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cjc2202537 文档编号:594606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7年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 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考试(三)语文试题(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自拍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其实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普通人只能从昏暗而晃动的水面中看到自己的模样。历史学家莫蒂默认为,玻璃镜子虽小,但它在 14 世纪被威尼斯人发明的时刻,在人类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几千年来,人类终于可以第一次如此清晰、完整、便捷地看到自己的模样。这同时也就意味着,人类第一次清晰地了解到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这种神奇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自我意识、个人意识的增长。以西欧为例,此前,人们更多是通

2、过自己的家族、教堂、领主、行业公会来定义自己的身份。而镜子的发明则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更频繁地从个体化的角度来回答“我是谁”这个问题。也就是说,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和镜子的发明也许不无关系。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莫蒂默说,在西欧,镜子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个人外貌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从而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们赤裸裸地向观众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不管我长得美还是丑,反正我很重要,请看着我! 无论是镜子还是肖像画,都是技术和媒介塑造自我意识的典型例子。当人们从镜子

3、中看到自己,当人们被呈现在肖像画中供人观看,人们看待自我的方式都在悄悄发生变化。在今天这个时代,和镜子、肖像画一脉相承的媒介技术是自拍。可以说,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一方面,当人们拿起手机,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人们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容貌,这甚至比照镜子都更有用,经常自拍的人对自己脸上最漂亮和最需遮掩的细节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自拍的下一步往往是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这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他人的重视和欣赏。自拍和镜子、肖像画一样, 也在深刻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在社交媒体上不断收获的点赞中,人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满足,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

4、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然而,这种个性并不是单纯的自我表达。自拍经常看上去是随意、即兴的,但其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人们期待这些自拍能够最大限度地符合观众的审美毕竟,只有这样才能收获最多的点赞。所以,与其说自拍助长了人们的自我意识,不如说它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有意思的是,在普通人的表演中,他们假装自己是明星,享受着大家的注视;而名人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自己是普通人,拉近与粉丝的距离。(选自方可成从镜子、肖像到自拍有删节)1下列各项不能证明“塑造自我意识 ”或“催生自我意识分

5、裂 ”的一项是A. 在玻璃镜子被发明之前,古人很难清晰地看到自己的模样。B. 人们通过肖像画赤裸裸地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我很重要,请看着我。试卷第 !Undefined Bookmark, 页,总 14 页 2C. 自拍使每个人都成了自己的狗仔队,近距离曝光着自己的生活细节。D. 普通人通过自拍假装成明星,明星则通过自拍假装成普通人。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镜子的发明有可能催生了个人主义思潮的萌芽,让人们开始更多地面对自我,更经常地思考自己的身份。B. 莫蒂默认为,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的联系,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C. 镜子、肖像画和自拍,是通

6、过技术媒介来塑造自我意识的。自拍是镜子和肖像画的结合体。D. 为了收获最多的点赞,大多数发布在社交媒体的自拍都是经过了精心的设计、挑选和美化,而不是经常看上去的那样随意、即兴的。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拍塑造着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但是镜子和肖像画却不一定具有催生自我意识分裂的作用。B. 在西欧,镜子的出现催生了肖像画的流行。尤其是处于社会上层的人非常乐于邀请画家为自己绘制肖像,这些肖像成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C. 人们用前置摄像头对准自己的时候,此时的自拍功能更接近镜子;当照片上传到社交媒体等待点赞时,此时的自拍功能就类似于几百年前的上流社会人士公开

7、展示自己的肖像画,期待得到别人的重视和欣赏。D. 人们可以通过自拍在社交媒体上塑造另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更多是在他人面前的自我表演。这说明了自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自我意识的分裂。【答案】1 A2 B3 D【解析】1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中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项与 “塑造自我意识”或“催生自我意识分裂”无关。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镜子的出现也和艺术史上肖像画的热潮有着紧密联系”是作者的观点,不是莫蒂默的观点。3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

