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连化物所 2005 年十件大事评选结果揭晓总票数:646 获奖:4462 等奖:164(其中 9 票:60;8 票:104)3 等奖:282(其中 7 票:109;6 票:173)名次 1 2 3 4 5 6 7 8 9 10序号 15 28 22 27 30 9 14 19 26 23票数 583 540 434 429 402 360 350 337 310 302一、15、李灿院士因其在科学研究方面的突出成就,获得多项荣誉: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当选为英国皇家化学会 Fellow,并获得了本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和中科院杰出科技成就奖(个人奖) 。二、28、我所两项科研成
2、果荣获 2005 年度国家级奖励:“甲烷直接催化脱氢转化为芳烃和氢新反应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聚烯烃用高效脱氧剂的研制与工业应用”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三、22、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成套技术为我国石油化工产业做出重要贡献。我所与抚顺石化公司联合开发成功的低温液相反烃化干气制乙苯第三代技术产业化推广再传捷报,采用该技术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锦西炼油化工总厂 6 万吨/年装置一次投产成功,使我国乙苯生产技术上了一个新台阶,同时确保了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技术在国内外的领先地位。我所和抚顺石化公司于 1993 年联合开发成功催化裂化干气制乙苯第一代技术,并在抚顺石油
3、二厂实现 3 万吨/年规模的工业化。1996 年和 1999 年第二代技术分别在大庆林源炼油厂和大连石化公司完成 3 万吨/年和 10 万吨/ 年规模的工业投产。这 3 套装置每年可达产值 5 -7 亿元、利税近 1 亿元。2001 年第三代、第四代新技术通过了专家组鉴定。2003 年第三代技术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 6 万吨/年规模工业生产装置。目前已创新性地提出了“催化裂化干气中稀乙烯与苯自热式变相催化分离生产乙苯”的第五代技术,使我国乙苯生产技术始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四、27、化学激光研究室承担的两项国家高技术 863某重大专项课题:“某 COIL 系统设计研制”和 “某COIL 系统性能改
4、进研究”,在两个重要外场试验中,成功地完成了演示验证试验和系统集成性能达标试验,氧碘化学激光器的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额完成了任务要求,为圆满完成 863某重大专项课题“十五”期间的任务,做出了突出贡献,为我所争得了荣誉,为此受到相关部委领导的高度重视和赞扬。化学激光研究团队获得中科院 2005 年度“杰出成就奖” 。五、30、我所研制的肼分解催化剂在圆满完成“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中再次做出突出贡献,受到航天科技集团公司表彰。六、9、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7-9 月,所党委按照大连市委的统一部署,集中三个月时间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实效。其间,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
5、领导小组杨衍银同志、中央驻辽宁先进性教育巡检组组长程世峨同志先后到 到 我所调研指导工作,并对我所先进性教育工作给予了肯定。七、14、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视察我所,听取了我所关于创新工程二期工作总结和三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实施方案的汇报,与所领导、院士专家、科研管理骨干、研究生代表进行了座谈;并先后就加强中科院与大连市的合作做了四次批示。根据路院长批示精神,中科院-大连科技创新园正在筹备中。经多次协商已形成相关协议,我所成为该园首批项目的核心单位。该园的建立是中科院乃至我所加强与地方合作、拓宽发展空间的重要举措。八、19、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完成的 2004 年度中国科
6、技论文统计结果,我所科技论文各项统计排名又有新提高,全年发表论文、论著(15 部)总计 721 篇,其中 SCI IF3 的文章 99 篇。被 SCI 收录篇数居全国研究机构第 4 位,国际论文被引数量居全国研究机构第 6 位。九、26、我所“十五”期间的新建生物技术实验楼、化学激光实验楼、星海二站科研园区供电系统改造及中青年科技人员购买经济适用房四个项目,通过中科院基建局组织的验收。上述四个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及 2006 年 1 月 5 日航天催化与新材料实验楼通过竣工验收,标志着我所“十五” 期间基建项目全面完成,为我所“十一五”暨创新三期基建项目的启动奠定了基础。十、23、李灿院士和化学激光研究团队分获 2005 年度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个人奖和集体奖。该项奖励每两年评选一次,每次授奖不超过 10 个,主要奖励在科技创新活动中做出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的个人和集体。自 2003 年首次评选以来,已有 5 位科学家和13 个研究团队获得此项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