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大卫.鲍森的新约纵览 马太福音(一) 今天我要讲的是圣经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有智慧而不是变聪明的书。有许多书能够教人变聪明。但这本书,也只有这本书,却会教你得智慧。我宁可求智慧,不求聪明。有聪明之能够赚大钱,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么样过人生。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把它当药来用,每天读 10 节,魔鬼就不敢近身。有的人则是借助研经材料,他们经文读得不多,研经材料倒是读得挺多。常常是快速浏览经文以后,接着研读这些经文的注释。神要我们如何研读祂的话语呢?首先我要告诉各位,圣经一词的原文为复数形式而不是单数形式,源于希腊文的 biblia,意思是书卷合集。也就是套书、丛书的意思。圣经时许多书
2、卷的合集,有诗歌、箴言、历史书和先知书。我们读经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读。现在的圣经已经收到严重的破坏,在圣经里标注章节号码,以至于今天许多基督徒变成照本宣科。如果我要说约翰福音 3 章 16 节,我多半会说成希西家书 3 章 16 节,或是随口取个书名或章节。之后便会看到会众翻找着圣经,努力找出希西家书 3 章 16 节。但是圣经里没有这本书。有个人听了我的录音带一段时间之后,来问我说:“大卫,你是个经学教师。为什么你讲经从来不用经文的章节号码呢?”我回答他说:“因为神从来不打算在经文中标注章节号码。这种做法切割了神的话语,并不符合上帝的本意。有哪一本书像这样每个句子都有编号的?”这种做法不是很
3、奇怪吗?整本圣经囊括了很多卷书,我们必须了解每本书的类型、写作的目的,还有里面的内容。我写过一本书,名叫正常基督徒的诞生。出版以后我非常地惊讶,书里的内容明明是讲重生,以及如何帮助别人重生,但是这本书出版以后呢,大英图书馆却把它收藏再2“分娩”这个书类。所以现在如果想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本书,得到妇科类才找得到。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借书,不可能借阅园艺书来学烹饪,也不可能借阅小说来学电脑。但是有许多人却从圣经断章取义,不管前后文,也不问经文出处或背景,就认定那是神的意思。有一段经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 4:13)”。“凡事”指的是哪些事?我常常会问会众?靠着基督你
4、能做哪些事?他们会说:做见证、医治、祷告。我说,其实这节经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情。它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维生。这段经文在现今是非常重要的。保罗说:无论什么景况,我都可以知足(腓 4:11)。我能处丰富,也能处卑贱。这秘诀我已经学会了。我最近发现某个教会中,有 2/3 的会众都在负债。他们需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要控管自己的薪水,适当分配收入,这全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能靠着退休金度日,非常切身。但是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就会完全抓不到它的含义。经文所属的文本时它的重要背景,能说明经文完整的含义。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四福音书。 福音书可以说是独树一格。新约圣经中有历史书、书信,还有先知书
5、。另外,还有四部非常特别的书,这四部书跟其他书卷非常不同,我们称之为福音书。什么事福音书呢?它不是传记,当然,更不是自传,因为耶稣从来没有写过书。它不纯然是传记。因为四本福音书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耶稣的死。一般传记不可能花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描写主角的死,无论这个主角他死得是多么轰轰烈烈。那么什么是福音书呢?在现代生活里,我能够想到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新闻报道。福音书就像新闻报道,让人一读就懂。并且让人觉得兴奋,想要找人来分享。福音书最好能够大声念出来,就算自己一个人在读福音书,如果能够大声念出来的话,你会有很大的收获。就算如果是念给别人听,自己也会受益良多。我个人很喜欢念圣经给别人听,
6、喜欢的程度甚于讲道,因为圣经每个字都值得你用心聆听,但是我的讲道不见得字字精彩。 3福音书是一种特殊的问题。福音书的作者见证一件事,那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他们把那件事当做新闻昭告世人。所以,福音书确实是广义的新闻报道。这是一开始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那个时候曾经目睹耶稣所作所为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相继去世或殉道。不过在此同时,教会却越来越大,拓展范围却越来越广,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年曾经亲身经历这些事,能够传扬这则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听到这则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把这事写下来,不能拖。在见证人全都过世之前,必须要白纸黑字地记录下来,所
