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5921785 上传时间:2019-03-2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九章蛋白质分解和氨基酸代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九章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第一节 氮循环氮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元素。自然界中的不同氮化物相互转化形成氮循环。生物界的氮代谢是自然界氮循环的主要因素。第一步:固氮作用,将氮气还原为氨。可工业固氮和生物固氮完成,自然界中由固氮生物固氮酶完成的分子氮向氨的转化约占总固氮的三分之二,由工业合成氨或其他途径合成的氨只有三分之一。第二步:硝化作用,将氨转化为硝酸盐。在土壤中含量丰富的硝化细菌进行着氧化氨形成硝酸盐的过程,因此土壤中几乎所有氨都转化成了硝酸盐。第三步:成氨作用,将硝态氮转化为氨态氮。植物体所需要的氮除了来自生物固氮外,绝大部分还是来自土壤中的氮,它们通过根系进入植物细胞。然而硝态氮并不能直接被

2、植物体利用来合成各种氨基酸和其他有机氮化物,必须先转变成为氨态氮。第四步:同化作用,氨经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谷氨酸合成酶同化为谷氨酸。这些有机氮化合物可随食物或饲料进入动物体内,转变为动物体的含氮化合物。第五步:分解作用,各种动植物遗体及排泄物中的有机氮经微生物分解作用,形成无机氮。这样,在生物界,总有机氮和总无机氮形成了一个平衡。第二节 固氮作用1、大气固氮:闪电和紫外辐射固定氮约占总固氮量的 15%。2、工业固氮:氮气中的氮氮三键十分稳定,1910 年提出的作用条件在工业氮肥生产中一直沿用至今。500高温和 30MPa 条件下,用铁做催化剂使氢气还原氮气成氨。约占总固氮量的 25%。3、生物固

3、氮:是微生物、藻类和与高等植物共生的微生物通过自身的固氮2酶复合物把分子变成氨的过程。自然界通过生物固氮的量可达每年 100 亿公斤。约占地球上的固氮量的 60%。固氮生物的类型有自生固氮微生物和共生固氮微生物。前者如鱼腥藻、念球藻,利用光能还原氮气,好气性固氮菌利用化学能固氮;后者如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的根瘤菌,其专一性强,不同的菌株只能感染一定的植物,形成共生的根瘤。在根瘤中植物为固氮菌提供碳源,而细菌利用植物提供的能源固氮,为植物提供氮源,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利共生体系。生物固氮所需条件:一是有充分的 ATP 供应,二是需要很强的还原剂,三是需要厌氧环境。第三节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1、丙氨酸族

4、包括丙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它们共同碳架来源是糖酵解生成的丙酮酸。2、丝氨酸族 包括丝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3、谷氨酸族 包括谷氨酸、谷氨酰胺、脯氨酸、精氨酸。它们的碳架都是来自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 酮戊二酸。4、天冬氨酸族 包括天冬氨酸、天冬酰胺、赖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和蛋氨酸。它们的碳架都三羧酸循环的中间产物草酰乙酸或延胡索酸。5、组氨酸和芳香氨基酸族 包括组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和苯丙氨酸。第四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由于每一个氨基酸的碳链部分的结构不同,因此除上述一般代谢途径外,尚有其特殊的代谢途径,一般讲,非必需氨基酸较简单,而必需氨基酸较复杂。现分四类加以讨论:一碳单位、含硫氨基酸、

5、支链氨基酸、芳香族氨基酸。一、碳单位的代谢(一) 概念3机体在合成嘌呤、嘧啶、肌酸、胆碱等化合物时,需要某些氨基酸的参与,这些氨基酸可提供含一个碳原子的有机基团,称为一碳单位 (one carbon group)或一碳基团。体内的一碳单位有五种:甲基(-CH 3,methyl), 甲烯基(-CH 2-,methylene), 甲炔基(-C=,methemyl), 甲酰基(-CHO,formyl)和亚氨甲基(-CH=NH,forminino)。凡是这种涉及到一个碳原子有机基团的转移和代谢的反应,统称为一碳单位代谢。一碳单位不能以游离形式存在,常与四氢叶酸(tetrahydrofolic acid

