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颠覆还是炒作 暴风科技 VR 电视遭质疑2016 年 05 月 15 日 20:42 中国经营报VR 究竟有多火,这一年来暴风科技(60.300, -1.41, -2.28%)的股市狂飙就是最好的注脚。39 个涨停板,股价最高峰达 327 元,总市值高达 400 亿元,超过优酷土豆等一线视频网站。区区 13.5 亿元总资产之所以能支撑起数百亿元的市值,投资者看重的就是暴风科技构建所谓的 VR 生态圈。蓝图描画了一年多,暴风科技 VR 产品陆续出台。5 月,该公司发布了一个全新的概念VR 电视。将电视与 VR 结合起来,在行业内属于首次。与此同时,质疑的声音源源不断。这究竟是技术突破和创新探索,
2、抑或只是一次借势营销?技术突破还是热点炒作?暴风方面宣称,此次发布的暴风超体电视 2 代 VR 电视(以下简称“暴风VR 电视 ”)是业内首款,并颠覆了整个电视行业。它支持 VR 全景版内容,将TV 和 VR 头显互联互通,只要用遥控器就能实现 720的视频观影,还可以使用 VR 头显进行控制。简而言之,原本用户需要把手机嵌入暴风魔镜,戴在头上,观看视频时需要上下左右扭动脖子,才能感受到的全景式体验,如今只需要通过遥控器,调整收看视频的角度,即可体验。这是一场技术革新吗?在业内人士看来,这种所谓的 VR 电视有“先天”和“后天”的不足。首先,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可以创建和体验虚拟世界的
3、计算机仿真系统,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使用户沉浸到该环境中,给用户身临其境的感觉。家电行业分析师梁振鹏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以目前的技术来看,要达到 VR 的观影效果,首先要戴 VR 设备,其次要有 VR 影视剧内容、游戏等。之前也有过裸眼 3D,既不用戴眼镜,也可以达到 3D 的观影效果,也有一些厂商在做裸眼 3D 电视,但至今还是一项非主流的技术,因为它的效果与佩戴 3D眼镜的观影效果差之甚远,同样,这个道理也适用于 VR 电视。”暴风科技 TV 团队负责人芦胜波则对记者回应称, “VR 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要提供全景视频,另一方面沉浸式。VR 电视可以解决全景视频,而通过与VR
4、设备的衔接,又可以实现沉浸式体验感。电视是家庭共享的产品,可以通过一键摇一摇,就转到手机上,电视和手机同步,你可以戴上头盔去感受沉浸式,家人通过大屏幕来感受同样的画面,可以实现共享。”其次,硬件只是基础,内容才是支撑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但目前 VR内容缺乏,所以即便购买了 VR 设备,实际用处其实并不多。梁振鹏指出,“35 年前的电视都号称有 3D 功能,但现在很少有厂商这么说了,即便带有 3D 功能,但大家都介绍说这是智能电视,可以点播影视剧、玩游戏等。除了达不到理想的观影效果之外, 3D 的片源非常少,而 VR 的片源近乎没有,说白了就是买回家没什么用。”实际上,如今 3D 电视就越来越
5、少人提及了,就连产品也鲜有新品问世,技术更是没有实质提升,已经被彻底边缘化了。而据外媒报道,世界前两大面板大厂同时也是电视大厂韩国三星和 LG 已经开始进行 3D 电视的清退工作,而且是完完全全彻底退出。对于此次暴风科技推出 VR 电视,质疑声音不断,认为更多只是卖点上的炒作,原因在于 VR 技术现在还不成熟。芦胜波表示,“每个技术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如果等到技术成熟再去做,就没有人为技术发展去做努力,这是不对的。我们给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也许这种体验跟终极的有差距,但我们的硬件和软件都可以升级的,后续有更好的东西可以不断迭代升级。”“作为互联网企业,想进入彩电行业,想后来居上,必须依靠
6、产品力才行,然后在其他方面也要有优势,比如乐视有乐视网(58.770, 0.00, 0.00%),小米耗资 10 个亿生产内容,包括请新浪网总编辑陈彤过来当副总裁、负责内容等。在硬件、软件、内容资源、平台化上,总要做出自己独特的优势。”梁振鹏说。按照其说法,目前视频行业,优酷土豆、爱奇艺、腾讯视频属于一线视频网站,乐视、PPTV 属于二线,那么 暴风影音只属于三线,能有多少视频资源和一线、二线的网站去比拼呢?不过,从暴风科技方面了解到,他们要做的是开放性平台,目前已经找了爱奇艺合作内容,未来不排除会和更多的公司合作。谈回报期为时尚早众所周知,当前正值 VR 产业的风口,从近期股市上的表现看,凡
