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文学,谢明仁 教授 (文学硕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广西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魏晋南北朝 文学,首 页,宋代文学,元代文学,先秦文学,秦汉文学,隋唐五代 文学,总绪论,明代文学,清代文学,总 绪 论,第一节 文学本位、史学思维与文化学视角,教学要求:,了解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1、什么是“文学史”这概念。,2、“文学史”和“文学史学”这两概念的区别和联系。,3、粗略了解代表中国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四、五十年代、六十年代文学史著作的代表作。,总绪论,4、了解什么是“文学的本位”这概念的 “三个层面”及“两翼”。,5、注重“史学思维”和“文化学视角”的 两个方面的切入。,
2、6、初步了解文学史著作的当代性和 文学史“史料学”这一学科分支。,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和变化过程的各种因素及具体内容。 教学重点:1文学演进的外部因素; 2文学演进的内部因素: 具体表现的三个方向。 俗与雅的问题。 各种文体的渗透和交融。 复古和革新的渗透和交融。 文与道的离合。,第三节 中国文学史的分期,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分期及其概况。 教学重点: 1、本教材有关中国文学史的分期:“三古七段”。2、中国古代文学本身的发展变化可以分解为几个方面。 3、上古期、中古期、近古期文学概况。,第一编 先秦文学,绪 论 教学要求:了解先秦文学发展变化的社会
3、背景和文学的基本面貌。 教学重点:1、中国文学的源头。2、先秦文学的形态。3、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4、先秦文学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参考书目和资料:,1、郭沫若:青铜时代,奴隶制时代,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 2、司马迁:史记 3、班 固:汉书 4、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5、徐北文:先秦文学史,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源头,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文学的源头和产生的简况及其“三位一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1、传说时期的文学。 2、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 3、诗乐舞紧密结合的特点。,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教学要求:了解先秦文学的形态及其性质。 教学重点: 1、对先秦文学形态“文史哲不分” 的理 解及确定
4、其性质。2、成熟的文学作品的出现。3、作者和时代难以确定的历史局限。,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教学要求:了解先秦文学作者的变化简况。 教学重点: 1、先秦文学作者的开初状态:由“巫”到“史”的变化。 2、贵族文学的兴起。 3、士阶层的出现及其文学活动简况。,第四节 先秦文化与先秦文学发展的轨迹,教学要求:了解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简况及特点。 教学重点:1、夏商时期:原始文化和夏商文学。2、西周春秋时期:礼乐文化和西周春秋文学。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和战国文学。4、附带简介:楚地文化与楚辞。,第一章 上古神话,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教学要求: 明确什么是神话及神话反映生活的特点;了
5、解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及流传和保存。 教学重点: 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功能。 2、神话的流传和保存:出土资料和文献资料。3、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的内容及分类; 了解中国古代神话中所包含的民族精神。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神话的分类(共五类)。2、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第三节 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出来的思维特征。 教学重点: 1、以已观物和感物的思维特征。 2、具体、形象的思维特征。3、神话思维中的情感体验。4、隐喻和象征的思维特征。,第四节 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进,教学要求:了解中国古代神
