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就业分析:社会工作实习经历和个人能力很重要就业分析:社会工作实习经历和个人能力很重要 眼下正是高校毕业生新一轮的求职高峰期,伴随着广大学子奔忙的身影,北京大学所作的“2007 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统计”新鲜出炉,调查显示:毕业生把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看作是就业的“杀手锏”,同时也把能否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北京大学“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继2003 年 6 月和 2005 年 6 月对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于 2007 年 6 月又进行了第三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并在近日公布了调查结果。此次调查包括了东、中、西部地区 15 个省份的
2、 28 所高校,其中“211”重点高校3 所,一般本科院校 15 所,专科及高职院校 10 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了 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 16388 份。在有效样本中,专科和高职毕业生占 38.5%,本科毕业生占 53.9%,硕士2毕业生占6.6%,博士毕业生占 1.0%;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4.6%和 45.4%。工作能力为就业最重筹码,能否体现价值最被看中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毕业生认为工作能力、实习经历、学历、学校名气、学习成绩、户口、人际关系以及自身的形象气质等都是影响求职的重要因素,而其中最重要的是
3、工作能力和是否具有相关的实习经历,送礼买人情排在最后。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 18 种,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排序为:工作能力强、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学历层次高、应聘技巧好、形象气质好、热门专业、学校名气(地位)高、就业信息和机会多、亲戚的帮助、学习成绩好、老师的推荐、朋友的帮助、为学生干部、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拥有就业地户口、为党员、性别状况为男性、送礼买人情。与 2005 年相比,前三项排序没有变化, “学习成绩好”上升了三位, “应聘技巧好”上升了两位, “为党员”下降到倒数第三位, “性别状况为男性”下降到倒数第二位, “送礼买人情”仍旧排在最后。上述结果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
4、的就业市场更加规范,就业竞争力主要为学生的学识和能力,性别因素和送礼买人情等因素的影响较小。3而在求职择业意向方面,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因素分别为:发展前景好、利于施展个人才干、福利待遇好、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经济收入高、工作稳定、工作单位的声誉好、对社会的贡献等。与 2005 年相比,毕业生的择业意向基本没有改变,仍把施展个人才华、体现人生价值看得最重。毕业落实率:专科高于本科,男生高于女生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问卷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 10 类,即已确定单位、升学(国内) 、出国(境) 、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其他灵活就业、待就业、不就业拟升学、其他暂不就业、其他。从被
5、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 40.4%, “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已确定单位、升学(国内) 、出国、自由职业、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 6 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毕业生毕业时的“落实率”达到了 70.9%。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状况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学历层次越高就业状况越好:“待就业”指标反映的是想找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比例,专科和高职为 24.3%,本科为 23.0%,硕士和博士分别为 12.1%和 10.1%。其次,虽然从“待就业”指标看专科毕业生就业困难仍然最大,但是4与本科毕业生只相差 1.3 个百分点;而从“落
6、实率”看,专科毕业生优于本科毕业生,超出 0.7 个百分点。特别地,专科生在“已经确定单位”、 “自由职业”、 “自主创业”和“其他灵活就业”方面的比例显著高于本科生,而本科生只是在“升学”和“出国/出境”方面具有相对优势。从性别之间的比较看,男性落实率略高于女性,男性比例为 73.0%,女性为 68.4%。女性继续攻读研究生或出国/出境的比例达到 19.3%,比男性高出 3.9 个百分点。学历越高起薪越高,管理和技术职位收入居前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统计结果显示,有一半的毕业生月起薪在 1500 元以上。50%的毕业
7、生月起薪在 10002000 元之间。2007 年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 1798 元,比 2005 年的 1588 元增加了 210 元。调查显示,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专科生、本科生、硕士、博士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分别为 1410 元、1788 元、3469元和 3265 元,分别比 2005 年增加 77 元、239 元、795 元、335 元。调查也显示出男性的月起薪高于女性,男性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 1871 元,女性为 1696 元。分别比 2005 年增加了 240 元和 189 元。在单位工作性质方面,科研单位、三资企业和国家机关5的平均月起薪较高,分别为 2411 元、2346 元和
8、 2249 元;高等教育单位、部队、国有企业和私营企业居中,分别为2231 元、1908 元、1724 元和 1536 元;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和乡镇企业最低,分别为 1448 元、1201 元和1162 元。从工作类型看,行政管理工作、企业管理工作和专业技术工作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 2128 元、1998 元和1959 元;技术辅助工作、服务工作和一线农业从业人员居中,分别为 1537 元、1440 元和 1300 元;最低的是生产第一线的工人,收入只有 1165 元。私营企业“集结”毕业生最多,一线工作开始受青睐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07 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为
9、: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 45.2%,在地级市的占 35.0%,在县级市或县城的占 14.1%,在乡镇的占 4.4%,在农村的占1.4%。与 2005 年相比,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毕业生所占的比例略有回升。按工作单位性质分,私营企业、国有企业和国家机关成为毕业生最主要的就业单位,分别占 34.2%、23.5%和 12.7%;科研单位、高等教育单位、中初教育单位、医疗卫生单位、其他事业单位分别占1.1%、3.8%、1.6%、5.3%和 1.9%。与 2005 年相比,6各类企业所占的比例显著增加,达到 72.1%。特别是私营企业一跃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最主要单位,2007 年所
