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乒乓球 搓球技术搓球技术一、特点和作用 搓球堤一项过渡性技术,用它来对付下旋来球比较稳健,也是初学削球时必须掌握的入门技术。 搓球,虽然可以通过旋转、落点和速度的变化给对方回球制造一定的困难,为自己抢拉或抢攻制造机会,但在现代加积极主动的乒乓球时代,过多搓球必然导致对方先攻的局面。 搓球,是一项很实用的技术,但又极易被平时训练所视。 二、要求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攻球者应尽量少搓,树立“只搓一板就攻”的战术指导思想。即使是削球选手,也应尽量加强搓中抢攻的意识,不可依赖搓球得分。 (二)加强搓球的落点、旋转和节奏的变化。 三、动作要点 将按慢搓、快搓、摆短和劈长的顺序分别叙述。 (一)慢搓
2、。回球速度慢,利于加转,是初学削球时的入门技术。 1、击球时间为下降前期,触球中下部。 2、前臂向前用力为主,配合手腕动作,拍形较后仰。 3、直拍选手反手搓以食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拇指配合发力;正手搓球以拇指和中指用力为主。横拍选手以靠近虎口处的肌肉和拇、食指的协调用力为主。 (二)快搓。回球速度较快,主要用来对付对方发或削过来的下旋或侧下旋球。 1、站位近台。击球前,手臂应迅速前伸迎球,拍形稍后仰(比慢搓竖提多) 。 2、上升期击球。 3、手腕向前下方用力为主。须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用力,而不是脱离它。 (三)摆短,是 70 年代后,用来对付近网下旋或侧下旋球的一项搓球技术。具有速度快、落点
3、短(球过网不大向前走)和弧线低的特点,限制对方抢拉或抢攻颇具效果。 1、站位近台、重心前移,臂伸前,上升前、中期击球。 2、拍形较后仰,触球中下部。动作幅度很小,手腕在摩擦球时还有一定的减力动作。 (四)劈长,击球弧线直且急,落点往往靠近对方端线,若能与摆短结合运用,效果最好。 1、击球的上升期后段或高点期,手腕、前臂用力向前下方砍去,发力较集中。 2、动作幅度比摆短大。 (五)侧身正手搓球。 “力争抢先上手,突出正手进攻” ,已成为当代乒乓球运动的一个发展趋势。在这种形势下,正手侧身搓球悄然而生。它利用了人们一见对方侧身必然准备防守的心理定势,大大提高了搓球的效果。其动作要领除在击球前需移步
4、侧身外,其它皆与正手搓球相似。 四、易犯错误及改正方法 (一)滥用手腕,造成腕、臂用力脱节。搓球既难加转,又多失误。 改正方法: 1、明确手腕必须结合前臂发力,不能使二者脱节。 2、徒手动作,体会腕和臂的结合发力。 3、上台练习。开始先少动手腕,慢慢再结合前臂动作增加手腕的力量。 (二)不依来球旋转和高低长短变化而调整动作,易吃对方旋转,或出机会球,或直接失误。 改正方法: 1、明确应根据不同来球调整搓球动作。如来球下旋强烈,则应拍形后仰,增加向前俏力量;来球不转,则应将拍稍竖,增加向下的力量。 2、提高对来球的判断能力。 3、在对方不断变化搓球或发球旋转和落点的情况下,练习搓球,以提高应变能
5、力。(一) 、慢搓1、 特点与运用 慢搓动作幅度大,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回球速度慢,但有利于增加搓球的旋转强度。慢搓一般适用于回接旋转较强,线路稍长的来球。在对搓中,快慢搓结合起来,可以变化击球节奏,牵制对方。2、 要点:应根据来球的具体情况,控制好拍面的后仰角度。击球时,前臂用力为主,转腕动作不宜过大。搓加转球,在向下用力的同时,应增加前送的幅度。(二)快搓1、 特点与运用 动作幅度小,回球速度快,借来球的前进力将球搓回,常用于接发球或削过来的近网下旋球,在对搓中,利用快搓变化击球节奏,缩短对方回球的准备时间。2、 要点:身体重心前移,身体靠近来球。前臂主动前伸插向球的中下部。快搓一般借力还
6、击,若来球下旋弱可用力下切。(三)搓转与不转球1、 特点与运用 用相似的手法搓出转与不转球(相对而言) ,使对方判断错误而直接得分,或为抢攻创造条件。在对搓中,把旋转变化与落点变化巧妙地结合起来,可以获得更多的进攻机会,在对付削球时,能使自己从被控制的局面中解脱出来。2、 要点:加转是前提,转与不转间差异越大越有威力。搓加转时,手腕爆发式用力为主。搓不转时,要注意回球的弧线(四)不同性能球拍的搓球1特点与运用 倒拍动作快,用不同性能的拍面击球,完全改变回球的旋转性质,使对方难以适应。常用于对搓中能直接得分或出现机会球时。3、 方法与要点:掌握熟练的倒拍技术,选择好换拍面搓球的时机,使对方防而不备,出现失误,并作好下一板球的应变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