6、话在留存和保存中的情况及其散失的原因;了解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 1、中国古代神话散失的原因:神话的历史化。(与上第一节相互参看)2、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题材、精神、表现手法等。,盘古画像(汉),肩上为伏羲女娲。河南南阳县出土。,西王母/ 四川汉画像砖,伏羲女娲图,1965年唐墓出土。,伏羲女娲交尾图汉画像砖,后羿射日图汉画像砖,嫦娥奔月图汉代帛画,彩陶盆一:人面纹网纹盆(陕西 西安半坡出土),彩陶盆二:鱼纹蛙纹盆(陕西 临潼姜寨出土),仰韶文化,因1921年首次在河南渑池县仰韶村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于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和甘肃东部,其时代约在公元前4515
7、-2460年之间。彩陶艺术是仰韶文化的一项卓越成就。这两个著名的彩陶盆显示了仰韶文化遗物迷人的艺术魅力。彩陶盆二内壁的图纹是鱼和青蛙,因其多子,而为先民所崇拜。彩陶盆一的两个图案比较抽象,如果将它们与彩陶盆二对比,则网纹可能代表青蛙,另一图案大概是人面鱼身,鱼身被展开为三面,与后来的青铜器文饰有共同之处。,马家窑文化彩绘陶盆舞蹈纹图,新石器时代。 1973年,在清理青海大通县孙家寨一座马家窑型墓葬时,发现了这只绘有舞蹈纹饰的陶盆。陶盆内壁的上部,均匀地画着三组舞蹈者,每组五人,皆头垂发辫,腰系兽皮,正并列携手共舞。,河姆渡遗址出土刻花陶盆,甲骨文的发现是本世纪学术界一件轰动世界的大事。商代人刻
8、在龟甲和牛骨上的这许多占卜记录,沉埋地下数千年,19世纪末开始在殷墟出土。1898年,学者王懿荣从药材商那里得到一批甲骨,他辨认了上面的刻画,意识到这是一种古文字。甲骨文从此才引起学术界的关注,以此为材料来展开文字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研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学术的热点。,奴隶陶俑(商代)。男像枷手于后,女像枷手于前。1937年河南安阳出土,台湾藏。,石鼓文原物,舞队俑(战国),山西省长治县出土,参考书目及资料,1、庄子(通行本) 2、楚辞(通行本) 3、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通行本) 4、山海经校注 5、袁珂中国古代神话 6、高亨、董治安上古神话 7、谢选骏空寂的神殿 8、闻一多神话与诗 9、叶
9、舒宪高唐神女与维纳斯 10、田兆元神话与中国社会 11、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诗经.麟趾诗意图,清焦秉贞作,第二章 诗经,第一节 诗经的编定和体制 教学要求: 了解诗经的创作年代、编定、应用和流传等情况。 教学重点: 1、诗经编定的三种汉人说法。2、诗经的分类:风、雅、颂。 3、诗经的应用和流传:赋诗言志和著述引诗;三家诗;四家诗。,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教学要求: 分别了解诗经中风、雅、颂三类诗歌中的基本内容及其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 1、祭祀诗和周族史诗。 2、农事和燕飨诗。 3、“变雅诗”。 4、战争徭役诗。 5、爱情婚姻诗。,诗经七月图卷,毛诗图,周臣作, (美)普林斯顿大学美术馆
10、藏。,此图描绘山村乡民生活情景,切近现实。,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点,第四节 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教学要求:了解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现实主义精神。(与上第二节参看)2、抒情诗的传统。 3、风雅和文学革新。 4、比兴与寄托。,参考书目和资料,1、毛亨毛诗诂训传 2、孔颖达毛诗正义 3、朱熹诗集传 4、陈奂诗毛氏传疏 5、王先谦三家义集疏 6、高亨诗经今注 7、陈子展诗经直解 8、方玉润诗经原始,诗经插图,第三章 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教学要求: 了解从殷商至战国时期主要有哪些散文形式; 了解尚书、春秋两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知识。 教学重点:1、
