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单元教材分析,南仓中学马艳玲,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课标解读,一、知识解读: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和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 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西安事变及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七七事变和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以南京大屠杀为例认识日本帝国注意残暴的本质,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中共七大,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二、能力解读:1、通过对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分析及阅读有关不抵抗政策的材料,提高阅读历史资料的能力。2、通过探讨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3、通过对南京大屠杀史实的认识,驳斥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史实的论调。认识日本
2、军国主义的本质,汲取历史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4、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原因及意义的分析,感受抗战胜利的喜悦,认识战争的罪恶,树立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思想。,第十四课难忘九一八,难忘九一八,九一八事变,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经过: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结果:由于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亡了 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击队开始局部抗战,西安事变,背景:日军侵略华北,民族矛盾激化 中共确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张学良、杨虎城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 蒋介石坚持反共政策,亲临西安督战目的:逼蒋抗日时间:1936年12月12日“双十二事变”经
3、过:张杨劝谏不成,实行“兵谏”,通电全国,要求联共抗日结果:中共派周恩来进行调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意义:标志基本结束十年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一、知识结构,二、教材重难点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本节的第一个重点。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为侵占中国制造的借口,是日本帝国主义要把中国变为其独占殖民地的重要步骤。标志中日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开始局部抗战.西安事变既是本课重点,同时又是难点。在这里要介绍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以及历史意义,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和平,由分裂对峙走向合作抗日。它既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又标志着抗日民族统
4、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为两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共赴国难,联合抗日奠定了基础。,三、教学建议:,本课为抗日战争这一单元的开始,建议向同学们总体说明抗日战争的时间1937年1945年八年抗战,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中国已经开始局部抗战,到七七事变抗日战争正式爆发。整个中华民族在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确领导下,进行全面的民族抗战。这是抗日战争能获得胜利的最重要原因。,导入: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例如播放爱国歌曲松花江上,能很好的渲染气氛,提问这首歌的背景和感受?讨论归纳近代史上日本侵略我国的史实。,注意解释抗日义勇军和抗日游记队的异同,补充杨靖宇和赵一曼、八女投江的故事,使同学认识到中国人民局
5、部抗战的开始。利用史实图片资料历数日本在东北所犯的罪行加深亡国奴的印象 。,通过讨论张学良、杨虎城作为蒋介石的部将为何敢以下犯上发动“兵谏”?整理出西安事变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 。从西安事变发生后的复杂形势进行分析通过杀蒋还是放蒋正反两方辩论突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难点。,第十五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一、知识结构,全民族的抗战,卢沟桥事变,时间:1937年7月7日 地点:北平卢沟桥经过:日军借口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搜查,遭到拒绝后进行炮轰,挑起七七事变。结果:日本全面侵华的开始,全国性的抗战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背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共主动提出并积极实施与国民党的合作
6、。经过: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八一三事变后,国民党发表自卫宣言,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意义:成为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关键因素,南京大屠杀,背景:日军发动八一三事变,大举进攻上海,攻陷南京概况:1937年12月日军对南京进行了长达6周的血腥屠杀,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二、教材重难点分析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卢沟桥事变”,二是“南京大屠杀”。这两目都是本课的重点。“卢沟桥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不仅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南京大屠杀”是无数屠杀惨案中的一个典型。本课
7、的难点:1、为什么说“卢沟桥事变”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2、红军为什么要进行国民政府的改编?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4、南京大屠杀得30万人数如何得来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认定总数达20万以上,这个数字还没有将日军所烧弃的尸体或以其它方式处理的15万多人计算在内。 本课的关键点是如何正确认识“南京大屠杀”及当今日本右翼势力极力掩盖南京大屠杀的事实。,教学建议:导入时可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提问:这首歌的歌名是什么?它创作于什么时期?这首歌创作于抗日战争那个中华民族最危急的时刻,本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灾难深重的年代,聆听革命志士豪迈的誓言:“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识图法。结
