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30861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俄为何要开发 冰上丝绸之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俄为何要开发“冰上丝绸之路”时间:2017 年 11 月 12 日 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首页 山西晚报 无归属文档 当地时间 2017 年 6 月 3 日,俄罗斯圣彼得堡,全球首艘北极 LNG 运输破冰船“CHRISTOPHEDEMARGERIE”号命名仪式在当地举行,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该船用于服务俄罗斯的亚马尔 LNG 项目。 1 2 3 4 作为十九大之后首位访华的国外高层政要,外界早有揣测,梅德韦杰夫此行绝不会是空手而来。果不其然,就在跟习近平主席的会面中,一个颇具亮点的概念进入公众视线“冰上丝绸之路”。习近平原话是这么说的:要做好“一带一路”建设同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努力推动滨

2、海国际运输走廊等项目落地,共同开展北极航道开发和利用合作,打造“冰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倡议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冰上丝绸之路”是什么?背后的战略意义又在哪里?A 酝酿两年 概念提出其实,“冰上丝绸之路”这一概念并非首次提出。今年 7 月 4 日,习主席在莫斯科会见梅德韦杰夫的时候,双方就已经正式提出了这一概念:“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当然,如果我们再把时间轴往前推一点,会发现,这个概念酝酿至少两年了。2015 年,中俄总理第二十次会晤联合公报中,“冰上丝绸之路”的雏形就已经出现,当时的表述是“加强北方海航道开发利用合作,开展北极航运研究”;到第二十一次联合会晤公报中

3、,表述变为,“对联合开发北方海航道运输潜力的前景进行研究”;到了今年 5 月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一框架就更明晰了。普京明确说:“希望中国能利用北极航道,把北极航道同一带一路连接起来。”“冰”,显然是北冰洋;所谓“冰上”,就是通过北冰洋向欧洲开辟北极航道;而“冰上丝绸之路”,就是穿越北极圈,连接北美、东亚和西欧三大经济中心的海运航道。需要说明的是,一般我们所说的北极航道,包括了“东北航道”和“西北航道”,两条航道都能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而俄罗斯邀请与中国合作共建的,是东北航道。这条航道,西起西北欧北部海域,东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途经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

4、海、新西伯利亚海和白令海峡,是连接东北亚与西欧最短的海上航线。B 缩短航程 节省成本要建设一条穿越北极圈的航道,其难度可想而知。那为什么中国高层领导人会回应俄罗斯的这一提议呢?从大方向上来说,建设海上航道,毫无疑问是为了发展海上航运。毕竟,在我国,90%的外贸货物运输量都要依赖海运。目前,中国的远洋航线虽然不少,但是通往欧洲的航线有限,且面临着各种成本、安全等问题。如果按照传统的航运路线走,中国要想和欧洲等国进行贸易往来,必须要经过马六甲海峡、印度洋和苏伊士运河才能到达欧洲各港口。如果油轮重量超过 21 万吨(苏伊士运河的限载量),则还要绕更远的路,从非洲好望角走,费时费力费钱。相比之下,北极

5、东北航道有一些优势。作为东亚连接北欧、东欧及西港地区的最短航线,相比传统的航线,它可以缩短三分之一的航程。航程缩短,就意味着航运的耗油等成本降低。数据更有说服力。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战略研究室主任张侠测算,一旦北极东北航道正式开通,我国沿海诸港到北美东岸的航程,比巴拿马运河传统航线缩短 2000-3500 海里;上海以北港口到欧洲西部、北海、波罗的海等港口,将比传统航线航程短 25%-55%,每年可节省 533 亿-1274 亿美元的国际贸易海运成本。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则是安全。目前,我国去往欧洲传统的航运线路,正是要途经东南亚、南亚和西亚等区域,这部分地区包含的种族、宗教和文化等问题极其

6、复杂,恐怖主义、极端事件频频发生,海盗猖獗,不稳定因素极多,对航运安全是很大的威胁。相较之下,“冰上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比较单一,主要经过俄罗斯北部地区,不稳定因素相对减少。同时,北极圈的特殊地理环境,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免遭海盗的侵袭,提升航行安全程度。C 要想开发 成本很高又能降低成本、提升运输效率,又能规避一定的安全问题,那为什么“冰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至今还停留在初步阶段呢?困难就蕴含在机遇之中:开发成本高,且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毕竟,“冰上丝绸之路”沿线的自然环境恶劣程度,也比传统航道要高上不少。恶劣到什么程度呢?北冰洋常年维持在零下 40到零下 20之间,海面长年累月结着冰,一年中只有两