11、散文的萌芽: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2、记言叙事文之祖:尚书和春秋,第二节 左传的叙事和记言,教学要求: 了解左传名称的由来、作者、基本内容、思想倾向性及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1、左传的成书及作者。 2、左传的文学成就:叙事的特点、描写人物的特点。 3、左传的语言特点。,第三节 国语的文学成就,教学要求: 了解国语的基本内容及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1、国语的基本内容。 2、国语的文学成就:记言为主,记事为辅。,越王勾践剑,春秋晚期青铜器,第四节 战国策的文学成就,教学要求: 了解战国策的基本思想内容及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 1、战国策的成书过程及基本思想内容。 2、战国策的文学成就:如何塑造人物
12、形象。 3、战国策的语言艺术。,第五节 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教学要求: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的大致演进情况; 了解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 1、历史(叙事)散文的演进概况。 2、历史(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对史传文学;对散文创作;对小说戏剧。,参考书目及资料,1、杜预春秋经传集释2、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3、徐元浩国语集解 4、刘向集录战国策5、诸祖耿战国策集注汇考,6、张清常、王延栋战国策笺注 7、董增龄国语正义 8、杨宽战国史 9、郑杰文战国策文新论 10、朱东润左传选郑天挺左传选 11、沈玉成左传译文 12、傅隶林春秋三传比义 13、吴则虞晏子春秋集释,宋刻本春
13、秋经传集解,第四章 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第一节 先秦说理散文体制的逐步成熟 教学要求:了解先秦说理散文演进的概况及其体制的变化。 教学重点: 1、语录体和韵散结合的散文、 2、对话体和寓言体的散文 3、成熟的专题论文,元马远作孔子像.图中孔子身着长袍,拱手而立,沉静肃穆,若有所思,神情颇生动。,老子图,法常作,(日)冈山县立美术馆藏 图中的老子招风耳、秃头、张巨口,鼻毛直挂唇边,形貌虽“丑”,却又奇绝脱俗。,老君岩,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老子帛书乙本片段,老子道德经插图,明天顺刊本,曲阜孔庙孔子塑像,第二节 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教学要求: 了解孟子的生平概况及孟子一书的思想内容; 了解孟子散
14、文的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1、孟子一书的基本思想内容。 2、孟子散文的文学成就:长于论辩的技巧和气势浩然的文章风格。,第三节 庄子哲学思想的 诗意表现,教学要求:了解庄子的生平简况和庄子一书的基本思想内容,了解庄子散文的文学成就。 教学重点:1、庄子及庄子一书的概况 2、庄子散文的创作方法 3、庄子散文的文学成就:想象和虚构;富有诗意的语言,仇英南华秋水图 此图据庄子秋水篇,意在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阐明抽象的哲理。,梦蝶图,相传为刘贯道作,(美)私人藏 此图取材于“庄周梦蝶”的典故,画中童子抵树根而眠,庄周坦胸仰卧石榻,如闻鼾声,其上一对蝴蝶翩然而乐,点明画题。,第四节 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
15、教学要求:了解荀子、韩非子及荀子、韩非子两书的概况;了解荀子、韩非子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荀子议论文的特点。 2、韩非子议论文的特点。,荀子像,韩非子像,第五节 先秦说理散文的历史回响,教学要求: 了解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 1、说理文体制和方式的确立:成熟和形象化 2、创作风格的影响:百花齐放 3、语言的影响,1、王弼老子注(又称老子道法经注 2、刘宝楠论语正义 3、王先谦庄子集解 4、郭庆藩庄子集释 5、朱熹孟子集注 6、王先谦荀子集解 7、王先慎韩非子集解 8、陈奇猷韩非子集释 9、高亨老子正诂、老子注译 10、杨伯峻论语译注,参考书目和资料,虎符,战国中晚期,
16、1973年陕西西安出土,参考书目和资料,11、杨伯峻孟子译注 12、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 13、杨柳桥庄子译诂 14、刘康德老子直解 15、姚汉荣等庄子直解 16、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译 17、北京大学荀子新译 18、王焕镳韩非子选 19、韩非子校注组韩非子校注 20、孙诒让墨子闲话,参考书目和资料,21、王焕镳墨子校释 22、高 亨墨经校诠 23、杨伯峻列子集释 24、曹操孙子十一家注 25、傅山公孙龙子注 26、郭沫若等管子集校 27、百子全书(又名子书百家) 28、诸子集成,第五章 屈原与楚辞 第一节 楚辞产生的文化政治背景教学要求:了解楚辞的基本概况。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2、政治思想。3
