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49554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功能区声环境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定(暂行)为提高声环境质量监测水平,推进噪声自动监测进程,满足环保系统建设实施噪声自动监测的需要,特制定本技术规定。1 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提出了声环境功能区实施噪声自动监测的点位布设、监测项目、结果评价、数据报送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等内容,适用于声环境质量监测中各城市所开展的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道路交通噪声实施噪声自动监测可参照执行。2 术语和定义2.1 原始数据以噪声自动监测系统设定的最小测量时段测得的数据,是其它各时段统计和分析的基础数据。 (该数据根据使用仪器功能的不同,可以是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频谱、气象数据等。 )2.2 有效采集率原始有效采集率(Ac

2、tivity,简称 Act)是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与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之比的百分数: %10NnAct式中:n在监测时段内实际采集有效数据的次数;N在监测时段内理论上应采集数据的次数。统计有效采集率是在统计时段内参与统计的各分量有效采集率之和与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之比: NActi式中:Act i在统计时段内各分量的有效采集率;N在统计时段内理论上应参与统计分量的个数。2.3 等效声级等效连续声级的简称,指在规定测量时间 T 内声级的能量平均值,当采用2A 声级测量时,用 LAeq,T 表示(简写为 Leq) ,单位 dB(A ) 。2.3.1 连续积分等效声级当采用连

3、续积分方法测量时,等效声级表示为: TeqdtLLi01.lg1式中:L it 时刻的瞬时声级,单位:dB,(下同);T规定的测量时间,单位:秒, (下同) 。2.3.2 等间隔采样时的等效声级大部分仪器均采用等间隔采样的方法进行噪声测量,此时可用下式表示等效声级: NiLeqi10/lg0式中:N 规定的测量时间 T 内的采样次数;Li单次采样的瞬时声级或等效声级。2.3.3 考虑有效采集率的等效声级在噪声自动监测时,因仪器、通信故障和气象环境等影响有效数据采集的情况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应考虑数据的有效采集率来计算等效声级: ActLieqLi10.lgNcti式中:L eq 为总时段的等效声

4、级;Li 为分时段的等效声级;Act 为总时段的有效数据采集率;Acti 为分时段的有效数据采集率;N 为分时段的的个数,即理想情况下应参与计算的 Li 的个数。2.4 小时等效声级1 小时内由原始数据统计计算的噪声能量平均值。 niLiL10/lg0小 时3%10nNAct小 时式中:n1 小时内有效原始数据个数;N1 小时内理论应采集原始数据个数;Li1 小时内第 i 个有效原始数据的等效声级(或瞬时声级) ; Act 小时 1 小时的有效数据采集率。如果小时均值不是由原始数据产生,其定义式请参看 2.9.3。2.5 昼间等效声级、夜间等效声级在昼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昼间等

5、效声级,用 Ld 表示,单位dB(A ) 。在夜间时段内测得的等效连续 A 声级称为夜间等效声级,用 Ln 表示,单位dB(A ) 。 NiLnd iL10/lg0)(或式中:N 昼间(夜间)小时数;Li昼间(夜间)第 i 个小时的等效声级。昼夜划分:一般情况每日(0:0024:00,不跨日期)内,昼间 为6:0022:00 ;夜间为 0:006:00 和 22:0024 :00。对于昼夜时段划分与上述时段划分不同的地区按当地政府规定执行。在考虑有效采样率的情况下: ActLid Li10.nlg或 Ntcind或式中:N 昼间(夜间)小时数;Li昼间(夜间)第 i 个小时的等效声级;Acti

6、昼间(夜间)第 i 个小时的有效采集率;Act( d 或 n) 昼间(夜间)的总有效采集率。2.6 气象监测单元4气 象 监 测 单 元 是 各 类 噪 声 监 测 终 端 的 选 配 部 件 ,可 只 测 量 风 速 、 降 雨 量 2个参 数 , 也 可 测 量 全 部 参 数 ( 风 速 、 降 雨 量 、 风 向 、 温 度 、 湿 度 、 气 压 等 ) , 用于 对 各 种 气 象 指 标 的 实 时 测 量 , 以 对 监 测 数 据 有 效 性 进 行 分 析 。3 监测点位3.1 监测点位数量选取原则声环境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的数量根据城市经济状况及实际管理需求确定,应涵盖

