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敦本务实,正道直行,一代大师叶圣陶学号:2014302480031 姓名:陈祖逸相信大家对叶圣陶先生都不陌生,从小学开始,就会经常在语文课本上看到的名字。写童话故事的作家算是儿时对他的第一印象。其实叶圣陶先生身兼许多职位,在众多领域都留下丰富的实践成果和理论建树。上海文艺出版社社长郏宗培先生曾向叶老请教:“您的一生有这么丰富的经历,您认为有哪些工作是这一生中最值得回忆的。 ”叶老没讲他当过全国政协副主席、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却说,回顾一生就干了一件事当过编辑。叶圣陶先生从 1923 年进商务印书馆,开始其 65 年的编辑生涯。编辑过的刊物多达数十种 ,如诗月刊、 文学周报 、
2、公理日报 、 苏州评论 、 小说月报 、 中学生 、 开明少年 、 国文杂志 、 中国作家 、 进步青年 、 中国语文等。编撰的教科书与辅导读物如开明国语课本 、 文心 、 文章讲话 、 阅读与写作等书籍的重版率高 ,有的达 40 余版次。在编辑文艺与学术著作及国外译著 、整理出版古籍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编辑出版体系等方面也是业绩卓著。他凭着求真创新的理念、倾心读者的态度、严谨务实的作风,从未出过一本有错误思想倾向的书,从未出过一本格调低下的书。在那个年代,他以编辑出版为阵地,宣传科学、传播真理,为建立新中国、实现中国梦作出了他的历史贡献。叶老先生的业绩与贡献有目共睹,编辑风格也同样引人注目。
3、但最让我敬佩的是他的编辑思想与精神。叶圣陶先生编辑思想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读者” 。他的编辑出版活动的全部用心,就是为了读者。 “读者”在他的编辑出版著作中不仅是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之一, 而且从字里行间能明显看出读者在他心目中的神圣和崇高。他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上说:我们要“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的读者服务我们非好好地为他们服务不可。 ”他以认真的态度、严谨的工作满足读者、促进读者。 叶圣陶说编辑“待人接物都得以身作则,我们要诚恳地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我们的读者,给他们必要的条件,让他们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开明书店的出版物质量好,在广大读者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与在约稿
4、、选作者时把好关有很大联系。叶圣陶选准对有关选题有专长的作者,并在约稿时讲清读者对象 ,要求作者写出适合其阅读的作品 ,不但看得懂还要喜欢看。尽管写这样的文章很费劲,但有了一批开明书店诚邀的与叶圣陶一样乐于为读者奉献的志同道合的作者 ,他们各有专长,写出深入浅出、富有情趣 、受到欢迎的文章,让读者受到教益且难以忘怀。叶圣陶说 :“对于出版的每一本书刊 ,对于书刊中的每一个词句、每幅画片、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采取极端负责的态度。 ”他主张出版物都要使读者有所教益 ,编辑担负着唤起读者、改革社会的责任,要让读者自觉进取 ,并能对社会作出贡献。他又说:“书刊要排版,要印刷,要装订,这是工业;出了书刊
5、要发行,要卖出去,这是商业。可是排版先得有稿子,稿子要作者写出来,编辑者编出来,这又是什么业呢 ? 我要回答得严重些,这是教育事业。你出的书刊无论深的、浅的、通俗的、专门的,总之都会影响人们的见识和思想。你不是在当人们的老师吗?所以,出版事业的性质是工业、商业、教育事业三者兼之;三者 之中,教育事业应居首要地位。 ”可以说,为了读者是叶圣陶编辑出版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而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断求真创新则是更好实现其宗旨和目的的重要途径。关于不断求真创新,他强调以切实的内容、新颖的方式吸引读者、服务读者。他办的新诗体 诗月刊,言筒意赅,突破传统格律束缚的灵活的自由体诗歌,轻巧流畅、构思完整的小诗
