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堂问题越讲越多的课河北保定物探中心学校徐水第三分校 张兰敏内容提要:这是在一次教学实践中,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观察,在怎样看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产生延伸性问题上作的一次思考。旨在传递一个一线教师的心声:不要以问题的解决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完美标准。孩子和我们一样,面对的是一个日益复杂的世界,疑问的不断产生是正常和令人欣喜的,怎样通过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实践运用能力,才是我们下工夫要努力的方向。正文: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是地质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上册中的一课,这课内容时政性较强,对于十四五的初中生而言,课堂设计稍不在意,就会是一堂毫无生气可言的课。我是一个享受型的历史老师,因
2、此也在极力地“诱惑”着我的学生和我一样,充满热情和激情去享受每节课。这次也一样,我要想办法让这节教参上都坦言枯燥的内容学他个兴致勃勃,意犹未尽。上好历史课的基础是“不打无准备之仗” 。老师和学生一样,准备充足才会有话可说,有感而发。所以我和学生分头行动。我的任务是分析教材,抓住主线中国外交恢复期 突破期 转变期建国初 70 年代 80 年代以来奠定外交基础 开创新局面 稳定中求发展学生的任务是参与设计问题,搜集相关资料并积极思考与探论。我们在课堂上将重点难点融于如下问题:恢复期 1、听说过苏联老大哥吗?为什么会有这种称呼?2、如果你是建国初的一名国际形势观察家,你会建议外交部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
3、,以使中国重返国际舞台?3、周恩来是一位沉稳睿智、辩才杰出的国际著名外交家,你通过哪些了解到这一点?突破期 1、 “乒乓外交”是怎么回事?2、了解毛泽东与尼克松会谈纪实,体会尼为何称之为“破冰之旅”?3、为什么有尼克松访华一周“改变了世界”的说法?转变期 1、80 年代以来,邓小平同志为什么多次提醒中国外交一定要“冷静冷静再冷静”?2、你认为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最重要的是什么?3、怎样理解“小不忍则乱大谋”?因为是有备而来,这节课上得是热火朝天。有的小组之间为一个问题争辩得面红耳赤、毫不相让。比如在讨论恢复期第二个问题时就出现了这样的场面:A 组发言人:我们小组就是想不通,建国初为什么非要实行“外
4、交政策一边倒” ,它们那么穷!我们怎么就不能与美英等发达国家“握手言和”从而发展自己?我刚要接话茬,B 组已有人迫不及待站起来,直面 A 组:请问,中国外交的目的是什么?A 组发言人:这还用问,为中国营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呗!地球人都知道!(笑声一片)B 组发言人面不改色:请问,1949 年后的中国走什么样的道路?A 组更加得意:这个问题真幼稚: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走社会主义道路。B 组紧跟一句:请问:一个资本主义正蓬勃发展的国家会支持或扶持一个刚刚建立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吗?何况是一个曾让它耿耿于怀的新政权?(全班安静五秒钟,随后掌声一片)A 组发言人擦擦沁汗的额头有些语迟:这个问题
5、让我方 “参谋长” (一个在数理课上沉迷于写长篇历史小说的“家伙” )替我回答。“参谋长”站起来,瞪着他大智若愚的小眼睛不温不火地说:从某种程度上我同意 B 组观点。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与老美等国“握手言和”几乎没有可能。以中共的性格在当时决不会伸这样的手。当然,即使伸,美国也不会握,双方的关系用一句歌词来说就是:“想说爱你是真的不容易” 。但我组还是认为与周边弱小国家搞好外交必要不大,象越南,对中国而言简直就是白眼狼!“美日之间也曾结怨,它们之间怎么能爱起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穷不穷不应是建立外交的标准。不然苏联完全可以嫌我们穷不搭理我们。 ”听众席上不时提出各种相关疑问,有点儿一波未平
6、一波又起的阵势。得,该我这协调员出面摆平了。一节课下来,同学们在唇枪舌战中解决本课问题的同时,又牵扯出许多延伸性和现实性的问题。如:1、 二战中美日矛盾重重,中美曾并肩作战对抗日本,为何战后美不帮中国而竭力助日复兴?2、 80 年代中后期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巨变,中国怎样面对如此严峻的国际形势?3、 90 年代中国遭遇若干挑衅事件,作为公民,我们怎样正确理解中国政府的态度?4、 三个世界的划分还会延续多少年?中国为何永远站在第三世界一边?5、 新时期的中国倡导不结盟运动,但同时又与多个周边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这是自相矛盾吗?6、 在新的世纪里,对中国外交而言最重要的是什么?我们能做哪些?有些问题还没来得及进一步探讨下课铃就响了,但我们都很兴奋,感觉收获不小。课间时有学生笑言:“咱们这节课就是一副对子:笑声、掌声、争辩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我也在思考:虽然这是一堂问题越讲越多的课,有些延伸出的问题并没来得及解决,但我觉得,好的教学设计就是以是否服务于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意识和实践运用能力为标准,一节较成功的课堂教学不就是以激励学生产生问题始,以产生探索新的问题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