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尊敬的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一课。一、说教材。(一) 、教材内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二单元第二课。本课围绕 1416 世纪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这一主题,重点介绍了当时欧洲的两大运动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教材从两大运动兴起的背景资本主义萌芽兴起入手,突出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使人文精神在历经数百年的压抑后,得以弘扬,并赋予新的内涵。(二) 、教材内容的地位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旨在打破中世纪神学束缚的资产阶级文化思想运动,意大利的文学和美术领域的成就将运动推向高潮,对欧洲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
2、对后来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上和舆论上的准备,是欧洲历史发展中的重大历史事件。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内容,我将本课的三维目标确定如下:(三)教学目标(1)识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基本史实;理解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原因及影响;探究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2)本课通过史料分析,图片分析,对比分析,问题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文艺复兴产生背景和性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通过对马丁路德在宗教改革斗争精神的讲述,培养学生为追求真理而敢于斗争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根据以上种种分析,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3、:(四)教学重难点及依据 根据教学目标和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重点拟定为:文艺复兴的原因,性质,指导思想和意义;宗教改革的原因及影响,马丁路德的宗教观点。根据本课内容十分抽象难懂,学生在初中阶段涉及较少,因此我拟定本课的难点为:探究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出现的原因及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二、教法有了清晰的目标,明确的重难点,再看学生的实际: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学生们已经基本具有了一定独立思考的能力。但由于本课内容枯燥抽象难懂,学生初中阶段没有接触过的,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的挑战它远远要高于其他的教学内容。因此,我将采用指导阅读法,问题探究法等进行教学,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三、学法我在学法指
4、导上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习方法,提高能力。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 导入新课展示两幅图片:中世纪的圣母图和拉斐尔的圣母图,然后请学生从面部表情观察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后,再提出“同样是圣母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导入新课2, 新课教学我将本课整合成两部分讲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在讲述文艺复兴时,教师说明意大利成为文艺复兴运动的摇篮,它具备了哪些得天独厚的条件?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教师对其物质环境和人才环境作简要的补充说明,学习文艺复兴的背景。恩格斯说:“文艺复兴这个名字没有将这个时代充分表达出来。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什么
5、?通过对问题的解决,弄清楚文艺复兴的本质。对人文主义的学习,教师将通过与学生一起欣赏名人们的作品,体会其中的人文主义精神,然后学生归纳人文主义的内涵,教师再进行总结。最后通过“ 有人说,文艺复兴是“人和世界”都被发现了的时代”这句话引出意义。这部分在学生问答的基础上,教师补充资料总结来学习。学习宗教改革时,教师先出示材料学习背景,强调首先出现在德意志的原因是由于其受教会压迫最重所致。然后重点学习马丁路德的宗教观,指出其中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最后指出宗教改革影响深远,出示材料进行其意义的学习。最后进行问题探究: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异同点,以此来进行小结。以上就是我的说课设计,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