7、三个月海面冰层能够融化。也就是说,一年 12 个月,只有两三个月能够正常航行。但是,从商业的角度看,这显然是不够的。此外,这片水域历来缺乏准确可靠的航行资料,且有大量的浮冰、冰山,都给航行的船舶带来巨大的挑战;自然环境一差,基建的种种问题也接踵而来,东北航道沿途补给点很少、基础设施明显滞后。加之长期得不到开发,沿途的营商环境也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比如俄目前在这一航道实施的高额“导航费”,也是不菲的成本);开发这一路线,显然也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要知道,一直到 2012 年,中国的“雪龙”号才先后穿越了 5 个北冰洋边缘海,成功首航东北航道;一年后,中远航运的“永盛”轮则成功在东北航道实行商

8、业性试航,驶上了从中国到欧洲的“便捷之旅”。D 能源丰富 潜力巨大严峻的道路摆在这儿了,走还是不走呢?风物长宜放眼量。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等人就认为,一旦实现东北航道的开发和“沿北极经济圈”的互联互通,将对中国未来 30 年至 50 年内全球发展空间的拓展,带来极大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战略价值。何以见得?众所周知,俄罗斯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天然气资源储备最丰富的国家;北极圈以内的就更不用说了。相比之下,我国资源储备不足问题就有些严重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进口国,中国石油的探明储量是 2.4 万亿吨,约占全球总储量的 1%,天然气探明储量3.1 万亿立方米,仅占全球储量的 1.7%,未

9、来我国的能源体系仍将高度依赖外部。以石油为例,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 2020 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达到 68%。可见,北极东北航道一旦开通,北极地区将成为另一个重要能源产地和能源出口地,到时,中国无疑能够占到先机。同样,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北极航道的商业价值可能会在未来持续提升。有专家预测,到 2020 年,北冰洋通航时间可能延长至6 个月,甚至到 2030 年,北冰洋将全年通航。中俄两国在北极圈也有过成功的合作先例。如俄罗斯亚马尔LNG 项目,曾一度无人问津,因为没有人相信它可以在如此严峻的极地条件下推进。如今,这片曾经是荒原的土地上也建起了各种基础设施,LNG 项目的推进,无疑为“冰上丝绸

10、之路”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历史的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并存的。怎么走,可能需要更强的“破冰”勇气,以及更多的实践探索。相关探访全球最大北极液化天然气项目基地揭秘中俄如何在“世界尽头”寻宝茫茫冰原,极夜。黯寂的天光中,正在紧张施工的项目工地上,一片灯火撑起了天际线。这里是俄罗斯西伯利亚平原西北部的亚马尔半岛,地处北极圈内,最低温度可达零下 52 摄氏度。在当地的涅涅茨语里,亚马尔的意思是“天涯尽头”。点亮这些灯火的,是冰原下蕴藏着的宝藏。正是这些宝藏,不仅吸引来中俄两国的共同关注,还成就了全球最大的北极液化天然气(LNG)项目基地,开启了中俄合作的新模式。在这里,大量的“中国制造”吹响远征北极“

11、集结号”,预计到明年,“北极气”也将从这里漂洋过海送往中国。今年初记者赴北极探访这个全球最大 LNG 项目,揭秘中俄如何在北极之境“掘金”。两国领导人共同关注记者搭乘的飞机在萨贝塔机场降落时,正是亚马尔半岛极夜中的白天,天光蒙蒙亮了不到一个小时,茫茫冰原又进入夜间。气温零下 30 摄氏度,体感温度零下 40 摄氏度。严寒给人最直观的感觉是,只要在室外短暂停留几分钟眉毛就结上了冰花,手机拍不到 5 张照片就被冻得关机。条件如此恶劣的“天涯尽头”,却引来中俄两国领导人的共同关注这里是俄罗斯最丰富的天然气储藏区,已探明天然气储量超过 1 万亿立方米,这一规模占全世界的 16%,比俄罗斯天然气产量的

