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液氯应急处置方案为防止突发性重大化学事故发生,并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有效控制处理,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本着“预防为主,自救自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制定本车间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事故特征1.1 车间位于厂区正南部,四面临路,交通便利。车间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存在易燃易爆的氢气,易中毒的 Cl2,强腐蚀性的 H2SO4,HCl、NaOH 等介质,稍有疏忽,极易酿成各类事故,如突然发生液氯泄漏或在操作失控的情况下,会存在火灾、爆炸和大量人员中毒等重大事故的潜在危险。我车间尤以液氯具有最大危险性。1.2 氯碱车间于 2008 年开工建设,2010 年投产,现年生产能力:液氯
2、3.5 万吨,生产现场液氯贮槽 55 m34 个。生产现场贮槽最大贮存量 170 吨,生产正常贮存量 100 吨;液氯充装区:重瓶最多存量 80 吨,正常存量 20 吨。1.3 根据我车间生产、使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品种、数量、危险性质以及可能引起的化学事故的特点,确定以下二个危险场所(设备)为应急求援危险目标。(1) 、1 号目标:液氯贮槽区域。(2) 、2 号目标:液氯钢瓶区域。1.4 潜在危险:(1) 、氯剧毒,常温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在常温和 7.09105Pa 以上压力时为液体。氯在空气中不燃烧;但是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性气体或蒸汽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
3、合物。氯气对眼睛和呼吸系统的粘膜有极强的刺激性。空气中氯气达到一定浓度时,瞬间就可以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立即死亡。氯气对环境有危害,特别是对生物。1.5 氯气理化性质及危险特性: 物质名称: 氯,氯气物化特性沸点() 34.5 比重(水1) 147饱和蒸气压(kPa) 506.62 (10.3) 熔 点()101蒸气密度(空气1) 248 溶解性 易溶于水、碱液外观与气味 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火灾爆炸危险数据闪点() 28 爆炸极限%(v/v) 无意义灭火剂 雾状水、泡沬、干粉灭火方法 消防人员必须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处灭火。切断气源,喷水冷却
4、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场移至空旷处。危险特性 本品不会燃烧,但可助燃。一般可燃物大都能在氯气中燃烧,一般易燃气体或蒸气也能与氯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氯气能与许多化学品如乙炔、松节油、乙醚、氨、燃料气、烃类、氢气、金属粉未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生成爆炸性物质,它几乎对金属和非金属都有腐蚀作用。反应活性数据不稳定 避免条件稳定性稳定 可能存在 避免条件聚合危险性 不存在 禁忌物 易燃或可燃物、醇类、乙醚、氢 燃烧(分解)产物 氯化氢健康危害数据侵入途径 吸入 皮肤 口 急性毒性 LD50 LC50 850mg/m3,1 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急性和慢性) 急性中毒时,轻度者有流泪、咳嗽、咳少量痰、
5、胸闷,出现气管和支气管炎的表现,中度中毒发生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水肿,病人除有上述症状外,出现呼吸因难、轻度紫绀等,重者发生肺水肿、昏迷和休克,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并发症,吸入极高浓度的氯气,可引起迷走神经反射性心跳骤停或喉头痉挛而发生“电击样”死亡。皮肤接触液氯或高浓度氯,在暴露单位可有灼伤或急性皮炎。 慢性中毒时,长期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可引起职业性痤疮及牙齿酸蚀症。泄漏紧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人员至上风处,并立即进行隔离,小泄漏时隔离150m 大泄漏时隔离 4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合理通风,加速扩
