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艺术 美与 现实 美的区别和联系:区别:现实美带有分散性、 芜杂性、易逝性;艺术美带有集中性、纯粹性、永久性。联系: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基础,艺术美是 现实美的集中和提高,艺术美能作用于现实美。形式美和美的形式有什么区别?形式美尽管大部分是由美的形式转化而来的,但它与美的形式却有很大的差别:首先,形式美是独立的 审美对象,是一种美的形态;而后者仅仅 是美的一个组成部分(2 分)。其次,形式美有着某种内容,是形式本身所包含的某种意味,而美的形式虽然指向某种内容,但它本身并不包含美的内容在内(2 分)。再次,形式美是单就形式本身来看的,而美的形式是必须结合美的对象的内容来看的(2 分)。理解丑
2、的美学意义?答:丑是美的对立面,从而能以丑 衬美。它和美相互依存,相互斗争,又相互 转化。没有丑,就不可能有美。其次,世界的发展有待于丑的刺激。恶和丑是刺激人们前进的一种重要 动力。再次,审丑历来都是人们审美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历来的文学 艺术都有表现奇丑怪异的杰作。最后,现实生活中的丑, 经过艺术家的心灵点化,转化成艺术 中的美,即 “花丑为美”,进而成为抨击丑的巨大的 艺术力量。美学的学科性质是什么?答: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性质是一门人文学科,与其他许多人文学科有着多方面的联系。美学离不开人,与人生价值有着重要联 系。美学要研究人与 现实的审美关系,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
3、的审美价值的学科。在产品设计中比较常用的形式美学规律有哪些?分别可以产生怎样的美学效果?(1)、整齐 一律(2 )、对称与均衡(3 )、调和与对比(4)、比例和节奏;(5)、多样统 一。艺术创作包括艺术积累、艺术构思和 艺术表现三个方面。艺术构思,是指艺术 家在艺术体验 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以特定的 创 造动机为引导,以各种心理活动和艺术表现方式为中介,使 艺术意象得以 创造和成熟的过程。它包括构思的方式及运作和意蕴的凝结。2、人生的艺术化:科学技术和工业文明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 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 1.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失衡 2.人的内心生活失衡 3.人与自然的关系失衡在
4、高度自动化的环境中,流水 线作 业窒息了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人生艺术化 是种意境 而且是对于真、善、美理解的一定层次 而艺术 又分中西方化 东、西方的审美角度或多或少受各地域的文化影响 以 儒家与道家而言是以近山亲水而论自然之美结合自身的人生观、生活观而道艺术人生 对于生活的理解 也是种艺术 “艺术” 一词一直是值得争议的一词 因为文化 因为生活习俗 或者说是思想 艺术人生 在于我的理解范围 入乡随俗 达观自在 乐山乐水 叹文希义 这便是艺术。“人生 艺术 化” 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 现代美学、文 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 谓 “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
5、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与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 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人生 艺术 化” 是 20 世纪上半叶中国 现代美学、文 艺思想所提出的一个美学的、文学艺术的、也是文化的命题。所 谓 “人生艺术化”,也就是要以美的艺术精神来濡染人格与心灵,使人的整个生命境界成就 为艺术般美丽而富有意义的诗性境界。三四十年代,丰子恺、宗白 华等也 对“ 人生艺术化”命题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丰子恺提出了“真率人生”的命 题 ,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 化” 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宗白华则从意境出发对生命的自由诗境进行了生动而深刻的阐释构建,成为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思想最 为绚烂的