7、是涉及虚拟现实概念的股票都迎来了连续涨停,并有望继续上演涨停的戏码,一如此前的 3D 打印、大数据、智能硬件等概念股。而从谷歌、Facebook 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到 HTC、索尼等硬件大鳄,纷纷投入巨资在 VR 上。有统计显示,2015 年国内 VR 项目融资总额已高达 10亿元,甚至连一家名为 87870 的 VR 垂直门户都宣称融资了 3000 万美元,足以见得 VR 所受资本青睐的程度。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至今仍未有一款百万级别的明星产品出现。据了解,2016 年初,全球最明星的 VR 产品 Oculus 刚刚开卖,尽管被哄抢一空,但绝对数量却并不高。有机构预测 Oculus2016
8、年销量将达到百万级,Facebook更是对其收购而来的 Oculus 寄予厚望,期待着其销量奔着 1 亿台而去,并且Facebook 的 CEO 扎克伯格还声称 2025 年 Oculus 销量将达到 5 亿级别。而在国内,更多的是手机支架的 VR 初级产品。相比于国际巨头凭借硬件头显优势已经占领的 PC 端 VR,“人手级”且价格低廉的移动端 VR 成为国内中小创业者的发力方向。走在这个风口前端的暴风科技,也曾推出了暴风魔镜等产品,市场对此反应如何?2015 年该公司全年净利润高达 1.7 亿元,同比增长达 313.23%,似乎又一个苹果式神话出现。但如果拆分该公司四个季度的利润,其一季度亏
9、损321 万元,二季度为 991 万元,三季度利润额为 1717 万元。到四季度骤然保障至 1.49 亿元。这是市场赠与的果实吗?年报显示,暴风科技应付账款有 1.56 亿元的电视机及配件采购费。而关联交易中,暴风科技向日日顺乐家贸易有限公司销售了1.04 亿元商品。同时暴风科技向控股子公司和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 CEO 转让股权,使得这个年年亏损的子公司不用合并报表,转让股权收入变成了投资收益入账。从中可见,暴风科技 3 倍增长的净利润不足以证明市场对该公司产品的认可度。一位业内专家表示,国内的 VR 产业目前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就是缺乏核心技术,目前大多数的 VR 产品宣传趋于概念炒作,
10、而技术方面仍存瓶颈。国内虚拟现实在视频分辨率刷新率以及听觉定位等诸方面制约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移动端的实现,亟待提升技术革新。其二是产业生态紊乱,由于过多“业余选手”入局,VR 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山寨遍地、盗版成风,虚标参数、技术造假更是常有之事。其三是缺乏统一标准,由于 VR 硬件和软件的团队分离,要达成性能和效果之间的平衡很难。而单就硬件来说,厂商之间会涉及许多不同领域,推动标准化,需要一些大厂的主动支持与参与。此外,在内容制作方面,VR 影视制作产业自身也仍面临投入成本高、专业设备有限、情节设置复杂等瓶颈。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指出,VR 产业市场规模有望在 35 年内突破万亿元大关,硬件设备、娱乐内容、跨界服务三大投资机会将不断显现。随着硬件技术的日益成熟及内容资源的丰富,2016 年将迎来 VR 产业的“黄金元年”,市场规模有望超过 300 亿美元。但实际上,VR 离真正落地整个商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 VR 连最基本的完整生态都没做到,包括 VR 内容商向 VR 平台提供内容;内容平台通过设备提供给用户;用户通过支付渠道付费;内容平台与内容商进行收入分成。梁振鹏认为,“未来 23 年,如火如荼的 VR 产业一定会降温,大多数中小企业,都会死掉,市场通过洗牌之后,最终只会留下少数的 VR 企业能够壮大、生存,这就跟过去团购行业的情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