6、,FH 4)结合在一起转运,参与代谢。因此,FH 4是一碳单位的载体,也可以看作是一碳单位代谢的辅酶。一碳单位与 FH4结合后成为活性一碳单位,参与代谢,尤其在核酸的生物合成中占重要地位。一碳单位与 FH4结合的位点在 FH4的 N5和 N10上。(二) 来源及互变一碳单位来自丝氨酸、甘氨酸、甲硫氨酸、色氨酸和组氨酸的分解代谢。甘氨酸在甘氨酸裂解酶系催化下裂解生成 N5,N 10-甲烯四氢叶酸、NH 3和CO2等。甲硫氨酸的甲基可以转移到 FH4上生成 N5-CH3FH4,不过 FH4并非活性甲基的惟一载体,体内更重要的活性甲基载体是 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

7、e,SAM)。一碳单位不仅是甲硫氨酸合成时甲基的供给者,更重要的是合成嘌呤的原料之一。故一碳单位在核酸生物合成中占有重要地位。正如乙酰辅酶 A 在联系糖、脂和蛋白质代谢中所起的枢纽作用一样,一碳单位在氨基酸和核酸代谢方面起重要的联接作用。二、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一) 甲硫氮酸和转甲基作用甲硫氨酸是体内重要的甲基供体,但必须先转变成它的活性形式 SAM,4才能供给甲基。已知体内约有 50 多种物质需要 SAM 提供甲基,生成甲基化合物,如;SAM 在体内参与合成许多重要的甲基化合物肌酸、肾上腺素、胆碱等。核酸或蛋白质通过甲基化进行修饰,可以影响它们的功能。此外,一些活性物质经甲基化后,又可消除其活

8、性或毒性,是生物转化的一种重要反应,因此,甲基化作用不仅是重要的代谢反应,更具有广泛的生理意义,而SAM 则是体内最重要的甲基直接供体。甲硫氨酸是必需氨基酸,虽然在体内同型半胱氨酸得到从 N5甲基 FH4所携带的甲基后可以生成甲硫氨酸,但体内并不能合成同型半胱氨酸,它只能由甲硫氨酸转变而来,故甲硫氨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不过通过甲硫氨酸循环可以使甲硫氨酸在供给甲基时得以重复利用,起了节约一部分甲硫氨酸的作用。从甲硫氨酸循环可见,N 5-甲基 FH4可看成是体内甲基的间接供体。甲硫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是甲硫氨酸的再利用。在此反应中,因 N5-甲基 FH4同型半胱氨酸转甲基酶的辅酶是甲基维生素 B12,

9、故维生素 B12缺乏时,N5-甲基 FH4的甲基不能转移,不仅影响了甲硫氨酸的合成,同时由于已结合了甲基的 FH4不能游离出来,无法重新利用以转运一碳单位,如此,可导致DNA 合成障碍,影响细胞分裂,最终可能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在体内, 甲硫氨酸还参与了肌酸的合成, 后者和 ATP 反应生成的磷酸肌酸是体内 ATP 的储存形式。(二) 半胱氨酸及胱氨酸的代谢1、半胱氨酸含巯基(-SH) ,胱氨酸含二硫键(-S-S-) 。两分子半胱氨酸可氧化生成胱氨酸,胱氨酸亦可还原成半胱氨酸。两个半胱氨酸分子间所形成的二硫键在维持蛋白质构象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蛋白质化学一章中已述及,体内许多重要的酶,如乳酸

10、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等都有赖于分子中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以表现其活性,故有巯基酶之称,某些毒物,如重金属离子 Pb2+、Hg 2+等均能和酶分子上的巯基结合而抑制酶活性,从而发挥其毒性作用。二硫基丙醇可使已被毒物结合的巯基恢复原状,具有解毒功能。52、半胱氨酸可经氧化、脱羧生成牛磺酸,是结合胆汁酸的组成成分。3、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是由谷氨酸分子中的-羧基与半胱氨酸及甘氨酸在体内合成的三肽,它的活性基团是半胱氨酸残基上的巯基。GSH 有还原型和氧化型两种形式可以互变。GSH 在维持细胞内巯基酶的活性和使某些物质处于还原状态(例如使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血红蛋白)时本身被氧化成

11、 GS-SG,后者可由细胞内存在的谷胱甘肽还原酶使之再还原成 GSH,NADPH 为其辅酶。此外,红细胞中的 GSH 还和维持红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有关,若 GSH 显著降低则红细胞易破裂。在细胞内,GSHGS-SG 的比例一般维持在 1001 左右。4、半胱氨酸在体内进行分解代谢可以直接脱去巯基和氨基,产生丙酮酸、氨和硫化氢,硫化氢被迅速氧化成硫酸根。在体内生成的硫酸根,一部分可以无机硫酸盐形式随尿排出,一小部分则可经活化转变成“活性硫酸根”,即 3-磷酸腺苷 5-磷(3phosphoadenosine-5phosphosulfate,PAPS),这一转变过程需要 ATP 的参与。PAPS 性

