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张伯苓(1876 1951)近代著名教育家。原名寿春,天津市人。1892 年入北洋水师学堂。毕业后入海军服役。后停职从事教育工作。1904 年赴日本考察教育事业,回国后协助严修创办敬业学堂,1907 年改名南开中学,次年增设高等师范科。1917 年赴美国研究教育。1919 年创办南开大学,后又开办南开女子中学、实验小学等。抗战期间,南开大学与其他学校改组为西南联合大学,他任校务委员会常委。曾任国民参政会副议长,1945 年被选为国民党第六届中央监察委员。1948 年出任国民党考试院院长。新中国成立后,1950 年 5 月由重庆回到北京,不久移居天津。张伯苓先生是中国著名教育
2、家,是中国奥运先驱。他一生致力于教育救国,创造了中华教育史上一道辉煌篇章-“南开” 教育。为中华民族的振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七 七 ”事 变 后 ,南 开 被 日 军 飞 机 炸 成 废 墟 ,大 学 部 先 迁 长 沙 ,继 迁 昆 明 ,与 北 大 、清 华 合 组 成 西 南 联 大 ,张 伯 苓 任 校 委 会 常委 。1936 年 迫 于 抗 战 形 式 的 紧 要 和 南 开 学 校 的 生 存 发 展 ,张 伯苓 亲 自 入 川 ,在 巴 渝 大 地 的 嘉 陵 之 津 先 后 购 地 800 余 亩 ,创 办了 被 千 百 万 重 庆 人 赞 誉 为 “人 才 的 沃 土 ,院
3、 士 的 摇 篮 “的 重 庆 南开 中 学 。1938 年 7 月 ,张 伯 苓 任 国 民 参 政 会 副 议 长 。同 年 加入 中 国 国 民 党 ,1945 年 当 选 为 中 央 监 察 委 员 。1946 年 6 月 美国 哥 伦 比 亚 大 学 授 予 名 誉 文 学 博 士 学 位 。1948 年 6 月 ,他 出任 中 华 民 国 的 南 京 国 民 政 府 考 试 院 院 长 ,不 久 辞 去 。1949 年没 去 台 湾 ,留 在 大 陆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成 立 后 ,张 伯 苓 称 赞 人民 政 府 的 各 项 政 策 ,曾 致 电 周 恩 来 表 示
4、祝 贺 。1950 年 5 月 ,从 重 庆 到 北 京 ,受 到 周 恩 来 总 理 欢 迎 。张 伯 苓 是 我 国 著 名 的 爱 国 教 育 家 。他 在 青 年 时 期 ,目 睹 清政 府 腐 败 无 能 和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对 中 国 的 欺 凌 ,立 志 兴 办 教 育 ,用 爱 国 精 神 和 科 学 知 识 教 育 青 年 ,以 达 到 抵 御 外 侮 ,振 兴 中华 的 目 的 。他 在 将 近 半 个 世 纪 的 岁 月 里 ,历 尽 艰 辛 ,刻 苦 奋 斗 ,颠 扑 躅 蹶 ,矢 志 不 渝 。他 从 传 授 “新 学 ”的 家 馆 开 始 ,一 步 一 步办
