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4362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水土资源平衡分析1.1 需水量分析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是高效节水农业的基础,尤其是对以水稻为主的地区,灌溉制度设计更加重要。参考当地已有的实验成果,结合本项目区实际,应大力推广“浅湿间歇”和“浅晒深湿”型节水增产灌溉模式。a) 水稻灌溉制度水稻全生育期用水包括育秧用水、泡田用水、本田期用水三部分。1)育秧用水水稻育秧分为水育秧、湿润育秧和旱育秧,水育秧适应性广,多年来为项目区群众所采用。水育秧平均秧龄 35 天左右,耗水量约 150mm,晾芽排水量180mm 左右,合计约 330mm。秧田面积与本田面积比值,取 0.084,本次拟定秧田灌水定额为 20 m/亩。2)泡田用水量泡田用水量包括

2、土层饱和用水量、泡田期耗水量及泡田后田面存水量三部分。据实验资料,油菜、小麦茬田泡田 23 天,每亩泡田用水量约为 90 m。泡田期若有降雨,降雨利用率按 70%计。本次规划泡田定额为 80 m/亩。3)水稻需水量和田间水层设计依据安徽省水稻需水规律及其应用初步分析报告 ,不同水稻的不同生育阶段设计水层见表 4.5-1.水稻生育期分旬 值成果如表 4.5-2.4)水稻灌溉定额依据田间设计水层要求,对不同水稻分别进行田间水量平衡计算。有限利用降雨,若短期降雨量大,可深蓄至设计水层上限;在田间水层降至设计水层下限时,则灌水一次,灌至适宜水深,分蘖后期烤田,排干水层 37 田,平均烤田 5 天;黄熟

3、期不再灌水。经水量平衡计算,项目区多年平均水稻灌溉定额如表 4.5-3。表中灌溉定额包括秧田期用水和泡田用水量。表 4.5-1 水稻生育期设计水层表(单位:mm)稻类别分层类别 返青 分蘖初分蘖后(烤田)拔节孕穗抽穗开花 灌浆 黄熟适宜 1040 1040 1040(0) 2060 2060 030 0中稻上限 60 80 80 150 120 60 40注:烤田一般在分蘖后期约 37 天,平均 5 天;表 4.5-2 水稻生育期分旬 a 值成果表5 月 6 月 7 月水稻类别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 下中稻 0.79 0.96 1.01 1.04 1.14 1.188 月 9 月 10

4、月水稻类别 上 中 下 上 中 下 上 中中稻 1.18 1.11 1.03 0.94 0.92注:1、本成果适用于节水灌溉制度;2、表中数据为大田 a 值。表 4.5-3 项目区水稻灌溉定额成果表(单位:m/亩)灌溉期 秧田期 泡田期 生育期定额 20 80 210注:系典型年值。水稻灌溉定额为 310 m/亩b)旱作物灌溉制度本次选小麦及蔬菜作为旱作物代表,根据省内需水实验及有关规划资料,拟定各代表作物灌水制度如下:1)小麦以小麦代表午季的油菜和小麦。113 月期间,相邻两个月的总需水量大于同期降雨量 30mm 以上,或月降雨量小于 5mm 时,灌水一次为 60mm;45 月期间,月需水量

5、大于同期降雨量 90mm 以上,灌水一次为 60mm。2)蔬菜以蔬菜代表蔬菜、黄瓜、花卉等。考虑蔬菜品种多、茬口多,因此其生长期按全年计。114 月期间,月降雨小于 50mm,灌水 70mm;510 月期间,旬降雨小于 30mm,灌水 50mm。3)旱作物灌溉定额经计算,旱作物多年平均灌溉定额如表 4.5-4。表 4.5-4 项目区旱作物灌溉定额表(单位:m/亩)项目 小麦 棉花 油菜 豆类 蔬菜定额 100 120 60 50 450c)综合净灌溉定额本项目建设标准采用灌溉保证率 80%。在此保证率下的当地农作物灌溉定额(淮上区农业局提供)见下表:表 4.5-5 作物灌溉不同保证率的灌溉定额

