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认清高等教育发展形势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 2006 年参评高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研讨班上的讲话教育部副部长 吴启迪(二 00 六年三月六日,根据录音整理)同志们:几天前,教育部刚开过大学本科教学工作分类指导研讨会,请 20 余位大学领导对部分重点大学(指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评估指标体系补充说明发表意见和看法。接着又召开了全国本科教学评估专家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认真审议了 2005 年 75 所参评高校的评估建议结论。今天,评估中心在这里举办 2006 年参评高校培训班,一方面是让大家了解一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另一方面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参评学校对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参评学
2、校深刻理解评估指标体系内涵,交流学校评建工作经验,推动评估工作进一步健康发展,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今年共有 139 所高校参加评估,工作量比往年都大得多,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因此,办好这个研讨班非常重要。评估中心事先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为培训班安排了丰富的培训内容。所以,希望大家珍惜这次机会,多学习、多研讨、多交流,争取有大的收获。借此机会,我讲两点意见:一、高等教育健康快速发展,改革取得新的进展,高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不断增强“十五”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又快又好的发展。2005 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超过了 2300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了近一倍;毛入学率达到
3、21%以上,比 2000 年提高了 8.5个百分点。2005 年,全国共招收普通和成人本科、高职(高专)学生 697 万人,比 2000年增加了 320 万人左右,年平均增长 13%。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招生 504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284 万人,年平均增长 18%。全国普通和成人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达 1997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1083 万人,年平均增长 17%。其中,普通本科、高职(专科)在校生达 1562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1005 万人,年平均增长 23%。2005 年,全国共招收研究生 36.48 万人,比 2023.63 万人,年平均增
4、长 23.21%。在学研究生 97.86 万人,比 2000 年增加 67.74 万人,年平均增长 26.58%。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短短五、六年异军突起,招生规模超过本科,在校生人数与本科持平,在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高等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对专门人才的需求。 “十五”期间,高校向社会共输送了 1300多万毕业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同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中央和省两级政府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的体制进一步完善。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推进,综合性、多科性高校数量增加,改变了我国高
5、等教育规模偏小、结构不合理、单科性院校过多的局面,加强了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优化了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提高了办学效益。对于招生规模,社会上议论比较多。有人拿美国的私立大学和我国的大学相对比,批评说我国的高校规模太大,因而产生了诸多问题。但我认为这样对比是不科学的,因为美国也有不少世界一流水平大学是公立大学,这些学校的规模一般也都在万人以上,达到四、五万人的不在少数。我们国家的大学绝大多数都是公立的,所以应该和美国的公立大学比才更合适。公立大学的根本目的是为多数人提供均等的受教育机会,讲求的是办学效益,我们也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才进行相应改革的。1999 年全教会提的指标是,生师比一般应为 14
6、:1。另外,通过改革和调整,根据“调整、合并、合作、共建”的八字方针,使我国拥有了一批综合性、多科性大学,这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在今后和更长的时间内,将会看到这一改革成果对高等教育以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的学校都要进行合并调整。高校内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管理体制改革进展明显,激发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了高校的办学活力。上世纪末,由于教师待遇偏低,影响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如:长江学者计划等。改革打破了分配制度的大锅饭,使得骨干教师的收入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体现了多劳多得的激励机制,吸引并稳定了优秀人
7、才。可以说,没有这方面的改革就没有现在高等教育的新局面。现在,我们应当更多地总结思考改革的经验和发展中的问题,努力消除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进一步推进改革进程。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新的进展,应该讲,每所高校对后勤社会化改革都有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已经能够理性地进行把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保障了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1999-2004 年,全国新建大学生公寓 7200 万平方米,新建学生食堂 1200 万平方米,约是新中国头 50 年建设面积总和的 3 倍,办学条件极大地改善,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当然,我们负债建设、负债运行的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好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高校都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我想