5、 起 了 南 开 中 学 、南 开 大 学 、南 开 女 中 、南 开 小 学 和 重 庆 南 开中 学 ,为 国 家 培 育 了 众 多 杰 出 的 人 才 。 张 伯 苓 是 一 位 与 时 俱 进 的 爱 国 教 育 家 。他 从 一 生 办 学 ,饱经 沧 桑 的 切 身 经 历 中 ,逐 步 看 清 了 中 国 的 前 途 ,在 历 史 转 折的 关 键 时 刻 ,以 国 家 民 族 利 益 为 重 ,表 现 出 一 个 真 正 教 育 家的 高 风 亮 节 。张 伯 苓 的 一 生 ,是 进 步 的 爱 国 的 一 生 。他 创 业 南开 ,功 在 国 家 ,为 发 展 我 国 近
6、 代 教 育 作 出 了 重 要 贡 献 。 张 伯 苓 一 生 根 基 系 于 南 开 系 列 学 校 ,被 称 作 “南 开 先 生 ”。他 在 世 的 七 十 五 年 中 ,大 部 分 时 间 为 南 开 学 校 而 喜 而 忧 ,殚精 竭 虑 ,从 无 保 留 。不 过 ,在 他 最 后 的 几 年 ,却 由 于 社 会 政 治的 原 因 (如 1948 年 出 任 国 民 党 政 府 的 考 试 院 长 ),使 这 位 教 育家 添 加 了 复 杂 成 分 ,以 至 由 喜 而 悲 ,进 退 维 谷 ,处 境 尴 尬 ,最终 在 南 开 校 园 视 之 如 “瘟 疫 ”,自 感 “一
7、 生 事 业 全 遭 否 定 ”的 黯然 心 绪 下 抑 郁 而 死 。如 此 无 奈 的 结 局 ,乍 看 起 来 似 属 个 人 悲剧 ,面 对 波 谲 云 诡 的 政 治 风 云 审 时 度 势 的 功 夫 欠 佳 ,一 着 不慎 ,满 盘 皆 输 矣 。然 倘 深 入 探 究 ,悲 剧 也 许 就 不 只 属 于 张 伯 苓个 人 张 伯苓与周恩来拥有 40 余年的师生情 谊, 远远超出普通师生的关系,成为南开校史及中国近代史上的佳话。1948 年冬,张伯苓辞掉南京考试院院长职,避居重庆,深居简出。苦闷之中的张伯苓并没有被学生忘记,在中华民族的转折关头,周恩来给自己的老师捎来一封短信。
8、他曾被“南开 ”婉拒门 外,张伯苓作为南开的 创始人之一,一生对南开中学怀有特殊感情,但在他的晚年,却被婉拒参加南开的校庆典礼,这几乎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憾事。1950 年 10 月 16 日晚,南开中学的一位老 师到大理道张伯苓家找张的三子谈话,大意是不要让校长去参加第二天的校庆。转天早上,天空下起了细雨,张伯苓穿起雨衣要去南开中学。三子张锡祚说:“外面下雨了,爸爸您 还是别去了,他 们不太欢迎您去。”张伯苓听出 话中意思,立即脱下雨衣 说 :“好,既然下雨了就暂时不去吧!”张伯苓为此内心痛苦极了,但外表依旧保持着镇定,一点儿也看不出颓唐的样子,在家中依旧谈笑风生。但张伯苓还是在独自一人的时候
9、暗暗感 伤。一天清晨,儿媳瞿安贵端着一杯热茶给张伯苓送过去,还没进客厅就听见张伯苓面对着大落地窗长长地吸一口气,又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唉”瞿安 贵在门外等了一会儿才 进去, 张伯苓立刻转身,非常慈祥地对她说:“今天天气真好啊! ”张 伯苓把自己内心的苦闷埋藏得很深,家人谁也不愿意让他意识到,他刻意隐藏的失意和痛心已经悄悄地表露了。1951 年 2 月 17 日,那天天气特别寒冷。晚 饭后,卢开瑗(南开校友,卢木斋之子)来拜访张伯苓, 说是听到小道消息,中央决定任命张伯苓为政协副主席。张伯苓听后非常高兴,终于有机会为国效劳了。所以卢临走时,他坚持要送卢下楼到大门口。瞿安贵觉得天气太冷,就送一杯热
