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园林鉴赏摘要: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苏州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的程度由于它拥有一批全国以至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下面我们着重来了解一下其中著名的环秀山庄和桥这两处景物的建造历程,建筑风格以及其特点。关键词:古典园林;环秀山庄;桥苏州园林-环秀山庄环秀山庄,其建造历史最早可推溯到晋代王旬、王珉兄弟舍宅建景德寺。五代时,此处名为金谷园。其后屡有兴废。清代乾隆以来,蒋(楫) 、华(沅) 、孙(士毅)三家先后居于此处,掘地为池,叠石为山,造屋筑亭于其间。孙氏后人孙均雅号林泉,于嘉庆十二年请叠山名家戈裕良重构此园。 戈裕良在半亩之地所叠假山有尺幅千里之势。从此,该园以假山名扬天下。道光 2
2、9 年(1847)成为汪氏宗祠“耕耘山庄”的一部分,更名“环秀山庄” ,又称“颐园” 。园内地盘不大,园外无景色可借,造景颇难。但因布局设计巧妙得宜,湖山、池水、树木、建筑,得以融为一体;而於假如山一座、池水一湾,更是独出心裁,另辟蹊径,两者配合,佳景层出不穷。望全园,山重水复,峥嵘雄厅;入其境,移步换景,变化万端。 湖石假山占地仅半亩,却构出了谷溪、石梁、悬崖、绝壁、洞室、幽径,建有补秋舫、问泉亭等园林建筑。以质朴、自然、幽静的山水,来体现委婉含蓄的诗情,通过合理安排山石、树木、水体,体现深远与层次多变的画意。全园布局是池东为主山,使人有在一畴平川之内,忽地一峰突起,耸峙于原野之上的感觉。山
3、虽不高,却如巨石磅礴,很有气派。主山分前后两部分,其间有幽谷,荫山全用叠万构成,外形峭壁峰峦,内构为洞,后山临池水部分为湖石石壁,与前山之间留有仅一米左右的距离内,构成洞谷,谷高五米左右。一山二峰,巍然矗立,其形给人有悬崖峭壁之感。其间植以花草树木,倍觉幽深自然。山脚止于池边,犹如高山山麓断谷截溪,气势雄奇峭拔。构置于西南部的主山峰,有几个低峰衬托,左右峡谷架以石梁。站在石梁仰望,仰则青天一线,俯则清流几曲,形成活泼生动的园林艺术空间效果。池在园之西、南,盘曲如带,又有水谷二道深入南、北假山中,婉蜒深邃,益增变化。水上架曲桥飞梁,以为交通。北面之补秋舫,前临山池,后依小院,附近浓荫蔽日,峰石嵯
4、峨,是为园中幽静所在之处。环秀山庄凿池引水,富有情趣,使得山有脉,水有源,山分水,又以水分山,水绕山转,山因水活,咫尺园景富有生机。有“别开生面、独步江南”之誉。环秀山庄今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内,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97 年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苏走园林-桥苏州古典园林里,水多桥也多。园林中建桥,始于唐代,它不单纯是为了走人行,而且颇具艺术欣赏价值,或为楼台亭阁的陪衬,或为水面的点缀,烘托倒影,增添无限佳趣。宋代诗人欧阳修的诗:“波光柳色碧溟漾,曲渚斜桥画舸通“。就是它的写照。 “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桔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唐
5、代诗人李白的这首优美的状物诗,把桥的形状描画得唯妙唯肖,不愧为一位大诗人。 苏州园林中木桥少见,石桥为多。桥的多少和长短主要根据水面的大小和多少而定。它的类型常见的有平桥、曲桥、拱桥之分,桥栏又有木、铁、石质之别。 平桥又称梁式桥,常用一至数块条石并列搁置在桥墩上,取其质朴轻快。如留园清风池馆南侧的平桥,无柱无栏,野趣自生。 曲桥即平桥分作几段,有三曲、四曲、五曲、九曲等,统称为曲桥。如拙政园中部的曲桥,以及西园湖心亭两侧的曲桥。人行桥上,七转八弯,每每却步,景移物换。拱桥桥身隆起,宛如驼峰,桥洞高敞,悉可借景。如狮子林问梅阁的山崖下,有一座青石单孔拱桥,形态端庄,桥洞柔和,颇为美观。网师园小
6、山丛桂轩东侧,有一别致的单拱石桥,名“引静“,桥长仅二米,三步便能跨过,却造得娇小玲珑。桥下削壁深涧,葛罗悬垂,确为精致的园中小景。桥上建廊者为廊桥,既可供游人遮阳蔽雨,又增加了桥的美观。如拙政园的小飞虹为三跨梁式桥。桥用石板制成,长约数米,宽仅一米。桥面平缓,中段略高,两端斜搁在池岸。桥上覆盖着波形廊,桥下清水一泓,水波荡漾,小桥倩姿,倒映水中,宛若彩虹,画意盎然,诗意洋溢。 苏州园林中还有堤梁石桥,那是用石块垒聚在水中形成的,供人步行过水。如拙政园西部的塔影亭,南北两端用一些块石,平落水中,形成一线,蜿蜒曲折,游人蹑足而行,布步生莲,别具情趣。 园林中建桥,既有分割水面与造景的作用,又有连接、导游的功能。所以,桥是园林建筑中一个重要组成部份。在平静清幽的水面上,用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给人有一种碧波荡漾的感觉,人行其上,恍同凌波微步。在宽阔的水面上用体形高大、曲线优美的拱桥或用廊桥,借水生景,虚实相接,倒影如画。然而在重岩复岭的假山之间,却要用质朴自然的石梁,高高飞架在峭壁之上,才能创造出一种天堑变通途,白浪如山信步过的雄伟意境。 苏州园林中千姿百态、浓淡入画的桥,它除了给人陶冶性情,有美的享受外,更能引起游人神思遐想,画意诤隋。参考文献:1.中国古典园林 30讲 李敏著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第254-2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