8、只要我们充分重视这个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较好地解决。这些钱投到高校还是国家的财产,而且是为了教育事业和年轻一代的成长与成才,这种风险理应由大家共同承担。不过,学校今后贷款应当更加谨慎,特别要注意,不要用贷款来追求校园建设上不必要的豪华。学校是教育学生的,建得过于豪华对学生没有丝毫好处,反而丢掉了教育原本的朴素和求实的传统,助长了浮夸的作风,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我们要坚持从严治教,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最近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通知 (教发20063 号) ,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其他方面如招生、考试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也得到进一步推进,成效显著
9、。高等教育在规模快速发展的同时,教育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部在招生计划的安排上,坚持规模增长与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和就业状况等相挂钩,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保证高等教育必要的办学质量和规格。加大了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开设了一批诸如能源、资源、环境、安全、物流等新兴热门专业,为社会培养了急需人才。高等学校大力加强了教学工作,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教育部 2001 年 4 号文件和 2005 年 1 号文件,都是围绕教育质量这一主题展开的。“985 工程”和“211 工程”的实施,有力地推动了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在高校凝聚了一大批高层次人才
10、,产生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学科,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水平大学,缩小了与世界一流大学的差距。高等教育对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贡献力度不断加大。 “十五”期间,高校累计获得的科研经费、承担的科研项目、产出的科研成果、荣获的研发奖励,社会有目共睹。同时,高校积极参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认真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的研究与创新,较好地发挥了高校在现代化建设中的“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高校已经成为国家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高新技术研究的重要方面军和科技成果转化的强大生力军。高校在哲学社会科学繁荣事业中更是主要力量。下面,我从几个方面
11、谈一下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有关情况。(一)切实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发展节奏,努力推进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1999 年,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会议认真分析了当时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做出了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决定,目的是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延迟就业,应对亚洲金融危机。自此经过连续几年扩招,2005 年高等教育在学总人数达到了 2300 万人,规模居世界第一。今后高等教育将如何发展?我认为规模还要适当扩大,但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为什么还会适度扩大规模?首先,适龄青年的最高峰在 2008 年才会到来,这段时间高等教育的规模如不继续扩大,青年人上大学的比例就会下降
12、。第二,虽然我们也在采取积极措施,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国务院召开了职业教育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进行分流,逐步实现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人数相当,但是高中毕业生的 数字一时还降不下来。去年,中等职业教育的招生规模大概是 677 万人,普通高中仍超过 800 万,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各地办普通高中的积极性非常高。家长也希望自己的孩子上高中、读大学。职业教育还未被普遍认同。虽然国家非常缺少技能型人才,但是技能型人才的待遇并没有体现出其稀缺性,职业学校一时还不会成为家长、学生的首选。三是由于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的家长不急
13、于让自己的孩子过早就业,千方百计想让孩子上大学。这些原因使得我们讲了半天职业教育的好处,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虽然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但这些政策刚刚实施,到真正显现出较大影响力,还需要若干年的时间。高等教育规模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所以就必须继续发展,关键是要把握好发展的节奏。今后几年,如果不把握好发展的节奏,办学条件会更加紧张,教育投入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生就业压力会进一步加大,各种矛盾会更加突出。比如就业问题,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基本在 70%左右,虽说这个数字与世界许多国家相比还是比较高的,但是我们国家有自己独特的国情,好多学生来自农村和贫困家庭,家里花了很大的力气供其上大学,结果