7、以今天我们才会有这些记载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翻开圣经,我们首先会发现有四部福音书。为什么有四部?如果只有一部不是方便得多吗?而且我相信度过的人都会发现,四部福音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那为什么要有四部?神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找来共同写成一部福音书。每个人写自己知道的那个部分,然后写成一部福音书。以前有人这么试过,多年前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名叫柯罗夫,在座有他的书迷没有?我住在吉尔福德的时候,尤其爱看吉尔福德犯罪案。内容是描述猪背山的谋杀案,柯罗夫是圣公会的司祷员,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写侦探小说,他对铁路很有兴趣,跟我一样。柯罗夫他决定把四部福音书写成一个故事。结果他真得做到了。这是柯罗夫的综合福音
8、书。看起来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是却少了一点什么。我现在不看这本书了。刚开始我很喜欢,以为会节省我很多时间。因为不用读四本,只要读一本。后来我发现,四合一的做法抹煞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要知道,上帝在圣经中会重复某些事情,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章两次讲到神的创造,在历代志和列王记中两次讲述以色列的历史。在这里则有四部记载讲述耶稣的生与死。用意是什么?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神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样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全盘的真相。有的时候是两个层面,但是,对于耶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祂。从四个全然不同的层面来看耶稣。我没有坐过牢,但是据说坐牢的人要拍照。这个角度拍一张,然后这个角度再拍一张。一个月
9、以4前,我这样告诉别人的时候,被一个坐过牢的人纠正,他说,现在犯人要拍三张脸部特写。取得犯人脸部的完整特写,以便日后确实辨认。我最爱的飞机之一就是协和客机,我很欣赏协和客机它的造型,它连停在地面上的时候,看起来都像在飞行。这和它的造型有关。要怎么样用言语来形容这样的外形呢?不太容易吧?是不是?你可以直接说它是 delta 形,别人就知道它像三角形,那是希腊字母 d 或是三角形的形状。名副其实。但是如果这样看,又是什么形状呢?事实上,如果要拍摄协和客机的照片给别人看,至少得拍个 4、5 张才行。否则,绝对看不出它的全貌。它从每个角度看起来都那么令人惊奇。耶稣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奇的人物。因此神启示
10、四个人代替世人从旁观察祂,并且写下他们的所加所闻。简单地说,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耶稣都不同。也就是同一个耶稣,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表现,还有特质。一般习惯这样来区分,马可所看到的耶稣是一位人子,他写下第一步也是最简短的福音书。之后马太写下第二部,他看到的耶稣是犹太人的王。第三部是路加福音,他看到的耶稣是世人的救主。第四部是约翰福音,他看到耶稣为神的儿子。简而言之,有四种不同的角度看耶稣。但我们需要更深入探讨。 有两方面需要我们来探讨。首先,来看看作者。对不起,可能我跳得太快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中间这个部分。为故人撰写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写成的通常是那个人的生平作为。讣闻就是说明故人的所作所为。因
11、为大家对故人最先感兴趣的是他生平的所作所为。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就开始出版他的书信还有他的言论。最后到了第三个阶段,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了他的人格,他的个性,他行事为人的动机,他的厌恶还有他的喜好。而四福音书可以说正好符合了这三个阶段。马可只关心耶稣所作的事情。耶稣的作为、神迹、祂的死和祂的复活。马太和路加则进一步写出耶稣说过的话。他们记录的耶稣言论远比马可福音多。所以,篇幅更长了。因为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再加进大量新的素材。约翰则是比5较少记载耶稣生平的言行举止。他最在乎的,我们下一次会谈到,莫过于耶稣是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来
