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5945132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圆明园地形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1构成园林实体的四大要素为地形、水、植物、建筑及构筑物,它们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园林景观,构成园林空间。而地形是构成园林实体非常重要的要素,也是其他诸要素的依托基础和底界面,是构成整个园林景观的骨架,地形布置和设计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其他要素的设计。因此,我将以号称“万园之园”的圆明园为研究对象,试总结圆明园中的各种山水地形。简介:圆明园是闻名世界的“万园之园” ,先后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朝,自 1707 年始,经过 150 余年的营建,形成圆明、长春、绮春三园,合称为圆明园。其总平面呈倒.品”字形,占地约 350hm2,南北宽约 2km,东西长约

2、 3km,周长约10km。后分别于 1860、1900 年遭英法联军、八国联军大肆劫掠焚毁,沦为一片废墟,随后又长期遭到土匪、军阀、私民等破坏和盗窃,导致遗珍尽散,名园湮没。圆明三园,虽经几次焚毁和长期盗毁,但所幸山水格局大体尚在,不论冬叶凋零还是草木蔽葵,均能大致想见旧时万园之园的宏大与精致,其山重水复,烟水迷离,变幻无尽而又整体统一的空间实是平地造园的典范和集大成者。圆明三园由于大部分景点无存,建筑只有约略遗迹,圆明三园的遗存,其最大价值莫过于山水空间的格局,故而不能因为任何原因,破坏这一格局。山水体系的保护是圆明三园保护最为重要的部分。山形水系的完整性是保证圆明园遗址公园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3、的最核心的问题,也是证明万园之园的仅剩的最为有力的实证,是山水空间艺术创造的巅峰作品的证明。下面,我将根据自己的调研体会,试总结圆明三园中的各种地形。1.平地平地是指坡度在 3%以下的地形。其坡度小,肉眼较难看出,排水较差,在平地类地形中,主要涉及绿化种植地面、土地面、沙石地面、铺装地面等。园林规划中,需要平地条件的规划项目主要有:建筑用地、草坪与草地、花坛群用地、园景广场、集散广场、停车场等。圆明园中的实例,如绮春园以前的宫殿区。 (图 2)由绮春园以前的宫门(图 1)进入。宫门后草木扶苏,所见的是以前宫殿被毁后留下的平地。但圆明园在平地上,除了布置建筑以外,也会用植物和假山石来分割空间。如

4、原宫殿区遗留的小型土石山和植物群落。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2图 1 绮春园大门图 2 绮春门原宫殿区园中另一个主要建在在平地上的园中园是长春园中的西洋楼景区。西洋楼景区位于长春园北部,平面形状呈长条形。是为了使其不影响长春园的整体风格,而特意布置的。西洋楼景区地势平坦,微有高差也以台阶连接,与园中其他的山势处理手法不同。整体形式上采用法国勒诺特试造园,勒诺特式造园这也是平面造园的经典手法。图 3 规则式造园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3但西洋楼景区也有利用地形高差造景的景点。如著名的大水法,建在坡地之上,借地势增高,给人以更加雄伟壮观之感(如图 4) 。还有绕法山,位于大水法之东,分隔大水法

5、和方河,从平面上看是圆形的山体,坡度大约是 20%30%,较为平缓,但其上多植松木,也显得山林气氛颇浓。起到了分割空间的效果。从绕法山上下来,由山林空间进入平地开敞空间,空间的转换给人带来心理的不同感受。图 4 大水法遗址 图 5 绕法山2.坡地坡地的类型打破了平地类型的单一性,显示出明显的起伏变化,从起伏的不同程度而言,形成了缓坡、中坡和陡坡的形式。21 缓坡一般把边坡小于 30 度 的坡地算作缓坡。圆明园中用缓坡的例子很多,多用在园路两旁,起到障景和分割空间的作用。如下图所示,是从鉴碧亭去往涵秋馆的长提上的园路两旁的缓坡。图 6 缓坡 图 7 坡度较大的坡地2.2 陡坡圆明园中许多空间都是