14、学生毕了业却就不了业,这将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严格控制今后几年高等教育的发展规模。我们认为,控制在与 GDP 增长速度大致相当的水平比较合适。 去年在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和高考报名人数比上一年迅速增加,高考升学压力剧增的情况下,我们严格控制了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增长的幅度,较好地把握了发展的节奏。(二)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我们一直重视教育质量,强调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质量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质量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大力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 。一是进一步加强了对高校教学工作的指导。2004 年底,教育部召开了全国第二次普通高等学
15、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在积极发展高等教育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5 年 1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 ,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基本要求,要求高校以更多的精力,更大的财力,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开创本科教学工作新局面。二是进一步推进教授上讲台。2003 年,教育部设立了“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极大地促进了教授上讲台工作。当年就评选、表彰了 100 名教学名师奖获奖教师。2006 年,教育部将认真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教授、名师要上课堂”的批
16、示精神,做好第二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的评选表彰工作,促进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三是继续推进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从 2003 年开始,教育部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1500 门国家精品课程。经过 3 年的建设,共评选产生了 750 门国家精品课程,基本覆盖了主要的学科领域,在推动课程资源和教材建设,推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特别是深化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精品课程建设这个问题上,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有同志提出教师课堂上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等很难通过现有的精品课程实现,我认为这种讲法有一定道理;但是更应当看到,中国很大,我们的教育资源配置不够均衡,一些学校师资水
17、平较高,但是也有不少学校缺乏高水平教师,通过精品课程,可以使边远地方的学生接受最知名教师的授课,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前不久,周济部长陪同陈至立国务委员前往古巴访问,他回来后介绍,古巴在用计算机网络和远程教育技术开展教学方面,效果非常好。这给我们一个启发,那就是考虑能否用现代的教育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深入推进我们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最近,陈至立国务委员还表扬了华中科技大学一位物理教师,因为这位教师开发了很多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那些艰深的物理概念,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减轻了学习负担。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要想学得好,必须有兴趣。在美国多数孩子是对什么感兴趣就去学什么,而我们的孩子读
18、什么专业多是由家长和老师决定,并非他们对这个专业真正感兴趣才去学,这样进了大学,混几年出来的确有不少。作为教师,我们要热心教学工作,善于启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四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一步取得进展。2005 年 6 月,教育部正式启动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来进行大学英语教学的改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同。进一步加强了对大学英语教师的培训,面向社会举办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成果及教学软件系统展示。对 180 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高校的试点工作进行了总结和改进,不断推进试点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程。这次改革最主要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大家很关心
19、四、六级考试成绩要不要和学位挂钩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必”挂钩,完全由学校 自己决定。这里要说明的是,四、六级考试从其发展历史来看,确实对英语学习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比没有四、六级考试时高。经过 20 多年来的努力,形成了自己的品牌。今天社会上对学外语和四、六级考试有不少批评,主要是认为花了过多的精力去学英语,从小学一直学到大学,某些地方幼儿园就开始了,效率很低;而同时学生的母语水平却比较糟糕。有人甚至批评我们崇洋媚外。母语未学好,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当然中文写得不好,在年轻一代中很普遍,这种情况在其他国家也有,主要是因为用电脑比较普遍。但我觉得大学生确实应该把中文学好,教
20、育部和学校也已经采取了不少措施,比如:大学语文课的设置,文化素质基地的建设,弘扬中华文化的各种活动,等等。今后还要加强。同时,我们也没必要将其和外语学习对立起来。学习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今后还是要学的,关键是怎么学?应当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到大学反复学习,用了很多时间,到最后还是听不懂,不会说,看书也不快,更写不好,这是目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我个人以为,我们应该统筹各个阶段的外语学习,努力改革教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五是开展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从 1994 年开始到 2002 年,总共评估了 254 所本科院校。从 2003 年开始实施新的一轮评估,到 2005 年底评估了 171 所
