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跨越百年的孤独读百年孤独我说,孤独是什么?你说,孤独不是在山上而是在街上,不在一个人里面而在许多人中间。他说,孤独是灵魂的放射,理性的落寞。不会享受孤独,就不会享受人生。马尔克斯说,过去都是假的,唯有孤独永恒。百年孤独 ,是马尔克斯给我们讲述的一部关于时间和孤独的故事。从乌尔苏拉他们建立马贡多到最后一切消失在飓风中,在时间刻度上只停留了 100 多年。布恩迪亚家族在这里繁衍了 7 代。繁荣,挣扎,没落,消失。很漫长,漫长到人们都忘记了奥雷良诺上校的 32 次起义;也很短暂,短暂到只有区区 7 代人。孤独是布恩迪亚家族的图腾,同时,孤独在他们的世界里又是一把双刃剑。他们害怕自己陷于孤独的泥淖,而
2、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消磨时光,或者更深一层说,是在反抗孤独。就像奥雷里亚诺上校不断反复熔铸小金鱼。阿玛兰塔不停地为自己缝裹尸布,缝了又拆,拆了又缝。雷梅苔丝每天总花很多时间在洗澡。奥雷良诺第二反复地修理门窗。庇拉尔特尔内拉在与不同男人的纠缠中麻醉自己。悖论的是他们的生存又离不开这种孤独,他们渴望保持孤独的高傲姿态。该怎样来理解他们的孤独呢?台湾诗人作家蒋勋在孤独六讲里分别从情欲孤独、语言孤独、革命孤独、暴力孤独、思维孤独、伦理孤独的角度来谈如何走进孤独、完成孤独和尊重孤独。或许在某些方面,我们可以从这六个角度来浅显地理解百年孤独里的人物。人对情欲的意图源于空虚,继而对其产生渴求与征服的心理。某种
3、意义而言,情欲犹如宗教,有越多的阻碍就有越大的动力。若是这些情欲的满足并没有建立在情感的基础上,那种孤独感只会有增无减。在小说中,听不到人物之间的心灵交谈,感受不到人们真诚相爱的温暖,崇高的爱情在布恩迪亚家族中根本不存在。第一代霍塞阿卡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为了传宗接代,后来战胜了生猪尾巴孩子的恐惧,但他们由始至终都没有产生过真正的爱情。布恩迪亚家族的男子,如第二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和第四代奥雷里亚诺第二,在与异性饥不择食的交合中,却经常感到孤独。而女子阿玛兰塔和雷蓓卡则通过自虐和虐待别人的方式来排遣内心的孤独。因为孤独而追求爱情,因为不懂爱情而愈加孤独,布恩迪亚家族的人都未能找到那条经由爱情抵达幸福
4、的通道。追根究底,他们都缺乏爱的能力,仿佛这个家族被施了咒,无爱的人是注定要孤独,并且要承担由此带来的后果。我们平常惯于用语言来打破沉默,达成沟通,排解孤独。而认真思考下,很多语言是词不达意,甚至是毫无意义,有的则是站在正统文化的制高点来镇压颠覆性的精神。这些都可视为语言孤独。小说里乌尔苏拉瞎了之后没有被人及时察觉。而乌尔苏拉就凭自己剩下的四种感官注意别人的活动,很快发现,家里人每天走的都是同样的路,重复同样的动作,同样的时刻几乎说同样的话。由此可知,布恩迪亚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缺少正常的充满亲情的爱,没有任何方式的心灵沟通。而马孔多居民也大多如此,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阿尔卡蒂奥第二在一
5、场军事镇压中幸存下来,事后四处诉说他亲历的这场大屠杀揭露真相,反被认为神志不清。因为政府与媒体已对外宣称无人伤亡。语言的障碍性在此暴露无遗。阿尔卡蒂奥第二无比恐惧和失望,从此一直到死都躲在房间里研究羊皮纸。声音和表情都是语言的载体,可惜徒有形式没有内容。他们都活在一个没有丝毫颠覆可能性的正统文化下,当然这个正统文化必然僵死。奥雷里亚诺上校是小说里孤独气质最为突出的角色,成为整部小说的“孤独代言人” 。他的孤独是多原因的,我认为革命是构成他孤独的一个方面。他狂热于战争,发动了三十二次武装起义。虽然三十二次都失败了,但是他的智慧和英勇使他成为革命军总司令,成为最令政府惧怕的人物。他憎恨独裁者,然而
