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雒氏的根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934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雒氏的根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雒氏的根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雒氏的根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雒氏的根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雒氏的根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第 1 页追溯“ 雒”氏雒氏千秋国承运,泽色亮丽宅兴旺;震震雷鸣报喜讯,强壮雄心擎天柱。-提第 2 页第一章“雒”字的起源雒字最早起源中华民族元宗始祖盘古之三皇发源世系图第八世合雒氏,合雒氏远在三皇: 燧人氏(五一世) 、伏羲氏(五二世) 、 神农氏(六十世) ,五帝:炎帝(六一世)黄帝(七一世) 、颛顼(七三世) 、帝喾(七五世) 、尧(七六世) 、舜之前。 金文大词典转载印薮提到了一个篆字“雒” 。这个“雒”字被刻在一个周朝的盨上。盨是一种古代食器,出现于西周中期,到春秋后期便消失了。其上所刻的这个“雒”字,应该是人们目前见到的最早的“雒”字。至于周灭商而营建称为“中国” (即“国之中心

2、” )的雒邑,周平王东迁雒邑,战国时雒邑改为雒阳,因史籍上又写作“洛邑”或“洛阳”而孰是孰非难下结论。不过,雒字还见于以下书籍:左传 “洛”皆作“雒” 。 秦相国文信侯吕不韦免职赐死后,其(封地雒阳)属民被迁蜀。最迟在秦汉时中国就有以“雒”命名的地名和物名。秦朝设置雒阳县,西汉因之,属三川郡。西汉又在四川置雒县,属广汉郡,东汉因之,王莽改叫吾雒,隋复置,今广汉市所在地叫雒城镇,算是还尊重历史。由此可见,东汉光武帝改洛阳为雒阳,决不是去水加隹造新字,因为在他之前就有 “雒”字了。有人认为雒字始于周公所营“雒邑” ,按五行说,秦为水德,故改“雒阳”为“洛阳” ,至东汉,光武帝刘秀认为汉为火德,又改

3、“洛阳”为“雒阳” 。如此反复多次,使人搞不清谁是谁非。 金文大词典中的雒函之印、雒左尉印应该指的就是雒县。雒功、雒林之私印中的“雒”指的才是姓。 雒字为姓雒字为姓,溯源可至五帝时代的雒陶,第 3 页有人认为雒陶是雄陶之误,其实雄陶才是雒陶之误。因为古瓯雒国越南的先祖雒王也曾经被误传为雄王或者雊王。据史籍汉书古今人表的记载:“舜友有雒陶,为雒姓之始” 。 “雒陶”最早见于先秦名相商鞅之师所著的尸子一书:“舜事亲养老,为天下法。其游也,得六人,曰雒陶、方回、续身、伯阳、东不识、秦不空,皆一国之贤者也。 ”汉朝史学家班固在前汉书古今人表中亦有记载。 ”按照清朝学者孙诒让墨子闲诂所染第三中所描述的“

4、非独染丝然也,国亦有染”之句后的大段论述,疑雒陶即被孔子列为上古“四圣”之一、与尧舜同时代的东方鸟夷部落少昊氏的首领皋陶。传说,皋陶面色青绿,嘴唇像鸟喙。他制定了刑法、推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 、 “五教” ,被后世尊为中国司法的鼻祖。大禹继位后,曾举荐皋陶为其继承人,但皋陶先于禹而亡故,未继位。大禹又举荐皋陶子伯益为继承人,却被大禹之子启给杀害了,禅让制至此结束。 雒字为姓,见于汉代。明顾从德撰印薮中收有汉代雒功、雒林的名章。南北朝时期学者何承天所著的姓苑中,将雒、骆、络三氏并列其中。北宋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兵部侍郎、参知政事陈彭年等奉敕重修切韵(又名广韵),其铎部提到:

5、“雒姓,骆、络、雒并出。 ” 明朝学者杨慎在所著的稀姓录十乐篇中写到:“雒,秦中有此姓。湖北陈士元撰姓觿 (1566年)其中十乐篇中写到:雒,国名纪,雒国,任姓,或作络、洛。可见,雒、络、洛可能同源于古雒国。查清明进士录 ,有雒姓六人:雒昂,三原人,嘉靖癸未科(1524第 4 页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雒遵,泾阳人,号泾坡,嘉靖已丑科(1566年)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尚宝卿;雒于仁,雒遵子,字少泾,官至大理寺评事,其子雒献书,举人;雒宗昂,咸丰时靖远人;另山东河南各一。巫声惠编著的中华姓氏大典援引明凌迪知撰万姓统谱与氏族典.五三五 第二章 雒氏分布 北京市:顺义区叶庄、下营,杨镇