6、,很受欢迎。 办妇女杂志,贴近生活,行文似谈话般轻松、随便 ,笔下常带感情,杂志充满新意。办中学生杂志 ,叶圣陶根据青年读者的诸多需求,诚心诚意 、认认真真解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对学生避免采取灌输、教训的态度,而是用辅导、启发的方式,视读者为朋友,共同勉励 。叶圣陶与其他编辑根据学生读者的具体情况 ,开辟了多种多样的栏目,如 卷头言 、 半月时事述评 、 编辑后记 、 文章病院 、 青年论坛 、 青年文艺以及 二千年回 、 电子姑娘 、 化学奇谈 、 科学趣味等栏目, 它们对开拓学生读者的视野、丰富学生对知识的运用以及补充课本的不足、增进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起了各自的积极作用。 中学生为青年学
7、生传播各科知识、解疑答难、指导人生以及提供写作园地、培养人才所起的作用给许许多多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可能成为每一个人的恳切而善良的教师、朋友和同志。当你不知不觉的从它那里学会了呼吸正义、诅咒黑暗的时候,才会惊骇于一种平淡的刊物竟也会在人的心中唤起一种力量来。 ”“中学生决定了我的人生的方向,给予我为祖国生存而努力前进的理想 和传授给我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 ” 。 除了这些,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也被叶先生一直贯穿于叶圣陶的编辑活动中。叶圣陶于 1910 年成立 “放社 ”时在 放社宣言中说其目的是 “有所为而为也 ”。进入开明书店 ,叶圣陶将此扩展为“有所为,有
8、所不为 ”。这也是他为实现“一切为了读者”这个编辑出版思想制定的明确界限。关于“有所为” ,有很多事例可以体现。由叶圣陶 、郑振铎 、胡愈之 、楼适夷等人负责编辑的于 1925 年 6 月创办的公理日报,对 “五卅惨案 ”表示震惊和愤慨,敢说上海那些大报不敢说的话 ,敢登大报不敢登的消息。报纸专门开辟名为 社会裁判所的栏目 ,发表抨击卖国行为的文章。对在五卅运动中起破坏作用的上海总商会, 公理日报发表社论予以抨击,并揭露其买办阶级的丑恶嘴脸,言论、中理而宏达 ,受到读者欢迎,其声誉超过申报 、 新闻报 、 时事新报 、 时报等大报。 叶圣陶在 1946 年闻一多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后,果敢出版闻
9、一多全集 。他在 1980 年三联书店重印闻一多全集时 ,于“重印后记”中说 :“闻一多先生被反动派看作死敌 ,他当然是咱们的英雄;反动派消灭了他的肉体,咱们就得拥护他的精神的永生包括他的道德和文章。 ” “不编全集就感到不满足,不够劲,不能给敌人一种威慑力量,不足以向全世界控诉反动派竟杀害了这样一位正义的有成就的学者。 ”鲜明体现其为真理为正义事业而有所为的编辑责任感。而在封建复古猖獗 、陈旧传统束缚盛行、反动势力不可一世 ,以及有损读者利益之事兴起之时 ,在叶圣陶与之针锋相对的斗争中 ,则反映了其 “有所不为” 的理念 。他说:“开明书店是一个私营书店,当然要赚钱的,但开明不光为赚钱,我们
10、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为,就是出书出刊物,一定要考虑如何有益于读者;有所不为,明知对读者没有好处甚至有害的东西,我们一定不出。这样做,现在叫做考虑到社会效益, 我们决不为了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顾社会效益, 我们决不肯辜负读者。 ” 从叶圣陶先生这番话中,我们清楚地看到,他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界限是十分明确的。就是看对读者是否有利。有利则为之,有害则拒之。正因为这样,开明出版的书刊,受到社会上广泛的好评,作家柯灵曾经说过:“你休想在篇帙浩繁的开明书店的目录中,找出一种随波逐流、阿世媚俗之作。 ”从这里, 我们看到,只有出好书才能受到社会好评,可见, 社会效益、读者需要和出版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综上,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贯穿于叶圣陶几十年编辑出版活动中的坚持有益于社会 、有益于民众并坚持书刊要有特色、要吸引人的风格。邵益文说得好:“叶圣陶先生不是一般的编辑家 ,而是成绩卓著 ,给后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职业编辑家。编辑生涯如此之长,又兢兢业业 ,竭诚为读者服务的职业编辑家 ,在近百年中国出版史上是少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