8、合卢沟桥事变形势图,认识到卢沟桥战略位置的重要性,从而理解日军为什么发动卢沟桥事变;结合中国守军在卢沟桥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体会“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的含义;结合南京大屠杀的几幅图片,充分认识日本侵略者的凶残本质。2让学生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比较。,第十六课血肉筑长城,一、知识结构,血肉筑长城,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战役,百团大战:1940年8月12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以破坏敌人的交通线和摧毁敌据点为目标的最大规模主动出击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115师取得的抗战以来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中共七大,背景:胜利前夕
9、,为争取最后的胜利和中国光明前途。内容:毛泽东做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制定党的政治路线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抗战胜利,重要事件: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反攻。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本课教材通过平型关大捷、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等战役,突出体现了“血肉筑长城”这一主题:中国军人在战场上英勇献身,用中国军人的血肉之躯筑成抵御外来侵略的长城。,二、教材重难点的分析:,本课的重点有二。一个是台儿庄战役。首先,因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开始后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胜利。其次,这次胜利是用生命为
10、代价换取的。这一战役集中体现了“血肉筑长城”的主题及民族危亡时激发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感。其二是百团大战。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改变侵华政策,以主要兵力进攻抗日根据地,对抗日根据地实行“囚笼政策”和疯狂的“扫荡”;这一时期,国内投降的倾向日益严重。为了打破日军对根据地的封锁、克服投降危险,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主动出击日军,进行了百团大战。百团大战取得重大战绩,极大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信心。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成为抗击日军侵略的中流砥柱。难点:中共七大:中共七大的召开背景课本没有做详细介绍,这是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中心任务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这条路线可从目标、任务、力量三个基本
11、点理解,是实现在抗战胜利后建立新中国、实现光明前途的行动纲领,了解重要意义。,教学建议:1、列表归纳法。列表归纳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本课中涉及三个重要战役,可以通过列表的方法加以对比归纳,从时间、地点、参战部队、指挥者、战绩、意义等详细比较。2读图学习法。充分利用课本中的地图或插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明确地图的方位,历史地名与现代地名的对照,各种图例的说明等,掌握有关史实空间分布的特点,或认识判断历史事态发展变化的进程。例如,结合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学习台儿庄战役时,先在图中找到台儿庄的位置,然后根据图例观察日军进攻的方向,推断日军下一步行动计划,从而了解台儿庄战役的背景。其次
12、是运用地图,将获取的历史地理信息与特定的历史阶段或重大史实联系起来进行分析。3列大事年表法。本课涉及的重要时间比较多,很容易混淆,可以按先后顺序一一列出,集中记忆。,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课标解读:一、知识解读: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所做出的努力 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 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 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二、能力解读:1、通过对抗日战争胜利后时局的分析,充分认识重庆谈判的背景以及重庆谈判斗争的复杂性,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2、理解“挺进”与“开辟”大别山的艰苦里程,并结合地图分析挺进大别
13、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开始。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以及利用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根据三大战役示意图描述三大战役的简单经过,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第17课 内战烽火,一、知识结构:,全面内战,重庆谈判,国民党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原因,中国共产党为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概况,时间:1945年8月26日10月10日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结果:签定了双十协定,转战陕北,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1947年3月国民党进攻陕甘宁解放区,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毛泽东、周恩来转战陕北,彭德怀、贺龙率领西北解放军粉碎敌人的进攻,挺
14、进大别山,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二、本课重难点分析:,1重庆谈判的原因和历史意义原因:国民党方面:蒋介石仍未放弃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的意图,但蒋对全面内战也有顾忌:一是经过八年抗战,全国人民普遍期待和平 。二是英、美、苏三国都表示不赞成中国发生内战。三是国民党政府的精锐军队抗战期间都退到中国西南和西北地区,调兵迁将需要一段时间。共产党方面: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民主 。2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 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演变国共关系的总体演变历程: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
15、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三、教学建议:,重点突破:运用美助蒋抢夺胜利果实的影视资料,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文等,提出一系列问题:如美帮蒋运兵,说明了什么问题?蒋是“以国家大计为重”邀请毛泽东去谈判吗?通过讨论,认识到重庆谈判虽然不能改变蒋发动内战的既定方针,却使我党在政治上获得了极大的主动。难点挺进大别山。难点突破: 运用地图,挺进中原影视片段,让学生生动地感知战略反攻前的形势和挺进大别山的宏伟气势。1、线索法:利用单元知识结构总体把握本单元的知识点:2分析法:结合重庆谈判的过程和最终结果,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蒋介石发动的是一场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必将遭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反对