12、了解祂的性格,祂的内在,了解祂是谁。好,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究福音书。一是从作者的观点着眼。他看见什么?他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看法跟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么他究竟如何看待耶稣?内心所见的,比眼见更加透彻。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研读福音书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要问,撰写这部福音书的背后有什么目的?是为谁写的?为何写的?因为作者不但是说出心里的话,告诉我们他看到哪些事,更是针对某个特定目的,还有一群特定的读者而写作。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务必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角度,以及读者的角度。作者的看法和写作的目的。他是写给谁看的,希望教导谁? 希望我们往后
13、研经,都奠定在这个基础上。 现在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马太福音。我们称前三部福音书为对观福音。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词。对观的英文 synoptic 是由两个希腊字所组成。syn 代表一起,optic 代表看法、观点。就是说,这三部福音书采取的观点类似。他们对耶稣的看法雷同,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你一定注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同。马太、马可、路加这三本福音书跟约翰福音不同。先来谈谈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新闻作品。采取新闻方式写作,像是在公布新闻一样。他很快带过耶稣公开侍奉的前几个月,谨慎地把这段时间分成前两年半和最后半年。这是马可的时间架构。后来的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时间架构。有 30 个月的
14、时间,耶稣在北方的加利利传道。那个地方四海一家,各国人都在这里聚集。国家开明,民风开放。但是南部的犹太地区都是民族主义者。人民心胸狭窄,尖刻又孤僻。耶稣在北方广受欢迎,但是在南方却受到了排斥。所以呢,祂才会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想杀耶稣的,只有祂的乡亲拿撒勒人。企图把祂丢下悬崖。但是整体而言,耶稣广受北方人民的6爱戴。跟随祂的人数以千计。到了南方以后,耶稣的麻烦就接踵而至。就是这样的时间架构。马可渐渐把故事带进高潮,高潮就在南方。耶稣在北方的日子过得从容悠闲。但是,一到了南方,紧张气氛升高,请示告急。除了渐渐带入故事高潮之外,马可也开始放慢速度。他用几页的篇幅,很快地带过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
15、整整两年半,他只花了几页的篇幅而已。后来耶稣上了船,就马上渡到另一边。他大概坐的是一艘喷射船吧(呵呵)。每个事件都是立即发生,各位注意到了没有?新闻报道就是会让读者兴奋不已。然后,逐年记事变成了逐月记事。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占掉好几页篇幅。然后,逐月记事变成每周记事,每周记事变成每天记事。每天发生的事都清楚记载。到了最后一天,更是讲述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像特快车慢慢减速,进站以后最后停在十字架前面。马可福音所建构的一切,都是以十字架为终点。放慢叙事的脚步,来带进十字架。一面营造高潮,一面放慢叙事脚步。这是新闻写作的杰作。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给那些完全不认识耶稣的人阅读,帮助他们认
16、识我们所信得这位奇妙的耶稣。 我们现在先不管马可福音,来看看马太福音。马太福音用的时间架构跟马可福音一样。但是内容却做了大幅地改变。首先是篇幅。马太福音的篇幅长多了。他加入的内容包括了耶稣的出生、圣灵感孕、博士朝拜圣婴,也就是圣诞的故事。这部分马可福音完全没有。马可福音是从耶稣 30 岁开始写起。马太则追溯到过去,加紧更多内容。所以,时间点更早。他做了很多的修改,等一下我们会再一一讨论。马太修改马可福音,带出另外一个层面。他把迷途羔羊的故事,放进截然不同的前后文,迷途羔羊指的不再是罪人,而是一个堕落的基督徒。马太他略去了很多事件,他所侧重的是耶稣的言谈。马太大量地记载了耶稣的言论,并且把它们集
