 月,央行宣布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标志着人民币存款利率市场化完成。表 3 中国利率市场化进程一览表时间 利率市场化举措1996 年 6 月 银行间拆借利率放开1997 年 6 月 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放开1998 年 3 月 改革再贴现利率及贴现利率的生成机制,贴现和转贴现利率放开1998 年 8 月 政策性银行金融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招标发行1999 年 9 月 国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利率招标发行 1998 年 1999 年 连续三次扩大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1999 年 10 月 存款利率改革初步尝试,试点大额定期存款协商利率182000 年 9 月 放开外币贷款利率和 300 万美元以上的大额外币存款利率2003 年 7 月 放开英镑、瑞士法郎和加拿大元的外币小额存款利率管理2004 年 3 月 上海自贸区放开 300 万美元以下小额外币存款利率上限2004 年 10 月 人民币贷款利率上限取消,存款利率下限取消2006 年 8 月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可浮到基准利率的 0.85 倍2007 年 1 月 发布上海银行间同业拆解利率(SHIBOR)2008 年 10 月 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扩大至基准利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