17、、楚文化的特点。,第二节 屈原的生平和作品,教学要求:了解屈原的生平、思想及作品。 教学重点:1、屈原的生平和思想。2、“楚辞”的两个含义。3、屈原的作品及其真伪。,第三节 离骚,教学要求:了解离骚的基本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1、离骚的创作年代及解题。2、离骚的基本思想内容。3、离骚塑造的抒情主义公形象。,4、离骚的艺术成就:浪漫主义。象征手法和意境。形式和语言。诗经比兴手法的扩展。,第四节 屈原的其他作品,教学要求:了解九章、九歌、天问及 招魂的内容及特点。 教学重点: 1、九歌的内容及特点。2、九章的内容及特点。3、天问、招魂的内容及特点。,第五节 楚辞的流变与屈原的地位,教学要
18、求:了解宋玉等楚辞作家的概况;了解屈原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教学重点:1、宋玉及其作品。2、集体歌唱到个人歌唱,屈原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人格力量。楚辞的艺术形式:新的诗歌样式;浪漫精神;象征手法。,参考书目及资料:,1、王 逸楚辞章句 2、朱 熹楚辞章句 3、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 4、洪兴祖楚辞补注 5、王夫之楚辞通释 6、王闿运楚辞释 7、刘 勰文心雕龙 8、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屈原研究 9、马茂元楚辞选 10、姜亮夫楚辞屈原赋校注,帛画升天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帛画升天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纵205厘米,上横92厘米,下横477厘米。 出土
19、时画面向下,覆盖于内棺上。根据记载,这种形式的帛画在当时称为“非衣”,是出殡时张举的铭旌。帛画的构图分为天上、人间、冥府三部分。天上部分取“下”字形的横幅面来表现,绘有金鸟、蟾蜍、蝎龙、翼龙和天堂的守门神“帝阍”等;人间部分则描绘了年迈的妇人即墓主人拄杖而立,有三个侍女陪同,在众家人的祭奠中,正告别人间,缓缓升天;冥府部分则绘有巨人站在鲸鲵之上托举着大地。整个画面通过两条穿璧的游龙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具有丰富的神话内容和瑰丽的浪漫色彩。,曾侯乙墓出土,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青铜编钟,参考书目及资料,1、王 逸楚辞章句 2、朱 熹楚辞章句 3、蒋 骥山带阁注楚辞 4、洪兴祖楚辞补注 5、王夫之楚辞通
20、释 6、王闿运楚辞释 7、刘 勰文心雕龙 8、郭沫若屈原赋今译、屈原研究 9、马茂元楚辞选 10、姜亮夫楚辞屈原赋校注,参考书目及资料,11、林云铭楚辞灯 12、梁启超屈原研究 13、陆侃如屈原 14、游国恩楚辞概论、离骚纂义、天问纂义 15、谢无量楚辞新论 16、王 力楚辞韵读 17、詹安泰屈原、离骚笺疏 18、聂石樵楚辞新注、屈原论稿 19、马茂元楚辞要籍解题,第二编 秦汉文学,绪 论 第一节 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 教学要求:了解汉代作家群体形成的历史背景。 教学重点:1、解读文学典籍的时尚。2、献纳辞赋的风气。3、乐府、东观、鸿都门学的设立。4、游学游宦的兴盛。,第二节 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
21、,教学要求:了解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情况及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1、不同的艺术追求。2、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理想。3、对机遇和命运的感慨。,4、批判与赞颂的更迭。5、文人的独立和依附。6、从浪漫到现实。7、民间创作和文人创作的相互促进。,第三节 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运动,教学要求:了解汉代的教育、经学等对文学的影响和互动。 教学重点:1、教育对文学的影响。2、汉代文人的习气和审美观念。3、汉代文学与经学不同的创作原则。4、文学和经学的相同点:从繁到简。5、经学对文学思潮的影响。,第四节 汉代文学样式的嬗革及分期,教学要求:了解汉代文学的几种样式及概况;了解汉代文学的分期。 教学重点:1、