10、占比例比 2005 年增加了 17.9 个百分点。另一方面,学校和科研单位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分别减少了 13.9 个百分点和 3.6个百分点。国家机关所占的比例略有增加,上升了 3.5 个百分点。按工作类型划分,各类专业技术工作(如工程师、会计师、教师、医生、律师等)依然一枝独秀,占 34.3%;其次是技术辅助工作(如技术员、护士、秘书、出纳等)占20.8%;行政管理工作(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行政管理工作)占 17.7%;各类企业管理工作(如经理、部门经理等)占 8.6%;服务工作(如保安、餐饮服务、销售服务、市场营销等)占 11.4%;一线工业和农业生产工作的分别占 5.0%和
11、 0.1%;其他占 1.9%。与 2005 年相比,各类专业技术工作所占的比例显著下降,减少了 10.9 个百分点;企业管理工作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减少了1.9 个百分点;而技术辅助工作、行政管理工作、服务工作、一线生产工人所占的比例均有所上升,分别增加了 3.5个百分点、2.9 个百分点、4.9 个百分点和 3.4 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趋向多样化,有更多的毕业生愿意从事服务工作和一线生产工作。7来自学校、亲朋好友及网络的就业信息成为主渠道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调
12、查发现,43.%的毕业生认为最重要的求职信息来源于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其他择业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 12.6%;网络招聘信息 12.5%;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 10.1%;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 10.0%;从企业得到的书面招聘广告5.6%;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 3.4%;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 3.3%;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 2.8%;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 1.4%。与 2005 年相比,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以及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重要性显著增加,网络招聘信息的比例也显著上升。而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从企业得到的书面招聘广告、
13、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等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可见,学校、亲朋好友、网络成为毕业生求职信息的最主要来源。从毕业生对从学校获得的就业信息的帮助程度看,有11.0%的毕业生认为就业信息帮助非常大,有 32.0%的毕业8生认为帮助比较大,有 10.7%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小,有 7.1%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统计显示,学校提供的就业信息已经获得超过 40%的毕业生的积极肯定,说明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进步。花费大未必求职成功率高,半数以上对所找工作满意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 9.0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
14、 4.3 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 2.3 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并没有显著相关性, “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 9.0 个,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 4.3 个,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 2.5 个。统计数据也显示出“待就业”者仍然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2007 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 1132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 93 元;交通费 290 元;招聘会门票 76 元;通讯费 154 元;人情、礼品费 333 元;购置服装费 316 元;其他相关费用 245 元。 “已确定单位”者在总求职费用和分项费用上支出均低于“待就业”者,说明求
15、职结果与求职经费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在就业分析:社会工作实习经历和个人能力很重要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会显著提高求职的成功率。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9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 12.0%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4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40.1%的毕业生感到一般;6.0%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 0.9%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与 2005 年相比,毕业生的工作满意度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的比例由 2005年的 37.4%上升到 2007 年的 53.3%,而对找到的工作感到不太
16、满意或很不满意的比例则由 2005 年的 12.6%下降到2007 年的 6.9%。(本文根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所总第 116 期简报编写)新闻链接专家预测指出,由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劳动合同法的正式实施,将对今年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一定影响。专家表示,首先,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将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将更加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招聘需求。第三,今年 1 月 1 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高,有专家认为,这将使他们由原10来的重学历改为重能力,这也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据中央电视台百度搜索“就爱阅读”,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就爱阅读网,您的在线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