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M50视觉艺术产业园.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5050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M50视觉艺术产业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M50视觉艺术产业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M50 视觉艺术产业园对于圈外人来说,莫干山路 50 号不过是一群破旧的老厂房。但是,在真正的艺术家们的眼里,莫干山路50 号却是一块孕育艺术的宝地。自从第一批艺术家看中莫干山路仓库的宽敞空间和合理租金并租来做工作室之后,这些旧厂房仓库的命运就被彻底改变了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不断地有画廊、设计公司、艺术机构和艺术家迁入此处,从而形成了目前上海最具规模的当代艺术场所。这些苏州河沿岸见证过中国工业进程的工厂仓库如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老树开新花,开的是这些老厂房仓库做梦也没有想过的中国当代艺术之花。一时之间,海内外的媒体纷至沓来,争相报道,使得莫干山路 50 号的艺术仓库声名远播,有关上海现代艺术的

2、报道也随之扩散到了全球。不过,当我第一次走进这些由仓库改建而成的艺术家工作室时,还是暗自吃了一惊。这里,并不是我之前想象中的前卫场地除了倚在墙头的大尺寸画作之外,就是画家本人了。其余的,不过是摆满各种颜料的长桌而已。但是画家们想要的,或许就是这样的效果。 “看中这里就是因为这里的空间够大,创作起来,更加方便自在, ”画家陈墙说, “待在太过舒适的环境里反而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 ”营造的氛围艺术的氛围需要被营造。相比以前各自为政的状态,上海的前卫艺术家这次是欢聚一堂了。私人画室、画廊、艺术工作室的捧场让苏州河畔的仓库艺术集群成了气候。画家们本来是散居上海各处,有的借住普通公寓房,有的在自己家中

3、创作。以前,要拜访不同的艺术家的工作室或许要穿越整个上海市。但是现在,却可以在同一个地点同时拜访到许多位艺术家。每位艺术家的风格都是不同的,现在却能够聚集在一起,并非出于预先的计划,而是自然而然形成的,这样的相聚,给彼此提供了交流与撞击的机会,也为艺术家们创造了新的灵感。 “城市的社会环境应该是可以让任何一个小圈子的人都能够在这个城市中找到自己的归宿。 ”画家薛松说。从自我封闭的个人画室,到对外开放的艺术仓库,艺术家们正在努力使艺术社区成为主流社会的一部分,成为上海城市艺术的一部分。第一现场许多艺术爱好者来到上海,下了飞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莫干山路 50 号。艺术家们聚集起来所产生的能量与光芒,

4、不仅仅为本身做了宣传,更重要的是为上海这个城市做了宣传。艺术家们笑着说:有时候工作室的门就被客人任意地推开。教师带来学生,导游带着旅客,还有纯粹是为了满足好奇心的路人。遇到这些张望的眼睛,艺术家们总是会停下手中的画笔,或者回答对方的问题,或者应对方的要求合影。薛松说:“这是将创作的第一现场展示给大家了。 ”存在的意义在欧洲的许多城市,如法国巴黎、德国柏林、英国伦敦,以及美国的纽约,每一个现代化的大都市都有艺术家们的聚集地。政府扶持艺术家,不是出于商业的目的,而是因为艺术家们的存在对城市的文化起到了丰富的作用,他们使得一个城市的精神文化层面具有了多元性。2003 年,北京首度入选美国新闻周刊年度十二大世界城市,原因之一就是798 艺术区的存在与发展,证明了北京作为中国之都的能力和未来潜力。这也为上海带来了思考。上海,从来就是有底蕴的上海是个既尊重历史传统又重视现代时尚的大都会。莫干山路上艺术仓库的存在体现了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先进、文明的一面。这些苏州河沿岸的工厂仓库不仅仅是保留这座城市记忆的载体,如今,也是前卫的当代艺术的创作和发展的空间。可以说,莫干山路 50 号的艺术仓库实现了旧和新、历史和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动结合。这些艺术仓库所拥有的,不仅仅是旧城市的印迹,更重要的是,这里,孕育了新都市的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文化艺术理论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