21、本科院校。开展评估工作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在评估过程中,评估中心十分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也做了不少改进和完善,特别是在评估过程中严格标准,在加强分类指导,改进评估方法,提高评估工作透明度等方面进行了改进,推动了评估工作健康发展。这一点后面还要专门谈。(三)认真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教育部为了积极推动研究性教学,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实施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 。成功举办了 2005 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有 3000 多名博士生参加了论坛的学术交流活动。12 个单位举办了 13 个研究生的暑期学校,来自全国的 2000 多名研究生、青年教师和研究人员参加了暑期学校的课程学习。16 所高校
22、分别建立了研究生的创新中心,成为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基地。2005 年 1 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高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 ,各研究生培养单位按照意见要求制定了本单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并且都保证了投入一定经费,在研究生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学术交流、素质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培养机制改革、招考制度改革、科技创新优秀人才或优秀论文资助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形成了一个多层 次、多类型、全方位的研究生教育创新活动。开展了优秀博士论文评选。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中,我们花了很大力气,大面积抽查博士、硕士学位论文,目的也是提高教学质量。还对博士
23、点进行了一次评估,取消了两个原有的二级学科博士点;对一些有问题的学位点给予了黄牌警告,限期整改、复评。专业学位工作也取得了新的进展,2005 年教育部启动了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目前我国已经有近 20 种专业学位,为在职人员的进修和行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便利。(四)大力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水平 “211 工程”和“985 工程”继续实施,起到了积聚力量,优化投入,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大学和重点学科,从而带动整个高等教育发展的作用,在国内产生了很好的影响。不少国家和地区也采取或正在采取与我们类似的做法。例如德国,他们的教育投
24、入较大。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教育资源均衡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是德国还是选择了资源优化的策略,发展高等教育。最近他们评选出十所大学进行重点建设,旨在打造世界一流大学。他们的做法与我们的“211”和“985”工程类似。台湾也在重点建设若干所大学,据说选了台湾大学、成功大学和新竹的清华、交大。集中力量重点建设一些大学确实是国际竞争的需要。应该说我们国家在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绩,这一点在世界上也已有共识。最近,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高等学校也要积极参与其中,我们也有了参与的基础。 “十五”期间,全国高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25、共计 572 项,分别占全国授奖总数的 55.07、64.4、53.57,其中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 1 项,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 2 项,后者打破我国连续 6 年无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的局面。目前,全国有 61.7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35.3的国家工程研究中心都建在高校。2005 年新增的中科院院士中有 55来自高校。高校校办产业的发展情况也非常好,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国家科技大会召开之后,一个热点问题就是高等学校如何坚持产、学、研结合,实现自主创新,最近教育部与广东省签订了教育部、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合作协议 。不少高校也积极同地方政府和企
26、业合作共同推进高技术成果的产业化,成绩显著。同时,高校还积极开展研究方面的高校积极投身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高校从事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很多,也承担了许多研究任务,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中,高校承担了非常重的任务,在教材编写方面, “两课”的四本教材编写工作已基本完成,计划今年九月投入使用。在第一批启动的 9 种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中,教育部负责 6 种。第二批 15 本教材编写工作也已全面启动。今年,教育部将进一步深入研究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制定重点建设 150 种哲学社会科学教材的整体规划,并在
27、此基础上,启动第三批约 50 种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研究和编写工作。要通过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建立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围绕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教育部与其它部委合作,成功举办了 6 期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近 600 人参加了研修。举办了高校社科系统“三项学习教育”培训班,近 150 名高校新闻类专业负责人参加了培训。通过开展研究和业务培训,逐步建设了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部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动
