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粒子原因与措施 原因 分析 对策 粒子 1)涂漆厚度过大 在涂漆过程中,导线上涂上一定量漆液,在固化成膜后,在正常的漆膜厚度下,漆包线的表面是均匀、光滑的。但如果铜丝上的漆液涂得过多,则在局部地区漆液层的表面张力和漆液重力无法取得平衡,引起漆液层的堆积,因而在烘焙后造成漆膜的实心粒子。 严控涂漆厚度,发现不良及时下线 2)漆液的粘度过大或漆液温度不确当 为了在铜在线涂得一层均匀光滑的漆液,对漆液的流平性有较高的要求。当涂于铜在线的漆液经过毛毡揩擦后,漆液并不是很均匀地附在铜在线的,最后还需要依靠液体本身的流平性使漆层拉圆。如果漆的粘度过大或温度过低,会使漆液的流平性下降,引起漆层较大的堆积,从
2、而使漆包线表面产生粗毛;反之,若漆的粘度过小或温度过高,则使漆包线表面产生细毛。 选择合适漆液的粘度或漆液温度 3)毛毡硬化 毛毡具有理想的弹性,在毛细孔的作用下,使漆液在毛毡内具有自动吸漆和输漆的作用,这样起了控制漆膜厚度的自动调节作用。但如果毛毡使用时间过长,再加上受到烘炉温度的影响使毛毡干燥硬化,这时毛毡就失去理想的弹性,从而丧失了毛毡对漆液的控制能力,造成漆包线表面的缺陷。 巡检毛毡表面,发现不良及时更换 4)漆膜表面擦伤 一般来说,漆包线在涂漆过程中,漆膜被擦伤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导线烘焙不够,在漆膜尚未坚硬而经过导轮时被导轮擦伤;第二是由于导轮中有凝结的硬杂质和导轮本身冷却不够等使导
3、线经过时引起漆膜擦伤。漆膜一旦被擦伤,其表面就造成严重缺陷,即使再次涂漆时也难以补救,形成粒子。 巡检漆膜表面,发现不良及时下线 5)铜线表面缺陷 铜线表面质量的好坏,对漆包线的表面质量影响很大。表面差,涂得的漆膜表面就不理想。若铜线表面有毛刺,涂漆后毛刺处造成明显的粒子。铜线表面有凹形缺陷,涂漆后在凹形处会包入微量的气体,再经 高温烘焙后,由于气体膨胀,而产生压力,使漆膜向外凸出,形成气泡粒子。 控制好铜线表面质量,发现不良及时下线 6)漆料中有杂质 漆料的杂质主要产生在漆槽内。铜线不断从漆槽中通过,其表面上的一定量铜粉落入漆槽中。开车穿线时, 炭化了的漆层通过毛毡后,揩入漆槽内 。 严防漆
4、料的杂质 7)炉温的影响 卧式炉要求在 炉口进行溶剂的蒸发 ,在 炉膛中间固化成膜 。因此炉温一定要 按线规要求进行控制 ,同时要和漆槽内的 滚筒速度 相呼应,否则就会产生各种漆粒子。如进口炉温过低导线上的漆液不能很快蒸发,漆液在重力作用下会使漆层产生偏心;如温度过高使漆的溶剂产生沸腾,会产生气泡粒子。炉温要根 据各种漆的特性来决定 。 按线规要求控制炉温 发花 1)铜线圆整度不好 铜线圆整度不好,在 曲率半径小 的地方, 涂漆量小颜色偏淡 ;在 曲率半径大 的地方 涂漆量大,烘焙后颜色偏深 。 调整好铜线圆整度,发现不良及时下线 2)工艺不合理 在涂制过程中,若一边炉温特别高,使一边漆飞掉,
5、铜线在高温中氧化,线涂制好后,一边发青。如果 软化炉发生漏气或封口没有封好 ,会导致铜线氧化比较严重,涂漆后,在 成盘的漆包线 上可以看到带有 青灰色 。 发现以上情况可采取以下措施: a) 调正炉温; b) 调正好毛毡和上下导轮的位置; c) 检查软化炉管有否破裂和水箱水位,软化管道下面是否封闭,软化炉温度是否适当; d) 对第一道漆膜厚度进行调整;e) 调正漆的粘度。 涂制过程中,如果 进口炉温太高或第一道漆膜涂得太薄 ,使漆层受高温而飞掉,铜线在高温下严重氧化,涂制后的成盘线出现发青现象。在涂制过程中, 毛毡使线受单边力,使一边漆膜厚,一边漆太薄,涂制后,成盘线单边也会发青 。 在涂制过程中, 漆的粘度太大,流平性差,漆对铜线的附着力大于流平性,则涂制后发现成盘线一段一段发青 ,又如 铜线单边油污 ,退火后还不能清除,涂制时, 单边涂不上漆,涂制后,成盘线单边也会发青 。 聚酯漆在烘焙过程中,一般要经过黄棕、中棕、发青、发花直至棕色阶段。如果由于炉温或其它原因,使聚酯漆包线烘到发青发花时就出烘炉,线就会呈发花、发青现象。在同一车上如果有个别的发花发青,这是由于炉温分布不平衡,漆膜不均匀而造成。如果整个车上的线都发花发青的话,说明车速太快,可把车速放慢,越过发青发花区。 勤查漆膜颜色,发现不良及时下线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