17、结成为讲道训词。马太福音中总共有 5 篇讲道,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登山宝训。另外还有四篇讲道,这是马太福音的特色。跟路加福音的写法是完全不同的。路加是在叙事过程当中插进耶稣的言论。马太则是把言论集结成为五个主题。这个稍7后我们会再探讨。他这么做有特别的目的。据说,耶稣当时说这些话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马太将这些话集结起来,成为 5 个部分。马太是犹太人。摩西律法分为 5 个部分。也就是圣经的前 5 本书,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表示有 5 本书。摩西五经,耶稣五训,马太想表达什么?他想说的是,新的律法已经来临。如今不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耶稣的律法。这一点我们回头再谈。马太福音的结构相当有趣。他是以言
18、行交替的方式记载。先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再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这样交替五次,就像三明治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太福音的结构。每一篇训词的后面,都有耶稣的事迹,来阐明训词的意义。因为耶稣是言教和身教并行的。所以,我们在传讲福音的时候,也要身体力行。要让人看见并且听见,这就是马太他所要表达的。马可的做法是直接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所作所为,但是马太要我们听听耶稣的话,再看看祂做的事。讲道和事迹重复地交迭,就形成了 5 层三明治。最前面加上耶稣的诞生。最后面加上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成了马太福音。这是马太福音的结构。 我们在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
19、它的犹太味非常浓厚。显然是把读者设定为犹太人。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到的是,犹太人不会把“神”说出口。因为犹太人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我从来没有说服过任何一个犹太人开口说出“雅威”,它的意思是希伯来语中的“上帝”。我曾经诱使他们说出口。问他们神的名字该怎么发音,他们才说个“耶”字,就马上住口了。接着他们告诉我:“你骗不到我的。”他们绝对不说出口,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他们宁可用“天”来代替“神”。他们会说:“上天帮助你。”“向天祈祷”、“上天赐福与你”。所以,在马太福音里找不到“神的国”这句话。在路加福音当中却到处都有。马太在记载耶稣的时候,他用的是“天国”这个词。天国对犹太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在犹
20、太年鉴当中,我们绝对看不到神这个字,但是常常会出现怪怪的大写的 G. 接一个破折号,再加上一个小写的 d. 如果你翻开犹太年鉴,会看到通篇都是8G-d。 这个字就代表神,God. 但是他们不敢完整拼出来,以免妄称神的名。 所以马太用天国来表示神的国。可见他是考虑到犹太读者。因为马太看耶稣为犹太人的王。整本马太福音都在传达这件大消息。还有其他线索说明马太是针对犹太读者写作的。例如他所引用的旧约经文比其他福音书来得多。马太在写作的时候,他特别喜欢强调“这就是应验先知所说的”,这句话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 13 次之多。马太分别引用了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这是作者的用心。 虽然马太
21、福音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的最前面。这是因为它跟旧约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大。可以作为旧约的延续。如果你把旧约读得很熟了,然后再来读马太福音的时候,那么你就会发现旧约的预言在马太福音里实现。马太福音共有 29 处直接引用旧约经文。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 121 处。你们可以把这个数字记下来。121处。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地熟悉。所以,他要大费周章解释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因为早有先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有一位君王会从你那里出来。”所以马太特别强调伯利恒。有一次耶稣在讲道的时候,群众里有人问,“这人会是弥赛亚吗?”有人回答说,不可能,因为祂出生在拿撒勒。我很讶异,耶稣竟然能够保持沉
22、默。我做不到,你做得到吗?我会大声驳斥说:你错了!祂不是生在拿撒勒,祂是生在伯利恒。但是耶稣却沉默不语。马太想要清楚地告诉犹太人,耶稣出生在伯利恒。所以,他详细描写耶稣的出生。好让犹太人知道,耶稣成全了先知的预言。再来是耶稣被钉十架,这对犹太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懂,耶稣既然是王,为什么还被钉十架。马太提出了清楚的解释,耶稣是无罪的。他不断强调这点。他不要犹太读者以为,耶稣是犯了亵渎神的罪。违反了神的律法,所以才被处死的。此外,马太福音还强调另外一个重点,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耶稣来,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马太福音里有一句重话,是历来基督徒的难题。这段经文说的是: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