22、赋的来源、分工和合流。2、叙事散文的发展。3、五、七言诗的孕育。4、汉代文学的分期。,参考书目和资料 1、徐复观两汉思想史 2、班 固汉书 3、范 晔后汉书 4、司马迁史记 5、皮锡瑞经学历史 6、费振刚等全汉赋 7、董治安全汉文 8、金春峰汉代思想史,第一章 秦汉两汉散文,第一节 吕氏春秋 教学要求:了解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及其体例;了解其文学特点。 教学重点:1、吕氏春秋的成书过程、编著者、体例等。2、吕氏春秋的文学特点。,第二节 李斯的散文,教学要求:了解李斯的大概生平及文学创作。 教学重点:1、谏逐客书的内容及文学成就。2、李斯的刻石文。,秦始皇像,秦兵马俑,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出土,阿房宫
23、遗址,秦瑯琊台刻石(拓石),秦灭六国图,秦长城分布图,西汉疆域,西汉舞蹈,墓室壁画, 一九八四年甘肃武威市出土,西汉长信宫灯,东汉马踏飞燕,青铜器1969年甘肃武威出土,敦煌 张骞通西域壁画,第三节 贾谊的政论文,教学要求:了解贾谊政论文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1、过秦论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点。2、论积贮疏和陈政事疏的思想内容。3、晁错的论贵粟疏,第四节 淮南子及其散文,教学要求:了解淮南子的成书及其思想内容;了解董仲舒、刘向等人的散文创作及两汉散文在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教学重点:1、淮南子的成书及内容。2、董仲舒的贤良对策。3、刘向的说苑及其在整理古籍、目录学上的贡献。4、两汉散
24、文的地位及影响。,参考书目及资料: 1、高 诱吕氏春秋注 2、陈奇猷吕氏春秋校释、吕氏春秋集释补 3、许维遹吕氏春秋集释 4、卢文绍校新书 5、高 诱淮南子注 6、刘文典淮南鸿烈集解 7、向宗鲁说苑校正 8、赵善治说苑疏证 9、谢明仁刘向说苑研究 10、卢文绍校春秋繁露 11、汉魏诸名家集董仲舒集 1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六朝文,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第一节 从贾谊赋到枚乘七发 教学要求:了解贾谊、司马相如等西汉辞赋家的创作情况和作品的基本内容。 教学重点: 1、贾谊吊屈原赋、鹏鸟赋的内容。 2、枚乘七发的内容、特点及影响。,第三节 子虚赋和上林赋,教学要求:了解此两赋的基本内容及艺术
25、特点及其在汉赋发展史上的地位。 教学重点:1、两赋的结构和内容。2、两赋宗旨、法度及其艺术特点。,第四节 两汉其他赋家的创作,教学要求:了解两汉后期其他赋家创作的简况及变化;了解扬雄等赋家的创作。 教学重点:1、两汉后期其他赋家创作的简况。2、汉赋创作的变化:题材的扩大,抒情、咏物小赋的产生。3、扬雄的赋。,参考书目及资料: 1、费振刚汉赋的形成与发展(载文史知识1982年二期) 2、张 溥辑贾长沙集 3、丁福保辑枚叔集 4、朱一清等司马相如集校注 5、丁福保辑扬子云集 6、萧 统文选 7、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 8、刘歆、葛洪西京杂记 9、郑孟彤汉赋的思想与艺术(载文学遗产增刊1958年第6辑)
26、 10、段熙仲汉大赋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政治意义(文学遗产1980年第2期) 11、谢明仁试从系统论探索汉大赋的兴盛和消亡,董仲舒像,汉玉门关遗址,帛画升天图,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东方朔年画,清初,广西桂林。 东方朔在民间成为长寿象征。,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第一节 司马迁与史记的成书 教学要求: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思想的形成,史记成书的过程。 教学重点:1、司马迁的家学渊源及其童年的生活。2、史记成书的过程:李陵之祸、从立言不朽到发愤著书。,司马迁像,鸿门宴遗址,在今陕西临潼县鸿门堡村,项羽、刘邦楚汉战争,东汉完壁归赵拓片,汉武帝像,第二节 史记的叙事艺术,教学要求:了解史记的体
27、例及结构框架;了解史记人物传记及叙事艺术。 教学重点:1、史记的体例及结构框架。2、史记的叙事艺术:叙事脉络;因果关系;详略得当。,第三节 史记的人物刻画,教学要求:了解史记刻画人物的文学成就和价值。 教学重点:1、史记的人民性:下层人物的人性。2、人物个性和共性的展现。3、复杂人格的多维性透视和“互见法”。,第四节 史记的风格特征,教学要求:了解史记人物传记的风格特征。 教学重点:1、雄健的风格:历史与人生的哲理。2、浓郁的悲剧气氛。3、强烈的传奇色彩。,第五节 史记的地位和影响,教学要求:了解史记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重点:1、承先启后的作用:继承和开端。2、人文精神