6、(单位:m/亩)灌溉保证率作物75 80水稻 260 300小麦 70 90棉花 70 90油菜 60 90玉米 65 90注:系典型年值。表 4.5-6 项目区农作物综合灌溉定额计算(单位:m/亩)植物种类 水稻 小麦 棉花 油菜 玉米 复种指数平均种植指数( %) 80 80 5 20 10 200灌溉定额 300 90 90 90 90 综合灌溉定额 240 72 4.5 18 9 343.5结合当地群众的丰产灌溉要求,制订合理的灌溉定额。根据灌区的作物组成和采用的灌溉制度,经计算,项目区在 P=80%的典型年 1985 年下,综合净灌溉定额为 343.5m/亩。项目区拟实行自流引水,斗

7、、农、毛渠配水到田间的灌溉方式,斗、农渠两级渠道水利用系数分别可达 0.8,田间水利用 按 0.95 计算。典型年内设计种植制度为一年两熟,综合净灌溉定额跟别为 1=343.5 m/亩,则设计典型年内M毛灌溉定额:毛 = =343.5/(0.800.800.95)=565 m/亩M净设计年内项目区农业总需水量为 需 = 毛 A=565 立方米/亩2394 亩W=136 万 m。综上,项目区年总需水量为 136 万 m。1.2 供水量分析a)降雨、径流项目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918.0 毫米,由于受季风影响,降雨量年际变化较大,而且年内分布不均,季节性明显,平均夏季 68 月占年降水量的 52%,

8、春季 35 月占年降水量的 23%,秋季 911 月占年降水量的 18%,冬季 122 月占 年降水量的 7%,其中 7 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年降水量的 26.7%,12 月份降水量最少,占年降水量的 1.8%。项目区地表水灌溉保证率 80%典型年 1985 平均降雨量 854.77mm,区内年均地表径流总量可达 200 万 m,主要由降雨形成。考虑到地表径流的 40%被调节利用,则地表径流可利用量 1=40%200 万 m =80 万 m。Wb)坑塘调蓄量项目区周边有 40 公顷坑塘,整修后在 P=80%灌溉保证率的平均蓄水深度,坑塘可达 2.5 米以上,复蓄次数以 2 计,利用率以 50%计

9、,年可提供 2=100W万 m 灌溉水量。c)渠道、泵站等供水设施输水量项目区地处淠史杭灌区的瓦东分灌区,水源主要来自瓦东干渠分支双庙支渠。瓦东干渠全长 109.5 公里,灌区面积 1869 平方公里,设计灌溉面积 150 万亩,其中自流 76.3 万亩,提水 73.7 万亩。水源经淠河总干渠,流入瓦东干渠,进入双庙支渠灌溉项目区。输水支渠设计水位高于田面,年输水可供项目区利用约达 660 万方。项目区拟新建一座泵站,怪该项目区约 600 亩。以上年可分配水量为 3=120 万 m。W项目区年可分配水量为 供 =200 万 m。1.3 项目区灌溉用水供需平衡分析由以上计算可知,设计年项目区可供

10、水量 供 =200 万 m,需水量 需 =136WW万 m。所以, 供 需 。由以上可知,项目区地表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适宜用于农作物长期灌溉。通过建立完善的农田排灌系统,调整区内水量供需矛盾,可以解决项目区季节性缺水现象并满足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需要。为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耕田,加强节水管理、节约水资源,促进项目区农业生产的课持续发展,应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提高灌渠水利系数,农田灌溉方式应大力提倡采用渠道衬砌输水和田间节水灌溉方式,大力推广“旱育保姆”无盘抛秧等新技术,避免水资源浪费。1.4 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内容主要工程有:灌排渠、斗渠、涵管、闸、泵站、蓄水塘坝等。1.4.1 灌