6、等。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北郭乡,荥阳市汜水镇南屯村,汜水镇口子村,灵宝市故县镇安家底村、西阎乡梨湾村,巩义市,平顶山市等。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雒家村,青岛市胶南市王台镇雒家村,宁津县宁津镇东雒村、西雒村,宁津县保店乡雒家庄,胶州市等。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平堡乡蒋滩村,天水市秦安县西川镇雒家堡、雒家川、五营乡的雒塬村,白银区王岘镇雒家滩村,天水市甘谷县新兴镇雒家村,甘肃张掖市雒家村,泾阳县、金塔县等。陕西身:西安市户县渭丰乡真守村,西安碑林区边家村,咸阳市礼泉县雒家村,该县现有雒姓近万人,泾阳县三渠镇角雒村,龙泉乡雒仵村,白王镇雒家村,淳化县雒家村;清涧县宽州镇雒家碱村, 高陵县湾子乡

7、雒家村,宝鸡凤翔县陈村镇雒家务村,长青镇石头坡村,田家庄(至少有3000-4000人姓雒) ,岐山杏园村,铜川市黄堡镇,三原县,富平县雷古坊乡雒家村,绥德县薛家河乡雷家坪第 5 页村,汉中市城固县等。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雒儿庄村,山西太原尖草坪区柏板乡岗北村,运城市新降县,运城市芮城县成村,吕梁市离石区坪头乡有:马青局、后庄、雒家庄、池家峁、年窑塔、呼家山这6个村的人全部姓雒,另有:凤凰峁村姓雒,离石市雒家庄村,临县高家庄雒家洼,班家窊等。河北省:绥德县薛家河乡雒家畔村,承德县一间房村,辛集市朗口村,宁晋的有三千人等。辽宁省:营口雒家村,营口大石桥市沟沿镇东古村,东港市菩萨庙镇,朝阳市等。安徽

8、省:无为县无城镇黄雒村、黄闸村等。 黑龙江省:大庆肇州等。 四川省:四川巴中、平昌、南江雒姓居住近万人,广汉阆中,解元等。宁夏自治区:隆德咀头村,泾源县兴盛乡下金村等。 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清水河县等。 第三章 雒氏族谱雒字最早起源合雒氏,雒字为姓溯源五帝时代;所以雒氏是一个古老的姓氏,人稀而广。据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该村“雒家坊子”雒氏家谱载称,明洪武四年(1371年)雒尚裔夫妇由河北枣强县迁来。广饶县花官乡雒氏家谱,为明朝时期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第 6 页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山东省图书馆、山东省东营市博物馆、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花官乡雒氏祠堂。据河南省武陟县北郭西村雒氏家谱记载,吾始祖

9、居于山西洪洞县,生兄弟五人,明朝洪武初年长祖(名魁,字应元)迁陕西三原县,次始祖(名傑 jie,字汉三) ,迁至直隶胶州(今山东胶县) ,三始祖(名超,字轶凡)迁陕州灵宝(今河南灵宝市) ,四始祖迁河南汜水(今荥阳汜水镇) ,五始祖迁河南覃怀(今武陟北郭西村) 。据河南汜水县雒氏宗谱记述,明洪武年吾始祖宗海、宗源兄弟二人自山西洪洞大槐树下迫迁上街镇,后宗源迁居口子,洪武十四年宗源荐举,授监察督御史。第四章 雒氏历史名人雒 昂:(生卒年待考),四川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明嘉靖癸未科(公元1524年)进士,官至河南布政使、右副都御史。雒 遵:(生卒年待考),号泾坡;陕西泾阳人。著名明朝大臣。明嘉靖

10、已丑科(公元1566年)进士,官至四川巡抚、尚宝卿。雒于仁:(生卒年待考),雒遵之子,字少泾;陕西泾阳人。著名明朝大臣。官至大理寺评事,其子雒献书,举人。雒 佥:(生卒年待考),河北涿州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洪武年间佥都御史,明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被明成祖朱棣杖毙殿外。雒守一:(生卒年待考),字光溥;四川三原人。著名明朝大臣。明宣德壬子科(公元1433年)举人,官至学正。第 7 页雒 铭:(生卒年待考),四川三原人。著名明弘治年间进士。雒任重:(生卒年待考),重庆垫江人。著名明万历年间进士。雒尚裔:(公元?1392年待考),山东枣强人。著名明朝大孝子。雒宗昂:(生卒年待考),甘肃靖远人。著名清咸丰年间大臣。雒江生:(公元1938今),甘肃秦安人。著名教育家。雒鸣鲜:(公元1948今),甘肃白银人。著名基础美术教育家。1980年毕业于甘肃省张掖师范专科学校美术系。是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美术教研组组长,高级讲师,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雒志俭:(公元1954今),陕西户县人。著名民间艺术家。现为中国农民书画研究会创作研究员、陕西省美协会员,陕西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户县农民画院院长、户县农民画展览馆馆长。雒寿康:现代湖北黄石工商银行行长、首任党委书记。雒树刚:当代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雒兴明:男,汉族,甘肃省金塔县人,任中共玉门市委书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