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原子的核式结构-柳州三中.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7742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原子的核式结构-柳州三中.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柳州三中.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原子的核式结构-柳州三中.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原子的核式结构柳州市第三中学 韦瑜一、教材分析“原子的核式结构”是高中原子物理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教学设计虽然也能让学生掌握原子的核式结构内容,但不难看出传统教学模式仍为“师传生受” ,学生还是被动地接收知识,即使学会了,也不能算会学,无法让学生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营造一个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本人结合平时的实践,对本节内容采用通过让学生小组讨论:用汤姆生的葡萄干布丁模型能否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一步一步得出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在教学中虽然不能进行真实的实验,但同样处处渗透着新课程理念的科学探究思想,

2、从而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观察能力,有利用培养学生勇于攀登科学高峰,不怕苦、不怕累的科学精神,这种通过让学生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引导他们自己获取知识,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史过程及各种模型建立的依据。知道 粒子散射实验的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以及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主要内容。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的讨论与交流,培养学生对现象的分析中归纳中得出结论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体会建立模型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理解物理模型的演化及其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了解研究微观现象的方法。3情感态度

3、与价值观通过对原子模型演变的历史的学习,感受科学家们细致、敏锐的科学态度和不畏权威、尊重事实、尊重科学的科学精神。通过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的不断深入,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扩大和加深的,领悟和感受科学研究方法的正确使用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枣糕模型” ,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在教学中渗透和让学生体会物理学研究方法,渗透三个物理学方法:模型方法,黑箱方法和微观粒子的碰撞方法。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小组自主思考讨论在于对 粒子散射实验的结果分析从而否定“枣糕模型” ,得出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五、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

4、备、PPT 多媒体课件、网上下载的 FLASH 小课件。六、教学过程1回顾历史,引入新课通过播放 1964 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视频,介绍人类现在已经开始利用原子的核能,其实早在 1897 年,汤姆生就发现了电子,使人类第一次敲开原子世界的大门,今天我们就循着前人的足迹研究原子内部结构的发现过程。2发现电子,提出问题汤姆生发现电子,根据原子呈电中性,原子内还有带正电部分,那么原子内部具有怎样的结构呢?汤姆生提出了原子的葡萄干布丁模型,动画展示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汤姆生的原子葡萄干布丁模型虽然能够解释一些物理现象,但无法解释卢瑟福 粒子散射实验3 粒子散射实验原理、装置、实验现象 粒子散

5、射实验的装置,主要由放射源、金箔、荧光屏、望远镜和转动圆盘几部分组成。粒子散射实验在课堂上无法直接演示,利用动画向学生模拟实验的装置、过程和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切身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通过多媒体重点指出,荧光屏和望远镜能够围绕金箔在一个圆周上运动,从而可以观察到穿透金箔后偏转角度不同的 粒子。动画展示实验中,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现象,并且要让学生了解,这种观察是非常艰苦细致的工作,所用的时间也是相当长的。 粒子散射实验的数据散射角 15o 30o 45o 60o 75o 105o 120o 150o闪烁数 132000 7800 1435 477 211 69 51 33教师适时提问:根据以

6、上实验数据,用科学语言表述实验结果: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实验结果:绝大多数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少数发生了较大偏转,极少数发生大角度偏转。教师再次提问:根据汤姆生原子模型分析, 粒子轰击金箔后应出现什么情况? 粒子出现大角度散射有没有可能是与电子碰撞后造成的?按照汤姆生原子模型, 粒子在原子附近或穿越原子内部后有没有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结果:碰撞前后,质量大的 粒子遇到电子,就像飞行的子弹遇到空气中的尘埃,因此不可能出现大角散射。对于 粒子在原子附近时由于原子呈中性,与 粒子之间没有或很小的库仑力的作用,正电荷在原子内部均匀的分布, 粒子穿过原子时,由于原子两侧正电荷将对它的斥

7、力有相当大一部分互相抵消,使 粒子偏转的力不会很大,所以 粒子不可能发生大角度偏转教师再次提问:这个实验结果和我们预想的结果有什么不同?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准确吗?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得到结果: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无法解释 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教师再次提问:汤姆生原子模型中的正电荷和质量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内预想的结果与实验现象不同,你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和质量应如何分布,才有可能造成 粒子的大角度偏转?学生小组讨论、小组间互相提问,解答:实验中发现极少数 粒子发生了大角度偏转,甚至反弹回来,表明这些 粒子在原子中某个地方受到了质量、电量均比它本身大得多的物体的作用,可见原子中的正电荷、质量应都集中在一个中

8、心上。师生互动,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分析推理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结构模型,得到卢瑟福的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后再展示立体动画 粒子散射模型,使学生有更清晰的直观形象、生动的认识4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有一个很小的核,它集中了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几乎全部质量,电子在核外巨大的空间绕核运动原子核的大小,关于原子的大小应该让学生有个数量级的概念,即原子的半径在 10-10m 左右,原子核的大小在 10-1510 -14左右原子核的半径只相当于原子半径的万分之一,体积只相当于原子体积的亿分之一。为了加深学生的印象,可举一些较形象的比喻或按比例画些示意图,同时通过表格展示,对比。半径大小(数量级) 类比原子 10-10m 左右 硬币原子核 10-1510 -14左右 足球场5课堂小结研究方法:实验现象 分析推理 构造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