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38239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诗三首《饮酒》《行路难》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1古诗三首饮酒 行路难游山西村教学案射阳新坍中学 九语备课组 九年级_班 姓名_ 学号_成绩_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2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重点 :体会诗中人、景、情融为一体的写法,体会本诗的意境。 教学难点 :了解诗的意境美,感悟陶渊明的洁身自好的品格。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陶渊明(约 352 年427 年) ,字元亮, (又一说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汉族

2、,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 、 归园田居 、 桃花源记 、 五柳先生传 、 归去来兮辞 、 闲情赋等。 三、写作背景公元 416 年,刘裕调集全国的兵力,从东向西,分五路讨伐后秦。首发攻克了洛阳,西晋故都得到光复。第二年又攻克长安。长安经过百年沧桑,终于被晋军收复。消息传到江南,东晋朝野一片欢腾。 刘裕通过北伐,极大的扩大了他个人的权利。朝廷为了讨好刘裕,下诏书封刘裕为相国,总管朝政,又封他为宋公,食邑十个郡,加九锡,位在各诸侯之上,刘裕故作推辞。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朝廷控在刘裕手里,他想要什么,朝廷就得

3、下诏书给他什么。他想当朝廷,当今的朝廷也得赶快让位给他,这是早晚的事。 那一年秋天,陶渊明总是闷闷不乐。他早就看透,东晋的气数已尽,刘裕篡位只是迟早的事,他整天为这件事悲伤郁悒。只要东晋存在,曾祖父陶侃的功绩就光辉灿烂,照耀家邦。一旦东晋灭亡,就一笔勾销了。他又想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兴衰荣辱也在不断地交替更换。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家庭,莫不如此。为这些事烦恼也没有用,还是多喝点酒,好好睡一觉吧。 陶渊明只要弄到酒,没有一个晚上不喝他个一醉方休。他认识到,人生在世像闪电一样,稍纵即逝,就应该坦荡从容,无忧无虑地度过。也许靠着饮酒,我陶渊明就能青史留名。 醉酒之后反而诗兴大发,胡乱扯出一张纸,书写

4、感慨,等到第二天清醒后,再修改润色。写好的诗稿越积越厚,让老朋友帮忙整理抄录。一共得到 20 首诗,陶渊明把这一组诗题为饮酒二十首四、朗读全诗 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五、理解诗意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繁华道,可从没有烦神应酬车马喧闹。要问我怎能如此超凡洒脱,心灵避离尘俗自然幽静远邈。东墙下采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头喜见南山胜景绝妙。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南山仰止啊,这有人生的真义,我该怎样表达内

5、中深奥!注释饮酒共二十首,都是酒后偶然的题咏,不是一时所作结庐:建造房屋。庐:简陋的屋子。尔:如此。人境:人类聚居的地方。心远地自偏:心远离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悠然:闲适的样子。山气日夕佳:山上的运气傍晚时很美。日夕:近黄昏的时候。 这里边有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说出来却忘了要说的话。此中,上面描述的景物之中。真意,从自然景物中领悟到的人生与自然之理。诗人本想说一说这种真意,却没有说,因为他认为既然已经领悟到了,就不需要用言辞来表达了。六、分析全诗1、用文中的原句回答为什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2、 “问君何能尔”的“尔”指代什么?_3、 “悠然”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能否将“

6、见”改为“望”?_5、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情感的关键词是哪两个字上?_6、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_七诗歌赏析陶渊明的饮酒组诗共有 20 首,这组诗并不是酒后遣兴之作,而是诗人借酒为题,写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是为了在当时十分险恶的环境下借醉酒来逃避迫害。他在饮酒第二十首中写道“但恨多谬误,君当恕罪人” ,可见其用心的良苦。这里选的是其中的第五首。这首诗以情为主,融情入景,写出了诗人归隐田园后生活悠闲自得的心境。这首诗的意境可分两层,前四句为一层,写诗人摆脱尘俗烦扰后的感受,表现了诗人鄙弃官场,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后六句为一层,写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7、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3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真情和高洁人格。“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写诗人虽然居住在污浊的人世间,却不受尘俗的烦扰。 “车马喧” ,正是官场上你争我夺、互相倾轧、奔走钻营的各种丑态的写照。但是,陶渊明“结庐的人境” ,并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听不到车马的喧闹呢?诗人好像领会了读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个设问句“问君何能尔” ,然后自己回答“心远地自偏” 。只要思想上远离了那些达官贵人们的车马喧嚣,其他方面也自然地与他们没有纠缠了。这四句,包含着精辟的人生哲理,它告诉我们,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净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只要