28、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发展,通过政策倾斜,努力扩大西部高等教育资源,增强其发展能力。如在许多重点项目评审和学位点评审中向西部地区倾斜。另外,通过实施高校对口支援,促进了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2005 年,新批准了 7 对对口支援学校,对口支援总数已达到 25 对,通过对口支援使得西部地区高校的学科和专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另外,通过省部共建高校,对一些没有教育部直属高校的省、区,教育部和省、区政府共建一所地方高校,比如与河南省共建郑州大学,与贵州省共建贵州大学,与云南省共建云南大学等。教育部还先后与有关省共建了延边大学、延安大学、湘潭大学、井冈山学院等高校,以支持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
29、地区高等教育发展。通过这些积极有效的举措,促进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独立学院发展逐步规范教育部始终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摆在突出位置,不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旨在通过改革加快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思路实现了重大转变,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异军突起,短短 5、6 年,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并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独立学院在探索中前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当然,独立学院也面临着不少问题,比如学位授予问题、独立法人资格问题,
30、产权归属问题等,这些我们都在认真研究,并努力找到好的解决办法。总体看,独立学院的发展前景是好的。(七)高等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顺利推进,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目前,我国已与 178 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 26 个国家和地区签订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截至 2004 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近 82 万人,接受来华国际学生近 50 万人,国家公派出国留学人员按期回归率达 97以上。稳步开展中外合作办学,注重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汉语国际推广有新突破,境外学习汉语的人数超过 3000万人。涉外教育政策法规体系和监管机制初步形成。教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不断提升。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
31、,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与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步伐目标要求之间、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之间、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之间、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之间,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们是穷国办大教育,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不足与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强烈需求的矛盾还很突出。尽管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在不断扩大,但仍不能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这也意味着我国的高等教育还应该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继续发展,以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办学条件相对滞后与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之间的矛盾还相当突
32、出。我们现在办起了世界各国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而且我国是用有限的经费投入来支撑这么庞大的高等教育体系,确实很不容易,在其他国家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另一方面,在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情况下,教育投入是缺乏的,跟不上事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人均高等教育资源,如生师比、生均教育经费、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生均图书资料等必备教学资源方面,还是比较紧张的,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我国是穷国办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用有限的经费投入支撑着庞大的高等教育系统,实属不易。我们高等教育取得的巨大成绩在国际上是得到认可的。但是高等教育的投入是不足的。当前社会上有一种与实际不相符合的认识,即认为公共
33、财政已向高等教育投入了很多钱,因为我们建了很多新校区,但他们不清楚,为了扩招而建的这些新校区大多是用贷款建起来的,学校是在负债建设、负债运行。在教育的财政性投入中,基础教育占的比例大约 70%左右,用于高等教育的大约占 20%左右。2004 年对教育的总投入仅占 GDP 的 2.79%,这就表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是 0.58%,这个数据在世界上处于低端,许多发展中国家都高于这个数字,一般超过 1%,欧盟提的是 2.5%,美国更高。教育目前的情况是,我们要发展,但投入跟不上。教学工作评估指标体系有不少是围绕办学条件设立的,其必要性十分明显,这样可以督促各级政府,包括学校自身加大投入。此外,我们在