7、各类型声环境功能区。建议功能区自动监测点位数量:超大、特大城市20个,大城市15个,中等城市10个,小城市7个。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数量比例按照各自城市噪声功能区划分面积比例及行政区划情况进行合理分配与布局,避免点位过度集中。若原有功能区监测点位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和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总站物字2010241号)要求,可直接用噪声自动监测点位替代。3.2 功能区点位布设原则测点选择按照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附录B中普查监测法,各类功能区粗选出其等效声级与该功能区平均等效声级无显著差异,能反映该类功能区声环境质量特征的测点若干个,再根据如下原

8、则确定本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1)能满足自动监测仪器安装、监测、管理和质量控制条件。(2)监测点位维护方便并能保持安全可靠、长期稳定的运行。(3)监测点位能避开附近的固定噪声源,避开树木(风天树叶声)的影响。(4)监测点位应距任意反射面不小于3.5米,如果条件不具备,测点可布设在敏感建筑物外,距墙壁或窗户不小于1米(尽量避免较大的反射面) 。(5)测点高度应距地面4-6米。(6)4类声环境功能区选择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区域。4 监测主要统计项目每小时等效声级 L 小时 、小时累积百分声级 L10、 L50、 L90、 Lmax、 Lmin和标准5偏差 SD。夜间最大声级 Lmax 。昼间等效

9、声级 Ld 和夜间等效声级 Ln。分别统计各类功能区监测点位月、季、年昼间、夜间达标率及能量均值。对应的有效采集率。5 监测结果评价昼、夜间等效声级和夜间最大声级 Lmax,按声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6-2008)中相应的环境噪声限值进行独立评价。按监测点次分别统计昼间、夜间达标率。其余统计项目可用于相关的分析。6 数据上报建立功能区噪声自动监测点位的城市,数据报送目前仍按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 (总站物字2010241 号)执行,即:上报每季度第二个月第 10 日(正常工作日)的监测数据,如数据不符合测试条件的顺延报下一天的监测数据,待条件成熟后再根据噪声自动监测的特点提出相关

10、报数要求。7 其他(1)建议各类功能区至少有1个点位安装气象监测单元,若气象监测单元数量更少优先考虑在0类至2类功能区安装。(2)根据管理需要自动监测站可增加录音、录像、照相等功能。(3)功能区声环境质量时间分布图、监测点位调整等与声环境质量常规监测暂行技术规定(总站物字2010241号)规定相同。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8.1 数据有效性(1)噪声自动监测点位中凡是自然社会可能出现的各类声音,均不得视作异常值而予以剔除。(2)每小时等效声级L 小时 、昼间等效声级Ld和夜间等效声级Ln等都应记录相应的有效采集率。(3)单位小时内,气象条件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相关规定

11、,则小时数据视为有效。6(4)每小时等效声级L 小时 对应的有效采集率大于 75为有效数据;每日中昼间等效声级L d不少于12个小时,夜间等效声级L n为全时段。(5)对于剔除的无效数据应做标记。8.2 自动监测仪器的校准(1)自动监测系统除自动电校准外还应定期(一般每季度一次)进行声校准。(2)在降雨、强风过后和温湿度变化梯度较大的情况下也应进行声校准。如监测值出现急剧升高、降低或连续不变情况下,应进行系统检查,排除故障后仍需进行声校准确认。(3)记录现场校准情况。8.3 系统维护 8.3.1 监测点位巡检对监测点位应定期进行巡检,包括:(1)检查仪器的接地线路是否可靠;(2)在经常出现强风

12、暴雨的地区,应经常检查避雷设施是否可靠,户外传声器及延长电缆、风罩、气象杆等是否被损坏,有问题应及时处理,保证系统能安全运行;(3)检查监测仪器的运行状况和工作状态参数是否正常;(4)记录巡检情况。8.3.2 监控中心检查监控中心的日常检查工作应包括:(1)每日检查中心计算机与各监测点位的数据传输情况是否正常;(2)每日应对各子站至少调取一次数据,若发现某子站数据不能调取,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排除故障;(3)每日应对各子站的时钟和日历设置进行检查,若发现时钟和日历错误应及时调整;(4)定时自动远程检测系统,远程检查系统与各点位仪器的运行状况是否异常;(5)定期备份系统的监测数据。78.3.3 系统检修(1)应根据所使用的仪器结构特点和厂商提供的维修手册的要求,制定常见故障的判断和检修的方法及程序;(2)对于在现场能够明确诊断,并且可由简单更换备件解决的问题,如传声器、延长电缆、风罩等,可在现场进行检修与更换;(3)对于其他不易诊断和检修的故障,应将发生故障的仪器送实验室进行检查和维修,并在现场用备用仪器替代发生故障的仪器;(4)在每次检修完成后,根据检修内容和更换部件情况,对仪器进行校准,并记录检修及校准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规章制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