6、用坡度大约 30%的坡地围合分割的的。多见于道路两旁和水体周围。 (如图 7、8)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4图 8 水体周围的坡地围合图 8 所示的为长春园水域周边所堆叠的山体。山体堆叠考虑到与水面大小的关系,以及天际线的起伏,不影响水面的开敞性,又丰富空间层次的作用。除此之外,坡度还可以改善植物种植条件,提供干、湿、阳、缓、陡等多样性,湿的植物能够更好的生长。还能利用地形自然排水,为一些不耐水湿的植物提供良好的环境,并形成溪流等水景。3.山体和岗埠园林唯山林最盛,有高有凹,有曲有深,有峻而悬,有平有坦,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功。计成在其园冶中认为,山林地是造园的最佳地形。在圆明园这样的人

7、造自然山水园林中,设计多是对自然山水的一种提炼和加工,形成起伏有制、千姿百态的峰、岭、古、山坡、岗埠等景观。山地的类型较前 2 类的形式更为生动和富于变化,从山地的形成手法来说,可以简单概括为人工叠石堆和自然山 2 种,这 2 种造景元素是园林设计中典型的地形特征,尤其多见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地形塑造中。3.1 山体圆明园的山坡,不求山势高峻,只求山环水抱,连绵不绝。因此园中的山体大多高度不高,但连绵不绝。并且山体高度一般超过人的视线 1.52.5 米,这样就能起到分割、组合空间的作用,做到峰回路转的效果。山体在圆明园内的主要作用,是配合水体来划分景区空间,并充当各景区内景点的背景,如果山体

8、堆得过于庞大,可能会造成喧宾夺主的后果,且在低洼地带堆筑大山,对土方就地平衡不利。园内山体主要类型为土山,局部为土带石山、石带土山和石山。土山,以土为主,主要位于景区之间,利用挖湖之土就近堆筑,山势不高,却连绵起伏、层层叠叠,与曲折幽深之水体相互配合,形成园内众多建筑风景点和景区赖以存在的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5山体骨架。圆明园内土山的主要功能在于分隔景区空间,山体本身并不作为主要观赏对象。土山局部置石或叠成洞府,其主要目的在于弥补土山之不足,丰富山水骨架上的景观内容,提升土山的景观品质。如图 9 所示,园路两旁大多堆叠 34 米高的土山,上种点植马尾松等植物,分隔景区,或形成障景,围和出

9、小空间。土山脚下也会有石块维护,既形成新的景观小品,打破单调的构图,又能围护山体,石块还可充当园中休憩的座椅。石山和置石主要分布在景区内部,与建筑、水体、植物等要素组合造景,如绮春园的宫殿区,虽然建筑不在了,但还有花木置石的遗留。在园中,山石景点或与建筑配合、或缀以花木、或与溪涧瀑布结合,各具特色,常常成为局部景观空间的主题。图 9 路旁的山坡 图 10 路两旁夹山山体常常充当建筑的背景。如图 11 所示,石园中的某建筑遗址。该建筑背倚山体,面向福海,前面是开阔的平台。可以想象,当建筑还在时,背景的山体给它带来的景观效果。体量较大或长度较大的山体,常常在不同部位进行高低变化,形成凸起的山峰或凹

10、入的谷地,以丰富山体的天际轮廓线。图 11 园中某遗址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63.2 岗埠园中常见的岗埠有两种。一是用山石泥土堆叠的,高度较高,体量较大的土石山,上面种有乔灌木等植物,甚至有接露水的石质小品,有台阶,可上人,起到一定的交通作用,如图 12。还有一种,高度较小,多见于路边,外围用大石块围护,中部是土,土中种植各种植物,如图 13 所示。图 12 岗埠 1 图 13 岗埠 2与山水集中布置的园林(如北海、颐和园 )相比,圆明园内山体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以与其分隔空间的功能相适应。首先,园内山体最主要的形态为狭长的带形,山体基盘宽度介于 540m 之间(以 515m 最为普遍),

11、 只在局部适当扩大,形成山体的主峰。其次,山体较低矮,很少山体高度超过 10m,并且以 7m 以下的山体分布最广。因此,整体看来,圆明园内的山体以低矮的冈、垅阜为主体,没有高峻挺拔、雄伟壮丽的山峰出现。在圆明园的空间塑造上,山体起到了极大地作用,特别是山体的围合方式。圆明园的围合方式,主意有以下几种。(1)四面围合(或接近四面围合)从视觉角度分析,此种形态的空间感主要取决于山体围合的空间距离 D(即观赏者与山体间最大视距)与周围山体高度 H 之比值(D/H)。如果周边山体完全闭合,且(D/H)4,则视线外泄 ,空间封闭感减弱。在具体的园林创作中 ,绝对封闭的山体并不存在,而是在某些局部留下豁口

