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2258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梅永钢阅读是一种生存状态,阅读是一种文化浸染,阅读是塑造灵魂的过程。阅读不能改变生命的长度,但可以改变生命的宽度。汉字是世界上最美的文字之一,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小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画。由汉字组成的美文佳作就是一篇篇或优雅华美或凄美哀婉或摄人心魄的乐章。乌申斯基说:“一个民族总是把自己的全部精神和智慧都凝结在语言里。”阅读就是民族精神和民族智慧的传承。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对于广大语文教师来说,不必挖空了心思去谋划什么精彩的课外阅读指导课,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让学生把课外书读起来!我们要逼着自己每周拿出一节语文课让

2、学生专心致志地读书、凝心静气地读书,读自己喜欢读的书!少做题,多读书应成为我们的共识!抛弃功利的想法,不要奢望今天读书明天就看到效果。阅读就是打地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地基打牢了,楼房才盖得高。我观察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课外阅读的状态。大多数学生都能安安静静地读书,但也有少数几个学生连静下心来读十分钟的书都做不到。我问他们:“你们读的书是自己喜欢的书吗?”他们说:“是的。“我问:“为什么你们读一段时间就分神了呢?”他们说:“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控制不了自己。”我们可以想象这几个学生的精神生活状态:他们从上学开始到现在的四年时间里,没有进行过真正意义上的课外阅读。由阅读而形成的精神生活于他们来

3、说几乎是空白。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何来属于自己的思想!他们何来良好的思维判断能力!他们何来良好的语文素养!事实也映证了他们的阅读状态。这几个孩子的语文成绩是班上最差的,其中一个考试时的课外阅读几乎不写。为什么?他连基本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都没有!这样的孩子我们能指望他们回家阅读吗!每周拿出一节课,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相信,这几个孩子的生命质量会得到有效提升!老师们,先让孩子把课外书读起来!)【摘 要】我们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让学生有兴趣去读,能在读中有说感悟,有所体会,进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回归了真实的课堂。【关键词】课堂

4、 朗读古往今来学习语文的经验告诉我们,学生阅读能力是在“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的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现在以 鼎湖山听泉课堂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一、“读起来” 激发兴趣怎样启动学生读起来?第一要让学生有读书的时间。第二要使学生有读书的欲望。第三要使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有所得。我在课堂上作到了一下几点 :1、精心设计教学用语, 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意境本课时的导入,我们当然可以这样说 :“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现在我来检查一下学习效果。”但是学生在这样的指令下学习 ,完全处在被动服从的地位,根本不可能产生读书的欲望。如果我们站在学生的位置,换一种说法, 效

5、果可能就大不一样了 :“上节课我们随着作者,披着薄雾,踏着泉水,穿过密林,来到了岭南古刹庆云寺。一路上,我们已经初步领略了鼎湖山的泉声。同学们一定还记得,刚过寒翠桥, 就听到”这样的导入,显然比前一种说法更有情趣,更有吸引力。2、精心设计读书要求, 变盲目性读书为“探宝式” 读书所谓“探宝式” 读书,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 ,主动到文中去体情、悟道、观景。在指导朗读第四段第一句时,可以这样引导 :“如果我们是客人,那么主人就是鼎湖山, 主人不但捧出他美妙泉声,而且还把这泉声一直送到枕边。多热情 ,多好客!谁能把这种情趣读出来。” 通过品读去体会听泉的情趣,再通过朗读抒发这种感受 ,就成了学生练读

6、这句话时所追求的目标 ,学生才能用心读起来。3、精心设计情感运用, 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要学生披文入情,教师必须先要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哪里悲切, 哪里欢快,哪里粗狂,哪里细腻,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这些情感适时地展露出来 ,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指导学生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描写四种泉声的比喻句时,学生往往会读得声音响亮,尤其是后两个分句,学生更是读得 “雄浑磅礴”。很显然,他们把“想到的” 误当成是“听到的”了。这时,教师因该以心定气宁的情绪去影响学生 :“同学们,入夜, 山中万籁俱静。这时候,作者躺在床上,正在用他的心细细地聆听、辨识、品味一路上听到的各种泉声”教师再说这一段话