16、,最终注定会失败。这场战争充分说明了民心向背是革命成败的关键。,第18课 战略大决战,知识结构:,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1948年9月-11月林彪、罗荣桓率领东北人民解放军发起,歼敌47万,淮海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刘、邓、陈、粟、谭指挥中原和华东解放军发起,歼敌55万,平津战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东北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歼敌52万,意义: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加速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时间:1949年4月毛泽东和朱德下达命令分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结果:4月23日解放南京标志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解放战争
17、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战争初国共两党军事力量相差悬殊,但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却在短短的三年内由弱变强,打败国民党军队,最终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为什么解放战争会如此迅速的取得胜利?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制定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为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第二,国民党方面政治孤立,失去民心;军队厌战,士气低落;贪官横行,统治腐败;美援断绝,蒋桂分裂。 2难点分析(1)首战东北战场的有利条件第一,在兵力对比上解放军占优势。第二,东北敌军孤立分散。第三,解放军后方巩固,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 (2)党中央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的原因和平民主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共产党顺应了民心;可避免不必要的
18、伤亡,保障了北平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了古都的文物,免遭战争的破坏。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的倒戈提供了良好的范例。,三、教学建议1、比较法通过列表对比三大战役的作战地区、指挥者、参战部队、歼敌人数和影响。2、识图法。通过三大战役示意图,掌握三大战役发生的时间、歼敌人数、战略态势、地理范围,进一步认识三大战役的历史作用和地位。通过解放军进攻锦州,明确锦州的战略地位和攻占锦州的重要性。通过人民群众积极支前、淮海人民支前统计表,说明中国人民解放军得到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认识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人民的支持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之一。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城则记录了北平
19、的和平解放,同时也反映了人民对解放军的欢迎。 3、分析讨论法:多角度全方位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和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提示可以从人民、中共和国民党三个方面分析,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课标解读:一、知识解读:张謇与其兴办的实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状况 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在中国的出现以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为例,了解大众传媒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二、能力解读:1、通过对民族工业和萧条原因的分析,培养对历史现象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搜集有关反映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文字、图片等史料,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民国初年社会风俗的
20、分析,认识这种变化是道德观念、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改革,是社会发展、历史进步的结果,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史实的能力,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二、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朝末年出现民族工业的萌芽时期一战期间的民族工业“黄金时代”一战后至新中国建立前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时期,2.难点1)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主要原因:辛亥革命扫除了一些障碍,是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内因,一战时期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是其外因,2)正确了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原因: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就决定
21、了中国的民族工业必然具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表现:A.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B.发展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和沿海地区;C.受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整体水平落后。,三、教学建议:(1)分析法。通过学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分析出导致近代民族工业长期落后的根本原因是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资本主义作为中国社会崭新的进步的生产方式,在一战时期进一步发展,为中国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基础。在历史中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革命的一面,如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但由于其软弱性最终不能领导中国革命成功。(2)表格归纳法。通过表格归纳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和特点,使我们能够清楚认识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的特
22、点。(3)读图学习法。通过对图表的学习,能够比较直观地学习历史,也有利于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史图结合是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如通过对一战期间,中国面粉出口增长的图表的变化,可以看出这个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代。,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知道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电影、申报、商务印书馆等史实以及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改称呼等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2难点:本课的知识点较多,时间跨度大,难于记忆和区别。尤其是西方文明在传入中国的过程中由于旧势力的阻挠,步履维艰。,三、教学建议:1归纳历史之最1876年修建的淞沪铁路,是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我国最早架设有
