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我们这一代中国人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历史发展的规律表明,民族复兴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青年一代特别是大学生的状况,特别是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必须具有很强的自觉意识,而社会责任感正是这种自觉意识的体现,是大学生行为导向系统的核心因素,它指导、控制和调节其社会行为。因此,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基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当前部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日趋淡化现象作一番初步探讨,以期抛砖引玉,引起共鸣。一、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
2、感的客观现状 首先应该肯定,当代大学生除了应当承担普通社会成员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之外,还由于其所受的高等教育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期待,而对社会负有更多的特殊的责任。绝大多数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识及专业技能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愿望,而且也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如当前我国高校内部不断升温的读书热、考证热、考研热现象。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而努力学习、艰苦奋斗,这是大学生中的主流。 但是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在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倾向,突出表现为“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三无”现象。 第一、“无兴趣”。即有些大学生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对什么都没有劲。上课去吧,没劲,不去上课
3、吧,也没劲;玩去吧,没劲,不去玩吧,更没劲;打球,没劲;下棋,没劲;看电影,没劲。“没劲”是这类学生心态的典型反映。表现在行动中就是情绪冷漠、空虚,情感萎顿,整天无精打采、懒洋洋的。持有这种心态的学生,对自己要做怎样一个人,怎样做都稀里糊涂,当然也就谈不上为完成责任而努力了。 第二、“无所谓”。就是学习无所谓,工作无所谓,成功无所谓,失败无所谓,赞扬无所谓,批评无所谓。一切都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虚无主义态度。某大学曾对大学生进行过一项调查,问对“60 分万岁”、“逃课”、“不包分配”等现象的看法,分别有 50%、60%和 34%的人回答“无所谓”。甚至有学生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不闻,
4、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问”作为座右铭。对这部分学生来说,大到社会的发展、改革的前途、国家的命运、人类的理想,小到自己的学习、生活,都不想参与,都拒绝参与。他们以一种很不在乎的态度去对待周围的一切,或者以一种调侃的态度对待一切现象。因而面对应承担的责任或应履行的义务时,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敷衍了事,或是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寻找种种理由将责任旁推乃至一推了之,或者不理不睬干脆拒绝或逃避。 第三、“无意义”。这部分学生似乎看破了红尘,将社会发生的一切都看成是“演戏”,将人们的活动都看成争名夺利,因而对他人、对社会都看得很黑、很灰、很暗,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毫无意义,心态渐渐变得冷漠起来,严重者则
5、走上出家乃至逃遁的道路。 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归因 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淡化不是偶然的,它既与转型期社会的环境相关,也与青年大学生的自身因素有关,更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关。首先,从社会方面看。当前的社会正处于激烈动荡的转型期,诸如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正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对此,由于对社会现实缺乏深入的感性经验与认识能力,大学生的认识往往较片面、容易走极端。有的人因为惰性太强而跟不上形势,有的人因为缺乏竞争而被淘汰,等等。于是转型社会中的“不适应者”失意者、失望者、失落者、失败者,在急剧的社会变迁面前,就感到突然失去了理想支
6、柱和革命干劲,因而表现出一种对什么都“无兴趣、无所谓、无意义”的消极倾向。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转型社会的剧烈冲击有很大关系。 2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其次,从大学生自身看。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是在“文革”后期或“文革”后出生,长在“改革”期,他们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习始终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直接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考上大学后要干什么并不十分明确,往往只有一些美好的朦胧的想法。所以上了大学后,对这些没有很好地适应心理转变、没有明确进入社会角色的大学生来说,社会责任感常常只能是外在的东西。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自身进入角色缓慢有很大关系。 再次,从高校教育管理看。当前,由于我国
7、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工作与学生管理工作等还存在着不利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诸多问题,从而导致大学生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强烈要求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把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在履行责任的过程中重视对自己的责任,忽视对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淡化与高校教育管理的软弱无力有很大关系。 三、如何增强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不容置疑,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是培养 21 世纪合格人才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高校思政工作者应从各个方面努力创造一种与大学生的社会地位相符合的环境,重视培养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从而使他们更积极地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而奋斗。 首先,加
8、强理想信念教育。责任感淡化的实质就是缺乏理想。所以,要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感,首先必须帮助大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并把个人理想融入到中华民族复兴的社会理想中去。“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形式,大力宣传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特别是在大学生的入学教育和低年级教育中,要着重进行人生观和理想教育,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人生目标的转变,让他们明确意识自身所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并不断强化和继续巩固教育成果,以引起学生的醒悟和重视,造成持续的教育气氛
9、,这样才能把教育内容内化为信念,逐步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其次,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要使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最好的途径就是思想道德教育。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使社会道德规范和要求转化为个人直接的道德需要和要求,使社会准则转化为个人准则,才能有发自内心的、自觉的道德行为,在履行责任时,才能形成正确的责任动机,增强履行责任的坚强意志,有效地促进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再次,积极组织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如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活动、扶贫帮困活动等,是大学生磨炼意志、砥砺品格的重要方式。应引导大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使他们在实践的大课堂中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国情,加深对书本知识更深刻的理解和体
