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项突破练 1 等值线一、选择题一组同学暑假去某地考察,图 示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完成 12 题。1同学们站在桥(PQ)上可能看到的地点是 ( )A甲 B乙 C丙 D丁2同学们在桥下采样检测水质,发现有高浓度的苯胺污染物。苯胺污染物最有可能来自哪一个地点的化工厂 (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 1.A 2.B解析 第 1 题,从桥上向乙、丙、丁望, 视线受山脊或鞍部阻挡;而向甲地望不受地形影响。第 2 题,桥下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乙在桥上游,丙、甲在桥下游,丁 处形成河流不流入此河。读“沿南回归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 ,回答 34 题。3关于甲区域的特征,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美
2、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B沿岸有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丰富C垂直地域分异显著,森林茂密D沿岸气候炎热,沙漠广布4乙地年降水量在 2 000mm 以上,其降水丰富的原因有 ( )A位于东北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B沿岸有寒流经过,增温增湿C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有暖流经过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答案 3.D 4.C解析 第 3 题,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图为南美洲的地形剖面 图,甲区域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交界处,附近有秘 鲁寒流流经;该地受副热带高气 压带控制,沿岸又受寒流影响,故气候炎热,沙漠广布。第 4 题,乙地位于巴西的 东南沿海,该处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又有暖流流经,
3、因此形成了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下图是“两地日平均气温10日数等值线图” 。读图,完成 57 题。5导致图中两处等值线弯曲的因素是 ( )A地形 B洋流C大气环流 D纬度位置6乙地日平均气温10C 日数大于甲地,其主要原因是乙地 ( )A纬度低B冬半年受海洋气流控制C海拔低D夏半年受高气压控制7关于图中两地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气温年较差大于地B两地河流均有冰期C地降水量年际变化小于地D两地所属自然带相同答案 5.A 6.B 7.D解析 第 5 题,两地位于 陆地内部,等 值线发生弯曲主要是受地形的影响。第 6 题,乙地受北大西洋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冬季气温 较高;甲地冬季受
4、寒冷的偏北 风的影响,气温低。第 7 题,为温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年较差和降水量年际变 化较小;两地的自然带都是温 带落叶阔叶林带。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分布图” ,其中 abcde。读图,回答 810 题。8若为等高线分布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位于集水区,有利于河流发育B甲地坡度比乙地小C甲地气温低于乙地D乙地北部有一小盆地9若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风力比乙地大B甲地为晴朗天气C乙地受低压槽控制D甲乙两地都为阴雨天气10若为等温线分布图,甲为海洋,乙为陆地,PQ 为海岸线,下列诗句与图示季节最吻合的是 (
5、)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C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D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答案 8.C 9.D 10.A解析 第 8 题,在等高线图中甲地位于山脊 处,且地 势比乙地高,不利于河流发育且气温比乙地低。甲地等高线密集,坡度较乙地大;乙地北部闭合等高 线 b 以内数值比 b 还大,为高地。第 9 题,甲地受高压脊控制,盛行辐散气流,天气晴朗。第 10 题,根据等温线分布规律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根据等温 线的海陆分布特点知此 时北半球为冬季,据此判断结论。读“某区域等高(深)线示意图” ,完成 1112 题。11如果在图中河段画等高线,则该等高
6、线的凸出方向为 ( )A.东南方向 B.西北方向C.东北方向 D.西南方向12最近几十年来,处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沿海地区滥采滥挖珊瑚礁B.河口段经常使用挖沙船清除泥沙C.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入海泥沙沉积加强D.沿海地区红树林遭到了严重破坏答案 11.B 12.C解析 第 11 题,由图可知, 河段河流的流向为自西北向东南,故河段等高线向地势较高的西北方向凸出。第 12 题,等深线不断向东移动,说明处海水深度越来越小,泥沙淤积速度加快。可能因为该河上游植被破坏越来越 严重,河水的含沙量越来越大,入海口附近泥沙沉积加重。二、综合题13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
7、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1)简述该地区地形和气候的基本特点。(2)图中 a、b 两条支流中,水流较湍急的是_。(3)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 A、B 、C、D、E、F 何处较合适?(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答案 (1)该地地形主要为低山丘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2)a 支流(3)F 处。(4)集中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解析 第(1)题, 结合经纬网确定该地地理位置,判断其气候类型。从地形类型和地势起伏等方面描述地形特征;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气候特征。第(2)题,a 支流处等高线密集,坡度大,流速急。第
8、(3) 题,结合工程量大小和储水等方面确定水库位置。第(4)题,结合图示可直接读出居民点分布特征。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的攀岩运 动发展迅速,某些城市充分利用其有利的自然条件,迅速发展起了野外攀岩运 动,大大地推 动 了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材料二 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米) 图。(1)图中河流干流的流向大体是_;a、b 两河段,水流较平缓的是_河段。(2)图中城市欲在甲、乙两处选择一处发展攀岩旅游项目应选择_处。(3)为解决城市用水紧张问题,图中两条引水线路,哪一条设计更合理。为什么?(4)某中学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 L、P 线路攀登虎山
9、和狮山。有人建议将出发点设在丙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答案 (1)由西北流向东南 b (2)甲 (3) 线合理。 理由:线基本沿着等高线方向修建,工程量小;且可以自流引水。 (4)合理。 理由:两条线路的水平距离和相对高度相近。(或不合理。理由: P 线路后半程狮山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攀登难度较大;L 线路全程坡度较小,攀登难度较小。)解析 (1)据图可知,河流形成于山谷中,根据图中指向标及等高线分布可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a 河段位于海拔 100 米以上,等高 线比较密集,说明其坡度较陡峭,水流湍急,b 河段海拔在 100 米以下,并且等高线比较稀疏,故其坡度较缓,水流缓慢。(2)据图可知甲处为断崖,地势陡峭,适合发展攀岩项目。(3)据图可知线是基本沿着等高线的方向修建,地势变化较小,工程难度小,成本低,同 时引水渠上游地势高于城市,可以形成自流水。(4)此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合理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