23、线电报是在19世纪70年代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定军山是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我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上海明星公司拍摄的歌女红牡丹1872年,上海创办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报纸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2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列表比较本课学到的重大社会生活变化。时间史实19世纪70年代火车、轮船和有线电报在我国出现。1872年,上海创办的了当时最著名的报纸申报1897年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片定军山辛亥革命(1912年)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
24、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废除跪拜礼,代之以握手、鞠躬礼;废除“老爷”“大人”等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称呼。3识图法。通过观察课本的“黄鹄号“轮船复原图、早期的火车头,一方面感受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感受到近代以来科技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过定军山剧照,加深对中国近代第一部电影的直观认识;通过辛亥革命军警为行人剪辫子,认识社会习俗改变的难度之大。4阅读故事。通过阅读课本的小字部分故事,加深对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认识。另外也可以搜集有关近代生活的故事进行学习。,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的课标解读:,一、知识解读:詹天佑、侯德榜等近代科学技术方面重要人物极其贡献魏源和
25、严复 等人的主要思想 以科举制度的废除和京师大学堂的开办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 知道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等人的主要成就二、能力解读:通过比较这些杰出历史人物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二、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近代科学家和思想家的主要成就(1)近代科学家及成就詹天佑和侯德榜认识两位科学家不甘落后,刻苦钻研,坚忍不拔的科研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热爱祖国,为祖国争光的爱国主义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2)近代思想家及思想 魏源和海国图志严复和天演论 2难点(1)“人字形”铁路的工作原理?“人字形”铁路从青龙桥起,依山腰铺设“人”字形路轨,列车运行至此时
26、改用两部大马力机车,一前一后,一推一拉,通过“之”交叉口再换方向,推的改作拉,拉的改作推。这种创造性的设计,既简易可行,又减少了线路的长度。,2、魏源和严复的思想有什么异同?魏源和严复作为中国近代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例如他们都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但是他们对学习西方的内容不一样,魏源作为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军事和科学技术,而严复作为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他的“世道必进,后胜于今”思想则侧重于学习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两位思想家是近代主张学习西方长处来抵抗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的爱国思想家,其主张虽符合时代的发展,但是他们的
27、思想经过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证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行不通的。,三、教学建议:1,识图法。首先,掌握课本关于詹天佑、侯德榜、魏源和严复的人物图片并联系他们的主要成就或主要思想;通过课本青龙桥站西“人”字形轨道上下行车的情景,理解这种设计的工作原理和詹天佑的聪明才智,树立自己的创新意识。,2表格比较法让学生设计表格包括类别人物成就地位或意义科技:詹天佑主持和施工京张铁路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碱业的垄断思想:魏源海国图志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里的先进人物,开始面向世界,注意研究现实问题。魏源的思想对洋务
28、运动影响很大。严复翻译天演论“世道必进,后胜于今”的社会进步理论,在当时的中国打击了封建势力,启发了中国知识界探索西方资本主义的作用。严复的思想对戊戌变法影响很大。,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二、重点难点分析重点:1.新式教育的开端随着西方坚船利炮的入侵,西方近代教育制度亦传入中国。近代中国的一些有识之士以及洋务派都将民族图强的希望寄托在新式教育上,并将教育症结归于科举取士制度的束缚,极力主张改革乃至废除科举。,近代中国新式教育的开端,则是外国传教士在中国设立的教会学校。,中国官办近代教育始发于洋务教育。清政府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外交事物,也出于洋务运动本身对于人才的需求,从19世纪60
29、年代开始开办了一批新式学堂。同文馆则是中国第一所官办的洋学堂。从而大大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难点:晚清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中,救国图存成为时代呼声,改革中国旧的有用之材,成为朝野上下议政的热点之一。,三、教学建议:1.图文结合法。搜集整理有关科举考试的图片:唐太宗时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宋朝科举考场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发展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产生过一定的积极作用;科举考生看榜图来了解明清时期八股取士已严重阻碍了社会进步。从而认识到当时落后的教育制度,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了,进一步掌握科举制度的兴废顺应了历史发展的需要,改革旧的教育体制是当务之急。搜集图片北大教学楼
30、北大校门一角等图片,认识“北大”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一步。,(2)讨论法。学生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对照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里的课程、课时与我们今天课程、课时设置,看有什么区别?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中学,你会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说明理由。通过以上问题的讨论解决认识奏定学堂章程进步性以及局限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亲自参与讨论分析,从而提高自己分析史料得出结论的能力,并从中接受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听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片段之后,讨论这两首歌曲有哪些艺术特点?在当时起什么作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创作于抗战时期的歌曲为什么把它作为今天的国歌?使学生认识到歌曲产生于民族危难的抗战时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国歌今天仍然鼓舞着中国人民为国家强盛而奋勇拼搏。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自己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3).列表法。归纳民国时期文学艺术成就,创制表格,使本课知识条理清晰,以便从宏观上把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