8、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D 项, “这说明了白拍一方面能助长人们的自我意识,同时也催生了白我意识的分裂。”和原文不符,原文是说“与其说不如说”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陆怡彤 远山她像极了一位童心未泯的邻家奶奶,有着正午阳光一般的笑容。侃侃而谈中,她的话语流露出对人生与戏剧的睿智思考,眼神里满是岁月沉淀的坚定之光。这便是我们对陈薪伊的印象。前不久,由陈薪伊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在国家大剧院结束了长达 8 天的演出。这位年届耄耋的中国女导演,以自己的人生感念和戏剧探索,为全

9、世界纪念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的 2016 年画上了一个韵味悠长的句号。陈薪伊说,自己与莎士比亚的故事始于上世纪 50 年代。那时,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苏联邦达尔邱克主演的奥赛罗和英国奥利弗导演并主演的哈姆雷特 。她顺着他们的思路认识了一个忧郁的王子“哈姆雷特” 。80 年代初,陈薪伊开始学习导演专业,对戏剧的研读让她对莎士比亚的认识慢慢成熟起来,莎剧对人性犀利的解剖让她懂得“经典”与“大师”的含义。在中央戏剧学院的排演剧目中,她是麦克白分场导演之一,并在剧中扮演了麦克白夫人。1986 年,陈薪伊执导的奥赛罗参加中国第一届国际莎士比亚戏剧节,引起强烈反响,她因此被评为当年“全国十佳导演”之一。

10、时隔 30 年,在莎士比亚逝世 400 周年的这个时间节点,陈薪伊再次走进莎士比亚的悲剧世界。如何才能排演出与众不同的哈姆雷特?如何才能引导中国观众读懂哈姆雷特?这些问题在陈薪伊的脑海中不断地徘徊着,直至她再次打开哈姆雷特的中文译本,翻译家朱生豪走进了她的视野。一个火花闪现, “答案就在这里” 。朱生豪,32 年的短暂人生,翻译了 31 部莎士比亚剧作。提起译笔的那一刻,朱生豪勉励自己:“从今天起,我埋葬了青春的游戏,肩上(挑)人生的负担,做一个坚毅的英雄。 ” “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朱生豪曾听到一位日本学者说中国没有莎士比亚翻译,所以他决定要坚持翻译莎翁剧作,就好像他来人间就为了翻译这一件事

11、。这仿佛是他一个人的抗战。他一个人在轰炸机的威胁之下,在轰炸上海的炮火声中,完成了自己的翻译。当哈姆雷特的手稿被炸毁以后,他又重新再来。 ” 陈薪伊忘不掉那昏暗的小屋与破旧的床,忘不掉朱生豪头上的轰炸机螺旋桨,忘不掉屋外的狂轰滥炸,仿佛被烧焦的手稿还挥不去地飘零在半空中。犹如一颗石子,在她的内心荡起波澜。这一次,她在朱生豪的哈姆雷特译本中读到更多的是共鸣。朱生豪将出场两次且只有几句台词的挪威王子小福丁布拉斯放在了人物表的第三位。在陈薪伊看来,满是亢奋与激情的朱生豪是在用言出即行的小福丁布拉斯来观照哈姆雷特。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她解释说:“

12、朱生豪有着令我崇尚的理想人性,即莎士比亚崇尚的理想人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 ”“在剧中朱生豪顽强的生命力、坚强的意志力与哈姆雷特怠惰延宕的性格、懦弱犹豫的内心形成了一种对抗。 ”在这部悲剧中,她期望“无冕之王”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转换能够唤醒观众,希望人们可以用对比的思维重新判断那个被粉饰过的白马王子,从而拷问每一个和自己有关的细枝末节,去做一个言出必行的人。曾执导过京剧夏王悲歌 贞观盛事 、黄梅戏徽州女人 、歌剧张骞和话剧商鞅的陈薪伊,在大多数导演退居幕后的这个年纪,仍然选择了舞台第一线, “言出必行”何尝不是投射了她的艺术人生。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

13、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洽地共处一个空间,大概是每一个戏剧人都要探索的时代命题。陈薪伊说:“虽然许多戏剧的处理是在解剖哈姆雷特,但我不能让哈姆雷特失去莎士比亚戏剧中高贵的气质和高雅的风韵。因而,我用高贵的气质去融合不同的剧种。比如,我加了一段牡丹亭的音乐,因为无论是花园殉情,还是父亲在感情路上的阻隔,奥菲利亚和杜丽娘都是十分相似的。 ”“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 。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因为忠于自己