6、散。喷雾状水稀释、溶解。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用管道将漏泄漏物导至还原剂(酸式硫酸或酸式碳酸钠)溶液。也可以将漏气钢瓶浸入石灰乳液中。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储运注意事项 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仓内温度不宜超过 30。远离火种、热源。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易燃或可燃物、金属粉未等分开存放。不可混储混运。液氯储存区要建低于自然地面的围堤。验收时要注意品名,注意验瓶日期,先进仓的先发用。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运输按规定路线行驶,勿在居民区和人口稠密区停留。防护措施车间卫生标准 中国 MAC(mg/m3) 1前苏联 MAC(mg/m 3) 1美国 TV
7、LTWA OSHA lppm,3mg/m 3 上限值ACGIH 0.5ppm, 1.5mg/m 3美国 TLVSTEL ACGIH 1lppm,2.9mg/m 3工程控制 密闭系统,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 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或氧气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氧气呼吸器。身体防护 穿带面罩式胶布防毒衣手防护 戴橡胶手套 眼防护 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其它 工作现场严禁吸烟,饮食。应淋浴更衣。进入罐、限制性空间或其它高浓度区作业,须有人监护2.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人员和职责2.1、根据氯泄漏事故的危害程度和应急救援的需要,车间成立
8、应急救援抢险队: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均为不脱产救援队伍。总指挥:梁群启 副总指挥: 王立军 杨永臣一般事故(氯系统管道、阀兰泄漏、液氯钢瓶阀门关闭不严渗漏)由生产部负责和车间组织人员采取应急救援。较大事故(氯系统管道阀门破裂,50 米内有危害)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救援。重大事故(氯系统贮罐爆炸、开裂 50 米外受危害)在由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织救援的同时,立即上报当地人民政府,请求应急救援。2.2、组成人员:第一梯队:田伯春、张峰、刘兆东、王建、 、王焕海、孙泽江、张庆玲、李明友、郑锋第二梯队:管恩茂、王培忠、魏本强、王焕柱、宋连斌、张培臻、殷现金、闫东山、陈国良、邱学义、高志国、
9、王木华、郭南京、王辉、臧学旺、 、李明亮、邱勇、张新春、刘洪祥。2.3、主要职责:2.3.1 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制定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2.3.2 负责人员,救援物资配置及应急队伍调动。2.3.3 负责组织应急救援的演练。2.3.4 协调事故现场的调查、取证工作。保护事故现场。2.3.5 批准应急救援的启动与终止。2.3.6 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2.3.7 危险化学品信息的上报工作。2.3.8 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3. 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措施一旦发生危化品泄漏、贮罐破裂、爆炸事故等情况,根据“先控制后处理” 的原则,凡能经切断物料等处理措施而消除事故的,应以自救为主。如果危机其
10、他分厂及社会时,则应立即通知公司调度室,由公司组织附近居民疏散,请求社会力量支援。因事故最早发现者一般为本岗位操作工,所以处理事故一般应由本岗位主操作为主,以便事故能够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事故蔓延。工段长在岗时,应以工段长为主处理。车间或值班长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组织人员进行增援和协助。3.1 号目标处理程序:液氯贮槽区1 号目标共有四个液氯贮槽, 1 个排污罐,总存氯量约为60T。它东邻电解工段,西为液氯充装站,北隔路与化盐工段相望。整个区域通风性能差,一旦泄漏,极不利于氯气的扩散与置换,救援人员难以靠近。可能发生的化学事故:氯气泄漏由 1 号目标第一梯队人员立即启动氯气泄漏回收系统,开启