23、不能废去。这段经文让我有罪恶感,因为我正在违反摩西律法。9我常常违反摩西律法,还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帮我的。因为,摩西律法说:不能穿着混合材质的衣服。米迦勒还是我的守护天使。但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害我违反了这条律法。你们知道,基督所谓的一点一画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厘清的问题。另一条律法是,如果房子里有什么灾病,为了邻居,你得放火把房子烧了。不是找人来消毒。为了邻居好,你得烧掉房子。另外,如果你的房子要扩建,设置阳台。那一定要加装栏杆。免得邻居的小孩子爬出去以后摔落。这个规定不错吧。此外,还有建筑的规定,衣服的规定,以及厕所摆设的规定。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马太写出这点,肯定让很多犹太人如
24、释重负。因为他们以为,耶稣来是要废掉律法。马太却说,不对,祂来是要成全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继续和摩西律法奋战。 虽然说马太他非常重视犹太读者,可是整体而言,马太他也很重视外邦人。有一些教导是违反犹太人观念的。马太相当看重外邦人。博士到伯利恒朝见圣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博士应当是外邦人。在马太福音的最后,耶稣说,要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让犹太人以外的万国万族也都来做我的门徒。所以,马太福音不只是针对犹太人所写的。我听过很多人说,马太福音是给犹太人的福音。不,它不是。它只是对犹太人最有帮助的福音书。我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他读完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信主了。你相信吗?第一章是耶稣家谱。全都是族谱。我刚
25、开始读圣经的时候,觉得圣经乏善可陈,只有冗长的族谱。像是谁生谁,谁生谁,从头到尾都是族谱。可是在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也是这样记载耶稣的家谱。这位犹太人他决定信主,是因为他从家谱体认到耶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说服了他。因为对犹太人而言,家谱证明一个人的来历。所以这个人他读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决定相信耶稣。可见家谱有它存在的目的。在马太福音里有一章,全部记载的是犹太人的苦难。什么是苦难呢?就是咒诅。是祝福的反面。耶稣所说出的咒诅跟祝福一样多。我每次到加利利的海边,都会想起耶稣的咒诅。因为现在去到以色列的人,都要住在提笔哩亚海岸的10饭店。但这个礼拜别去,听说那里饭店全都淹水了。加利利湖的水位上
26、涨,起因是黑门山的雪融化。所以导致了饭店整个淹水。原本干涸的加利利湖至少要四年才会恢复水位。现在却满到淹水了。但是提笔哩亚还可以住。知道为什么吗?在耶稣那个时代,有 25 万人住在加利利湖边的四大城市。25 万人,是当时人口最多的地方。现代游客到哪里去会说:很漂亮吧!我眼前的景色,耶稣也曾经看过。绿油油的山陵,浪漫到了极点。曾经有 25万人住在那个湖边。现在那些人呢?那些城镇呢?答案就是耶稣说过的话: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现在这些城市都已经消失。只有提笔哩亚没有受咒诅,所以至今还在。我告诉各位,被耶稣咒诅是悲惨无比的。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咒诅犹太人。祂说:爱
27、在会堂里居首位的有祸了!喜爱人称你为拉比或父的有祸了!整个马太福音 23 章记载着对犹太人的咒诅。我想,马太至少是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虽然是写给犹太人看的。但是他诚实地说出耶稣对犹太人的看法。 马太福音主要锁定的读者是犹太人。为什么马太要对犹太人这样大声疾呼呢?因为在他写作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开始进入教会。犹太人跟教会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事实上,在主后 85 年,就是马太福音刚刚完成的时候,主后 85 年,基督徒就被犹太会堂逐出。在那个时候,犹太基督徒被会堂逐出。他们不准在会堂中敬拜。教会从此分裂。我记得有一次我惹了一个麻烦。因为我说亚伯拉罕跟摩西如果在今天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这是事实
