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读红楼梦如何读红楼梦去年,师永刚作为执行主编主持了近百万字的四海红楼的编辑工作。这部书的主编是金庸,由香港明报月刊杂志社授权,其中收录了余英时、杜维明、俞平伯等人在明报月刊刊登过的评述红楼梦的文章。每个读者都有自己的立场 上初中的时候,有一阵子班里流传了一套红楼梦 ,大家争相传阅,到我手里的时候人家告诉我只有两天的时间可以看,下一个同学还在等着。 初次接触这部 伟大的作品 ,师永刚坦言自己并没有看懂。 读的时候很敬畏,但说实在的没有看懂,也没有看到之前大家传说的那些爱情故事。 红学家从红楼梦看出各种各样的东西,关于红楼梦 ,似乎总在无时无刻出现在你的周围。 七八年前,师永刚在百无聊赖的时候
2、又重新拿起了这部古典名著。 这一遍看出点意思来,感觉是一部很好的小说。写了一帮年轻人的情感和家族里的家长里短,几乎都是风花雪月、吃吃喝喝、尔虞我诈。 经历和阅历都与少年时代大不一样,那次的让师永刚想了很多事情。 我揣摩了好一阵子,比如毛泽东曾经向许世友红楼梦 ,他看到了什么?给许世友的用意是什么?每个人看红楼梦都有自己的立场,都能够找到现实在其中的投影。而许世友当时未必明白毛泽东的用意。其实研究读红楼梦的读者,这也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回头看的频率太高也不好师永刚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完整地读红楼梦 ,是前几年看一九八七版电视剧时。 红楼梦是一部影响了很多中国人的伟大作品,有人以研究它为职业,成
3、了红学家,等于说改变了命运。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其实红楼梦已经成为中国人气质中的某一部分,作为国粹、传统文化的精华,对我们的文学修养、历史认同、美学气质等很多方面都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比直接改变命运的力量更为巨大。 同时,师永刚也指出了红楼梦对于现代人或多或少会带来一些负面作用。 美国人最近有三样东西, 盗梦空间 、阿凡达和苹果系列,这些都是在全球来讲处于创造前沿的,而中国人爱提四大名著,不是往前而是往回看。四大名著真的是中国的软实力吗?当然也可以说是一部分,但它能让全世界都读懂吗?能让外国人像我们读哈利 波特那样读吗? 有时候我们是要回头看,但现在有点顾此失彼,回头看的频率太高了,千万不要
4、成为习惯。新红楼开播后,红学家对于红学的保卫有点莫名其妙,学术界可以探讨,难道导演不能探讨吗?当你呵斥的同时,是否在压制创造力?我们能否创造出与世界价值观接轨的东西,这是我们今天所需要的,而不是抱着老祖宗的创造不放。 文/本报记者赵丽肖止庵:红学有点无事生非作为专业的 读书人 ,止庵读过的书不计其数。 红楼梦是他少年时代反复读过的一部作品,那时的给他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现在他所有关于红楼梦的印象,大概都来自那个时候。 红楼梦的好是整体性的 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首先不管从哪儿看,都可以读下去,没有哪个小局部特别突出。另外就是所有拿它说事儿的人,都有一个兴趣点,但这个兴趣点其实在书里不太重要,甚至微不足道。比如说鲁迅对焦大感兴趣,说他是贾府中的屈原,但我在第一遍读的时候,根本没注意到这个人。毛泽东读的时候注意到了乌进孝的单子,他从那里边看出了阶级斗争来,我甚至觉得这个单子是作者故意卖弄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