12、,作为景区入口或与其他景区视线联系的廊道。圆明园内属于这一类型的景区包括:鸿慈永祜、碧桐书院、上下天光等。此外福海景区、九洲景区从整体格局上看也属于这种模式,虽然九洲景区内环山体不能实现围合,但扩大到外环,基本实现了山体的四面围合之势。(2)三面围合从视觉角度分析,此种空间形态从三面限制视线,一面敞开,视线沿敞口单方向外泄。与四面围合的空间相似,由敞口方向观内部闭合空间,其空间感主要取决于周边围合山体的高度和空间深度。属于此种类型的景区主要有:前湖、镂月开云、慈云普护、三潭印月、夹镜鸣琴等。(3)两面围合包括两种基本形态:山体从两个相邻方向围合,另外两个方向敞开,类似于“L”形(如图 11)

13、。如山高水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7长景区西北角。此种形态的空间围合感较差,视线沿无山的两个方向自由驰骋。山体限定的封闭空间只隐约存在于山体端头连线围合而成的三角形区域内,靠近山体结合点部位空间围合感最强。山体沿两侧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一带形空间,视线可以沿山体平行线自由流动(如图10) 。这一带形空间的视觉感受同样取决于 D/H 值。根据带形空间所处位置及其连续性与否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位于景区外围山水骨架上的连续绵长的带形空间。此种形式分布很广,九州景区、福海景区等景区外围山体所围合的空间均属此类;第二类,位于景区内部非连续的短带形,如坦坦荡荡景区东西两侧山体所限定的空间,这一空间由于山

14、体低矮,山体间距离较长,D/H 值很大,基本上没有空间围合感。第一类带形空间为园内极为重要的一种空间形态。从功能上讲,这一带形空间构成了不同景区间分隔和联系的过渡空间,同时也是各景区外围水路网络的载体。4.水系地形不仅包括山地、丘陵、平地,也包括河流、湖泊等水系的处理。园林中,大凡出色的风景,几乎都离不开山,而有山又有水,山水相互辉映,更能显出景观的妩媚,山水之间相互依存而显得相得益彰。圆明园中的水系,涵盖、模仿了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的水,包括河、湖、滩、瀑布、溪涧等等。而山和水的的依存,更使得这座园林的山水骨架分外出色。4.1 岛屿圆明园中的岛屿很多,其中有孤岛,有半岛,也有中国皇家园林中最典

15、型的“一池三山”的体现。在绮春园中,原宫殿区西部的鉴碧亭,原本是水面中的一座孤岛,现在重修其上的建筑鉴碧亭,并在其上架桥,与右岸相连。图 9 原鉴碧亭华中农业大学本科实习论文 8图 10 鉴碧亭图 12 福海中一池三山又如长春园中的海岳开襟景(如图 11) ,其形态更为规则,面积更大,也更为有趣。圆明园中的福海中的三座小岛,是典型的一池三山的做法。三座小岛在水面上“方岛串联” ,但又各具风格。福海中央“北岛玉宇、蓬岛瑶台、赢海仙山”三座神宫呈西北往东南方向斜串联,且楼阁尽显诗情画意。图 11 海岳开襟5.总结圆明三园以山水为骨,画意入园,巧妙布局园居建筑、点景建筑和观景建筑,精心配皿树木花卉,

16、创造出一系列丰富多彩、性格各异的园林空间,形成了众多的园中园和景点,而整体又非常统一、连贯,一气呵成如行云流水般,空间体验往复无穷,意境相当丰富。“真目不给赏,情不周玩也。 ”圆明园中的山水设计,因借自然低洼地势,挖湖堆山,创造了变化丰富、风格多样、往复无穷而又整体统一的山水空间。园内山的高度虽一般在 10m 以下,但连绵不绝,气势通宾,并成为划分园林景观空间的中要介质。园中以水景为主题,艺术地再现了烟水迷离、萦回变幻的江南风光。圆明三园,通过对地形的处理,体现出中国园林显著而典型的空间的流动美感。参考文献:圆明园盛期物质实体空间构成要素分析_山水要素吴祥艳圆明园九州景区山形_水系_植物景观的研究及恢复檀馨 李战修园林建筑师手记之八_园林地形章怡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