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十九首》语言风格的解读.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30227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十九首》语言风格的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诗十九首》语言风格的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古诗十九首语言风格解读 秦敏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641000) 古典钩玄 i 摘 要:古诗十九首是我国汉乐府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的动荡以及人民生活的疾苦进 行了深刻的描绘,诗歌的语言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自然、真实的美感。本文对古诗十 九首的语言风格进行分析和解读。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语言;风格 引 言 纵观我国古代流传至今的经典文学作品,很多 都创作于动荡的时代,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的生活受 到了极大的压迫,在无尽的黑暗中坚强地存活,是 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的诠释。很多文人也能深 刻地体会到社会的动荡状态,因此能够将社会最真 实的一面通过自己的文学之笔记录下来。古诗十

2、 九首就是这样一部经典著作,作为我国汉乐府诗 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当时封建统治者的残暴以 及社会的黑暗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也表现出诗人对 于幸福生活的一种殷切向往。 一、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出自汉末时期部分诗人之笔, 主要是一些在当时诗坛上并不知名的诗人创作的 抒情作品,在内容上,主要对封建统治者对人们的 压迫进行了质问:在表现形式上,融合了汉乐府民 歌的精华;在叙述方式上,由于古诗十九首 是借景抒情的诗歌,因此通篇都是围绕事情的发展 来展开叙述,根据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诗人的情 绪也随之波动:在遣词造句方面,质而不俗,浅而 至深,近而达远。比如其中的一首驱车上东门 中,有这样的诗句:“

3、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 万岁更相送,贤圣莫能度。”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思 是,在历史面前,个人显得太过渺小,从中可以看 出诗人想要挣脱传统的社会价值的束缚,重新建构 自己的人生,这也说明了作者对于自己生活的现状 的不满。值得庆幸的是,在水深火热的生活环境 中,虽然诗人在感叹世道逐渐没落,虽然自己的心 中也充满了感慨,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沦落为生活 的奴隶,并不是所有人都流于世俗,依旧有很多人 在为自己的理想坚持,依旧有人想要去寻找精神的 寄托。比如回车驾言迈中写道: “盛衰各有 时,立身苦不早。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奄忽 随物化,荣名以为宝。”这里的“荣名”可以看出 诗人对于自己理想的追求,且不

4、论这个理想究竟是 获得社会功名还是荣华富贵,诗人并没有放弃,他 还在努力坚持,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就已经很 难得。 二、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 我国文学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是四言诗,其中以 诗经为代表,诗经在我国诗歌作品中享有其 他诗歌作品无法匹及的重要地位,代表了四言诗歌 最高成就。从诗歌的节拍上来看,四言诗主要是将 两个字作为一步音重叠起来,因此产生了较好的音 律感。相比而言,五言诗的变化则更为灵活多变, 前一步音位两个字,后三个紧凑在一起,虽然两个 部分的字数不同,但是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的感 觉,有助于将诗人的情感体现出来。古诗十九首 是典型的五言诗结构,比四言诗承载了更多的内 容,形成了自

5、身独特的句式结构特点和表达风格。 具体说来,古诗十九首的语言风格具有五言诗 的一般特征,但同时也具备一些其他的特点。 (一)含蓄简练、感情丰富 古诗十九首中的词语都是经过诗人斟酌之 后最终确定的,用词言简意赅,蕴涵了十分深刻的 含义。诗人很善于使用古籍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将 内心十分复杂的情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体现 了一种含蓄、简练的风格,这种风格不会让读者觉 得厌烦,在阅读的时候反而会觉得比较轻松,也便 于记忆。比如东城高且长中写道:“晨风怀苦 心,蟋蟀伤局促”抒发了诗人对烦闷生活的一种情 绪和态度,其中的“晨风”指的是在天空中飞翔的 大雁,“怀苦心”则表示大雁不能展翅高飞时心中 的一种苦

6、闷;“蟋蟀”喜好温暖的季节,“伤局促” 则指的是冬天即将来临,蟋蟀将面临艰难的生活, 如果单纯地将这些意象结合起来,会显得有些牵 强,但是仔细研读却可以发现,晨风与蟋蟀都可以 在诗经中找到原型,晨风来源于诗经中的 篇名秦风晨风,而蟋蟀则来源于唐风蟋 蟀,正是由于诗人引用了古籍作品中的意象,因 此使得整首诗歌更加自然。 (二)雅俗兼具 古诗十九首虽然并不是一个人所作,但是 每首诗歌都呈现出一种自然朴实的语言风格,比如 “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荡子行不归,空床独 061一一n一1一1_一一一n_一1_一一一一_一一_u1u n。 总第481期 难守”。每篇诗歌的篇幅不超过二十字,概括出诗 人的