7、时,从表情到手势到语气 ,都要表现出安详宁静的气氛 ,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泉动而夜静,心动而气静的美妙意境。生活有酸甜苦辣,心境有喜怒哀乐,在读书中能尝遍各种体验,是吸引学生读书的又一魅力。二、“读进来” 感悟情感所谓的“读进来”,一是指读进文里去 ,读懂文章; 二是指读进心里记住文章。教师在课堂上的作为不在讲得多,也不在问得多 ,而在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引导学生去感悟课文。1、调动生活经验, 让学生在类比中感悟如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入夜山中万籁俱寂, 只有泉声一直传送到枕边。”如果写成“只有泉声一直传到枕边”不是也可以吗 ?在这里, 为什么用“ 传送”,而不用“ 传”?讲解是一种方法

8、, 换词比较也是一种方法,但通过这些方法得到的结论都比较抽象, 因为它远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我们不妨引导学生回忆“主人待客” 这一生活经验, 使学生悟出,鼎湖山这位主人不光把泉声“传”过来,而且把它 “送”到枕边,多热情, 多好客。2、提供表述方法, 让学生在说话中感悟教学中,与其穷追答案,不如给学生一个语言环境,看他会不会用,或者给学生一种表达方法,看他是不是懂。如在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就不必要追问:“这是什么修辞手法,用什么比喻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而因该引导学生在说话中感悟 :“入夜, 山中万籁俱寂,唯有泉声不断。这时,作者,躺在床上,一边用他的心在聆听、辨识、品味着各种泉声,一边

9、在心里默默赞叹,他会说说些什么呢,会怎样说这些话呢 ?请同学们读一读, 想一想,再准备用啊!这是种声音,多像一样东西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通过读、悟、说,学生不但明白课文中这几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也可以用另一种句式来表达 ,这样不仅体会到了“聆听、辨识、品味”等词语的意思,还感受到了作者身处泉水声中,心中默默赞叹的激动心情。这时任何讲解都无法达到的综合效应。3、巧妙设置悬念, 让学生在暗示中感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除了一些 教师主观臆造的结论外, 几乎没有学生达不到的境界。如文中 :泉水“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这句,它有着明显的拟人效果, 怎样才能让学生也悟到这一点呢?我们可以

10、留一点暗示,给一点启示:“老师第一次读到这里的时候 ,眼前出现的时清纯的泉水,第二次读到这的时候 ,仿佛这些泉水都有了生命 ,第三次读到的时候呀,眼前看到的仿佛已经不是泉水了,而是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再来读一读 ,看看能读出什么形象来。”学生很快想到了“顽皮的小孩”、“ 天真活泼的小姑娘” 。这就说明学生已经读懂了这句话,体会到了它的表达效果,这岂不是比单纯记住“拟人” 这个名词强得多。关于把文章读进心里去,即记住文章 ,我想,这里也有个方法问题。我的体会是:化整为零,分层推进。所谓化整为零,就是逐句熟读 ,不留盲点,逐步增加记背的内容。三、“读出来” 品味语言这里所谓的“读出来”,一是指把理解

11、的成果通过朗读的形式展示出来;二是指读出课文以外的收获,即跳出课文看课文。这里要强调的是 “出来”的源地是课文,“出来” 的途径是读书,“出来”的内容则是学生的感受,而不是什么标准答案。如本课的总结可以让学生联系全文说一说泉水对鼎湖山的作用,有感而发 :“是啊,清泉使鼎湖山草丰林茂, 清泉使鼎湖山成为风景名胜,清泉使鼎湖山的庆云寺里繁花似锦, 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读出弦外之音来要珍惜水源。愿他永远清澈明净,愿他永远音乐般美妙 ,愿他永远流进我们的心田。我们的语文课堂能让学生“读起来、读进来、读出来 ”,让学生有兴趣去读,能在读中有说感悟,进而去品味文章的语言,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真正回归了真实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