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桩基础验收一、桩基础验收一般规定1、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2、桩基工程的桩位验收,除设计有规定外,应按下述要求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与施工现场标高相同时,或桩基施工结束后,有可能对桩位进行检查时,桩基工程的验收应在施工结束后进行。、当桩顶设计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送桩后无法对桩位进行检查时,对打入桩可在每根桩桩顶沉至场地标高时,进行中间验收,待全部桩施工结束,承台或底板开挖到设计标高后,再做最终验收。对灌注桩可对护筒位置做中间验收。说明: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场地标高时,如不做中间验收,在土方开挖后如有桩顶位移发生不易明确责任,究竟是土方开挖不妥,还是本身桩位不准
2、(打入桩施工不慎,会造成挤土,导致桩位位移),加一次中间验收有利于责任区分,引起打桩及土方承包商的重视。3、打(压)入桩(预制凝土方桩、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钢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1 的规定。斜桩倾斜度的偏差不得大于倾斜角正切值的 15(倾斜角系桩的纵向中心线与铅垂线间夹角)。表 1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1函盖有基础梁的桩: (1)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100+0.01H(2)沿基础梁的中心线 150+0.01H2 桩数为 1-3 根桩基中的桩 1003 桩数为 4-16 根桩基中的桩 1/2 桩径或边长4桩数大于 16 根桩基中的桩: (1)最外边的桩(2
3、)中间桩1/3 桩径或边长1/2 桩径或边长注:H 为施工现场地面标高与桩顶设计标高的距离。说明:表 1 中的数值未计算及由于降水和基坑开挖等造成的位移,但由于打桩顺序不当,造成挤土而影响已入桩的位移,是包括在表列数值中。为此必须在施工中考虑合适的顺序及打桩速率。布桩密集的基础工程应有必要的措施来减少沉桩的挤土影响。4、灌注桩的桩位偏差必须符合表 2 的规定,桩顶标高至少要比设计标高高出 0.5m,桩底清孔质量按不同的成桩工艺有不同的要求,应按各节要求执行。每浇注 50m3 必须有 1 组试件,小于 50m3的桩,每根桩必须有 1 组试件。表 2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桩位允许偏差
4、(mm)序号 成孔方法桩径允许偏差(mm)垂直度允许偏差()1-3 根、单排桩基垂直于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边桩条形桩基沿中心线方向和群桩基础的中间桩D1000mm 50 D/6,且不大于100 D/4,且不大于1501 泥浆护壁D1000mm 50500mm -20 1.03 接桩硫磺胶泥接桩:胶泥浇注 时间 浇注后停歇时间min min7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4 电焊条质量 设计要求 查产品合格证书5 压桩压力(设计有要求时) % 5 查压力表读数一 般项目 6 接桩时上下节平面偏差接桩时节点弯曲矢高 mm 1.0 1.0 7秒表测定 秒表测定8 桩顶标高 mm 50 水准仪9 停锤标准 设计
5、要求 现场实测或查沉桩记录五、钢桩1、施工前应检查进入现场的成品钢桩,成品桩的质量标准应符合表 7 的规定。说明:钢桩包括钢管桩、型钢桩等。成品桩也是在工厂生产,应有一套质检标准,但也会因运输堆放造成桩的变形,因此,进场后需再做检验。2、施工中应检查钢桩的垂直度、沉入过程、电焊连接质量、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锤击后的完整状况、电焊质量除常规检查外,应做 10的焊缝探伤检查。说明:钢桩的锤击次性能较混凝土桩好,因而锤击次数要高得多,相应对电焊质量要求较高,故对电焊后的停歇时间,桩顶有否局部损坏均应做检查。3、施工结束后应做承载力检验。4、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应符合表 7 及表 8 的规定。表 7 成品钢桩质量检验标准允许偏差或允许值项 序 检查项目单位 数值 检查方法1钢桩外径或断面尺寸:桩端 桩身0.5D 1D用钢尺量,D 为外径或边长主控项目2 矢量 300 h1.0 按设计要求3 节点弯曲矢量 1 检查每根桩的实际灌注量9 桩顶标高 mm+30 -50水准仪,需扣除桩顶浮浆层及劣质桩体说明:灌注桩的钢筋笼有时在现场加工,不是在工厂加工完后运到现场,为此,列出了钢筋笼的质量检验标准。5、人工挖孔桩、嵌岩桩的质量检验应按本节执行。