10、茶给张伯苓,只见老人口歪眼斜,已经不能言语。专家会诊后,一致认为是脑溢血。黄钰生(张伯苓的学生)执笔写了一份 遗嘱,坐在张伯苓的床边,逐字逐句念给他听。张伯苓边听边点头,全篇念完的时候,他竖起右手大拇指,想说“好” ,但已经发不出声音了。2 月 23 日下午,张伯苓去世。周恩来特意从北京赶到张伯苓家中吊唁。周恩来 说:“很遗憾没有早点来,没能见到张校长。本来他身体一直很好,从四川回来想让他多休息一下,再做安排,没想到突然故去了。”总理还说:“看一个人应当依据他的 历史背景和条件,万不可用 现在的标准去评论过去的人。张校长在他的一生中是进步的,爱国的。他办教育是有成绩的,有功于人民的。我们原打算
11、让张校长休息一段再做安排,为国家做更多的工作,没想到他去了,很可惜。”张 伯 苓 逝 世 后 ,除 天 津 报 章 刊 出 张 家 的 “哀 启 ”和 由 他 人代 笔 起 草 的 “张 伯 苓 遗 嘱 ”外 ,大 陆 新 闻 媒 体 一 片 寂 然 ,无 任 何评 论 和 深 度 报 道 。即 使 政 务 院 总 理 周 恩 来 亲 临 吊 唁 一 事 也 未作 公 开 披 露 ,好 像 仅 是 一 项 个 人 活 动 。周 恩 来 在 审 读 张 氏 遗嘱 时 ,从 政 治 高 度 表 示 遗 憾 说 :“可 惜 少 了 两 句 话 ,即 张 伯 苓应 表 示 悔 过 ,向 人 民 低 头
12、 。”(见 梁 吉 生 著 允 公 允 能 ,日 新 月异 南 开 大 学 校 长 张 伯 苓 352 页 ,山 东 教 育 出 版 社 2003年 )直 到 张 伯 苓 逝 世 后 44 天 ,才 由 张 的 朋 友 和 学 生 在 南 开 女中 礼 堂 举 行 了 一 个 小 型 追 悼 会 ,致 悼 词 者 乃 早 先 南 开 大 学 秘书 长 、张 氏 遗 嘱 (大 陆 版 )代 笔 人 黄 钰 生 (字 子 坚 )先 生 。这 篇洋 洋 万 余 言 的 长 篇 悼 文 ,新 旧 观 念 混 杂 ,既 有 饱 含 深 情 的 真知 灼 见 ,也 不 乏 追 随 时 代 话 语 的 笨
13、拙 努 力 ,在 当 时 的 社 会 氛围 里 堪 称 一 篇 难 得 的 用 心 良 苦 的 纪 念 文 字 。其 中 写 到 :张伯 苓 四 十 多 年 间 为 教 育 、为 中 国 ,辛 辛 苦 苦 ,劳 碌 奔 波 ,到 处碰 壁 ,失 败 了 再 起 来 ,起 来 了 又 失 败 ,愈 失 败 愈 奋 斗 ,他 是 中国 新 教 育 的 启 蒙 者 ,也 是 一 代 人 师 。但 是 需 要 提 醒 的 是 ,张 伯苓 是 孙 中 山 时 代 的 人 ,而 不 是 毛 泽 东 时 代 的 人 。他 是 真 诚 的爱 国 者 ,甚 至 于 他 在 政 治 上 的 错 误 ,也 由 于
14、他 爱 国 情 切 ,把 希望 寄 托 到 错 误 地 方 上 去 了 ,如 把 蒋 介 石 当 作 中 国 的 救 星 。但是 ,他 懊 悔 晚 节 的 失 足 ,他 叹 息 老 境 不 能 参 与 这 个 伟 大 时 代的 工 作 ,他 悲 伤 他 是 被 新 中 国 所 扬 弃 的 人 ,他 悲 伤 在 新 社 会里 无 有 他 的 地 位 ,他 悲 伤 他 不 如 他 的 老 友 颜 惠 庆 ,他 悲 伤 他的 一 生 的 工 作 都 被 否 定 了 ,他 悲 伤 他 的 一 生 心 血 所 在 的 南 开中 学 已 经 不 认 识 他 了 ,在 校 庆 的 那 一 天 到 礼 堂 里