34、高等教育管理观念、管理体制、管理方式、办学思路等方面,还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高等学校还缺乏办出特色的意识,在一定程度上重科研、轻教学。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这个问题。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普遍存在,科研和教学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尤其在研究型大学,问题更加突出。搞研究容易出亮点,科研成果又与职称评定挂钩很紧,而教学是长线工作,成绩在短时间内显现不出来,所以我们就很容易忽视本科教学工作。周济部长也多次提及,在一些学校,本科教学始终是短腿。而实际上,本科教学对一个学校来说是看家本领,是立校之本。世界许多著名大学都非常重视本科教育,也有不少知名大学,甚至世界一流大学,只有本
35、科生,比如威尔斯利女子学院、西典军校和美国的一些优秀的文理学院。国外知名大学比较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他们认为培养学生的创新力,应该从本科生开始,而非研究生,所以总是想办法让本科生尽早参与到教师科研工作当中去,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斯坦福大学的老校长是位法学家,他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讲过,他特别愿意给本科生上课,本科生跟研究生不一样,研究生考虑问题往往已经有某种框框,有一定的思维定势,而本科生则不同,他们思想更活跃,没有包袱,往往能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提出问题,从而启发了老师,真正体现了教学相长。我们的教师真应该多与本科生打交道。耶鲁大学也十分重视本科生,他们的耶鲁学院就是本科生的学院,学生全部住
36、校。法学院、医学院等则是研究生院。还有就是我们过分强调外在的发展,而不注重内涵的建设,这些问题应引起重视。一个大学校长的责任很大,他的理念对学校发展影响很大,不要在自己在任的一段时间里把学校引向误区,为了近期利益而忽视本科教学,急功近利对于学校的发展是十分有害的。二、充分认识评估工作的重要意义,努力推动评估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高等教育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质量。这已写进五中全会相关文件和“十一五”规划。温家宝总理多次提及。陈至立国务委员也反复强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刻不容缓” , “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根本任务的思想” , “牢固确立教学工作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
37、质量” 。 “要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社会对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十分关注。我们这几年的发展和改革比较多地考虑了扩大规模、体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在教学领域,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虽然进行了一些改革,但还不尽如人意,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存在着抓发展这一手硬,抓提高质量这一手软的问题,存在强调外在发展忽视内在质量建设的倾向。这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利于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关键在教学工作,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制度和措施保障教学投入、保障领导和教师精力投入、保障质量监控,教学工作就会存在继续削弱的危险。(一)坚定不移地
38、推进教学评估工作中央政府和教育部领导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重视高等教育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在国务院转发的“2003-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中,提出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八字方针, “提高”即是提高质量;提出“教育发展要实现四个统筹” ,强调要把握好高等教育发展的节奏,实施“质量工程”等一系列重大教育教学改革工程。在“质量工程”中一项涉及全国高校的重大决定就是建立教学工作定期评估制度,全面开展对高等学校的教学工作评估。根据振兴行动计划精神,成立了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门负责组织实施教学评估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和教育部党组都非常重视教学评估工作,陈至立国务委员在去年
39、 9 月召开的全国第五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大会上指出“教学评估工作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性工作,要继续下大力气抓好这项工作” 。周济部长也在多次会议上强调,评估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周济部长在去年 11 月和今年 1 月连续主持召开了两次部长专题办公会议研究部署教学评估工作,进一步强调指出,目前高校中本科教学工作仍然是短腿,定期评估制度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下去,二十年不动摇!可见教育部抓好教学评估工作的决心是很大的。从国际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看,通过评估促进教育质量提高,保证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受教育者的权益,是一条带规律性的措施。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根据各自的国情建立了定期质
40、量评估或认证制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国开展高等学校教学评估工作,是政府转变职能,加强宏观监控,依法行政,建立健全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需要。 “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 20 字方针符合中国高校评估工作的实际,深入人心。从我们自己的经验看,教育部从 1994 年开始合格评估试点,后来又进行了优秀评估和随机评估,到 2002 年评估了 254所本科学校。2003 年开始实施新一轮评估,到 2005 年底已经评估了 171 所本科学校。应该说中国一半以上的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已经接受过教育部组织的教学工作评估,在座的各位有很多都参加过评估。大家体会到,通过评估促进了教育思