12、80%还要多。推动这里的天然气开采,中俄国家领导人多次亲自过问:在2013 年的中俄副总理级能源会晤中,俄方首次提出建议研究在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上合作的可能性。联手开发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气项目的合作框架协议在这一年6 月份确定。在俄罗斯总统普京、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共同出席的第十七届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能源圆桌会议之际,中石油与俄罗斯第二大天然气生产商诺瓦泰克公司签署收购亚马尔 LNG 项目20%股份的框架协议,确定中石油参与到项目的上下游一体化合作中。记者了解到,这也是中国能源公司在俄罗斯第一次进入能源勘探、开发、工厂建设和运营的全过程。次年,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俄罗斯总统普京的见证下

13、,中石油与俄罗斯诺瓦泰克公司签订“亚马尔 LNG 项目购销合同”,确定每年采购 300 万吨液化天然气。记者了解到,在合作推进中,普京还曾亲自过问项目进展,专门为其修改出口法,为液化天然气出口开绿灯。2014 年,诺瓦泰克公司获颁出口液化天然气资质、亚马尔 LNG 项目获得出口权,打破原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一家垄断液化天然气出口的局面。2015 年 12 月,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的见证下,中国丝路基金也入股该项目,购得亚马尔 LNG 项目9.9%的股权。中俄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按照规划,这个总价值超 270 亿美元的“超级能源项目”,每年可生产 1650 万吨液化气以及 1

14、00 万吨的凝析油。作为中俄最大的经济合作项目,亚马尔 LNG 项目不仅将带动俄罗斯能源产业和边疆地区的发展,也将成为中国优化国内能源结构、应对空气污染的新武器。亚马尔 LNG 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北极这样极寒的环境下,开采加工液化天然气,优势和劣势都极为明显。亚马尔半岛的天然气储量大、埋藏深度浅、气体纯度非常高。而液化天然气就是将气田开采出来的天然气经过一连串的超低温冷却,当温度达到沸点-161.5变成液体后,压缩储存在低温储存罐内。“北极的极寒环境就是一个天然的冷却场,在这里生产液化天然气,冷却工序更简单、成本也更低。”该负责人介绍说。但极寒本身对项目而言也是极大的挑战。在极寒地带

15、的户外,每个工段上的工人都分成两队轮流作业,当工地上气温低于零下 40摄氏度、或风速超过每秒 10 米以上需立即停工。极低的气温还考验着施工设备和材料的耐受性。更大的困难是在茫茫冰原的冻土带上建设液化天然气的工厂、架起生产线。在项目现场,有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坚硬的冻土层就像一块“冻豆腐”,当亚马尔半岛进入夏季,冻土层表层也会一定程度解冻,直接影响到生产线和设备地基的稳定。为此,项目现场在主体设备、生产线建设前,首先要往冻土层地基里打入上万根钢筋,“就像把一把牙签穿进冻豆腐中,确保它不变形。”这位工作人员说,每一根钢筋都配置了有热稳定装置,以确保冻土层的恒温。北极的环境极其严寒又极为脆弱。在亚马

16、尔 LNG 项目开工之前,北极熊和北极狐是这里的“北境之王”。亚马尔 LNG 项目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北极的“外来者”和“开发者”,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当地的原生态。在项目建设的两年多里,工人们与北极熊、北极狐一直“相伴”北极狐经常到工地、工人宿舍区来“串门”;而在海面冰封的冬季,北极熊也时常造访项目工地的码头,在破冰船附近觅食。明年将实现向中国持续供应“北极气”在这个“超级能源项目”中,频频能看到“中国制造”的身影。据介绍,目前正在建设的亚马尔 LNG 项目第一条生产线的 78 个模块,有 80%以上都被中国的海洋工程企业包揽。记者了解到,这一项目也被业界认为是开拓了中俄能源合作的新模式

17、。对俄罗斯而言,这一项目具有战略性意义,能带动能源出口、促进新技术的引进和利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支持俄罗斯对北极地区的开发等。亚马尔 LNG 项目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在极地开展这样的“超级能源项目”,技术、资金等方面都需要强有力的保障,它是一个没有多国合作就成就不了的项目。中石油俄罗斯公司的郭俊广在撰文中也指出,通过亚马尔 LNG项目,中国可以学习俄罗斯的钻采工艺技术、在北极作业经验;中国承担模块建造的工厂也能够从项目合作伙伴中吸取先进的模块化建厂和运营经验,推动中国模块制造商技术产业升级;中国造船企业也能学习到极地 LNG 运输船制造、运营、管理经验,掌握北极航线航行技术。为将来可能在北极的