15、 去 坐 一 坐 都得 不 到 许 可 ,他 伤 心 极 了 悼 文 最 后 列 举 张 伯 苓 读 罢 毛 泽 东 新 民 主 主 义 论 等 文 后的 感 悟 ,特 别 申 辩 道 :有 人 说 ,张 伯 苓 没 有 形 式 地 向 人 民 低 头 ,但 是 他 向 人 民 意 志 的 代 表 毛 主 席 ,低 头 了 ,如 果 天 假 以 年 ,这位 老 人 或 者 还 要 在 新 民 主 主 义 的 旗 帜 下 做 一 些 有 用 的 教 育 工作 这 篇 悼 文 经 过 差 不 多 三 十 年 后 方 公 开 发 表 。此 后 ,在 南 开大 学 的 各 院 系 便 陆 续 展 开
16、了 对 张 伯 苓 的 批 判 ,诸 如 “人 格 卑 鄙 ”、“不 学 无 术 ”、“公 、能 教 育 旨 在 升 官 发 财 ,为 蒋 介 石 服 务 ”、“其 办 学 是 搞 改 良 主 义 ”之 类 不 实 之 词 、诛 心 之 论 像 污 水 一 样一 股 脑 泼 向 辞 世 不 久 的 张 伯 苓 。有 的 单 位 要 求 教 师 逐 一 表 态 ,批 判 过 程 中 出 现 不 易 理 解 的 问 题 则 派 出 工 作 组 专 门 加 以 辅 导 。一 些 老 教 职 员 即 使 发 出 “不 和 谐 之 声 ”,也 迅 即 淹 没 在 一 片 政治 声 讨 的 批 判 之 中
17、 。1960 年 校 方 编 印 的 南 开 大 学 校 史 更 对张 伯 苓 予 以 全 面 否 定 。 海 外 对 于 张 伯 苓 逝 世 的 反 应 和 评 价 则 是 另 一 番 情 形 。香 港 、台 湾 、美 国 等 地 报 纸 和 通 讯 社 反 应 迅 速 而 强 烈 ,纽 约 时 报 刊 发 专 题 文 章 ,称 颂 南 开 校 长 张 伯 苓 “是 一 个 重 要 的 教 育 家 ”。台 湾 各 界 举 行 公 祭 ,蒋 介 石 亲 致 祭 文 ,党 政 元 老 几 乎 倾 巢 出席 。在 台 的 南 开 校 友 随 后 陆 续 编 印 有 关 纪 念 册 、纪 念 文 集
18、 、传记 和 专 著 ,对 张 伯 苓 的 办 学 功 绩 给 予 高 度 评 价 。当 然 ,其 中 涉及 政 治 的 成 分 也 所 在 多 有 。 台 海 两 岸 对 张 伯 苓 的 认 知 趋 于 一 致 或 接 近 ,已 是 上 世 纪80 年 代 的 事 情 。两 地 南 开 人 颇 有 “历 尽 劫 波 校 友 在 ,相 逢 一 笑求 共 识 ”的 感 受 ,张 伯 苓 不 仅 是 南 开 的 旗 帜 ,也 是 中 国 近 代 教育 领 域 一 个 颇 为 独 特 的 成 功 者 。而 他 的 晚 年 经 历 ,固 然 说 明教 育 与 政 治 之 间 攸 关 损 益 的 微 妙 联 系 ,也 集 中 折 射 出 当 年 政治 对 垒 势 若 水 火 已 无 中 间 地 带 可 言 的 严 酷 现 实 。2004 年 4 月 10 日 在 天 津 元 宝 山 庄 生 命 纪 念 公 园 建 立 了 张伯 苓 纪 念 园 。行政管理 11 春王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