6、华章之一。他们所提出的“人生 艺术化” 的道路相 对于当时的民族困境来看,不免过于高蹈,但这恰恰又是这些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现实的真挚发言。而它的价值与意义在今天进一步彰显出来。 从人类的文化思想与历史实践看,对于人生的艺术化(性)追求并非只是中国现代美学与文化的专利。就其主导倾向与精神特征来区分,我以 为其中大体呈现为三种不同的类别。 第一类是对生活形式的艺术化(性)追求。主要是把 艺术化理解为装饰性或新奇性。具体表 现为对生活用品、生活环境及人体的艺术化装饰与修饰。如 19 世纪唯美派代表人物王尔德喜欢在自己的身体上装饰以向日葵,佩特则重视对 日用器皿和居室 环境的修饰。今天, 对自己的头发、
7、指甲、面部等身体各部位的修饰早已为人们所接受,而 对生活用品、居住环境、购物环境等的艺术化追求也正成为一种能为大众普遍接受的情趣。“日常生活审美化 ”在某种程度上也正是 这类情趣的一种表现。 这类艺术 (审美)化追求在一定意义上有助于提升生活的品位与情趣,但其着眼点主要在生活的外形式上,对于形式的过分重视亦可能流衍为奢靡、颓废与媚俗。3、艺术创作构想( 郑板桥):读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为竹“题画” 的一段话:吃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 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 有画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 不是胸中之竹也。 ”这段话非常形象、
8、生动地 描述了艺术创作的三个重要阶段,即艺术体 验、艺术构思和意象物化。任何一个艺术作 品的创 作都必须经历这三个阶段才能创作出 生动、凝炼具有感染力的艺术形象。下面我 具体来谈谈创作中各个阶段的作用和它们之 间的关系。 一、从园中之竹,眼中之竹看艺术创 作的源泉 艺术创作的第一阶段“艺术体验”是艺术家在观察、接触生活后,被生活所感动,从而产生饱含感情的感受和难忘的记忆与思考。 郑板桥的园中之竹 ,是现实中的竹子“眼中之竹”, 是画家所直接看到、观察到的竹子,虽经过眼球的改造,但改造不大,基本上是现实的忠实反映;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大量的美的事物。如自然界的高山飞瀑、日月之霞、苍松翠柏等;社会
9、关系中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亲情的行为、情境 ,还有品格高尚具有美德、受人崇敬的众多人物,以及个人的生活经历、 记忆、尤其是对生活感受最深,为生活所扣击心弦的时候,往往会产生。 。(由于后文下载不了,大家自己想象吧)谈创作郑板桥论竹绘画创作是一项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为一体的艺术实践活动。艺术创作过程是灵感顿悟和心理情感纠结的宣泄。创作作品是 艺术家个人对 社会、自然的理性 认知。其创作过程可分为三个方面: 创作准备。创作过程本身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艺术家需要感知对象作为创作源泉。正如板桥先生“晨起看竹”。艺术家审美感知是一种积累,创作才能厚积薄发。准 备阶段是不定时的,它可能立即点燃 艺术家的创
10、作激情,其素材也可能为后所用。石涛说“ 搜尽奇峰打草稿”,说明了艺术创 作只是撷取了准备阶段的一部分。创作构思。构思是 艺术家结合自己的 经历,融入自己的情感,思考将有形的素材 进行艺术结合、取舍的 过程,这 一 过程是将客 观形象在头脑 中的理性显现,并 简要的以草图形式 记录下来。板桥先生总结为“胸中之竹”。 “胸中之竹” 是主 观理解的建立形态,抽离了 “眼中之竹”,将载体构成到构思画面中。构思过程是艺术家创作时选择表现形式、画面效果的 综合思维。构思的确立,将直接影响作品的立意、定位、感召力和价值取向。 创作表现。创作表现是根据构思而来,但不是全盘照搬或完全再现。创作实践过程受时间、地
11、点、心理、体力等客观因素影响,也受 实际画面材 质、表 现语言及布局限制,笔下的形态与构思中的存在一定差异,使得画面语言在大的构思下进行局部或细微的调整。板桥先生总结为“手中之竹非胸中之竹” 。板桥先生论竹,实质 是物象意象 物象的转变过程,揭示了 创 作的一般规律。作品的感染力,来自作者的画面语 言组织、表 现形式的力度、蕴含深度,在艺术欣赏过程中再次与观众产生不同的心理共鸣。观众理解画面中的形 态,又参照了自然形 态和作者的 艺术形态,形成了一种感性思维与理性理解的二度创造,艺术实践过程才真正 结束。4 庄子的人生境界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当社会物质产品日益丰富产品竞争越发激烈,使产品设计手法
12、和表现形式都以繁华、醒目、刺激、欲望 为主,同时批量化生产,科技理性的 标榜,又使产品设计出现了过于冷漠、理性,缺少人文关 怀的特征。大量人工产品的制造和人工环境的包围,给 消费者造成了无形的精神压力和视觉上的疲劳。在 这种过度竞争,强调视觉刺激的设计环境中消费者迫切需要的是能够舒缓情绪,使人精神自由的设计形式,以 缓解过分的视觉刺激和生存压力感,这即使当代设计师 的反思,也是高技 术社会中人性的必然 觉醒。“民族的就是国际的” 要找到解决之道,中国灿烂悠久的传统 文化是我们丰富的思想源泉,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的“天人合一”、 “坐忘” 、“逍遥游”思想与现代设计可持续发