14、,她渴望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都交付于舞台,把舞台视为不能亵渎的神圣的殿堂,努力用思想和世界观去诠释戏剧作品,感召观众。 “我的人生是随着时代而演变的戏剧人生,我的戏剧是时代演变中的人生戏剧。 ”这便是陈薪伊和她的戏剧人生观。(选自人民日报2017 年 1 月 5 日,有删节)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试卷第 !Undefined Bookmark, 页,总 14 页 4A. 话剧 哈姆雷特融入了陈薪伊对人生的理解和对戏剧的探索,因此显得与众不同。B. 研读戏剧让陈薪伊对莎士比亚的认识逐渐成熟,使她认识了忧郁王子“

15、哈姆雷特” ,懂得“经典” “大师”的含义。C. 陈薪伊在她导演的哈姆雷特中努力探索戏剧的时代命题,融入了许多中国建筑元素,使得中西文化有机融合。D. “你必须对自己忠实”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将生命和时间倾注于舞台,用自己的思想去诠释戏剧。5下列理解呼入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A. 开头运用细节描写,如“童心未泯” “正午阳光一般的” “睿智” “坚定”等词,浓墨重彩地描写陈薪伊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 第二段交代了文章的缘起是陈薪伊成功执导话剧哈姆雷特 ,其中“长达 8 天的演出” “韵味悠长”等词语饱含作者褒扬赞叹之情。C. 文中插叙朱生豪矢志翻译沙剧的事迹,

16、这并非闲笔,因为陈薪伊在阅读他的哈姆雷特译本中产生共鸣,才决定导演哈姆雷特 。D. 陈薪伊在哈姆雷特中加入昆曲牡丹亭的音乐,就是为了证明她“言出必行”的艺术人生。E. 陈薪伊在她执导的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朱生豪的故事,意在诠释其为自己所崇尚的理想人性,即激情与理智相结合的完美人性。6陈薪伊导演的哈姆雷特 有哪些与众不同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4 B5 BE6 1) 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以期用朱生豪和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表演唤醒观众;(2) 哈姆雷特中设计了“中国味道”的细节,如舞台布景里运用中国建筑元素,加入昆曲牡丹亭音乐等;(3)话剧力求忠于自己,如在剧中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

17、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力求用莎士比亚的精神去反观人性,让人类看一看自己发展演变的模型。【解析】4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B 项,根据原文,认识忧郁王子“哈姆雷特” ,是在她看过两部莎翁作品的电影之后。5试题分析:此种归纳内容要点和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解答时应先根据选项确定原文信息所在的位置,然后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并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判断。A 项, “细节描写”错“浓墨重彩”牵强;C 项, “决定导演”在前, “产生共鸣”在后;D 项, “是为了哈姆雷特中加入“中国

18、味道” 。6试题分析:本题考察筛选和概括信息的能力。要在阅读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整合答案。注意要求,要从“与众不同的特点”方面来谈。抓住文中几个关键的句子:于是,她在话剧哈姆雷特中加入了朱生豪的故事,由演员佟瑞欣一人分饰二角来完成。这版哈姆雷特让人难忘的还有那些“中国味道”的细节。舞台布景里中国建筑元素的运用,昆曲牡丹亭音乐的加入,等等,都是现场观众的会心之处。如何令中西文化和谐融“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对自己忠实” 。这是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这也正是陈薪伊的戏剧初心。因为忠于自己,她日夜琢磨如何更好地呈现那些也许只能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的细节;把这几个句子的意思重新整合即是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

19、完成下列小题。扎西的菜园子邢庆杰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下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就特别卖力气。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斜歪在沙发上正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快来吧!出大事了!”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 “是、是菜园子,菜、菜

20、出事了!”扎西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 “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去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不能怪扎西

21、,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菜,不是送人的,你要去卖

22、,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背上。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