6、当他向深层次求索时发现自己“与独裁者们打了这么多仗,对他们琢磨了这么久,到头来还是成了和他们一样的人”时,他疯狂热衷的梦想彻底破灭,他终于明白他要追逐灭掉的正是他自己,他开枪自杀未遂。最后他又回到了实验室,沉迷于周而复始的对小金鱼的制作。年老时面对杀害他儿子们的残暴的统治者,他终于邀请他的老战友一起策划最后一场战争,但也以失败告终。后面的一些奥雷里亚诺们也有沉溺于战争和独裁者,但却都不知为何而活。这也许是革命者最大的软肋。暴力,不管我们承认与否,都应该是潜藏于人性的内在本质之一。把暴力转化为美学,应该是暴力孤独者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小说里,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
7、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军警镇压三千多的罢工工人,共和党人枪毙暴君阿尔卡蒂奥,美国香蕉公司在马孔多的“入侵”式建立等等。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香蕉公司的建立给马孔多带来了繁荣,但也带来了罪恶。 “专横傲慢的外国人代替了地方官吏,享受着高等人士的特权” ,手执大砍刀的雇佣刽子手取代了以前的警察,他们肆意砍掉一名无辜小孩的头。殖民者的掠夺、屠杀使马贡多坠入了痛苦的深渊。这些都是赤裸裸的暴力,只是有合法与非法的区别而已。从这个角度去说,数不清的内战,闹不完的革命也是在宣泄暴力,只是他们转移了宣泄的方式。由此可知,并不是只
8、有非法暴力才如此残忍,当暴力被道德合法化后,激发出每个人内心裡的暴力意识,反而是最让人恐惧的。思维孤独在小说里的体现,我认为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愚昧思维的孤独,小说里写到马孔多居民被吉卜赛人的小把戏耍得团团转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个民族的思想是多么封闭落后。以致他们后来在殖民地的现代文明的爆炸面前显得那么愕然困惑、焦虑急躁。在这样的本土环境下,以第一代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为代表的追求科学真理或研究人类历史宗教的人便很难被周围人所理解,从而陷入思维孤独。阿尔卡蒂奥最后被绑在树上孤独终老,阿尔卡蒂奥第二到死都躲在小屋里研究羊皮手稿,第六代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对中世纪的学问了如指掌,在译出布恩迪亚
9、家族历史的瞬间,一场突如其来的飓风把整个儿马孔多镇从地球上刮走。 这种代沟的思维孤独,也反映出这个民族的精神气质。无法团结,便无法摆脱孤独的命运。最后的伦理孤独,这在小说里体现地淋漓尽致。有表兄妹的乱伦(第一代布恩迪亚和乌尔苏拉) 、兄妹乱伦(第二代阿卡蒂奥和妹妹丽贝卡) 、姑侄的乱伦关系(阿玛兰塔和奥雷里亚诺何塞、阿玛兰塔乌尔苏拉和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 ,还有差点发生母子乱伦的。他们害怕猪尾巴孩子的诞生,却在循环的命运面前无能为力地等待猪尾巴孩子的到来。以爱的名义来捆缚与被捆缚,乱伦关系的背后隐隐透露出了俄狄甫斯情结。最后一代的乱伦关系使布恩迪亚家族的诅咒此刻发生,此时既是家族毁灭之日,也是
10、马贡多神话碎裂之时。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残忍的嘲讽:真正因为爱情而结合生下的小孩,却受到了乱伦的诅咒。家族成员们一生都在寻爱,但他们大多经历的是无爱的爱情。翻到最后一页,看着地球上永远消失的马孔多,只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生命中曾经有过的所有灿烂,原来终究,都需要用寂寞来偿还” 。我想, 百年孤独的成功之处在于,他艺术而有力地展现了贯穿于整个人类心灵史的深刻而瑰丽的孤独感。 正如作者所说“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有孤独永恒。 ” 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而世上也不会再有第二个马尔克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