13、展的设计思潮有多关联,两者跨越 时空的相互借 鉴,是 对中国现代设计未来发展之路的一种有益探索和启示。庄子的“ 天人合一” 思想与设计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齐物论。庄子强调个人生命与天地自然相生相惜,统一为一个整体,人与自然都遵循统一的规 律,即阴阳二气相互作用。 “天人合一” 是中国古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天人合一”思想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充分肯定“自然界和精神的统一” 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道德理性与自然的理性的一致,关注人类行 为与自然界的协调 。一方面人不能 违背自然,超越自然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只能尊重自然的规律上去利用,调整自然,使之符合人类的需求
14、,同时继续生长,另一方面,自然对于人类不是一个超越异己的本体,而是可以认识,可以 为我所用的客 观对象。这种思想长期实践的结果,是得到自然界与人的精神、行为的一致,自我身心的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平衡 统一,以及由于这些统一而达到的的天道与人道的统一,从而 实现完 满和谐精神追求。所有设计的本质和目的是为人类创造一个更为合理的生存空间, “合理生存空间” 的创造即是对人、自然、物三者关系的协调把握。无 论 从产品设计的材料使用、结构研究、外观设计、功能制造等生 产环节,还是从产品的运输保护、上架销售、回收利用等使用环节来看,这恰与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有着某种共同之处。庄子曰: “天地者,万物
15、之父母也”。这启示我们:人从自然中来,与自然界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设计也需要服从自然规律适度和谐的创造。2、“坐忘”思想与设计庄子思想精神的中核,即“心斋”与 “坐忘”。心斋的“未使有回”,坐忘的“堕肢体,黯聪明” ,都是“无己”、 “桑我”。而无己桑我的真是内容便是“心斋” 。心 斋的意境,就是坐忘的意境。要达到心 斋、坐忘的境界,庄子曰: “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 为形也亦外矣。庄子思想 谈 到:“人生最大的快乐不在物质的感官和享受。而在于去掉成为人生负担的包括精神与物 质上的多余的东西,实现自我的精神自由。产品能否给人完美的精神享受,净 化人们的心灵,成 为人们生活中
16、美好的 记忆,给人温馨的人性关怀。或有“相视 而笑,莫逆于心”之感,悠然心会,妙 处无言之境呼?是产品未来 发展的新趋势,这是庄子“坐忘”思想给我国产品设计的健康发展带来的启发。庄子的“ 逍遥游 ”思想与 设计庄子的艺术精神就是要成就艺术的人生,使人生得到达到 “至乐”, “天乐”,而 “至乐”, “天乐” 的真实内容,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逍遥游即艺术精神的最高境界,指的是人与宇宙想同感相调和,精神解放的大超脱、大自由除去此思想中的逃避现实的消极成分,这种“游”的思想对现 代产品设计仍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过度的就业与工作压力使人们的审美从理性向感性发展,人们期望生活中多一些轻松幽默, 这与
17、庄子的逍遥游思想有着某种类似。不计较利害得失,追求个性的解放,意识的自由,在 这样的审美倾向中,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也将出现新的设计趋势。总结:综上所述,现代产 品设计中,大部分设计给人的美感仅仅局限于豪华 的外表,醒目的外观,艳丽的色彩,刺激的图形中,在这 些浮华的形式下,人的心态变得急功近利、虚伪、脆弱。产品设计的道德理念下降为零,人的心灵在炫目的形式存在中迷失,它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庄子的“天人合一”、 “坐忘” 、“逍遥游”思想,智慧开启了产品设计新的设计理念与美感理念,把人 们从紧张刺激中解放出来,给人清新、狭隘之感,让人精神愉悦,愉悦的心灵才能带来精神的自由。精神自由的人类社会才有和平繁荣的景象。通过设计揭示人类的本质情感, 唤起人 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人 们的精神生活品质, 调整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即是真、善、美的高度 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