18、项目和合作奠定基础。此外,从中国能源结构而言,亚马尔 LNG 项目将为中国稳定供应 300 万吨的液化天然气,将有力保障国内天然气的供应。按照项目的施工进度,到今年第四季度,亚马尔 LNG 项目的第一条生产线将全面投产。而根据此前中俄双方签订的购销协议,明年亚马尔 LNG 项目将实现向中国持续供应“北极气”。着眼军事和经济 俄罗斯加强北极部署近年来,北极地区因广阔的战略纵深吸引全球多个国家部署军力,并加快经济开发脚步。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盖绍伊古 11 月 7日表示,俄罗斯定于今年在这一地区建成两处综合性军事设施,这有助于俄罗斯在这一战略方向上快速部署军力,并确保经济活动安全。分析人士认为,俄罗

19、斯加强在北极部署主要出于经济和军事考量,同时这一举动可能触动北极地区其他国家的敏感神经。作为军事跳板绍伊古表示,定于今年年底前建成的两处军事设施分别位于俄联邦专属经济区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和新西伯利亚群岛。绍伊古指出,这一部署有助于俄罗斯管控北冰洋海域的北海航线,在这一战略区域快速部署军事力量,同时确保俄罗斯在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安全。作为全球最北的海洋航线,北海航线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捷径,在军事、商贸等方面具有重要地位。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瓦列里瓦西列维奇格拉西莫夫 7 日对近年来俄海军在北冰洋地区的军事活动予以肯定,称“俄军在每个战略方向上部署多军种部队,使俄罗斯能成功应对潜在武装冲突”

20、。俄罗斯近年来持续加强在北极地区的军事部署。2014 年 12 月,俄罗斯组建北极联合战略司令部。这个司令部建立在俄北海舰队的基础上,管辖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部署的所有部队,并使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拥有强大的战略战术打击力量。此外,俄还计划全部重新启用北极地区 13 个苏联时代设立的航空基地。获取经济利益北冰洋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北极地区的经济价值特别是丰富的油气资源日益为各国所关注。据推算,全球未探明石油蕴藏量有 13%在北极,天然气则占 30%。今年春季,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前往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视察时表示,北极地区蕴含的矿藏资源价值超过 300 亿美元。普京认为,北极地区的战略意义不仅

21、体现在能够加强俄罗斯的全球地位,同时也可为俄罗斯提供经济利益。莫斯科大学外籍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欧洲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晓伟认为,俄罗斯加强在北极的军事部署,更多是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俄罗斯经济依赖能源出口,北极地区的油气资源可以成为俄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加强在这一地区的军事存在能使俄罗斯在资源开采方面获得更多的话语权。”王晓伟说。触动敏感神经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拿大、美国等环北极国家近年来也纷纷强化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以争夺当地的自然资源。不少环北极国家都称自己对北极部分区域拥有主权或经济专属权。2015 年 3 月 9 日至 18 日,挪威在北极地区与俄接壤的芬马克郡举行代号为“联合维京”的

22、军事演习。这是近 50 年来挪威在该地区举行的最大规模军事演习。本月 6 日,芬兰、瑞典、丹麦、挪威和冰岛 5 个北欧国家的防长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会晤,决定在空中侦察情报共享等方面加强防务合作。丹麦国防大臣克劳斯约尔特弗雷泽里克森将矛头指向俄罗斯,称俄罗斯加强军备建设并在加里宁格勒部署导弹,“这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新蓝图”。加里宁格勒是俄罗斯位于波罗的海东岸的飞地,处于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目前,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了具备核打击能力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系统和 S-400 反导系统,以应对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东欧地区部署反导系统。“俄罗斯为应对北约东扩压力,会加强在北极地区的部署,这一举动可能引发相关国家反制。”王晓伟说。1.在亚马尔半岛的茫茫冰原上,极夜,正在施工的亚马尔 LNG项目基地上的灯火撑起天际线。2.俄罗斯第二座北极军事基地,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北端军事设施“北极三叶草”。3.2017 年 3 月 29 日,俄总统普京与总理梅德韦杰夫等人视察北极圈内法兰士约瑟夫地群岛。4.2017 年 5 月 9 日,俄罗斯红场大阅兵展示北极装备。本版稿件综合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社、南方都市报 图片来源:东方 IC、南方都市报新文化报、中新网(责任编辑:温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