8、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改变客观环境对自己的影响,到处都可以找到生活的乐趣。 “心远”一词,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有了“心远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会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这两句以客观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 “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苏东坡对这两句颇为称道:“采菊之次,偶然见山,初不用意,而境与意会,故可喜也。 ”“见”字也用得极妙, “见”是无意中的偶见,南山的美景正好与采菊时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衬,合成物我两忘的“无我之

9、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 ,就失去了一种忘机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么胜景,致使诗人如此赞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这也是诗人无意中看见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黄昏景色中,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正像诗人摆脱官场束缚,悠然自在,诗人在这里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谛。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从这大自然的飞鸟、南山、夕阳、秋菊中悟出了什么真意呢?是万物运转、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则吗?是对远古纯朴自足的理想社会的向往吗?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吗?是直率真挚的品格吗?诗人都没有明确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问题,让读者去

10、思考,而他则“欲辨己忘言” 。如果结合前面“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来理解,“真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生的真正意义,那就是人生不应该汲汲于名利,不应该被官场的龌龊玷污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应该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赏大自然的无限清新和生机勃勃!当然,这个“真意”的内涵很大,作者没有全部说出来,也无须说出来,这两句哲理性的小结给读者以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想象余地,令人回味无穷。全诗以平易朴素的语言写景抒情叙理,形式和内容达到高度的统一,无论是写南山傍晚美景,还是或抒归隐的悠然自得之情,或叙田居的怡然之乐,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于情趣,又饶有理趣。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11、,那样景、情、理交融于一体的名句不用说,就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 “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这样的句子,虽出语平淡,朴素自然,却也寄情深长,托意高远,蕴理隽永,耐人咀嚼,有无穷的理趣和情趣。八、探究:1、本诗的主旨是什么?写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谛,获得悠闲、恬静的心境。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42、选出你喜欢的诗句读一读,谈谈你喜欢的原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物我合一,心和自然亲近。“心远地自偏”,隐居重在精神上的自由,不在于居所是否荒远。如果心灵“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3、 、本诗的感情

12、_九、作业背诵全诗 理解全诗九、理解与拓展(1)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与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 中的“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意趣相似。(2)形容事物有真意妙趣,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诗句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3)反映诗人陶渊明的生活志向,其中表现他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4)诗歌蕴含着这样的哲理: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5)历来评论者对这首诗的第六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 ”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答“见”字好。 “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

13、留心、不经意间与庐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或:“望”字好。 “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庐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2007 扬州市(一)诗歌赏析(4 分)11批注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和文学鉴赏、批评的重要形式,它直入文本,用简洁的语言记录阅读者的感悟、品味、欣赏,体现阅读者的眼光和情怀请运用下面提供的符号作标记,在饮酒诗旁写出 2 至 3 个批注(语言要简明流畅能让读者知道你已经读懂了这首诗,并能欣赏它)关键词语 佳妙句饮酒 陶渊明 批注:结庐

14、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答案: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似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千年以来脍炙人口的名句诗人悠闲地在篱下,采菊,抬头见山,是那样地怡然自得,那样地超凡脱俗!以景物的描写衬托出诗人的闲适心情“悠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5然”二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真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_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_2007 枣庄市 阅读下面

15、的古诗,完成 56 题5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6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

16、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饮 酒 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 的心境二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_2009 云南省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3 分(1)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1 分)_(2)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

17、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 分)_2010 年河南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6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 2122 题共 4 分2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妙在何处(2 分)_22.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的“真意”指的是仆么 2 分_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体会诗人复杂变化、激荡起伏的情感及乐观自信、积极追求理想的顽强精神。2、体会诗人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思想境界。 3、背诵这首诗。一、导入课文二、作者简介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 青

18、莲居士,人称 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三、写作背景天宝元年(772),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用世的人,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干一番大事业,可是入京后,却没被皇帝重用,还受到权臣的谗毁排挤,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撵出了长安。行路难即作于被迫离开长安时,感叹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李白少有大志,胸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理想,想辅佐帝王,成就伟业。他二十四岁“辞亲远游”直到四十二岁才奉诏供奉翰林。因为他傲岸奔放,蔑

19、视权贵,不容于朝。天宝三年,被逼出京,朋友们都来为他饯行,求仕无望的他深感仕路的艰难,满怀愤慨写下了此篇行路难。四、朗读全诗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 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五、译文译文件 1 金杯盛着昂贵的美酒,玉盘装满价值万钱的佳肴,但是我停杯扔筷不想饮,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要登太行山,但风雪堆满了山,把山给封住了。当年吕尚闲居,曾在碧溪垂钓;伊尹受聘前,梦里乘舟路过太阳边。行路难啊,

