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羁旅诗鉴赏指导.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35532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羁旅诗鉴赏指导.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羁旅诗鉴赏指导.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何 人 不 起 故 园 情羁旅诗鉴赏指导【考点阐述】中国古代有的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下诗篇,就叫做羁旅诗。这类诗,或描述个人游历见闻感受,或表现思亲怀乡之情,或将叙事与抒情相结合,大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凝聚了诗人的人生感叹、漂泊愁苦,表达了古人对亲情、友情的重视,有极高的人文价值。这类诗情真意切,真实地表现了客居他乡的艰难、漂泊无定的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对温馨家庭的憧憬,以及对安定幸福生活的期盼向往。这些感情是人类亘古相通的,容易

2、引起共鸣,所以羁旅诗大多浅显易懂,符合考试说明上“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的要求,因此备受命题人的青睐,每年高考都有所涉及。此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考查考生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对思想内容的感受与理解、对遣词造句的鉴赏以及对相关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的辨认与评析等。【知识梳理】一、羁旅诗常见主题:文人失意、漂泊哀伤、思念亲人、生活潦倒、互勉互慰、珍爱友谊。二、羁旅诗常见意象:月亮人生的圆满、缺憾;情感的无奈;时空的永恒;思乡思亲。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寒蝉悲凉。猿猴伤感。落花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沙鸥飘零;伤感。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三、羁旅诗常见节令:人日:正月初七日。古代诗

3、人在人日大多表达思家、想友的感情。上元:即元宵,正月十五日。古代在元宵日张灯结彩,所以元宵又称为灯节。社日:立春后第五个戊日,春分前后,农家祭社(土地神)祈年的日子,这是春社;而立秋后第五戊曰,称为秋社。古人多借这个节日集会竞技,开展难得的娱乐活动。寒食:清明前二日,此日禁火吃冷食。清明:三月的节气名,也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上巳(阴历三月三日):此日人们临水祓除不祥,叫做修禊。后来演变为水边宴饮、郊外春游的节日。端午:五月初五日。七夕:七月七日,传说此日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在古诗中多借七夕表达爱情。中秋: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月色最好,是阖家赏月的佳节,所以人们在这一天大多思念亲人。重阳:九月初九日。

4、古人以九为阳数,重阳日古人有登高饮酒的习俗。冬至:是节气中的起点,相当于一日中的子时,古人认为阴极阳生之时。除夕:一年中最后一天晚上。 “除”意为除旧布新。【方法点拨】羁旅诗的鉴赏应注意以下几点:1要明确作者写了哪些“眼中景” 、借此抒发怎样的“心中情” 。鉴赏时要抓住意象,构建图景,展开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复活诗歌意境。2这类诗在感情的抒发上有何特点?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剖析作者的思想感情。3诗人是怎样把羁旅之情与所见所闻的一些事物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的?探寻物我合一、情景交融的审美境界。4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5能欣赏一些打破常规的构思方法,感受诗美魅力。【实战演练】1阅读

5、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渡 汉 江宋之问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注: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1)有人评价此诗前两句中“断” 、 “复”两字,似不着力,却耐人寻味,请结合诗句说明这两字有怎样的意味?(2)后两句,按常情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行人” ,作者笔下所写却与常情相悖,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谈谈你的理解。2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 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6、。(2)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语言上又有什么特点?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采 桑 子吕本中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1)这首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说明。(2)这首词所运用的比喻手法具有独特的审美魅力,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误区透视】做此类题目时考生容易走进的误区有:1构图意识不强,缺少整体的画面感。2判断失误,对关键字词的理解不到位,随意作答。3自己有一定的见解,但讲不出理由,不能自圆其说,不能联系诗歌本身来分析评价,只是无端猜想或无根据地归纳,答案牵强、生硬。4没有从羁

7、旅诗的内容和特点去把握全诗,只是套用一些空泛的名词术语,表述缺少严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答案:1(1)被贬蛮荒,本就够悲苦的了,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一个“断”字将作者困居被贬之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真实地再现出来。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挨过漫长的时间,一个“复”字又将作者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表现出来。这两个字可以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2)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这种担心越近家乡的时候越强烈,他忧惧自己长期以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

8、望会被无情的现实粉碎。因此, “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 “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 。通过这两句诗,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时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2 (1) “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 ,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 ,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那种孤寂心情。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诗的语言朴实无华。3 (1)这两首词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真挚的思念之情。上片指出他行踪不定,南北东西漂泊,在漂泊中经常在月下怀念他的妻子,因此感叹他的妻子不能像月亮那样跟他在一起。下片写他同妻子分离的时间多,难得团圆。 (2)作者在同一首词中,对同一个比喻的本体“江楼月” ,作了“相随”和“团圆”两方面的比喻。上片赞美“江楼月” “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是永不分离的赞词;下片写“江楼月” “ 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是难得团圆的恨词。同样用“江楼月”作比,一赞一恨,尽在其中。本体相同,却命意不同。作者经常在月下怀念妻子,所以产生上片的比喻;作者感叹与妻子难得团圆,所以产生下片的比喻,写得真是而独具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