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法艺术的审美】 摘要: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书法艺术的审美取决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具体表现为:线条姿态美、运笔节奏美、形体组合美、章法气势美、内容情感美、心灵意境美。总之,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关键词:书法艺术的美 姿态美 节奏美 组合美 气势美 情感美 意境美 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视觉造型艺术。人们欣赏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时,无疑会得到美的享受,艺术的陶冶,但是,欣赏书法艺术的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书法艺术与其他艺术如文学艺术、音乐艺术、绘
2、画艺术相比显得更为抽象,更难捉摸。一幅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审美结果大相径庭的现象是常有的,即使是对一代书法大师作品的评价,也不一定千口一音。那么,书法艺术的审美是否存在统一标准呢?回答是肯定的。问题在于审美者所占的角度、所持的依据,特别是自身修养的高低。 一、线条姿态美 书法艺术的表现形式,是由线条来完成的,而体现线条美的基本要素,则是要求线条富于变化。书法使用的书写工具是毛笔,以笔锋来说,柔软而富有弹性。书写的轻重、疾快、强弱、顿挫、提按、正偏在纸上留下浓淡、干湿、刚柔、动静、方圆等各种千变万化的线条,它是具有生命力的线条,能够充分体现线条的和谐美和动态美。 1.和谐美。线的美,在美术中
3、最为高等,不靠旁物的陪衬,专靠本身的排列。而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以线为生命之本的,汉字由点和线组合而成,具有高度抽象化的特质。而“点”是线的浓缩,“线”亦是点的延长,“点”和“线”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因而中国的书法艺术,又被称作线条的艺术。古人曾说“学书贵能通变”,运笔中掌握提按、顿挫、徐疾和某些过渡性技巧,是线条呈现变化的主要方法,通过按笔可以达到“重若崩云”,提笔又使线条“轻如蝉翼”、令人有种时隐时现的变化感和沉浮感,从而突出表现作品独特的美感。 2.动态美。对于线条,古来有两个美谈,即:“力透纸背”和“入木三分”。这是表现线条力度的夸张说法,但说明书法讲究笔力,更能体现线条的力度美:瘦能挺
4、、壮能遒、摇曳生姿、似有飞动之态,那么力感与势态就造成了线条的动态美。这种动态之美在书法作品中,使你或许感到如小桥流水,轻流慢淌;或如飞流瀑布,落于九天;或如林中老树,静谧安祥;或如骇雷惊电,震撼环谷所有这些感受,都是书家通过用笔的控制,写出神态各异、丰富多变的动感线条,体现笔墨之外十分微妙的精神内涵。 二、运笔节奏美 书法美与音乐美、戏剧美、舞蹈美的相似之处在于使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以至整幅作品中富有旋律节奏和诗情画意的意趣。就书法作品而言,笔划的轻重缓急、字形的大小变化、字形的结构广窄、开合、伸缩、倚正以及自然的牵连飞渡等等的巧妙运用,都能使整幅作品有种自然的运笔节奏感,使欣赏
5、者从中得到美的享受。 书法和音乐一样,以抽象的语言创造抽象的形象,这抽象的形象似乎很容易引发欣赏者各种联想,在优秀的艺术家笔下,能创造出使人感到旷远、博大、幽微、深沉、高逸,使人精神得到升华的境界。就像优美的乐曲能激动人的心魄、激励人的情性、激发人的幽思。这抽象形象所表达的虽不是明确的什么,但它仍是和人的审美理想、人的情性修养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它就是来自一种修养,一种艺术情志,一种由时代精神折射出来的精神面目,是所有这一切铸成的审美内涵,它寓于运笔中的点画、布白之中,让读者通过书家创造的总体形象去观赏它,感受它,品味它。 三、形体组合美 书法的形体,由笔画、结构、章法三者组成。笔画上,视其提按
6、、顿挫、疾徐、粗细、浓谈、方圆等用笔自然,变化流畅;结构上视其疏密、错落、承转、争让、欹正等照应周到、匀称生动;章法上,视其大小、高低、宽窄、黑白、虚实等协调统一、行气贯通。中国特有的方块汉字,为书法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写出来的字,既要符合规范法度,又要富于变化。字体有长有扁、有疏有密、有古朴有奇宕等等,字写得过于平正、则显得板滞拘谨;结体过于险绝,又易涉怪迁俗。所以应努力做到“平中寓险,险中求平、中宫收紧、左右挥洒、倚侧有正、曲中求直”,才能别有情趣,这样方可称为艺术。人们追求的是真情流露、天趣盎然,符合于当今人们的审美情趣。张猛龙碑,点画多变,以点而言,几处无一相同,此碑结字外疏内密
7、,忽大忽小,忽收忽放,欹侧取势,奇丑相生,结体精密有奇趣。兰亭序中 21 个“之”字,各具情态,形象生动,上下浑然,似天然雕饰,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书品的形体极尽变幻,时整齐匀称,时参差错落,时空旷清朗,时密不透风、形随笔出,字随势生、呈观万千气象,诸多风情,对书法欣赏者来说,书家只有通过形体组合线条,把自己真挚、强烈的感情贯注到作品的境界中去,才能使观赏者而感而动,产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 四、章法气势美 好的章法布局,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应顾盼映带、气脉相通。一幅书法作品应前后呼应,疏密有致,一气呵成,具有艺术的整体感。 1.相呼相应,相承相接。就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来说,整体布局合理,格调高