11、溉工程设计(1)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确定:按土地开发整理标准规定,灌溉方法采用地面灌溉,水资源丰富地区以水稻和油菜种植为主的,灌溉设计保证率取 75-85%。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及当地水利建设实践经验,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为 80%。项目区开发后以水稻和油菜种植为主,综合紧张时期灌水定额取 120 立方米/ 亩,灌水周期取 6 天。(2) 项目区灌溉渠道工作制度的确定综合考虑设计渠道的工程量及其设计水力要求等因素,项目区全部采取续灌的方式。(3) 设计灌溉标准下,项目区毛灌水率(灌水模数)的确定:项目区的灌水方式为自流灌溉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因此,毛灌水率的计算分别采用以下公式:

12、=15am/( 360020T )=15am/(79200T )1q=15am/(360020T )=15am/(86400T )2式中:提水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 公顷) ;1q 自流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 公顷) ;2a单位灌水面积(1 公顷) ;m灌水定额;T灌水周期;渠道利用系数(一般防渗称其渠道利用系数取 0.85)(4) 灌溉控制面积的确定:灌溉控制面积确定为灌区内实际需要灌溉面积。(5) 项目区需水条件下设计流量的计算项目区续灌条件下渠道设计流量,按照下式计算:Q= 或 Q=A1q2式中:Q设计流量(m/s) ;A灌溉面积(公顷) ;提水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

13、水率(立方米/秒 公顷) ;1q 自流灌溉方式下设计毛灌水率(立方米/秒 公顷) ;2q 上式算得的流量是按渠道正常引水考虑,考虑到项目区灌水为自流与提水灌溉相结合,根据渠道的利用率、项目区气候变化等因素,采用续灌方式时,还应计算渠道加大流量。加大流量按经验值计算,依据水工设计手册数据,一般当渠道流量小于 1m/s 时,加大 20%30%;流量在 110m/s 时,加大15%20%;流量大于 10m/s 时,加大 10%15%。由于各条渠道实际控制的灌溉面积的差异和灌溉方式的不同,据此计算得来的渠道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种类众多,不便于项目施工和后期管理。因此,需要将上述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类。统计

14、分类的过程是:首先根据各条件规划渠道的设计流量的大小,将各规划渠道进行分组;然后将各组最大的设计流量值分别确定为该组各条规划渠道的最终设计流量;最后将同一组内的各条渠道统一为同一类别的渠道。(6) 渠道横断面设计根据以上计算所得渠道设计流量和加大流量,渠道横断面水力计算采用下式:Q= = CRi式中:Q设计渠道的流量(m/s) ;过水段面积() ;渠道平均流速(m/s) ;i渠道比降,其值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比降;R水力半径(m) ;C流速系数(谢才系数) 。各变量的计算公式如下:=(b+ h)h1=CRiR= x=b+2h 21mC= n61式中:b渠道净宽度(m) ;h水深(m) ;内边坡系数

15、;1m湿周(m) ;x渠床糙率,硬化的取值 0.033n(7) 渠道纵断面设计 各级分水口设计水位线的确定为了保证渠道所控制的灌溉面积都能进行自流灌溉,各级渠道在分水点处都具有足够的水位高程。各分水口的水位控制高程,是根据灌溉地区的地面高程加上渠道沿程水头损失以及渠水通过各水工建筑物的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公式为:= +h+B分 A0li式中:表示分水口要求的控制水位高程;分渠道灌溉范围内的地面参考点的高程(m) ;0h所选参考点与该处末级固定渠道水面高差,取 0.1m;l各级渠道的长度;i各级渠道的比降;水流通过渠系建筑物的水头损失。 计算渠底及渠顶高程各级渠道的设计水位确定后,根据渠道设计水深