11、淡碱高位槽阀门,启动次氯酸钠液体回收泵,启动尾气引风机。然后配带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持氨水寻找泄漏点。切断泄漏源,对泄漏部位用软接口进行抽空处理。如果是贮槽液位计发生泄漏,无法切断泄漏源,当班操作人员则应进行“倒槽”处理,但在“倒槽”的过程中,注意不要使泄漏槽压力升高,以防止加快泄漏,倒完槽后,将泄漏槽内剩余液氯排放到排污罐中送漂液。然后对泄漏槽进行抽空处理。若有必要,可先用氯气捕消器控制一下气味再行处理。在处理的同时派人报告值班长和车间,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察看现场中无人员中毒,若有人中毒,应先将中毒人员迅速救出脱离现场并严格限制人员出入。车间在指挥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报厂调度,
12、同时指挥组织第二梯队队员进行抢险并协调全班人员。若液氯设备发生爆炸,Cl 2大面积泄漏。事故的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汇报,请求全厂紧急停车,并由公司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如有可能,可以两人配带空气呼吸器互相配合,切断泄漏原,如事故确已无法控制,则应尽快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和损失。撤离时,闻到氯气味的人员应垂直于风向撤离。事故原因:a 由于管道的腐蚀、法兰垫片的老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氯气的泄漏。b 由于 NCl3的积存而发生 NCl3爆炸,引发连锁爆炸。c 由于液氯系统中进入水或其它能与 Cl2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而发生爆炸。预防措施a 严格控制工艺指标,以减少对设备管道的腐蚀,对氯气管道、
13、法兰、贮槽液位计,以及盛装液氯的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巡回检查及时,做到早发现,早处理,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b 严格控制入槽盐水的总铵,无机铵含量,以减少 N Cl3的生成;因 N Cl3在热水中分解,冷水中不溶,可适当提高 Cl2水洗塔的水温(50) ,以减少带入液氯系统的 NCl3数量;防止带入液氯系统的 N Cl3积存。特别是液氯气化器、贮槽等,要增加排污次数,并且做到“带液氯”排污;定期用碱液冲洗液氯排污罐,防止 NCl3积存;在排污时,严禁敲击振动、加热等,以减少诱发 NCl3爆炸的条件。c 应加强责任心,严格控制各项工艺指标。特别应注意新开车液氯系统内水分的去除和防止因液化器漏而将盐
14、水带入氯贮槽的恶性事故发生。3.2 号目标处理程序:液氯钢瓶区2 号目标东邻漂液,西靠修槽,南为华盛公司,北隔路与干燥相望,总存氯量因销售情况不定而不能确定。1、液氯钢瓶突然发生泄漏:最早发现者应立即报告充装站操作人员或液氯干燥主操作,同时报告值班长和车间。2 号目标第一梯队人员应立即配带防毒面具(或空气呼吸器)启动氯气泄漏回收系统,开启淡碱高位槽手动阀门,启动次氯酸钠液体回收泵,启动尾气 7185m3/h 引风机。然后持氨水寻找泄漏的钢瓶,对泄漏部位用软接口进行抽空处理。如瓶体泄漏可直接将氯瓶推到事故处理碱池中;若是瓶嘴泄漏,则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将钢瓶内的液氯倒回系统还是直接推到事故处理
15、碱池中。无论何种情况,都应两人以上操作,最少一人开行车,一人协助。且防止 1 人上班时,发现泄漏量大,1 人无法操作而扔下不管的现象发生。必要时,可开启碱泵用消防水龙带用碱喷淋。在处理的同时派人报告值班长和车间,组织人员进行抢险救灾工作。同时察看现场中无人员中毒,若有人中毒,应先将中毒人员迅速救出脱离现场并严格限制人员出入。车间在指挥处理的同时,应立即报厂调度,同时指挥组织第二梯队队员进行抢险并协调全班人员。3.3、液氯钢瓶突然发生爆炸此类事故发生的原因一般有两种:一是液氯的过量充装,使瓶内无气相空间(或气相空间很少) ,如果瓶体温度升高,则瓶内压力升高,超过了钢瓶的耐压极限,使钢瓶发生爆炸;
16、二是钢瓶使用单位将钢瓶内余氯用尽,物料倒回钢瓶,在液氯充装过程中,液氯与物料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而爆炸。以上无论哪一种情况的发生,都有可能引起钢瓶的连锁爆炸,带来严重后果。最早发现者应立即向公司调度室报告,全厂紧急停车,并启动公司级应急预案,请求社会力量支援。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液氯充装的有关规定,并应配备液氯过量充装自动切断、报警装置。4.注意事项:4.1 佩戴空气呼吸器应注意:4.1.1 应随时观察压力表的指示值4.1.2 当压力表的指示值在 4-6Mpa 范围时,应能听到警报声,此刻要以最快的方式撤离到安全区4.2 危险区的隔离本公司为重大危险源单位,当可能对周边企业、村庄人员构成威胁时,在