28、的影响。3、对后世散文、小说、戏剧的多方面的影响。 (鲁迅“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要),班固像,苏武牧羊图,黄慎作,蔡邕像,甘肃肩水金关遗址出土汉简,参考书目及资料: 1、裴 骃史记集解 2、司马贞、张宗节等史记会注考证 3、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史记研究 4、韩兆琦史记通论 5、程金造史记管窥 6、历史研究编辑部司马迁与史记论集 7、陈 直史记新证 8、梁玉绳史记志疑 9、王伯祥史记选 10、王若虚史记辨惑 11、教育出版社史记词典 12、台湾六十教授白话史记,第四章 两汉乐府诗,第一节 乐府和乐府诗 教学要求:了解乐府和乐府诗、乐府诗与乐府民歌的联系和区别;了解乐府机关设立的目的
29、与其客观作用;了解乐府诗与乐府民歌的分类。 教学重点: 1、乐府与太乐。2、乐府的兴废。 3、乐府诗的搜集和分类。,第二节 丰富多彩的艺术画面,教学要求: 从汉乐府民歌反映的丰富而广泛的社会生活,认识其高度的思想性,从而认识从诗经到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教学重点: 1、苦与乐的深刻提示。 2、爱与恨的坦率表白。 3、乐生恶死的充分展现。,第三节 娴熟巧妙的叙事手法,教学要求: 了解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具体表现。 教学重点:1、生活镜头的选取。 2、故事情节完整曲折。 3、人物形象各具特色。 4、叙事详略得当。5、寓言诗的创作。,孔雀东南飞组图,萧玉田绘,第四节 异曲新声与诗体演变,教学
30、要求: 了解汉乐府民歌对诗歌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点: 1、楚声与三言、七言体。2、北狄、西域乐与杂言诗。 3、从四言到五言。,东汉抚琴石俑 1977年四川峨眉出土,东汉击鼓说唱俑1957年四川成都出土,东汉伎乐俑,东汉说唱俑 1963年郫县宋家林出土,东汉俳优俑 1975年重庆鹅石堡山出土,东汉伎乐俑,东汉杂伎俑1965年河南洛阳出土,东汉市楼画像砖 图中为一封闭市场,右侧为 旗亭,市场营业时悬有旗帜。,参考书目及资料,1、郭茂倩乐府诗集 2、班 固汉书礼乐志 3、司马迁史记乐书 4、范 晔后汉书 5、肖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关于乐府 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7、余冠英乐府诗选 8
31、、光明日报乐府诗研究论文集 9、朱自清古诗歌笺释三种 10、闻一多乐府诗笺 11、徐陵玉台新咏,第五章 东汉辞赋,第一节 京都赋的崛起 教学要求:了解东汉时社会、审美情趣等的变化;了解东汉辞赋的作者及作品的大概情况。 教学重点:1、新旧时代的交替。 2、审美情趣的转变。3、新文学热点的形成。 4、京都赋的创新。,第二节 抒情赋的勃兴,教学要求: 了解抒情赋的主要作家及作品的内容。 教学重点:1、主要作家。 2、作品的分类及其内容。,参考书目及资料,1、汉书、后汉书 2、丁福保班孟坚集 3、张溥张河间集、蔡中郎集 4、费振刚等全汉赋 5、萧 统文选 6、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第六章 汉书及东汉散文
32、,第一节 汉书 教学要求: 了解班固的生平、思想,汉书的成就及局限,以及与史记的比较。 教学重点:1、班固的生平、思想。 2、从汉书与史记的比较看汉书的成就及局限。,第二节 吴越春秋,教学要求: 了解吴越春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1、吴越春秋的作者及大概内容。 2、吴越春秋的艺术特色。,第三节 论衡和潜夫论,教学要求: 了解王充的生平及论衡的大概内容;了解王符的潜夫论的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 1、论衡的大概内容。 2、潜夫论的大概内容。,参考书目及资料,1、汉书、后汉书 2、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3、王先谦汉书补注、后汉书补注 4、徐天祐吴越春秋 5、刘盼遂论衡集解 6
33、、诸子集成本潜夫论 7、顾砚光吴越春秋校刊记,第七章 东汉文人诗,第一节 班固、张衡、秦嘉的诗 教学要求: 了解五言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进程;了解班固、张衡、秦嘉等人五言诗的内容。 教学重点: 1、五言诗的起源、形成和发展。2、班固、张衡、秦嘉等人的五言诗简介。,第二节 郦炎、赵壹、蔡邕的五言诗,教学要求: 大致了解郦炎、赵壹、蔡邕等人五言诗的大概内容。 教学重点: 郦炎、赵壹、蔡邕等人五言诗的内容。,第三节 古诗十九首,教学要求: 了解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 教学重点: 1、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2、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参考书目及资料,1、汉书、后汉书 2、钟 嵘诗品 3、萧 统文选 4、隋树森古诗十九首集释 5、朱自清古诗十九首释 6、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7、张 庚古诗十九首解 8、朱筠、徐昆古诗十九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