12、质活泼,可以提供硫酸根与某些物质合成硫酸酯,例如;类固醇激素可形成硫酸酯形式而被灭活。PAPS 还可参与硫酸软骨素的合成。三、支链氨基酸的代谢支链氨基酸包括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它们都是必需氨基酸,均主要在肌肉、脂肪、肾、脑等组织中降解。因为在这些肝外组织中有一种作用于此三个支链氨基酸的转氨酶,而肝中却缺乏。在摄入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后,肌肉组织大量摄取氨基酸,最明显的就是摄取支链氨基酸。支链氨基酸在氮的代谢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在禁食状态下,它们可给大脑提供能源。支链氨基酸降解的第一步是转氨基,-酮戊二酸是氨基的受体。缬、亮、异亮氨基酸转氨后各生成相应的-酮酸,此后,在支链-酮酸脱氢酶系的催化

13、6下氧化脱羧生成各自相应的酰基 CoA 的衍生物,反应类似于丙酮酸和-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肌肉组织中的-酮戊二酸在接受支链氨基酸的氨基后转变成谷氨酸,然后谷氨酸又可与肌肉中的丙酮酸经转氨作用又回复生成-酮戊二酸和丙氨酸,丙氨酸经血液运送至肝脏参与尿素合成和糖异生作用,即参加葡萄糖-丙氨酸循环。四、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芳香族氨基酸包括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 (一)苯丙氨酸及酪氨酸的代谢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的结构相似。苯丙氨酸在体内经苯丙氨酸羟化酶(phenylalanine hydroxylase)催化生成酪氨酸,然后再生成一系列代谢产物。苯丙氨酸羟化酶存在于肝脏,是一种混合功能氧化酶,该酶催化苯

14、丙氨酸氧化生成酪氨酸,反应不可逆,亦即酪氨酸不能还原生成苯丙氨酸,因此,苯丙氨酸是必需氨基酸而酪氨酸是非必需氨基酸。若苯丙氨酸羟化酶先天性缺失,则苯丙氨酸羟化生成酪氨酸这一主要代谢途径受阻,于是大量的苯丙氨酸走次要代谢途径,即转氨生成苯丙酮酸,导致血中苯丙酮酸含量增高,并从尿中大量排出,这即是苯丙酮酸尿症(phenylketonuria,PKU),苯丙酮酸的堆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毒性,使患儿智力发育受障碍,这是氨基酸代谢中最常见的一种遗传疾病,其发病率约为81010 万,患儿应及早用低苯丙氨酸膳食治疗。PKU 现在已可进行产前基因诊断。酪氨酸的进一步代谢涉及到某些神经递质、激素及黑色素的合成。如

15、酪氨酸是合成儿茶酚胺类激素(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及甲状腺素的原料。 酪氨酸在体内可以合成黑色素,若合成过程中的酶系先天性缺失则不能7合成黑色素,黑色素合成障碍,皮肤、毛发等发白,称为白化病(albnism),发病率约为 310 万。酪氨酸还可转氨生成对羟苯丙酮酸,再转变成尿黑酸,最后氧化分解生成乙酰乙酸和延胡索酸,所以酪氨酸和苯丙氨酸都是生糖兼生酮氨基酸。若有关尿黑酸氧化的酶系先天性缺失,则尿黑酸堆积,使排出的尿迅速变黑,出现尿黑酸症(alkaptonuria) ,此遗传疾病较罕见,发病率约仅为 0410万。(二)色氮酸的代谢色氨酸的降解途径是所有氨基酸中最复杂的。此外,它的某些降解中间产物又是合成一些重要生理物质的前身,如尼克酸(这是合成维生素的特例)、5-羟色胺等。上述芳香族氨基酸降解的两种主要酶:苯丙氨酸羟化酶和色氨酸吡咯酶,都主要存在于肝脏,所以当患有肝脏严重疾病时,芳香族氨基酸的分解代谢受阻,使之在血液中的含量升高,此时应严格限制食物或补液中的芳香族氨基酸含量且多补充支链氨基酸。血液中支链氨基酸与芳香族氨基酸浓度之比 (BCAA/ACAA)正常值应为3.03.5,肝脏严重疾病如肝昏迷时常可降至 1.5-2.0,临床上此比值可作为衡量肝功能是否衰竭的一个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