20、行路难!岔路何其多,我的路在何处?总会有一天,我能乘长风破巨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全文翻译 2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7金杯里装的名酒,每斗要价十千;玉盘中盛的精美肴菜,收费万钱。胸中郁闷呵,我停杯投箸吃不下;拔剑环顾四周,我心里委实茫然。想渡黄河,冰雪堵塞了这条大川;要登太行,莽莽的风雪早已封山。象吕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世上行路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眼前歧路这么多,我该向北向南?相信总有一天,能乘长风破万里浪;高高挂起云帆,在沧海中勇往直前!六、分析全诗(1)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

21、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停、投、拔、顾。(2)诗中暗示世路坎坷难行的句子: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3)诗中用历史典故表现诗人仍心存被起用的希望(表现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的句子):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船梦日边。与此意境、创作手法相同的有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4)诗中比喻人生道路虽然曲折,但是人生理想终会实现的句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5)诗中反映李白不怕困难、勇往直前(道出了诗人坚信抱负必能实现的积极昂扬的豪气 )的名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首诗感情跳跃,一波三折,情感由“迷茫”“希望”“失望” “希望”强烈的表达了诗人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

22、。抒写了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七、赏析全诗这是李白所写的三首行路难的第一首。作于天宝三年(744)李白离开长安的时候。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对李白的深厚友情 。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都是渲染朋友为李白所设的饯,行之宴的丰盛与隆重:不仅酒具,杯盘珍贵,酒菜也很值钱 。 “嗜酒见天真”的李白,这时却“停杯投箸”不能饮,足见内心的不平静,继而他离开座席 ,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接着两句紧承“心茫然”,正面写“行路难”。诗人用“冰塞川”、 “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诗人空怀一片报国之心,非但不

23、被皇帝任用,反被“赐金还山”此情形不也是冰塞黄河,雪拥太行吗?但是 ,李白并不是那种软弱的性格,从“拔剑四顾”开始 ,就显示着不甘消沉之心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 ”诗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两位开始在政治上并不顺利,而最后终于大有作为的人物 :一位是吕尚,九十岁在磻溪钓鱼,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汤聘前曾梦见自己乘舟绕日月而过。想到这两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又给诗人增添了信心。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吕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对未来的信心,然而当他的思绪回到眼前现实中来的时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艰难。这是感情在尖锐复杂的矛盾中再一次回旋。但是倔强而又自

24、信的李白,决不愿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气馁。他那种积极入世的强烈要求,终于使他再次摆脱了歧路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8彷徨的苦闷,重树信心与豪情 。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要象刘宋时宗悫所说的那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这首诗一共十四句,八十二个字,在七言歌行中只能算是短篇,但它跳荡纵横,具有长篇的气势格局。其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百步九折地揭示了诗人感情的激荡起伏、复杂变化。诗的一开头 , “金樽美酒”, “玉盘珍羞”,让人感觉似乎是一个欢乐的宴会,但紧接着“停

25、杯投箸”、 “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就显示了感情波涛的强烈冲击。中间四句,刚刚慨叹“冰塞川 ”、 “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仿佛看到了吕尚、伊尹由微贱而忽然得到君主重用,因而重树信心,但瞬即又回到现实 。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短促、跳跃,完全是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逼肖地传达出进退失据而又要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通过这样曲折迭宕的感情起伏变化,既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诗人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 、愤郁和不平,同时又突出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他对理想的

26、执着追求。八、作业背诵全诗 理解全诗中考链接2009 年河南省阅读下面古诗,完成 20、21 题(4 分)行路难 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分)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2007 荆州市 7. 读李白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

27、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中采用“_”和“_ ”(限填四字)两个典故表达自己有为于当世的理想诗中名句“_,_ ”表现出诗人_ 的性格2009(河南)阅读下面古诗,完成题(4 分)1、“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作用是什么?(2 分)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92、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举例说明(2 分)_第三课时一、教 学 目 的1、背诵这首诗;理解诗的意境。 2、培养自己的联想、想象能力。3、理解诗的意境。一、导

28、入课文二、作者简介陆游(1125-1210) ,南宋伟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现浙江省绍兴市)人,做过宝章阁待制。幼年时正当金兵向南入侵,随家逃难,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年时期,曾到四川、陕西一带,参加军队生活,前后九年,进一步激发了爱国激情,对他的创作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他坚决主张抗战,政治上经常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爱国诗人陆游在政治斗争中,屡受统治集团投降派的排挤打击,但他坚持抗金主张,始终不渝。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 ,陆游由于支持张俊北伐失败被罢官还乡。他晚年失去了官职,回到了故乡,报国信念始终没有衰退。一生留下九千多首诗,大都洋溢着爱国热情,充满收复失地的信心。风格豪迈是

29、他诗歌的特色。 三、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 ,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湖的三山乡。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四、朗读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五、译文选自剑南诗稿 。陆游(11251210 ) ,字务观,号放翁,