17、指挥部的同意指挥下设定危险区。氯气泄漏隔离和人员防护最低距离少量泄漏:紧急隔离 30 米,防护距离 300 米。大量泄漏:紧急隔离 275 米,防护距离 2700 米为危险区,需加以隔离,并限制通行。4.3 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4.3.1、空气环境检测由生产部化验室负责,所取气液必须符合规定,化验人员进入事故现场必须做好安全防护,两人以上,一人操作一人监护,将检测的数据及时向指挥部报告。4.3.22、抢险救援人员必须进行自身防护,所用工具必须防爆防腐蚀,不能单人行动,严格执行安全管理规定,服从指挥。4.4 受伤人员救治,受伤人员从现场中救出后,由公司医务人员按情况分类进行抢救。抢救后,轻者送公司
18、医务室治疗,重者送上级医院治疗。4.4.1、现场救治4.4.1.1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衣服,用流动清水冲洗。4.4.1.2 吸入:脱离现场至新鲜空气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心脏停止,进行人工呼吸。4.4.2、医疗机构公司内有职工医务室,配有供氧设施、药物齐全。4.5 现场保护和清洗4.5.1、现场保护:由泰盛公司安全环保处负责,以便调查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为预防和制定措施提供资料。4.5.2、现场清洗:由泰盛公司生产管理部分管设备工艺的负责人负责,组织义务清污队员,做好防护后进入现场,用雾状淡碱稀释,并将残液排放到漂液池进行回收处理。4.6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发生泄漏事故后,可根据风向及泄
19、漏扩散范围,对危险浓度区人员进行紧急疏散和撤离。4.6.1、事故现场的人员撤离由生产部通知相邻车间,各车间立即通知各有关岗位。撤离时,必须将人员点清核对,若有无撤离出人员,由义务消防队员做好自身防护后到现场搜寻。4.6.2、应急救援人员撤离,是在事故现场出现危险状况时(贮罐大量泄漏或发生爆炸) ,由指挥部下达紧急撤离命令,撤离后及时向总指挥部报告。4.6.3、紧急疏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4.6.3.1 佩戴个体防护用品,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4.6.3.2 向上风向疏散,由专人引导和护送到安全区,并在疏散路线上设立哨位、指示方向。4.6.3.3 不要滞留在低洼处。4.6.3
20、.4 详细查清是否还有人留在现场。4.6.3.5 疏散时,严禁使用机动车辆。5 附件:5.1 报警及通信联络5.1.1 车间总指挥和副总指挥的联系电话:梁群启:13583660117 王立军:13964679670 杨永臣:138536569215.1.2 本公司报警固定电话:生产管理部电话:8050总调度室电话:8620 8621 8622 安全环保处电话:8624氯碱车间办公室电话:80515.2 抢险救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及设备器材分布5.2.1、固定式气体检测报警仪安装在液氯贮槽区、充装区、盐酸区及电解室,共 19 个。报警器安装在 DCS 室、液氯操作室、盐酸操作室共 5 个
21、。一旦氯气或氢气发生泄露,能及时报警。安装了避雷针,在厂区设有风向旗。5.2.2、生产区配有 8kg 干粉灭火器 42 台, CO2灭火器 15 具,室外消防栓 10 个,室内消防栓 16 个,水龙带 440 米,喷雾水枪 2支,消防水枪 14 支。5.2.3、液氯贮槽区、液氯充装区配有 8kg 干粉灭火器 8 台, CO2灭火器 2 具,长管防毒面具 4 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3 套,轻型气密连体防化服 2 套, 18 型手推式氯气捕消器 5 台,水龙带120 米,消防水枪 4 支。充装事故柜配铁丝 20 米,针阀 4 个,木塞4 个,铁卡 2 个,橡胶垫子 4 个。带压密封机具总成 1 套。5.2.44、氯系统设紧急停电及氯气泄漏回收处理装置一套,配套设施:(1)Q4200m3/h 钛引风机两台 (2)次钠泵两台,次钠循环冷却器(板式)两台(3)氢氧化钠高位槽 V13.5m3 一个 (4)包装循环碱罐 V8.3m3 四个 (5)次钠循环槽 V8.1m3 两个, (6)事故池 V10.8m3一个,110mm回收软管 3 处计 110m。各重点岗位都配有电话,各装备器材都有专人管理,车间对各装备器材不定时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器材始终处于完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