8、雅的作品,从欣赏者的眼光来看,章法可以夺主先入,扑入眼帘能给欣赏者第一眼的印象,能产生第一视觉效果,是关系到这幅字成败得失最关键的地方。在章法布局中,要照顾到每一点画,每一字的安排位置是否正确、合理和自然。天头地脚、题款用印、字与字相呼相应、行与行相承相接、达到疏密得体、揖让有致、顾盼生姿、浑然一体、整体布局是否自然生动,使人一眼望去,黑白分明、疏密有致、气势贯通、格调一致,令人有种统一感和整体感,达到相应的审美效果。 2.虚实相生,空灵相映。由于汉字的自身特点,书法家们可凭借自己的艺术构思和笔墨技巧,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来表现自己的独特风格。不同的书法作品体现出作者不同的思维形式,有的作品
9、重虚白,气势宽舒静谧,给人以空灵游逸感;有的作品雍容大度,有大气磅礴,纵横决荡之感;有的作品苍古秀拔,奇崛危险,有种孤芳自赏感。书法艺术中注重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如在颜真卿刘中使帖、怀素自叙帖中,虚实相间的例子更为比比皆是。在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虚白之处并非空洞无物,而“虚实相生,皆成妙境”的空间美效果,给观赏者带来了无限的想象,使人回味无穷。 五、内容情感美 任何一门艺术,都是以表达感情,抒发性灵为特征的,书法也
10、是如此,书法家们借助抽象的点画,通过艺术加工,并融进自己的感情,创作出具有情调的作品,从而引起欣赏者感情上的共鸣。作为书法欣赏者,面对一件书法作品,要力图窥见作者的感情因子。作为形式艺术的书法,它不仅要求洞悉作品书写技巧、风格,又要领会作品的内容,了解创作背景。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在“修契事”时“群贤毕至”“流畅曲水”“惠风和畅”的环境中创作出的。就是用他风度超逸、墨彩飞动的正派书风,表现出东晋文人学士的风流潇洒姿态;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子家庙碑等,则集中反映出他的端庄、厚重、雄壮的颜家气派。 六、心灵意境美 意境,是指人的思维境界。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而形成的。人们的意境是千差万别的,同样
11、的功底,不同程度的意境,就出现不同样的书法水平。意境美,是对书法作者的气势、骨力、神采、风味的高度概括。唐太宗说:“夫字以神为精魂”;宋黄庭坚说:“书者能以韵观之”;清姚配中说:“以气为主。”历代书家所说的是“神”、“韵”、“气”。而我们继承了意境美的观点,把它概括为“精、气、神”。 字为心声。作者利用某种特殊的工具,通过书写用点画线条等一系列因素,将心灵中的某种情趣表达出来,这种心灵意境的情趣,往往能使书法作品取得某种神奇的效果。心灵意境美的体现,他决定作者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个性。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字外功”,作者的“字外功”愈深、立意也愈高。他所追求的作品也愈真;愈真则愈美;愈美则愈雅、愈隽永
12、、愈耐人寻味。心灵意境美的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只有不断加强“字外功”的学习,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可见,意境美是书法家思想感情和修养的流露。思想感情是一切艺术的属性,如“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作者完全陶醉在大自然之中。从书法的内容、线条、结构、章法、体势等体现了作者纯真、质朴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短暂、欢乐有尽的感慨。再如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当时提倡馆阁体的书风下,在书法上大胆创造、锐意革新,创造出“板桥体”。他的章法如“乱石铺街”但“乱”出法度,“乱”出神韵,从中可以窥视他高风亮节的卓然傲世的精神;现代书家弘一法师,他的字充分体现了佛教精神,以上书家
13、创造出不同的书法艺术意境美。由此而知,每一个有成就的书家总有自己的个人风格、每件作品都呈现出独一无二的意境美。 综合所述,书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通过从中品味欣赏可以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就在于你是否掌握书法艺术的审美创作规律。人们普遍认为:书法艺术是“心灵与心灵之间的交谈”,只有书法与欣赏者心贴得紧密,艺术才能保持永恒,才有意义,才能真正体现出书法艺术的博大宏深和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张建平.书法教学中的文化滋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8). 2.丁剑林.书法教学与学生素质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1998,(3). 3.肖士义.关于书法教学的几点尝试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0,(9). =本文结束=TXT&DOC=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