28、,只是没有人敢说。一个犹太人可以信奉无神论、不可知论,或是佛教等等,你都还是以色列国民。唯独信耶稣,那是不行的。亚伯拉罕以及摩西都相信耶稣。以利亚也相信。所以,他们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那是因为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他们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犹太人跟基督教会之间有很大的分歧。因为最初教会里面之后犹太人,门徒跟会众也都是清一色的犹太人。马太专程写这本书给犹太人看,时间点正好是教会快要分裂的时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告诉犹太人,教会的门永远敞开。他11希望和犹太人保持关系。马太是犹太人,那些都是他的同胞。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所以,教会的大门永远是敞开。马太要告诉他们,教会永远不会拒绝犹
29、太人。他心里跟保罗一样渴望,犹太人回转相信弥赛亚。第二个原因,马太之所以为犹太人写了这本福音书,是希望基督徒不要忘记。犹太人是基督徒的祖先。马太福音特别强调耶稣是出于犹太血脉。耶稣源于犹太历史。并且追溯耶稣的家谱到亚伯拉罕和大卫。所以,他一方面告诉犹太人不要拒绝基督徒。另外一方面告诉基督徒不要放弃犹太人。马太福音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带回同一条路。它在这项特别的任务上扮演者无可取代的角色。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集我们再来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外邦人,我想在座大多数也都是外邦基督徒。我偶尔会被认为是犹太裔基督徒,那是因为长相的关系。这个鼻子是家族遗传的。虽然我不是犹太人,但是我很喜欢马太福
30、音。我喜欢它所传达的信息。好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谈。 马太福音(二) 上一集我们提到马太福音是为犹太人写的。马太就犹太人的思考模式来阐明自己的论点。他强调耶稣的福音是承接旧约圣经。而为了体贴犹太人。马太特意避开“神国”的字眼改以“天国”来取代。现在我们要来谈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意义。 马太福音主要是写给信徒看的。四部福音书中有两部是为罪人写的。另外两部是为基督徒而写的。这是四部福音书的基本差异。你们应该能够分辨吧,可以吗?说说看好了。算了,我来解答吧。免得你们猜错。马可福音和路加福音是为罪人而不是为信徒所写的。很适合非基督徒,但是想认识耶稣的人来读。路加福音里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像是浪子,还有好
31、撒玛利亚人等等耳熟能详的故事。因此大体而言,我建议非信徒看路加福音。但约翰12福音最不适合未信者阅读。糟糕的是,很多人喜欢用约翰福音来布道。约翰福音是很深奥的。非信徒恐怕连第一章 3 节都看不懂。更别说后面的章节了。我们喜欢使用约翰福音,无非是希望对方读到第三章,那里提到“人必须重生”,最好他们还能继续往下读,读到约翰福音 3 章 16 节,就能听到福音。其实约翰福音从头到尾都不适合用来传福音。马太福音和约翰福音是为信徒,是为基督徒而写的,就是已经信主的人,及时当时他们还不叫基督徒。基督徒是外人对教徒的称呼。教徒多半自称为“门徒”。门徒是马太福音中的关键字。马太福音是针对决心跟随主,效法耶稣的
32、门徒而写的。 马太福音也是唯一提到“教会”这个词的福音书。你注意到这点了吗?马可福音没提,路加没有提,约翰也没有提。但是马太福音却两次提到教会。但这两次所指的教会意义大不相同。第一次提到是在第 16 章,耶稣说,我要建造我的教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从此耶稣结束 30 个月在北方的服事,转往南方的耶路撒冷去。当彼得说出“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就说“现在我可以去完成两个使命了”。祂用了两个祂不曾用过的词。祂说,要建立教会。因为终于找到磐石。只有一群认识耶稣的人才能建立教会。接着祂说,现在我可以死在十字架上了。两年半以来,耶稣从来不曾提起“教会”
33、跟“十字架”。现在既然有人知道祂是谁,她就可以去完成祂来到世上的使命了。然后可爱的老彼得,你们晓得他老是说错话。几乎没有说对过,但是他这一次说对了。他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回答他:这不是你想得出来的,是我在天上的父指示你。现在我可以建造教会了。彼得听了很高兴,尤其是知道自己会变成磐石。耶稣又说:现在我可以上十字架了。彼得却劝祂:主啊,万不可如此。刚才才说耶稣是王,现在又想操纵祂,这是在很好笑。基督徒确实会这样祷告,我们也常犯这种毛病。这里所谓的教会,显然是指普世教会。也就是基督的教会。世上只有一个教会,是耶稣13所建造的。感谢主,祂自己建造教会,没有叫我们去建造。教会是耶稣自己建造
34、的。在第18 章里,祂第二次提到教会。这里显然不是指同一个意思。这里是说,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去指出他的错来。他若听你,你便得了你的弟兄。他若不听,就另外带一两个人同去做见证。这个人若还是不听,就告诉教会。如果这里指的是普世教会,你可能一辈子飞机搭不完。所以这里所说的教会是指可以寻求协谈的地方教会。这就是教会这个字在新约里的两个意义。没有其他的意义,也跟宗派教会完全无关。基督的教会是祂自己建造的。地区性的教会是属于普世教会的一部分。如果你有意见,可以找地区教会谈。所以说,马太福音是为教会而写。通常在福音书的最后都可以找到它的宗旨。而现代人写作喜欢把宗旨放在最前面,让读者知道它的内容,但是以前的