30、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爱国诗人。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tn):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 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箫鼓:吹箫打鼓。 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 古风存:保留着淳朴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10古代风俗。若许:如果这样。 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 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ku)门:敲门。译文正值丰年,朴素的农家自酿腊酒,杀鸡宰猪殷勤待客 ,可别笑话那酒浆浑浊,酒

31、香中溢出的农家热情早已使人心驰神往。寻寻觅觅,山峦重重叠叠,溪流迂回曲折,似已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春社祭祀的日子近了,村里吹箫打鼓的热闹起来了,农家人布衣毡帽,淳厚的古风犹存,好一派清新古朴的乡村风貌!从今后,若是您(农家)同意我随时来拜访,闲来时我将会拄着拐杖,踏着月色,前来叩门。六、分析本诗1、 “莫笑农家腊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写农家淳朴、热情好客,以丰馔款待客人的情况。 “足鸡豚” ,形容菜肴很丰盛。 “足” , “足够” 。 “豚” ,小猪,这里泛指猪。 2、 “山重水复疑无踟,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一联描绘了山水复杂纡曲 y q 的美

32、丽风光,表现了游者的惊喜和豪兴。这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述的是真实感受。重重叠叠的山岭,弯弯曲曲的流水,远远望去好象前面已经无路可通了,可是,走到近前,在垂柳掩映、山花烂漫的地方,突然又出现了一带村庄。 两句后来常用以形容陷入困境,忽又绝处逢生的情境。它给人以坚持不懈、生意不绝的启示,引导人们从一个狭小的圈子奔向一个开阔、明朗、优美的崭新天地,所以被人们传诵不衰。 3、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前一联写村外风光,这一联转为写村中所见所闻。春社日将临,农民要祭祀土地神以祈丰年,击鼓弄箫、载歌载舞,热闹异常;农家的穿载简洁朴素,还保留着古代的风俗习尚。这二句勾勒出一幅纯真明快的农村风俗画

33、。 4、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意思是说,从今以后,假如你们允许我在空闲的时候趁着晚上的月色前来访问的话,那么,我会随时在夜间拄着杖叩启你们的家门的。这里,不仅说明了陆游与当地农民相处得多么融洽,也充分表露了诗人对山西村和山西农民无限喜爱的真挚情感,对游览之地恋恋不舍。 5、本诗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七、赏析本诗这是一首七言律诗(纪游抒情诗) 。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腊酒,指上年腊月酿制的米酒。豚,是小猪。足鸡豚,意谓鸡豚足。这两句是说农家酒味虽薄,而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莫笑”二字,道出了

34、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次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读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11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所以钱钟书说“陆游这一联才把它写得题无剩义 ”(宋诗选注) 。人们在探讨学问、

35、研究问题时,往往会有这样的情况:山回路转、扑朔迷离,出路何在?于是顿生茫茫之感。但是,如果锲而不舍,继续前行,忽然间眼前出现一线亮光,再往前行,便豁然开朗,发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这就是此联给人们的启发,也是宋诗特有的理趣。人们读后,都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下一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

36、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 “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这一天农家祭社祈年,热热闹闹,吹吹打打,充满着丰收的期待。这个节日来源很古, 周礼里就有记载。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到宋代还很盛行。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 ,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前三联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然而诗人似乎意犹未足,故而笔锋一转:“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无时,随时。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清光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

37、然流出:但愿而今而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此诗写于孝宗乾道三年(1167),在此之前,陆游曾任隆兴府通判,因为极力赞助张浚北伐,被投降派劾以“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归故里。诗人心中当然愤愤不平。对照诈伪的官场,于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未能忘情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 “柳暗”一联。 陆游七律最工。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

38、,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 “以游村情事作起,徐言境地之幽,风俗之美,愿为频来之约”(方东树昭昧詹言 ) 。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九、作业,背诵全诗 理解全诗中考链接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12河南 200820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 分)_21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2 分)_江苏徐州 2008 游山西村13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

39、,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l 分)_14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 分)_广东广州 2008 游山西村请找出诗中赞赏村民热情好客的句子。_“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一名句为什么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_湖北咸宁 2010 游山西村阅读陆游的游山西村 ,按要求完成题目。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其中蕴含的哲理历来为人传诵,而它所描绘的意境也值得细细品味。请说说这两句诗描绘了怎样的意境。_1、从诗体上看,这是一首_诗,全诗紧扣一个“_”字,按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来叙述。2、一个“_”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一个“_”字,写出了曲折多变的景色,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3、从“丰年待客足鸡豚”能够看出村里人_的特点,全诗表现_的气氛。4、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句流传最广,请自选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看法。_5、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诗中的意思是诗人经过一番寻找,终于来到了山西村,现在人们常用来理解为_。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九下古诗饮酒 行路难 游山西村共十二页136、这首诗赞美农村风光和_,流露出诗人_的情感。7、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