41、想的转变,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对教学工作的更加重视,加强了教学基本建设,改善了办学条件和环境。评估工作对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工作秩序,保障学生的利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外,评估工作制度化还带来两个好处:一是可以使参加评估的专家在全国高校范围内互相学习,切磋教学工作,深入交流办学和管理的经验;二是锻炼了队伍,一大批新教师和新上任的干部在评估工作中受到一次系统的教学工作规范管理的教育,教学水平和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凡是接受过教学工作评估的学校领导反映,评估不仅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使学校的各项工作都上了一个新台阶。从评估工作取得的实效看,应该说这十多年来教学评估工作是成功的,是全面
42、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重大措施。因此,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定期评估制度,大力抓好教学评估工作。总之,评估是一件好事,关键是如何把好事做好。(二)要与时俱进,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评估工作总的看来,大多数高校对教学评估工作和目前使用的评估方案是认同的,都认为评估是件好事,评估对加强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起的作用很大。但是,在基层调研中,我们也了解到,有一部分学校的领导、教师对这项工作有一些意见,主要包括:所有的学校教学工作水平评估都用一个指标体系,不能很好地体现分类指导;一些学校在评估中搞形式主义,甚至弄虚作假;评估的成本偏高, “劳民伤财”等等。前一段时间,有
43、些媒体也发表了一些关于教学评估方面的报导,有的是善意的批评,有的则是不负责任的炒作。对此,我们也与相关媒体进行了必要的沟通。教育部很重视大家的意见和呼声,要求认真研究评估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切实措施把评估这件好事办好。本着正确对待,加强沟通,消除误解,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和改进评估工作。我们认为以下几点对于做好今后的工作是重要的:1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要坚持不懈地开展定期评估工作。教育工作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根据教育工作的特点,要防止大的波动,政策要有稳定性,保证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如前所说,振兴行动计划把评估工作列
44、为高等教育“质量工程”重要项目,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把评估工作做下去,坚持开展教学水平定期评估工作,这一点不能动摇。为了保持政策和工作的连续性,到 2007 年,评估工作的主要政策和方案不做大的调整。尽管目前的指标体系还会有不完善之处,但它是全国高校教学管理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和实践,借鉴了国外的经验,根据我国国情研制出来的,是经过合格评估、优秀评估和随机性水平评估等多种评估形式整合而成的,比较科学地反映了教学工作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希望各高校继续按照评估指标体系所反映的基本教育教学规律,扎扎实实做好教学工作,为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评估工作打好基础。2定期评估作为一个新生事物,需要不断调整改进才能
45、趋利避害,发挥好它应有的作用。因此,要积极采纳大家的合理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为此我们想从今年起,根据五中全会提出的各级各类高校正确定位,协调发展的精神,在现行方案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分类指导的要求,使评估方案符合各类学校的特点,更好地促进高等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使各类高校办出特色。为了体现分类指导,针对特殊类型的高校,比如医药类院校和体育、艺术类院校,我们分别制定了指标体系的补充说明,医药类院校的补充说明已经付诸实施,效果较好;体育、艺术类院校的补充说明正在进一步修改,将会尽快颁发。部分重点大学(设有研究生院的大学)的指标体系补充说明,也已经广泛征求了这类学校的意见,我们认真研究后,争取近期颁发
46、,供今年评估时使用。3加强评估工作的规范化,增加透明度,改进评估方法,提高效率,减轻学校负担。从去年起我们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改进评估方法,比如,取消了对被评学校基础课课程的闭卷考试,对评估方案中规定的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和图书等硬件标准允许专家组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教育部去年还设立了教学评估专项经费,专家组的交通费和评审费由评估中心统一拨付,充分体现教育行政部门依法督查教育教学质量的精神。为了有效遏制反映较多的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问题,今年又把抽查学校过去三年的试卷、毕业设计(论文)等档案,改为原则上只抽查近一年的试卷和最近一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等档案为主。这样做的目的,不是说
47、三年的档案不必要保存,而是为了减轻学校和专家的负担,特别在一定范围内避免造假。档案造假是非常糟糕的事,特别是拉着学生造假,试卷或毕业设计没有了,让学生重新做一份,这是绝对禁止的。众所周知,教育是最忌讳弄虚作假的,我们培养学生成才,做一个好的公民,诚信应该是第一条。当然学校规章制度不健全的,健全起来,这不属于造假,这是建设,达到了“以评促建”的目的。同时还准备实行学校自评报告上网公示制度,减少进校专家组人数和考察时间等,增加透明度,减少评估成本。另外,今年上半年将采集并公布部分本科教学状态基本数据,还将出台专家组工作准则和学校教学评估工作规范两个文件,加强操作程序的规范化和公开化,改进工作作风,严肃评估纪律。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评估方法,使评估方法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简化易行,更有利于减轻被评学校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更符合被评学校的实际。在进一步改进评估工作、加强评估工作透明度的基础上,严抓“弄虚作假” ,采取“造假”一票否决的措施,坚决惩处系,以平常心对待评估结果,不要盲目追求“优秀” ,达到“良好”就不错了,况且有的学校即便评了“优秀” ,在大家的心目中也未必是“优秀” ,还会引起大家对学校的某种看法。最后,预祝此次研讨班圆满成功。祝愿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在评估工作中真正做到“以评促建,重在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