35、人大都把宗旨放到最后。约翰福音就是这样,以后我们会谈到。马太福音也是如此。马太福音最后写明,耶稣升天的时候吩咐我们,在祂再来以前,要完成一项大使命,就是使万民做我的门徒,传福音给他们,不分国家,也不分种族,为他们施洗。凡我所吩咐你们的,都教训他们遵守。这就是马太福音写作的宗旨把耶稣的吩咐,原原本本地教导给门徒。所以马太福音可以说是一本门徒训练手册。它是新约里最适合用来带领初信者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量身定做的门徒训练手册,专门用来教导他们成为耶稣的门徒。耶稣没有叫我们去帮祂做决定。祂要我们去训练门徒,一切从下决定开始。下决定只要几分钟,可是训练门徒却要好几年。这是要花时间的。训练门徒而且教导他们
36、如何在地上过天国的生活。马太写这本福音书的目的正是帮助我们培养耶稣的门徒。这是它放在新约第一本书的另外一个原因。它可以说是基督徒的最佳入门书。一个刚信主的基督徒最适合读的福音书就是马太福音。 之所以会这么适合,是因为它的主题是天国。此时此地的天国,近在咫尺的天国,伸手可及的天国,身在其中的天国。不必等到死了以后,你现在就可以进入天国。但是进入天国,要走一条特别的道路。那是必须要付上代价,要活出天国之子的模式才行的。这个主14题使以色列犹太人和基督徒教会合一。因为这也是整本圣经的主旨。整本圣经讲的就是天国重建在地上。让神的旨意运行在这个地球上。所以它的主旨是叫犹太人和基督徒合一。我们相信我们都期
37、盼神的国降临。唯一的差别是基督徒相信神的国已经降临。 不过这个主旨使犹太人和外邦人可以合一。讲到这个地方,我要向各位解释一件事情。那就是犹太人跟基督徒的心里对于神国的期望到底有什么差异?我们来看看会发生什么事。对犹太人而言,神国是未来,是还没有降临的,所以他们把神国称为“来世”。每一个犹太人,到现在都还在盼望,美好的来世赶快地来临。当弥赛亚降临,来世就会降临。他们不信弥赛亚已经来了,所以他们还在等。他们相信弥赛亚会在某年的 9 月或者是 10 月来,所以在每一年的 9、10 月,他们会举行住棚节,庆祝弥赛亚的降临。犹太人欢喜地庆祝住棚节,他们期盼这位君王将天国带到这个世界上。那就是他们对于未来
38、的希望所在。我们所处的邪恶世代是由撒旦所统治的,魔鬼是这个世界的王,牠是这个世界的统治者,是这个世界的神。这些头衔是耶稣和保罗给牠的。对犹太人而言非常熟悉。人活在撒旦通知的邪恶世代,但是有一天,弥赛亚会在 9 月或者是 10 月住棚节的时候降临,祂会带下神的世代,神的国降临。所以,犹太人对于未来最大的盼望,就是弥赛亚的来临。但是基督徒对于未来的盼望则是:基督徒相信弥赛亚已经来了,但是祂还会再来。耶稣在马太福音中将这称之为天国的奥秘。天国的奥秘就是:弥赛亚会降临两次而不是一次。因为祂已经来过一次,所以那将来的世代已经临到。在图表上是用虚线来表示,你们看到了吗?将来的世代早就已经临到了。因着耶稣,
39、天国早已经确确实实地降临,就在此时此刻,在这邪恶的世代,天国并没有取代这世界。但是犹太人的期望是天国降临,世界就会结束。弥赛亚只来一次。但是,弥赛亚是来两次,天国跟世界重迭。在圣经里,保罗就清楚地说明,天国跟世界并存的道理。基督徒之所以受苦,之所以会挫折不断,之所以会受到逼迫,就是因为我们活在天国与世界并存的世代。你们了解吗?我们的任务就是把人带出世界进入天15国。之所以一定要这样,原因是如此的:犹太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够好了,可以直接进入天国。但是事实不然。所以施洗约翰告诉犹太人,要洁净自己,在污浊的约旦河里受洗。洁净自己的罪,预备迎接天国。如果弥赛亚真的一次降临结束邪恶的世代,那么这个世界上
40、罪人也会死光。有谁能够存活呢?所以,祂第一次必须先来,帮助人预备迎接天国。洗净自己的罪,预备好自己。直等到那时候满足,天国全然降临。这些预备好的人,就可以进入天国,活在神的王权之下。 所以,现在的状况是:天国跟世界并存。假如犹太人个个都认为自己很好,我是神的选民,我一定会进入天国。有一次有个人跑去对耶稣说,坐在天国筵席上的人有福了。但是耶稣反问他:你确定你会坐在筵席上吗?各位,我们传福音的目的,就是把人从世界带进天国来。“将来的世代”其实已经来临。我们是属于未来的,已经住在神的国中。但神的国还没有全然降临,邪恶的世代还在运作。所以,撒旦的国跟基督的国之间有很大的争战,情势很紧张。但是千万人将从
41、世界进入天国。每分钟有 45 个人从世界进入天国。每个星期有 2000 间教会建立。人们在转变,不只是要带他们走出撒旦的国度,还要预备他们迎接基督的国度。要教导他们如何活出神国之子的生命。所以,马太福音的宗旨就是现在如何活在天国中。 马太把耶稣生平的教导,集结成 5 个主题,也就是 5 篇讲道训词。在这 5 篇讲道训词当中,最有名的一篇就是登山宝训。但是 5 篇训词同样重要,我们现在来看其中的一些。我把这 5 篇讲道训词一一地加以命名。这 5 篇讲道训词只有一篇是在山上讲道,其余都是在别的地方。这 5 篇讲道的内容讲的都是如何成为神国的子民。既然是国,就有王,有百姓,好的君王和好的子民。以下是
42、 5 个主题,第一篇,登山宝训,谈的是天国的生活方式,如何(在地上)过着在天国的生活。登山宝训并不是用来教导未信者如何生活,那种生活方式对基督徒来说也已经够难的了,跟别说对非基督徒。它是对基督徒说的。虚心的人有福16了,因为天国是他们的。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在这里,耶稣说的是新造的人。新造的男人和女人该如何生活。稍后继续说明。第二篇训词在第 9 到 10 章。马太把耶稣在不同时期、地点的教导整合起来,主旨是“天国的使命”,因为基督徒有一个使命就是当你一进入天国,就要把别人也带进天国。这个使命越早开始越容易,越晚开始越难做到。刚信主的人,最适合传