10、会,使他们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自觉走与人民大众相结合的道路。通过接触社会,了解国情、民意,正确把握社会现象、社会发展的本质和主流,使其责任感不断得到强化和升华。二 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现代社会生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它要求个人不仅要人性健康发展,而且还需要具有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相对素质比较高的当代大学生们,由于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似乎就被给予了更多地期待。社会要求我们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然而,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到底合不合乎这方面的要求呢?好像需要一些探讨。在一份关于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现状的问卷调查中,对
11、“你毕业后为了什么而努力?”的问题,有 74.2%的大学生回答是“既为社会也为个人”,真正“为了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富强”仅为 9.7%,而不太明确的占 10.5%,尽管大学生兼顾社会和个人,但在两者之间还是偏重于个人。当前在很多大学生身上存在着非常令人担忧的责任感淡化倾向。关于此,很多关注大学生教育的专家就说了,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没有社会责任感了。有的分析说,改革开放后,社会处在激烈动荡的转型期,世风日下、权钱交易、分配不公、假冒伪劣、人际关系扭曲等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在商品经济大潮中不断暴露,使得我们这些是非辨别能力不强的年轻人对社会产生了扭曲认识;有的说,这是由于现在的年轻人,大都是文革后期
12、出生的,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在家当小皇帝,小公主当惯了,踏入社会之后,很难对他人,对整个社会有认同和自愿负起责任;也有的说,改革开放后,西方的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传入国内,毒害了青少年群体,使我们现在的学生们变得冷漠而不去关心他人和集体甚至国家了。我知道这些专家分析的都头头是道,但仔细想一下,这些原因不都是大人们造成的么?民族文化的劣根,使得大人们面对市场经济这个新生事物时,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不完善的机制让很大一群人钻法律的空子,权钱交易,假冒伪劣,逢场作戏等种种丑陋的现象在社会上大行其道,不会玩这个的人反倒不正常,和不适应这个社会了;自私自利的心态,使他们把他们自己没能力或者没机会完
13、成的理想寄托在孩子的身上,于是他们对孩子百般溺爱,拔苗助长,使得我们还有比我们更小的学生们,眼里只知道自己,不知道别人,只懂得学习,不关心社会。然后大人们看到了这个现象了,气愤了:这可不行了,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得找出来原因不可。于是他们怪我们这些受害者本身,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或者从外部来找原因了,说人家外来的文化不好。人家国外的文化横行了数百年了,都没问题,怎么到我们国家就有问题了呢?如果真有什么问题,也是“橘生淮南,橘生淮北”的问题,为什么我们不从我们自己的文化上找找原因呢?就只谈社会责任感这个问题,其实我们一开始都是有责任心的,曾几何时,“五四”运动是多么的轰轰烈烈,很简
14、单,热血青年,怎么可能会“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但如果一个人整天见到的听到的,跟他所受到的教育都格格不入,甚至刚好相反的时候,他能不心灰意冷么?如果他根据自己所受的教育行事屡屡碰壁的时候,他还能不变换思路么?我们现在也讲求“人文主义”,所谓人文主义注重一个“人”字,人自有其不可侵犯的神圣性,人都有实现其自身价值的权力。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应有价值都实现不了,怎么能去奉献社会,对社会负责任呢?他想奉献也奉献不了啊。所以说,一个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就是在实现他的社会价值。然而,中国几千年以来,人们都非常避讳谈个人价值或个人利益,或者一旦把个人利益放在了集体利益前面了就是什么冒天下之
15、大不韪的事,诚然,过分追求个人利益,以至损人利己,确实不可取,或许我们就不应该整天“个人利益”“集体利益”这样子提,似乎追求个人利益就是自私自利?我们为什么不换成“个人价值”“集体价值”呢?个人价值不实现,集体价值怎么才能体现出来呢?同样的,不能保证个人实现价值的集体又怎么是一个好集体?然而追求个人价值或者通俗的说法叫“个人利益”乃人性之根本,于是,明着不行,就来暗的,所以大家都来阴的,所以我们都很擅长虚伪和逢场作戏。追求个人价值,天经地义,就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逐金钱不是什么丢人的事一样,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它摆在桌面上呢?为什么我们大人不能撕下虚伪的面具呢?当一种思维行不通的时候,为什么我们
16、不能换一种思维?再次回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几个字眼上,我认为,我们当代的大学生不是没有社会责任感,我们原本有,可是,因为外面的世界,它慢慢地褪去了。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
17、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
18、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
19、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一、大学生应当具备的法律意识 法律意识是公民理解、尊重、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的重要保证,公民的遵纪守法行为不会自然产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指导下实现的,具备了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就会做到不仅不犯法,而且能积极维护法律的尊严。大学生树立法律意识,是现代化法制建设的要求,也是成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而作为大学生应当具备哪些法律意识呢?首先,应培养学生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不
20、仅要遵纪守法,而且要监督社会主义法律的遵守和执行, 坚决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使社会主义法制得以真正实现。其次,培养宪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权威的观念。树立法律权威即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任何个人和机关、组织都不具有超越干法律之上的权力,都必须依法办事,坚决反对“权大干法” , “人情大干法”的法律虚无主义观念。使大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国家生活中所处的地位,无条件地服从和遵守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再次,也即最重要一点,即培养大学生权利义务相一致的观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强调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性。公民要正确对待权利义务关系,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也要履行法律赋予公民的义务,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公民意
21、识,以社会主义法律为武器,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在享有个人所拥有的权利时,不忘记尊重和承认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忘履行对国家,对社会,对他人的义务。同时,应杜绝一切不劳而获的错误思想,培养只有付出才有收获的良好观念。另外,应培养大学生法律与自由相统一的观念。我国宪法和法律从各个方面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义务,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以内,有着极为广阔的自由活动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权利时要慎重考虑自己的言论、行为的社会效果,不得损害国家、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权益。大学生应树立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密切联系的自由现,珍惜和维护安定团结的局面。最后,应培养公民在法律面前八人平等的观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入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别、民族、种族、职业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规定的权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管是什么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运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享有特权。平等原则是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律的精髓,也是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的法制原则,所以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公民在法律面前八八平等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