23、良心就是秤。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儿八十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地,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了,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卖到钱了。 ”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双手捧到老马眼前。试卷第 !Undefined Bookmark, 页,总 14 页 6老马一看,这些钱有 50 元的、20 元的、10 元的、5 元的大约得 300 多

24、块。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老马眼睛湿润了。7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A. 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以及小说的主要情节。B. 文章第二段在描写老马为扎西建造菜园子时使用了“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等动词,一方面描写建菜园子需要的

25、各种步骤,另一方面也表现了老马对种菜的熟练。C. 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D. 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元到最终的三百多,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和扎西的菜园子。E. 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8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 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9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

26、的西红柿是毒药 ”和“卖菜不用称 ”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答案】7 BE8 ( 1)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 ”为题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是 “扎西” ,故事发生的主要场所是“菜园子” ;(2)文章的标题是全文的线索,文章通过扎西对“菜园子”的态度和看法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3)通过“扎西”与“菜园子”的故事,反映了援藏干部的无私助人,藏区的落后封闭以及藏民的淳朴、善良,从而凸显小说主体。9 ( 1)从扎西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可以看出,藏民的生活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援藏工作任重而道远,还需要加大力度。 (2)从扎西卖菜不用称可以看出,藏民还保留着比较原始的生活习惯,虽然

27、体现了他们淳朴的品格,但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藏民也要多与外界接触,与时俱进,不能落后于时代。【解析】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重要词语、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然后浏览选项,之后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位置,并将选项与其进行比较。A 项, “小说的主要情节”错误;C 项, “扎西不喜欢种菜到卖力种菜”没有使用语言描写;D 项, “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说法错误。8试题分析:本题考察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主要有 1、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2、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3、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4、

28、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本题可从:点明了故事的主要人物、主要场所;是全文的线索;凸显小说主体等角度来回答。点睛:小说标题的一般作用由标题类型而定,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作用:交代主要的人物形象,如我的叔叔于勒 。概括小说主要事件,如范进中举 、 林黛玉进贾府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等。贯穿全文起线索作用,如项链 、 药等。具有象征意义,揭示小说主旨,画龙点睛,如变色龙 、 子夜 、 红与黑等。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 ,如故乡 边城等。从给读者的感受(效果)来看,还有吸引读者的兴趣,引发阅读的冲动的作用 。回答本题的时候,考生首先要熟知标题的一般作用,然后逐一带入文本验证即可。9试

29、题分析:本题探究的是两个情节安排的深意,考生可以按照段落的作用来回答,但重点应该分析和主题方面的关系。注意这两个情节后面的议论话语:西藏这个地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 “这个你不用管,我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宋太初,字永初,泽州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解褐大理评事、

30、通判戎州,以善政闻。有诏褒美,迁将作监丞、赞善大夫、通判晋州,转太常丞。雍熙三年,通判成都府,赐绯鱼。会诏求直言,著守成箴以献。至道初,迁兵部员外郎,充盐铁副使,赐金紫。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会西鄙有警,转馈艰急,改刑部郎中,充陕西转运使。二年,命白守荣、马绍忠护刍粮,分三番抵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并往,为戎人所剽。上怒,捕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系狱。太初责怀州团练副使,之翰、玭悉除名。明年,起太初为祠部郎中,知梓州。俄复旧秩。真宗嗣位,召还,复命经度陕西馈运事。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时分川峡为

31、四路,各置转运使。上以事有缓急,难于均济,命太初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会御史中丞赵昌言等坐事被劾,命权御史中丞。先是,按劾有罪必豫请朝旨,太初以为失风宪体,狱成然后闻上,时论韪之。俄出知杭州。太初有宿疾,以浙右卑湿不便,求近地,得庐州。疾久颇昏忘,不能治大郡,连徙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卒,年六十二。太初性周慎,所至有干职誉。尝著简谭三十八篇,自序略日:“广平生纂文史老释之学,尝谓礼之中庸,伯阳之自然,释氏之无为,其归一也。喜以古圣道契当世之事,而患未博也,忽外物触于耳目,内机发于性情,因笔而简之,以备阙忘耳。 ”(节