7、全部意思,是诗人对生活的一种思考,也是对 人生的一种探寻。比如“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 忧。”表达了诗人在尘世生活中苦苦挣扎的状态, 是精神理想与现实生活不相符造成的一种煎熬和挣 扎:“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飚尘”,表达了诗人对命 运的描绘,他认为命运就像是被暴风卷起来的尘 土,起伏不定,短暂而且空虚,正如学者对古诗 十九首的评论“质而不鄙、浅而能深”,诗 歌中简单的语言将诗人内心深处的那种情感表现得 十分到位。其中的语言之所以都能形成类似的风 格,与他们的生活状态有关,古诗十九首的诗 人都是东汉末年落拓失意的文人,他们在仕途上失 意,对前途十分迷茫,生活在社会底层,加上社会 动荡不安,周围的人民也

8、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 此他们寄情山水之间,他们对自然生活十分向往, 而且长期生活在民间,能够吸取民间诗歌的净化, 形成了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他们把复杂敏感的 思想感情纳入简约的语句中,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使 用成语、典故、前诗人的著名诗句。 (三)音律之美 古诗十九首有如此高的社会成就,能够流 传至今,还得益于其韵律,读起来朗朗上口,其韵 律之美在每首诗歌中都有体现,比如“今日良宴 会,欢乐俱难陈,弹筝奋逸响,新声妙入神。”句 句都很押韵,意象也比较完整,表达了诗人真挚的 感情。古诗十九首的韵律之美也体现在诗歌的 格调方面,格调的体现与诗歌本身的艺术手法的应 用也分不开,比如倒文手法的应用,将

9、文字的韵律 感应用到极致。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叠字,叠字 是古诗十九首中最显著的一个语言特征,叠字 可以使诗歌读起来更有韵律,朗朗上口,便于人们 记忆。比如青青河畔草中的“青青河畔草,郁 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装, 纤纤出素手。”这六句中有六个叠音词运用得恰到 好处,这六句诗中一共有三种类型,每个类型相互 联系,相互之间也有区别,比如第一句中的“青 青”和“郁郁”形容植物长得十分茂盛,生机勃 勃,“青青”强调了植物的颜色,给人营造了一种 绿色盎然的感觉,“郁郁”则重点刻画了植物的形 态,长得郁郁葱葱;“盈盈”和“皎皎”都是用来 形容女子体态婀娜的,但是两者之间也有不同的侧

10、重点, “盈盈”表示一个人的体型比较轻盈,而 “郁郁”则更多了一层风情万种的含义。“娥娥”和 “纤纤”都是形容女子的容貌的词语,但是“娥娥” 侧重于女子的红妆之美,“纤纤”则主要是对女子 的手部的描绘,表明女子有一双纤纤玉手。诗中的 六个叠音词不但用法各异,而且与后文中所形容的 意象十分相配。比如草的颜色是翠绿的,柳树的形 态是轻柔的,这些叠词可以实现自幼地搭配,简单 朴素的文字就将楼上的女子婀娜多姿的形态表现得 很到位。 (四)形象地再现了当时的生活场景 虽然在语言上十分质朴,看起来平淡无奇,就 好像是文人之间坐在一起相互拉家常一样,但是 古诗十九首的主旨十分深刻,看似普通的表达 方式将人们

11、的生活状态和社会形态表现得十分形象 生动,诗人流露出的是真情,因此才能使用简单质 朴的文字感动世人,使得诗歌作品得以流传古今。 比如行行重行行中的“衣带日已缓”“思君令 人老”,描写了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读者一看到这 样的字眼,自然可以联想起其他诗歌作品中类似的 文字,从而体会到其中的离别之情,虽然这两句诗 中并没有使用直接的伤离别的字眼,但是“缓”和 “老”这两个字就很好地描绘了离别之后“衣带渐 宽终不悔”,等人等到头发白的景象,这两个宇就 足以让读者开始产生联想,眼前浮现出一个消瘦的 女子站在阁楼上,望着窗外迷茫的景色,望穿秋水 也等不来归人的一种悲伤画面,读者在联想这样的 画面时往往又会与

12、自己的人生联系起来,想到自己 的人生中也有些人离开,有的人甚至终生不得再相 见,因此这种悲伤的情绪更加浓厚,读者更能体会 诗人表达的那种离别忧伤之情。再比如今日良宴 会中的“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作者将人 生形象地比喻为尘土,尘土被风暴卷起来的时候在 空中漂浮不定,当狂风散去的时候,尘土早已被吹 到了远方,没有落根之处,就像人一样,短暂的一 生都在漂泊,最终也没有落脚之处,体现了四处漂 泊的忧愁,诗人运用的尘土意象十分到位,语言形 象突出,让人阅读之后有一种顿悟的感觉。 结语 古诗十九首在语言的应用方面展现出五言 诗的精华,也体现了诗人高超的语言应用技巧。虽 然其中并没有华丽的文字,字字朴

13、实,句句自然, 但是每个汉字都凝聚了诗人内心的情感,用一种自 然而且凝练的手法将社会状态、人民的生活境况、 自己的希冀和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给读者带来 美好的阅读感受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贾瑞青我对谈“古诗十九首”中的“比”、“兴”一文 的看法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0(03) 2郭精锐试论古诗十九首真率自然的风格J中山大 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2(02) 3叶幼明古诗十九首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地位J中 国文学研究,1987(01) 作者简介 秦敏(1983一),女,四川资阳人,硕士,内江职业技术 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 责任编辑李佳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