43、福音。一旦他们学会了如何过天国的生活,就应该学习带领别人信主。耶稣在第九、第十章教导门徒如何传福音。他说传福音很简单,只要两两一组出去,叫死人复活、医病、赶鬼,然后告诉他们天国近了,就这样。让人们看见,然后听见,行神迹,再传福音。就这么简单。我们现在是让人们先听福音,再看神迹,其实先看见再听见会比较好。 我可以想象雅各和约翰走在第一座城的街道上,希望别遇见被鬼附的人。突然之间,他们看见有一个人在市集上发了狂,雅各说,约翰,我知道前面有一家餐厅,我们去那吃个饭,如果明天早上他还在这里的话,我们就去服事他。约翰说,不行,雅各,你是一个懦夫。第一个先由你来,然后第二个再轮到我。你在服事他的时候,我会
44、在街角为你祷告。现在我知道他们为什么要出去,因为他们回来的时候会很兴奋。他们会说,连魔鬼都会找他们的话去做。耶稣说:很厉害,不过别因为能力而兴奋,要高兴神把你的名字记在祂的册子上。接着耶稣极为兴奋地说,我刚才看见撒旦像闪电一般地从天上坠落。注意耶稣用的动词时态是“我刚才看见”。你们刚刚两两一组出去的时候,我盯着撒旦那边的情况,看见牠垮了。耶稣欣喜地喊着:天父,感谢你!你没有使用聪明或富有的人,而是使用这群年轻人。耶稣知道这会成功。只要奉耶稣的名和圣灵的能力,平凡人也能击垮撒旦。如果你同意的话,可以说哈利路亚!这就是天国的使命。读马太福音第九章和第十章,我们会知道如何出去传福音。如何因应反对势力
45、,如何跟属世的人相处。 第三篇训词在第 13 章,谈到我们的盼望。士气是很重要的。士气在争战中往往是决定17因素,无论你觉得能不能赢。在马太福音第 13 章中谈到许多天国的比喻。首先是撒种的比喻,耶稣说别担心,就算每 4 粒种子中有 3 粒没结果,那一粒可以结出 30、60、100倍的果子。就算你的种子撒在硬土,或者是杂草丛生的地上,也别失望,因为最后的收获是值得的。耶稣接着谈到麦子和稗子一起生长,祂说,不必设法把稗子拔出来,那不是你的工作。可惜的是基督徒有的时候热衷于拔稗子过于种麦子,懂我的意思吗?我们不要热衷于拔稗子,稗子还是会继续长出来。撒旦的国会长在神国的旁边,两者会一起生长。可是别担
46、心,收割的时候自然会分别出来。即使撒旦的势力越来越大,也别担心。耶稣说,神的国也会越来越强大。两者会一起生长。祂要我们充满盼望。耶稣还拿芥菜种做比喻,芥菜种的体积很小,手上要放 50 粒左右的芥菜种才能够看见。如此细微的东西最终会长成大树。耶稣说:天国就像芥菜种。它的确是的。一开始只有 11 位好门徒,现在已经有15 亿的基督徒了。基督教会是唯一不会因为死亡而失去顾客的社团。对吧。它从来没有变小,而是越长越大。从一粒小小的芥菜种长成一棵大树。这些比喻全都在 13 章。沮丧的时候,读一读第 13 章。天国的长成。天国好比买卖人到处寻找好珍珠。发现其中有一颗比其他的又大又美。于是为了那颗珍珠舍弃其
47、他的。他说,那才是我要的,这是我们对天国应有的态度。你可能会为此失去许多,却能得到最贵重的,这的牺牲所有去换取的珍珠。耶稣还说,不要为作恶的基督徒心怀不平,因为天国好比撒网在海里,会网起各样水族。好鱼坏鱼都有,不必心怀不平。等渔网满了,拉上岸以后,渔夫自然会筛选。 但是现在的牧师不喜欢传讲这个比喻。牧师宁可有一百个好会众,也不要有一千个不好的。但是耶稣说,网里要捕满鱼。牧师喜欢寻找那一只迷途羔羊。牧师跟传福音的人做法不同。传福音的人是撒网捕鱼,牧师却是用钓竿钓鱼。 有关天国的第四篇讲道是天国的社会(18-20 章)。这里面提到教会,提到失羊的比喻。这里勉励我们寻找堕落的基督徒。提到如何对待得罪
48、你的弟兄。就是要告诉教会,寻求教18会的遮盖。这些都是教会的规范。这些也都是初信者需要知道的教导。这些全都是刚进天国的人需要受训的主题。最后是在第 24 和 25 章。主旨是天国的未来,以及君王再来。就在耶稣受死之前不久,祂在橄榄山上教导门徒。门徒问祂什么时候再来,再来的时候会有哪些预兆?如何知道那日子近了?耶稣就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我要卖个关子,现在先不说。答案在以后的节目里。当时耶稣告诉门徒四个清楚的预兆。要他们知道要等候什么,要如何祷告,也能看出末日是不是近了。接着耶稣说了几个简单明了的比喻。只对 12 位门徒说。祂说到如何要预备自己,迎接君王再来。这里最有趣的地方,就是每个比喻都提
49、到“我的主人必来得迟”。预备自己等候主再来,这考验在于,如果祂下个星期二就来,这还算容易,如果祂一千年以后才来,这就难了。那才是真正的考验。因为主不在乎祂再来的前几天你做了什么。祂在乎的是祂离开的日子里你做了什么。你忠不忠心?你有没有运用恩赐让自己的灯发光。那才是主再来的时候所关心的。有人以为等主再来的时候才要行义,错了,现在就要走在义路上,无论祂几时再来。要过天国的生活,因为那是你当过的生活。耶稣说,你们听过摩西的律法,但是我的律法不太一样。摩西律法说:不可杀人。耶稣律法说:咒人死,就算杀人。骂人是笨蛋,也算杀人。很严格,对不对?摩西律法说,不可以跟妻子以外的女人发生性关系。但是耶稣律法说,连眼睛看到,起了淫念也不行,也不能为了再娶而离婚。很难吧。其中最难的一点是耶稣命令我们不要忧虑。所以我们从来不会看到基督徒忧虑。 为什么每次我这么说的时候,大家都会笑呢?耶稣可没有把它当成笑话。我们会笑是因为这听起来很讽刺。并不是因为你笑,我就瞧不起你。我自己也在笑。耶稣说,忧虑就等于是侮辱上帝。因为那样好比在说,上帝关心动植物却不关心祂的子女。祂看顾野地花草,喂养空中飞鸟,但是,我只是祂的孩子,我非忧虑不可。请看登山宝训。 19我在曼岛达拉斯散步的时候,遇到一个弟兄。他说,他听我说过人不可能既是基督徒又是共济会员。我说,没错,我确实说过这话。他说,我给你两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