32、选自宋史宋太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成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B.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C.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D. 咸平初拜右谏议大夫知江陵府蛮寇扰动太初以便宜制遏诏奖之明年益州雷有终以母老求还诏太初就代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试卷第 !Undefined Bookmark, 页,总 14 页 8A. “通判”在州府长官下掌管粮运、

33、家田、水利和诉讼等事项,对州府长官有监察之责。B. “路”是古代中国的行政区划,始于宋代。宋代的路相当于明清的省。C. “俄出知杭州”中的“出” ,指的是“出任”主管杭州一职。D. “浙右”是地理名词,即浙西。浙右一称来自中国传统文化“东为左,西为右”的观念。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宋太初入仕后,恪尽职守,敢于直言。他在成都府任通判期间,负有监察州府长官的责任。适逢皇上下诏收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献上。B. 宋太初因部下牵连入狱,后来又被起用。属下卢之翰等运送军需时严重失职,宋太初被捕入狱。第二年,他被起用主管梓州,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C.

34、 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难以胜任工作。宋太初晚年因长期生病,思维、记忆力衰退,不能治理大郡,便接连调任汝州、光州两个小州。D. 宋太初著有简谭并作“自序” 。序中说自己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常把所见所感记下来,以防脱漏遗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时陈恕为使,太初有所规画必咨恕,未尝自用为功,恕甚德之。(2)太初与钤辖杨怀忠颇不协,时蜀土始安,上虑其临事矛盾,亟召太初还。【答案】10 A11 C12 B13 ( 1)当时陈恕为盐铁正使,宋太初凡计划、安排的事情,一定向陈恕征求意见,从不独断专行,也没有将功劳据为已有,陈恕很是感激他。(2)按照先例

35、,查验弹劾有罪必须预先请示朝旨,宋太初认为这样有失风纪法度,于是改成结案后报告皇上,当时的舆论赞同他的做法。【解析】选自宋史宋太初传作者:脱脱 年代:元10 试题分析:“太初”做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明年” ,时间变化,前面断开。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太初”做后句的主语,前面断开, “明年” ,时间变化,前面断开。11 试题分析:“出”指“京官外

36、调” 。12 试题分析:“治理有方,很快便恢复了梓州的社会秩序 ”理解有误,“旧秩”意为“原来的俸禄与品级” 。13 试题分析:和足以重点词语“规画” “咨” “自用 ”“德” “协” “安” “临”“亟”的翻译。参考译文:宋太初,字永初,是泽州晋城(今山西晋城)人。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初入仕担任大理评事、戎州通判,凭借良好的政绩而闻名。宋太宗下诏嘉奖赞美他,升任将作监丞、赞善大夫、晋州通判,又转任太常丞。宋太宗雍熙三年,宋太初又在成都府任通判,皇上赐给他绯鱼袋。适逢宋太宗下诏征求直言,宋太初便写成守成箴来献上。宋太宗至道初年,宋太初升任兵部员外郎,担任盐铁副使,被赐予金鱼袋及紫衣。当时陈

37、恕为盐铁正使,宋太初凡计划的事情,一定去征求陈恕的意见,从不独断专行,归功于己,陈恕很是感激他。适逢西部边境需要警戒防务,给养周转不灵,宋太初改任刑部郎中,担任陕西转运使。至道二年,命部下白守荣、马绍忠护送粮草,分三次抵达灵州。转运副使卢之翰违旨将全部的粮草一同送往,粮草被戎人抢劫。皇上大怒,下令逮捕宋太初及副使秘书丞窦玭入狱。宋太初被责罚贬为怀州团练副使,卢之翰、窦玭都被除去名籍。第二年,宋太初又被起用为祠部郎中,主管梓州。不久便恢复了原来的俸禄与品级。真宗继承君位后,下旨让其回到朝廷,再次命他管理陕西运送粮食的事务。咸平初年,授予右谏议大夫之职主管江陵府。蛮寇骚乱,宋太初因为斟酌事宜,自行