16、及超高确定渠底及渠顶高程。1.4.2 排水工程设计(1) 排水沟设计流量计算a、 排水方式选择:采用明沟排水,沟型设计为梯形土沟结构,其排水沟坡比系数取 1:1.5b、排涝标准选择:选择一日暴雨三天排至作物耐淹深度。c、 排水流量计算平地水田区排水沟设计流量根据以下公式计算:Q= 或 q=tRF4.86t.水田:R=P- 田 蓄h式中:Q排水沟设计排水流量(m/s) ;R设计径流深(mm) ;q设计排涝模数(m/( ) ) ;kmsF排水沟控制的断面面积(k) ;排涝实践(天) ;此处取 3 天。tP设计暴雨量( mm) ;此处取 108mm。水田滞蓄水深(mm) ;此处取 50mm。田 蓄h

17、(2) 排水沟断面尺寸设计a、 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排水沟横断面水利要素采用明渠均匀流公式进行计算:Q=AC Ri式中:A 过水断面面积() ,A=(b+mh)h ,m 指边坡系数,梯形斗沟m=1,梯形农沟 m=1;V过水断面的平均流速(m/s) ;R水力半径,R=A/X,X 为湿周,X=b+2h ;21)(C谢才系数,采用公式 进行计算,n 为沟床糙率(本计算中61RC土沟取值 0.033) ;Q设计流量(m/s) ;i排水沟比降(弄沟取 1/1000)(3) 排水沟设计成果2 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2.1 可行性研究结论2.1.1 项目的必要性近几年,寿县坚持以招商引资为主线,以工业经济为主导

18、,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基本建设为重点,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进展;项目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当地农民群众的收入水平,另一方面业增强了农业的基础设施,提高了耕地质量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2.1.2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项目区地处华北气候区和华中气候区的中间地带,属于亚热带、温暖半湿润气候类型,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无霜期长,雨量适中,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在对项目区进行科学的农田水利布置以后,耕地质量将会逐年上升,在保证项目区内部经济收益的同时,达到生态保持的效果。此项目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级领导多次深入基层,现场指导,确定项目的选定,使项目区群众充满信心和希望。在首先人民政

19、府的直接领导下,由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本项目必会在良好的外部条件下正常、有序、顺利地实施。2.1.3 项目的技术可行性项目区建设使区内土地得到有效利用,可新开发耕地 159.6142 公顷,为寿县的土地开发整理起到良好的带动作用,且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做出贡献,社会效益显著。项目静态回收期为 5 年,预测年总净增效益为 149.21 万元,效益可观。生态环境保护方案实施后,可保持水土、美化生活空间,在收到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可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2.1.4 可行性研究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不仅具有重要意义,十分必要,而且项目区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开发整理潜力大;项目技术

20、方案可靠,经营管理模式可行;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群众积极性高,社会参与面广;上级支持,领导重视,部门配合好;报告论证资料可靠,数据准确,内容详实,分析合理,研究深入,规划科学,方法得当,所指定方案切实可行。该项目是一个十分可行的土地开发项目。2.2 建议2.2.1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一)项目实施阶段在项目的实施阶段主要加强工程质量的管理和工程进度的管理,及时支付工程款,同时要通过一些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来规范管理工作。(1)工程进度管理:在招投标时,要求施工队伍在标书中详细编写出施工组织设计和保障措施,编好网络图,开工前落实管理人员、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监理可通过对这些措施的落实情况来控制施

21、工进度。不能落实、按时开工的,监理有权要求更换施工队伍,新的施工队伍可以选择该标段招标时确定的后备中标单位。(2)工程质量管理: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制订出土地开发规划与设计规范;土地开发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和监理规范。各省、各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按照这些规范,对项目建设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凡质量不符合要求达不到标准的,监理有权签发监理通知书,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和返工,对监理不力的监理单位,国土管理部门有权撤换,并追究其由此而造成的损失。(3)资金管理:由项目法人负责控制资金投入和预算的执行情况,项目法人应严格按照经评审论证后的规划设计、投资概算进行投资控制,以避免盲目的和被动的追加投资,给投资者