38、决断地遏制了事态,皇帝下诏嘉奖他。第二年,益州雷有终因为母亲年老要求还家,皇上下诏宋太初就位代理。当时把川峡划分为四路,各路均设转运使。皇上因为事情紧急程度不同,难以协调兼顾,命令宋太初担任四路总转运使,重要的事务都让他统一筹划。宋太初与钤辖杨怀忠很不和谐,当时蜀地刚刚安定,皇上考虑他们遇到大事会发生矛盾,急切召太初还朝。适逢御史中丞赵昌言等人犯事被弹劾,皇上便命宋太初临时代理御史中丞。按照先例,查验弹劾有罪必须预先请示朝旨,宋太初认为这样有失风纪法度,于是改成结案后报告皇上,当时的舆论赞同他的做法。宋太初不久出京主管杭州。宋太初身体有老毛病,以浙右地势低下潮湿不便为由,恳求近地为官,被允许到

39、庐州任职。因为长期有病,糊涂健忘很严重,不能胜任治理大郡,接连调职汝、光二州。景德四年去世,享年六十二岁。宋太初处事周密谨慎,为官所到之处有干练尽职的美誉。曾经著有简谭三十八篇,自写序言概要说:“纵观平生编纂文史老释之学,我曾认为儒家主张的中庸,道家主张的自然,佛家主张的无为,其实是统一的。我喜欢用古代圣贤之道相合当世之事因担心未能丰富广泛,对突然间触动耳目的外物,触发内心的感觉,趁势提笔都把它记载下来,以防备脱漏遗忘。”三、诗歌鉴赏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己亥岁二首僖宗广明元年曹松其一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其二传闻一战百神愁,两岸强兵过未休。

40、谁道沧江总无事,近来长共血争流。【注】己亥:公元 879 年(乾符六年)的干支。泽国:泛指江南各地,因湖泽星罗棋布,故称。樵苏:打柴为“樵” ,割草为“苏” 。传闻:一作“波间”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第 首开篇轻描淡写,让读者从那“战图”中去想象兵荒马乱、血流成河的现实。B. “生民”一句借人民流离失所、不堪其苦的现状反衬樵苏生活之乐,凸显乐观精神。C. “凭君”一句直写作者对将领讲封侯事的厌弃态度,表达出心中对战争的痛恨之情。试卷第 !Undefined Bookmark, 页,总 14 页 10D. 第二首以“百神愁”之语痛斥战争的罪恶,用“谁道沧江总无食”

41、反讽战事的频繁。E. 两首诗风格迥异: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其二着力用笔,表达直白显豁。15其一和其二两首诗集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答案】14 BE15 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 ,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 、 “荣”与“枯”的对照) ,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42、【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考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手法。B 项,理解和赏析不正确,应是以“樵苏”之乐亦不可复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E 项, “其一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诗句直截了当,掷地有声,并非“用意曲折,语言委婉含蓄” 。15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诗歌的情感。题干明确要求“结合诗(其一)的最后一句加以欣赏” ,考生一定要结合诗句分析。首先答出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和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然后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点睛:考查诗歌的情感的题目,对于此类题目,首先应注意审题,从题干中明确答题的方向以及涉及的范围;然后要掌握思考的角度

43、,体悟情感一般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诗歌的标题,标题可以提示情感、事件、题材,而这些内容都与诗歌情感有关;二是作者、朝代、注释;三是要把握情语,即显性的情感词;四是要把握诗歌中意象的特征。四、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赤壁赋中写作者希望与神仙相伴、与明月同在的句子是“_ ”。(2)杜甫登高中“_”一句,描绘了大江壮阔无比、波涛汹涌的画面。(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写将士们卷旗渡河、鼓声喑哑的句子是“_”。【答案】 挟飞仙以遨游 抱明月而长终 不尽长江滚滚来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解析】试题分析: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遨” 。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五、新添加的题型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两项是A. 感动中国人物李万君,他以其鬼斧神工的技艺,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被誉为“高铁焊接大师” 。B. 联合国新任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曾担任葡萄牙总理,他外交能力突出,四国语言信手拈来,各外媒对他的语言才能赞不绝口。C. 针对媒体热炒的“比飞机还要快的超级高铁”新闻,同济大学教授周顺华认为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