22、造成很大的压力,资金的拨付、使用按资金使用制度执行。工程款的支付总的原则按合同执行,在支付进度款时,由施工单位填写工程结算支付申请表,按合同规定开出正式发票,并附工程量清单,报监理公司认定,监理公司认定后出具工程款支付凭证,再报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从财务直接将工程款划入施工单位账号。这样既能保证资金能及时安全到位,又能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4)制度管理:通过各种制度的建立和执行,可以使项目管理走上一条规范的道路,因此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时很重要和必要的,在项目实施阶段应建立以下制度:项目管理实行项目法人制。实行项目法人制可以按项目落实管理负责人,由项目法人负责控制投资进度、额度、操作起来比较方便,

23、在实施过程中,可以较快地处理遇到的一些问题,如在实施过程中常会碰到一些小的工程量的调整和变更,变更单由项目法人负责签署后通过监理公式直接通知工程队,而且前的管理方法多是行政式的,较为烦琐,需逐级上报,层层签字,一张单子多至 7、8 个人签字,少则 3、4 个人,时间需要 1-2 个星期,甚至更长。这种管理方式效益很低,往往会耽误工期,造成机关作风拖拉。因此,实行项目法人制是很有必要的,由项目法人对该项目负完全责任,由项目法人全权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实际问题。出了问题追究项目法人责任。承包单选择实行招投标制。对项目的地形、面积测量、规划设计、工程监理、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使项目实施全面走向社会化、

24、市场化管理,同时也可避免选择承包单位时出现腐败现象。项目实施实行合同制。经批准的建设项目,经招投标确定的各个承包单位,全部实行合同制,工程建设的工期、质量目标,工程价款的结算及奖惩措施,拨款的方式、纠纷的处理都要依据合同来执行。工程进度质量管理实行监理制。目前负责管理土地开发工作的人员都是一些行政人员,对工程建设质量如何控制都不懂,对一个项目的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只是通过视觉来判断,这样就会给工程质量的控制管理留下漏洞,工程建设的质量就难以保证,通过监理,并按监理规范进行监理,既可以大大提高工程建设的质量,又可以大大减轻来自外界对国土资源部门的压力。(二)验核阶段项目竣工实行验收制。项目建设竣

25、工后,必须组织各级验收核查和整改工作。首先由施工队组织自验,发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纠正;自验合格后,再由监理方组织进行初验,提出核查意见后由施工方进行整改。待整改完成后,再由县级土地开发验收小组组织各相关部门的专家进行验收,合格后再报上级有关部门进行终验。资金结算实行审计制。凡竣工项目经验收合格后,资金的结算必须通过审计单位审计后再进行结算。经审计可以避免浪费国家或地方投入的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资金使用实行监督制。工程进度款的拨付是否按合同执行,资金的使用、拨款的方向是否正确,票据是否符合财务规定,必须接受财务的监督。凡不符合规定的票据和部符合支付渠道拨付的款项,财务有权拒付,以确保

26、资金能及时、安全到位,防止出现差错而引起纠纷(三)交付阶段项目完成后实行交接制。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举行交接仪式,建设管理告一段落,由业主负责对项目的运行进行管理。以便明确界限、时效,从交接的那天起计算质量保证的期限。工程实行质量保证制。鉴定项目建设工程质量的好坏关键在于运行如何,因此必须实行质量保证制。施工单位在结算工程款时,投资单位应扣留工程款总额的 10%作为质量保证金,如发现工程建设存在质量问题的由施工单位无偿负责修复,否则质量保证金不予支付。2.2.2 下一步工作的建议项目建成后,加强对当地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他们正确合理的使用相关工程设施,加强对项目区的后期管理及对项目工程的维护保养,提高项目建成后的各种效益。项目建成后的农业生产,可采用先进的机械作业,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